良师难遇,知己难求,一杯浊酒笑红尘(12.12)

一诺千金妈妈

<p class="ql-block">今天下午酒意渐浓,我不知不觉沉入梦乡。一觉睡到傍晚,一觉醒来酒意全消。今天中午,我与郑老师畅饮,酒量虽不少,却未感醉意,非酒量过人,实因酒逢知己千杯少。与同频之人共饮,再多亦不嫌多。</p><p class="ql-block">郑老师,何许人也?他既是我与一诺千金的恩师,也是挚友,更是我们母子三人的人生导师。</p><p class="ql-block">让我用今天的日记,记录下我与郑老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郑老师,我们的书法、论语、道德经导师,也是孩子们的古琴老师。在我眼中,他堪称奇才,书法、古琴、绘画、中医、文学无所不通,博古通今。他仿佛不是尘世中人,而是古代才子转世至今。令人惊叹的是,如此博学之人,竟是年轻小伙,年轻到何种程度?不便透露,只知其母与我年龄相仿,按此推算,他应称我为阿姨。</p><p class="ql-block">然而,这位年轻人却深受孩子们爱戴,家长们敬爱。五年的相处,我见证了郑老师心怀善念,坦荡无私,不忘初心。</p><p class="ql-block">当今社会,哪个行业收费最贵,赚钱最易?答案不言自明:医院与教育。以郑老师的学识,加上每节课三小时的课时,收费一二百元实不为过。然而,自教学以来十年,他始终坚持每节课四十元,十节课一收费。他常上十二三节课才收费,且总多送二三节,偶尔还会为我们准备书法绘画工具,如此算来,每节课实际仅三十元,且只收孩子费用,家长免费。我们心中不忍,多次试图让他提高收费,甚至恳求,但他坚决拒绝。几番推让后,郑老师明确禁止我们再提此事。我们不甘心,试图通过牵线人说服他,却依旧无果。</p><p class="ql-block">课上,郑老师郑重声明:“我何需那么多钱财?这些足以维持我的生活。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我收这些钱,足以保证衣食无忧,大家的好意我心领了,此事不必再提。兢兢业业,安心教好这些孩子,他们才是我最大的财富。”他的话语轻柔而坚定,我们无言以对,不敢再强求,心中满是感激,唯有踏实学习,以慰师心。</p><p class="ql-block">郑老师教学始终如一,哪怕学生因学业繁忙退出,他也不中途插班,因教学有流程,中途插班难以跟上。无论学生多少,他始终兢兢业业,不考虑成本增加。</p><p class="ql-block">他的书法课不重写字,重在家练习,更多时间讲授传统文化、历史文字、国学经典,我们的书法功底却日渐深厚。郑老师说:“书法不仅形似,更要有内涵和精神,这些需时间和文化滋养。”他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播,让孩子们有深厚根基。如临帖颜真卿《多宝塔》,他会讲述唐朝历史,颜真卿生平,让我们从历史中了解颜真卿,感受其气度和精神。临帖不仅是形似,更是体会真意,修养浩然之气。</p><p class="ql-block">郑老师讲课妙趣横生,引经据典。家长有疑问,他总能引出历史渊源,从出处到时代背景,娓娓道来,让我们目瞪口呆,自愧不如。有时他讲课,我偷偷用手机百度求证,结果往往让我暗叹,他的知识几乎百分之百正确,我怀疑他的脑子非人脑,海量知识如何深深刻在脑中?</p><p class="ql-block">心不静,字不佳,事不成。郑老师的沉静专注影响了我,他的生活简单纯粹。如白岩松所言:“我不需关注朋友圈他人生活。”他安静淡然,脸上光泽,皮肤干净。他潜心读书,极喜弹古琴,常半夜弹琴,专注至忘时,尽兴后抬头,窗外已由墨色变白色——天亮了。他的年轻与沉稳淡泊,在社会中独树一帜,非常珍贵。</p><p class="ql-block">我们班里,孩子是学生,家长是旁听生,几年下来,家长勤奋好学,重视书法课超过孩子,我们成了正式学生,孩子仿佛成了旁听生。人生能遇如此老师,何其幸也,无论大人孩子,都知道不能辜负他的付出。再调皮的孩子,他总能徐徐善诱,耐心教导,在他眼中,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天使。2018年清明,郑老师开设论语课,想把传统文化根植人心。论语经他讲解,变得生动引人深思。论语让我看到“道”不是刻板严肃,而是活泼充满生命力。跟随郑老师学习传统文化多年,其精髓一点点渗透我生命,颠覆许多过往观念。对孩子而言,传统文化对他们人生观世界观的构建,影响坚实、正向、整体。学习论语过程中,郑老师带大家祭拜孔子,曲阜旅游局规定,三分钟内背三十条论语,门票免费。我们大人孩子顺利通过,这是学习论语的自信和荣耀。游览三孔时,郑老师详细讲解孔子及弟子生平,历史就在眼前,孩子们在历史长河中徜徉感悟。这样的“游学”收获,比课本知识自然真实生动。学习论语对大家潜移默化的影响巨大,别说孩子,成人虽秉性难移,但通过学习,思想行为不知不觉发生改变。如学到“一箪食一瓢,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我思考现在人生活富足,为何焦躁“不乐”?因心欲求太多,无内在根基,不了解“道”,不能“顺道”而行。因此如无根浮萍,外界风一吹就迷失方向,孤苦无依,难体会“回也不改其乐”中坦荡快乐。</p><p class="ql-block">郑老师生活的从容、恬淡、充满喜乐,在他身上我常看到自己的差距。一次目睹他做红烧肉,几小时全心投入,恭敬专注。佐料摆好,如战士整装待发,然后五花肉汆水、冷浸(郑师解释冷浸为肉纤维组织紧致Q弹),切刀、烹制……每个步骤有章法、有目的,这时的郑老师如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全神贯注,从容自如,身心仿佛与食材、炉灶、调料融为一体,我看的目瞪口呆,真正体会到“治大国如烹小鲜”。专注、用心、倾注情感的烹制,味道自然不同,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回味无穷。郑老师没下过几次厨房,为何厨艺精湛?我这个专职家庭主妇深感自愧不如!比如我做红烧肉时调料不会有序摆好,用到什么调料就在一堆调料里手忙脚乱的找出来,比如肉在锅里炖着的时候,我就会分心去做别的事不会守在锅边,种种差异导致我做出的红烧肉比起郑老师做的差了一大截。这不仅仅是一盘红烧肉的差距,我们之间的差距就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现在做一件事之前,我脑海里就会想起这句话,就会慢下来,先想想这件事我想得到什么?该怎么做会好一些?在脑子里筹划一番后再动手去做。时光突然慢了下来,内心笃定安宁,按部就班,效率提高了很多,生活恬淡从容了许多,郑老师带给我太多的影响和改变。</p><p class="ql-block">良师难遇,得一位引领大家走智慧正道的良师更难遇。写至此,似乎有太多让人感动的事写不完,太多的感激之情无法见诸笔端。当学生十年来,我从来不敢跟郑老师开玩笑,唯恐言行失了态会惴惴不安。我可以给他当阿姨的年纪,我怕他什么呢?我使劲想了想,想了很久,最后自己给出一个答案:在我眼中郑老师就不是一个人,而是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