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之境 心灵之桥”心理教学的沟通纽带

盛世唐朝

<p class="ql-block">美术教研</p><p class="ql-block">‍活动时间:2024年12月18日</p><p class="ql-block">活动地点:610</p><p class="ql-block">教研主题:美术教学中的情感表达与心理疏导</p><p class="ql-block">参与人员:全体美术教师</p> <p class="ql-block">第一项:好书分享《核心素养导向的美术大单元作业设计案例》</p><p class="ql-block">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鼓励作业多元化,已经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p><p class="ql-block"> 作业在反映教学内容及难度的同时,同样是一种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与知识理解力、创造力的直观体现。无论是作业设计还是教学,都要从根本上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p> <p class="ql-block">第二项:主题教研"美术教学中的情感表达与心理疏导"</p><p class="ql-block">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表达与心理状态对学习成果和个人成长具有重要影响。通过美术作业解读进行心理疏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掌握表达情感的方式,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美术教学中的心理疏导措施如下:</p><p class="ql-block">一、自由涂鸦畅意抒怀</p><p class="ql-block"> 营造宽松涂鸦氛围,提供丰富绘画工具。让学生随心创作,教师默默观察。涂鸦后交流创作思路,教师借此洞察学生内心,肯定并引导其梳理情感,使学生在无拘无束中释放情绪。</p><p class="ql-block">二、主题绘画深度挖掘</p><p class="ql-block"> 教师设定如“心灵的风景”等情感主题。学生创作时深入挖掘自身情感,融入绘画元素。完成后分享讨论,分析作品情感表达独特性,增进自我与他人情感理解,在主题创作中探索内心世界。</p><p class="ql-block">三、色彩疗法认知情绪</p><p class="ql-block"> 开展色彩知识讲座,讲解色彩与情绪关联,如红色激情、蓝色宁静等。绘画时学生依情绪选色,或调整已完成作品色彩。教师引导观察色彩效果,联系经典作品分析,助力学生借色彩认知情绪,提升情感表达能力。</p><p class="ql-block">四、手工塑形情感具象</p><p class="ql-block"> 准备多元手工材料,学生依情感将其塑造成具象作品,如用铁丝构建内心的纠结。制作中触摸与塑造材料,直观释放情感,锻炼动手与空间想象。教师协助并引导讲述情感故事,深入剖析情感。</p><p class="ql-block">五、名画赏析情感共鸣</p><p class="ql-block"> 挑选经典名画,如莫奈《睡莲》等。教师介绍背景、生平与艺术手法,学生观察作品元素,体会情感。小组讨论分享赏析感悟,寻找共鸣。通过赏析,拓宽情感体验,学习表达,提升审美与鉴赏力。</p><p class="ql-block">六、拼贴艺术整合思绪</p><p class="ql-block"> 提供废旧材料,学生依情感选拼贴元素,如从旧杂志选图拼贴“梦想拼图”。创作中筛选布局材料,整理思绪。教师引导思考情感逻辑,梳理情感脉络,整合内心世界。</p><p class="ql-block">七、团体绘画促进协作</p><p class="ql-block"> 分组并提供大幅画纸与工具,设定主题如“共绘梦想家园”。成员交流协作,融合情感与创意。完成后小组展示,讲述合作经历与集体情感。团体绘画培养团队精神、沟通与共鸣能力,促进集体中成长。</p><p class="ql-block">八、艺术日记记录成长</p><p class="ql-block"> 学生准备艺术日记,以画配文记录生活情感。教师定期检查反馈,鼓励真实表达。坚持记录助学生养成反思习惯,明晰成长轨迹与情感变化,为心理健康提供自我认知途径。</p> <p class="ql-block">第三项: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提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