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沿中国南海和印度洋边,已经航行二十天,近4千海里。对东南亚的陆上马来半岛和海上印度尼西亚群岛二万余个海岛和半岛构成的“世界海洋十字路口”的地缘情况有了切身的感觉,特别是对“锁着世界六把金钥匙”的马六甲海峡有了更深的体会。</p> <p class="ql-block">1、地缘中心:</p><p class="ql-block"> 通常,我们所说的“东南亚”,在地理学上分为陆地和海洋两块区域。</p><p class="ql-block"> 陆地,是指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二地。有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共七国。其地形地貌是接着中国北南向横断山脉的哀牢山和怒山山脉顺势而下的长山山脉,郎勃拉帮山脉,他念他翁山脉,若开山脉四条山脉。山脉之间则是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五条水系冲积沉积的河谷平原。其基本地貌为北高南低从平均海拔三千千米直落海洋,并在五条河口形成河内,西贡,金边,曼谷,仰光五个三角洲,以及马来半岛中央山脉水系沿海岸线形成的槟城,马六甲,新加城河谷小平原。</p><p class="ql-block"> 海洋,是指以印度尼西亚诸群岛为代表的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巴布亚新几内亚,共五国。它们是由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伊里安岛、苏拉威西岛和爪哇岛,婆罗洲。砂拉越、沙巴,吕宋岛、棉兰老岛、萨马岛,冲绳岛等近二万个岛屿组成的,全世界面积最大和最密的一片群岛,古称“巽他群岛”。</p><p class="ql-block"> 展开地图,东南亚犹如悬挂在世界大陆架最南边的一把散开的珍珠项链。它垂直地处在地球中央的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形成阻隔,西去印度洋至阿拉伯海,北上可进大陆架。南下则是大洋洲,东走及太平洋诸国,而成为:“世界海洋的十字路口”</p> <p class="ql-block">2、交通中心:</p><p class="ql-block"> 十九世纪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的《历史的地理中心枢纽》和美国地理学家马汉《海权论》均涉及到东南亚作为“世界海洋十字路口”,以及印度洋和太平洋历史地缘交通中心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实际上,中世纪东南亚诸国土著人已经认识到此地区的交通重要性,他们在陆地河谷和海洋岛屿之间是通过马车和舟船进行相互争斗和互相占领的。</p><p class="ql-block"> 因中国东南和西南一隅与东南亚存在山水相连的自然关系,因而形成东南亚古代社会与外界的交往主要是依据自然地理与北方中国进行沟通的历史特征。经千年的移民迁涉与他们形成了新的东南亚人族。</p><p class="ql-block"> 十五世纪以国家名义的“郑和下西洋”开启了中国经略海洋的历史格局形成。至此,东南亚成为中国向阿拉伯和非州开拓的地缘基地,并随之而带来了中国南方下南洋移民媒生的高潮,并使该地区纳入“中华文明圈”。</p><p class="ql-block"> 尔后,揭开了西方主导的以蒸汽机加风帆为技术支撑的航海“大航海时代”的大幕。西方大航海时代的关键地理节点首指东南亚,并以此为跳板向远东的中国,朝鲜,日本开拓。尽管西方因资源的开疆征服伴随着腥风血雨,刀光剑影,但人类东西方终于联接起来,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共同进步的历史态势。东南亚的天然的地理位置起到了关健性的作用。 </p><p class="ql-block"> 事实上,东南亚的“世界海洋十字路口”的关键处是长约1000千米的马六甲海峡。它是锁住世界六把金钥匙之一。六把金钥匙分别是苏伊士运河、曼德海峡、巴拿马运河、直布罗陀海峡、霍尔木兹海峡。苏伊士和曼德海峡是红海北南二端的钥匙,巴拿马海峡是加勒比海通往太平洋的钥匙,直布罗陀海峡是地中海通往太西洋的钥匙,霍尔木兹海峡是阿拉伯海通往印度洋的钥匙,而马六甲海峡从方位上来看,则是处在最中央太平洋通往印度洋的钥匙,某种意义上讲它扼守着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咽喉要道而更为重要。</p> <p class="ql-block">3、贸易中心:</p><p class="ql-block"> 东南亚地区地处北纬25一10度之间,以111千米一个纬度,约长1500千米。这里是温带和热带交汇处,因气候炎热和雨水充沛四季皆夏所以植被丰富,占世界植物资源60%。</p><p class="ql-block"> 大航海时代前,东南亚的古代列国之间的有着自然而然的贸易沟通。尤其是3一10世纪之间,古代的安南,寮国,真腊,暹罗,蒲甘,羯茶,狼牙修,柔佛,苏绿,琉球等国因对相互的土地农业资源的垂涎和贪婪而进行杀戳和扩张,而帶来了沿边沿海以货易货的贸易流通而昌盛,但终因需求规模很小而难成贸易大势。</p><p class="ql-block"> 十五世纪后,西方人从马可波罗书中了解和觊觎到东方丰富的自然资源后,始借大航海时代的地理大发现开始对东南亚的自然资源进行枪掠和争夺。十七世纪荷兰,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英国,丹麦等六国几乎同时成立同一名称“东印度公司”,并假以国家名义对东南亚的征服和占领。</p><p class="ql-block"> 所谓:“东印度”是西方对哥伦布大航海时误将美洲视为“印度”的纠偏,为此,他们将真印度地域称为“东印度”,而美州地界则称为“西印度”。</p><p class="ql-block"> 这些个“东印度公司”大宗贸易主要以东南亚胡椒,八角,檀香,挂皮,紫叩、砂仁、肉蔻、肉桂、丁香、花椒、茴香、木香、白芷、三奈、良姜等的香料贸易为主。这些运往西方的香料主要用于西方肉类制品的仿腐之需。事实上,西方处于北纬35一70度之间,气候属温带和寒带,加上2千多平方千米的东欧大平原,植物资源即少亦寡,而他们的传统饮食又以牛羊肉类为主,所以需要大量东方香料,以满足西方食源的日常保鲜仿腐腌制需要。实质上这是西方的生命之需。我们可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等国的国家博物馆里可以看到,在东方一点不稀罕的大量香料商品的样品,其品类之繁,数量之多,令人惊讶。</p> <p class="ql-block">4、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 东南亚因地处“世界海洋十字路口”。加上,东西南北数千年的征服和交流,以至今日,东南亚地区也成为世界文化交流中心。这里有世界最为复杂的人群种族和宗教文化的历史交流。</p><p class="ql-block"> 生活在东南亚地区因频繁的人口迁涉和交通贸易使这里汇聚了马来人,华人,印度人,印尼人,菲律宾人,琉球人,西方人等不同种族的居民共同生活在此讨生计。他们几乎每个人普遍都会当地语言,国家语言,本族语言,殖民语言等四种语言。但他们之间寡有通婚情况,每个民族皆固守自已的血缘姻亲和坚持民族传统。</p><p class="ql-block"> 东南亚地区表面上有五个佛教国家个,四个伊斯兰国家,一个基督教国家。</p><p class="ql-block"> 实际上, 东南亚地区因处在世界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文明的三大宗教交汇点上,而促成了东南亚地区普遍实施不同人群种族的集中居住模式,从而形成了东南亚十个国家中几乎每个城市和乡镇中,存在着不同宗教相融杂处的社会现象。这一现象也促成了东南亚宗教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殊现象,为世界“宽容社会”树立了典型。</p><p class="ql-block"> 其中最重要的历史遗迹柬埔寨的“吴哥王朝”和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它们的数千个雕像记述着这一地区的征服与反抗,交流与融合的历史故事,更令人着迷。如今它们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归上,从东南亚的角度,其意义决非地处世界中心的东北一隅的中国所能深刻感知到的。在当代它不仅是亚州的关键,更是世界的中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