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 60 后“暖阳下的旧时光”征文中,不少作品出现了文体“跑偏”的状况。许多作者本应按要求创作记叙文或叙事散文,却在行文时不知不觉地偏向抒情散文,自己却毫无觉察。这一现象,让我们不得不重视记叙文、叙事散文与抒情散文之间的联系、区别,以及在写作时需要留意的关键之处。</p> <p class="ql-block">记叙文,就像是生活的忠实记录者。它专注于把事物或事件发展的来龙去脉原原本本地呈现出来。打个比方,如果要记叙一次社区的义务植树活动,那就得把活动开始的时间——是阳光正好的周六上午,地点——小区花园的那片空地,参与的人物——热心的邻居们、社区工作人员等,活动起因——为了美化社区环境,过程中的高潮——比如大家齐心协力种下一棵象征着希望的大树,以及活动结尾——看着一排排新栽的树苗,每个人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这些要素都清晰明了地写出来。它的语言通常比较质朴实在,用最直白的方式把事情讲清楚,就像给人看一幅工笔画,一笔一划都实实在在,让读者能真切地感受到事件的全貌。</p> <p class="ql-block">叙事散文呢,是在记叙文的基础上进行了情感与思考的升华。它以某个特定的事件为根基,一边讲述事情的经过,一边巧妙地融入自己对这件事的感悟与思索。比如回忆起小时候跟着爷爷去集市卖菜的经历,在叙述过程中,不仅会描述集市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自家摊位上新鲜的蔬菜、和顾客讨价还价的场景,还会在其中穿插自己当时对爷爷辛苦操劳的心疼,对生活不易的初步体会,以及随着年龄增长后,对那段经历中蕴含的质朴人情和生活智慧的更深层次的感悟。它像是在记叙文的画卷上,恰到好处地添上了几笔抒情与思考的淡彩,让画面更加丰富生动,引人深思。</p> <p class="ql-block">抒情散文则大不相同,它的灵魂在于浓烈且直接的情感抒发。不需要完整详细的事件叙述,往往一个小小的物件、一句不经意的话语,就能成为情感爆发的导火索。就像看到窗外淅淅沥沥雨中的一只孤燕,可能就会引发内心深处对孤独、对远方的强烈情感共鸣,进而感叹人生的漂泊与命运的无常。它如同汹涌澎湃的潮水,情感如浪涛般一波接着一波,直接冲击读者的内心,文字间充满了感染力,让读者更多地沉浸在作者营造的情感氛围之中。</p> <p class="ql-block">这三种文体实则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记叙文无疑是后两者的根基,为叙事散文提供了叙事的框架与素材,是抒情散文情感触发的潜在源头。叙事散文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叙事要素,同时又像是一座桥梁,将单纯的叙事引向了情感与思考的彼岸,让文章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抒情散文虽以情动人,但在那浓烈情感的背后,也隐含着对生活点滴的感悟与思考,只不过它不像叙事散文那般直白地依托于某个完整事件,而是将这种感悟化作情感的源泉,以更为隐晦、抽象的方式存在。</p> <p class="ql-block">在写作实践中,有不少需要注意的要点。对于记叙文而言,要坚守其质朴叙事的本质,不能因为想要增加文章的感染力而在记叙过程中过度堆砌抒情与议论。比如在写一次校园运动会,如果过多地在文中发表自己对体育精神的长篇大论,或者沉浸在对某个运动员精彩瞬间的过度抒情中,就会使文章重心偏离,变得像一篇议论文或者抒情散文,导致文体模糊不清。叙事散文在叙事时,一定要保证事件叙述的完整性与连贯性,就像串珠子,每一个环节都要紧密相连,让读者能够毫不费力地顺着故事走下去。而抒情部分要紧密贴合事件本身,不能生拉硬拽,比如在讲述一次朋友间的争吵经历时,感悟应该是基于这次争吵中对友谊、对人性的理解,而不是突然上升到对宇宙人生的宏大感慨。抒情散文虽然不需要详细的情节,但也不能毫无节制地宣泄情感,也要讲究一定的构思与表达技巧。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情感的感染力,就像“孤独是心中的荒原,是旷野里的独狼,是深海中的孤舟”,通过这样的句式让情感表达更有冲击力,但也要避免为了修辞而修辞,陷入无病呻吟的尴尬境地。</p> <p class="ql-block">掌握好这三种文体的写作精髓,就如同拥有了三把开启文学创作大门的钥匙。无论是想要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还是深入挖掘事件背后的意义,亦或是尽情倾诉内心的情感波澜,都能够得心应手,创作出符合文体规范又富有独特魅力的作品,让文字在纸面上流淌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p> <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