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 历史地图再现当年楚王城与楚王府存在武昌城的历史事实。</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湖广志1521年标明的楚王府地图</span></p> <p class="ql-block">早就听说武昌城内有明朝楚王府,也估计户部巷、司门口这些地名与古迹有关,但一直没现地认证。此次武汉游的最大收获,终于在现地寻觅到了明朝武昌楚王城、楚王府的部分遗址,亲历了武昌楚王府的位置,如古梳妆台、古八卦井和一些与楚王府时期相关称谓命名的街道与地名,如王府门、后宰门、司门口、王府街、梳妆台街、后长街、西厂口社区及扎珠前街、八卦井后街、九龙井正街等,还在江夏灵泉山找到楚王府遗址之楚王府墓地,并详细观看了明楚昭王陵(下一集分享)。这些都在我心中印让了武昌楚王府的历史事实。</p><p class="ql-block"> 同时分明楚王村历史地图、楚望台、梳妆台、古八卦井和古街名五个部分与诸君同游武汉的明楚王府。喜欢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现制作的武昌楚王府复原图</span></p> <p class="ql-block">楚王府</p><p class="ql-block"> 楚王府是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的古建筑,是明代楚王在武昌城内的家,1643年张献忠攻下武昌,将楚王府焚毁。</p><p class="ql-block"> 明楚王府位于高观山南麓,以南京故宫为蓝本,缩小规制而建,坐北朝南,背依高观山,东西宽2里,南北长4里,占地8平方里,相当于当年的半个武昌城。</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江夏志1794年的楚王府地图</span></p> <p class="ql-block">史料记载,楚王府"城高二丈九尺,四周城楼楚王府</p><p class="ql-block"> 楚王府是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的古建筑,是明代楚王在武昌城内的家,1643年张献忠攻下武昌,将楚王府焚毁。</p><p class="ql-block"> 明楚王府位于高观山南麓,以南京故宫为蓝本,缩小规制而建,坐北朝南,背依高观山,东西宽2里,南北长4里,占地8平方里,相当于当年的半个武昌城。,凡宫殿宫屋八百间有奇"。在26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楚王府自朱桢起共历八代九王,几乎与整个明代历史共始末,这在明代诸多王府中少见。1643年,张献忠攻下武昌,将末代楚王朱华奎装入竹篓沉水。随后,楚王府被焚毁。如今,楚王府虽已不复存在,但当年遗迹遗址却以王府口、中营街、九龙井、梳妆台、后宰门等地名留存至今。</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明楚王城简易地图</span></p> <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 1370年(洪武三年)朱元璋遍封皇子,以朱桢为楚王,在江夏高观山(蛇山)兴建楚王府,1379年竣工,计有殿堂屋宇800余间,几占旧武昌域韵一半。1381年,朱桢就藩。1371年(洪武四年)江夏侯周德兴拓建江夏城垣,"城周2098丈,东南高3丈1尺,西北高3丈文9尺"。共开9门,西临大江,东、南、北均有壕堑。下至清代,7次修葺,规制大体依旧。至1927年拆除,存世556年。</p><p class="ql-block"> 1376年(洪武九年)废除行中书省,在全国设13个承宣布政使司。湖广承宣布政使司的治所仍在武昌。另设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现标注的明楚王府位置</span></p> <p class="ql-block">明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封第六子朱桢为楚王。次年开始在武昌高观山(今蛇山)南侧建王府,以南京故宫为蓝本,缩小规制而建,历时9年竣工。当年的楚王府内遍筑宫殿、楼阁及水榭庭院,宫殿、宫室、堂库、宗庙等800余间。周围垒石为城,高二丈九尺,号称"王城";开四门,正门称镇楚门,俗称公衙门,位于今湖北医学院一带,至今尚有地名曰"王府口"。正殿基高六尺九寸,正门、前后殿、四门城墙饰以青绿,廊房饰以青黛。四城正门,以丹漆,金涂铜钉,豪华壮观,犹如皇宫。</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现绘制的楚王府在武昌城内位置</span></p> <p class="ql-block">分别简称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并称"三司"。改武昌路为武昌府,辖江夏等1州9县,治江夏县(今武昌区)。1438年(正统三年)设湖广巡抚;至中晚期,又设总督、总兵等,多驻武昌。一时武昌城衙门云集,称为湖广会城。</p><p class="ql-block"> 1599年(万历二十七年)明神宗以太监陈奉为税使,至湖广催收店税。陈及爪牙为非作歹,激起民变。1613年(万历四十一年)熊廷粥罢官归里,出资募捐,加修县内堤坑20余公里,又出资修建汤逊湖至武泰闸道路及保安门外新桥一座。1625年(天启五年)遭魏忠贤诬陷被冤杀。</p><p class="ql-block"> 1642年(崇祯十五年)左良玉纵兵淫掠江夏城及白沙洲一带,屠杀平民以冒功。其后又两次大掠江夏。1643年,张献忠经武胜门攻入武昌,火烧楚王府,沉楚王朱华奎于大江。称大西王,改武昌为天授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现绘制的明楚王府平面图</span></p> <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 古楚望台遗址证实了明楚王府在武昌城的历史事实。</p><p class="ql-block">楚望台</p><p class="ql-block"> 朱元璋称帝后,于洪武三年(1370年)封第六子朱桢为楚王。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桢就藩武昌,在梅亭山树立分封楚王的御制碑文,并建"封建亭"。朱桢不忘父皇之恩,常在此遥望帝京,故又建"楚望台",是明清两代武昌较为著名的风景名胜之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楚望台</span></p> <p class="ql-block">楚望台</p><p class="ql-block"> 位于武昌梅亭山,今起义门左侧山冈。元朝末年,朱元璋进军武昌,曾驻毕梅亭山,在此闻报得第六子,高兴地说:"子长,以楚封之"。朱元璋当皇帝后,于洪武三年(1370年)封第六子朱桢为楚王。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桢就藩武昌,在梅亭山树立分封楚王的御制碑文,并建"封建亭",如今这个碑文和封建亭均已重新修建完毕,在半山坡上立有巨石,上面有文化部部长孙家正题写的"楚望台"三个大字,巨石背面是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王玉德对楚望台历史的考证资料。朱桢也不忘父皇之恩,常在此遥望帝京,故又建"楚望台"。从此,梅亭山一带被称为楚望台。是明清代武昌较为著名风景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楚望台与御碑亭</span></p> <p class="ql-block">楚望台,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时候和旁边的起义门一起打包重新修葺了一番,现在叫楚望台遗址公园,是一个免费的公园。公园的一头是起义门,一头是楚望台,直线距离不到一千米。</p><p class="ql-block"> 这个楚望台也是中学历史课本里面的楚望台军械库旧址,楚望台军械库是当时最大的军械库之一。起义门就是中学历史书上辛亥革命里面记载那个门,可以说两者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起义门</p><p class="ql-block">是武昌古城首义文化区的一个重要节点,它是9个古城门中保存至今的城门,同时也是武昌起义的起点。据武昌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起义门东西两侧,将分别复建230米和103米的城墙。同时,依城墙修建一条风雨游廊,游廊两侧建设休闲、购物门店,市民和游客可以沿长廊直达起义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首义门</span></p> <p class="ql-block">楚望台三大看点</p><p class="ql-block"> 1、忠孝文化之地。楚望台位于武昌梅家山,今起义门左侧山冈。元朝末年,朱元璋进军武昌,曾驻毕梅亭</p><p class="ql-block">山,在此闻报得第六子,高兴地说:"子长,以楚封之"。朱元璋当皇帝后,于洪武三年(1370年)封第六子朱桢为楚王。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桢就藩武昌,在梅亭山树立分封楚王的御制碑文,并建"封建亭"。朱桢不忘父皇之恩,常在此遥望帝京,故又建"楚望台"。从此,起义街清真寺梅亭山一带被称为楚望台,是明清两代武昌较为著名的风景名胜之地。目前,这里已经按照历史资料,原样恢复了楚望台的楚望亭和风雨长廊,成为武汉市的"忠孝文化之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楚望台石墙</span></p> <p class="ql-block">2、体验革命雄风。辛亥革命胜利100周年了,这里也作为革命圣地而备受推崇,体验当年革命场景:首义烽火雕塑、辛亥革命碑林......都历历在目,非常值得体会。</p><p class="ql-block"> 3、登高望远之所。这里目前仍然是武昌的一处高地,也是具有登高望远的重大价值。站在这里,远处的山水悠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楚望台石碑</span></p> <p class="ql-block">第三部分 古梳妆台遗址证实明楚王府存在于武昌城的历史事实。</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楚望台碑廊</span></p> <p class="ql-block">古梳妆台</p><p class="ql-block"> 不过,在古王府的遗址上耸立起来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现在成了武昌城里一颗明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古梳妆台遗址</span></p> <p class="ql-block">梳妆台</p><p class="ql-block"> 梳妆台位于武昌区彭刘杨路东段北侧,扎珠前街之南。偏西北走向,南起八卦井后街南端,向西北至扎珠前街,长120米,宽2-3米,泥土路面。门牌:152号。明清时古巷。位于明代楚王宫王妃梳妆台东侧,后以此为名,1967年曾改名建新六街,1972年恢复原名,老式房屋,居民稠密,巷道弯曲狭窄,不通汽车。</p><p class="ql-block"> 民间传说,明朝武昌楚王府里住着一个藩王,他其丑无比,又最爱美女。有一次他对派出寻找美女的家丁说,汉阳江中渔女很美貌。藩王忙前往观看。到了龟山脚下,见一年轻美丽的姑娘站在渔船上,正与另一只船上后生唱歌哩。藩王下令将姑娘抢回王府,当晚准备成亲。谁知姑娘又哭又闹,坚决不从。几天后,姑娘开门说:要我嫁你,须给我修个梳妆台,我要看得见长江水,好好梳妆打扮一下。藩王马上派人在王府最高破上修建梳妆台。台修好后,姑娘站在台上,看到滔滔江水,还看到了远处渔船上心爱的人。她哭了又哭,对着江水梳起妆来。藩王在下面等了半天也不见姑娘动静,急的得大喊大叫,姑娘从从容容地站起身,仰天长啸一声,纵身跳下了台。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姑娘,把她跳台自尽的地方叫梳妆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现地拍摄的古梳妆台遗址上的六角亭。</span></p> <p class="ql-block">古梳妆台梳妆镜</p> <p class="ql-block">古梳妆台护墙</p> <p class="ql-block">第四部分 古八卦井遗址也证实武昌楚王府的历史事实。</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八卦井遗址现场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古八卦井</p><p class="ql-block">王府旧址中的一些建筑遗迹有后宰门中营街的八卦井和省水产局宿舍院内的梳妆台亭。虽然最近为了修建地铁这里拆迁范围大,这两个地方都作为文物被保护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八卦井</p><p class="ql-block"> 在历史上是武昌居民重要生活水源。八卦井为武昌古城古井之一的水源现存八卦井,非口有一井台,上有古八卦井四个天学、井口直径约有50厘 米,保存较好,井中尚有泉水,令已无人使用,为武昌区文物 保护 单位(附:旧时武昌城内水民间流传的名井有八口,其中之一就有八卦。</p> <p class="ql-block">八卦井</p><p class="ql-block"> 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 朱元璋攻克武昌。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封朱桢为楚王。次年,在江夏高观山(今蛇山)兴筑楚王府,于洪武十二年竣工。自明楚王后,武昌城内便有了"三台八井九湖十三山"之说。八卦井为武昌古城古井之一,在历史上不仅是明楚王府后宫用水井 也是武昌古城居民重要水源之一。</p><p class="ql-block"> 八卦井井台、井壁均由青石砌筑,并台为两层,上层井台高0.34米,上窄下宽,断面呈梯形,平面为方形,顶面边长0.49米,中间井口为圆形,直径0.23米,井口可见一处较清晰的取水井绳摩擦所产生凹痕;在上层井台底部为第二层并台,井口同样为圆形,直径0.38米,井台周遭可见大量井绳摩擦所产生的深凹痕;井台顶面以下0.94米深处,井内壁开始扩大,井深约8.5米。</p><p class="ql-block"> 八卦井是明楚王府及老武昌城的重要历史遗存及地理标识,见证了明楚王府的兴衰,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古八卦井的历史简介</span></p> <p class="ql-block">古八卦井遗址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第五部分 武昌区内与楚王府有关的古街道命名也证实武昌楚王府的历史事实。</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九龙井正街之九龙井为楚王府用井之一的名称</span></p> <p class="ql-block">八卦井后街中的八卦井为楚王府用井之一的名称</p> <p class="ql-block">尽管楚王府已不复存在,但其遗迹仍以地名形式留存,如王府口、中营街、九龙井、梳妆台、后宰门等。目前,楚王府的遗址主要分布在龙泉山麓,保存较为完整的是明楚王墓,这些墓葬群与武当山古建筑群、明显陵、唐崖土司城等遗址共同构成了明代湖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实物见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后长街门牌号</span></p> <p class="ql-block">扎珠前街</p> <p class="ql-block">梳妆台遗址边以梳妆台命名的门牌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