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我的分享题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一,倾听 学习 借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二,参与 分享 交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三,热爱 执着 感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四,真挚 动情 坚持</span></p> <p class="ql-block">远方的家人们,大家晚上好!</p><p class="ql-block"> 我刚要脱口而出--我想死你们了,想了想,我们这里是原创平台,这不是我的原创,我就不说了,我还是把它埋在心底吧。大家听课辛苦了。我是来自军人创作总社的一名退役老兵,我的专业呢,是反坦克导弹。诗是我的业余爱好,但它一直陪伴着我,温暖着我。首先感谢远方传媒老师们的推荐,让我来到这里献丑。其次,感谢现在群里还在听我讲的老师和诗友们,感谢你们能放弃喝酒、逛街、陪娃的时间来听我唠叨。那我就开始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唠叨几句,把我这几年来的创作体会和感悟向大家做个汇报,做个交流,做个分享。</p> <p class="ql-block">走进远方传媒有5年多了,看到了它的发展,感受到了它的温暖。远方传媒让我的诗歌作品有了新的载体,有了新的传播方式,有了声音,有了更广泛的交流空间。远方传媒让我的诗歌有了长度,有了厚度,有了温度,有了高度。在此致谢远方诗歌文化传媒,致谢我的引路人军人总社社长张灿先生和老兵安宁,感谢远方家人一路上的温情陪伴。</p><p class="ql-block">以上,听了几位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十分的感动。古稀的春天老姐姐,兴安饶牧人老哥哥都八十高龄了,还活跃在诗坛,还活跃在我们的群里,还在给我们讲座,而且底气十足,精彩至极。我自叹不如。袁继伟老师的严谨论述,何刚毅老师炮火纷飞里老山前线的《猫耳洞》报,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还有那个欢快的小马驹儿,她提出的能在诗评里希望能看到对于诗的批评的建议,我非常的赞同,这对一个作者至关重要。向你们学习。</p> <p class="ql-block">如何能把诗写好呢?我谈谈我的四点体会。</p><p class="ql-block">第一点,就是倾听、学习、借鉴。就从我们的远方平台说吧。每天我们能看到许多推送的作品,每天我们都能看到美编们的精心编排,每天都能听到朗诵团老师们美好的声音,每天都能体会到那些诗文幕后的辛苦,他们给我们提供了极好的交流学习的平台,所以呢,我非常珍惜每天的阅读、聆听学习的机会和时间。每天能坚持多看、多听、多点赞、多分享,能参与评论的尽量参与,能转发分享的尽量多做宣传,多看评论,取长补短,倾听朗读者的意见,尽量让自己的诗歌文字形式适应朗读者的需要,增加诗歌的跳跃感、音乐感达到朗读者爱读,阅读者爱听的效果,我在这方面是占了很多便宜,老师们都爱读我的作品。</p><p class="ql-block">在创作的过程中,有这么几点我自己很注意,尽量不使用这种生僻字,尽量让文字优美,段落清晰,用词准确,引典考证。像安宁老师、学与问老师、神话、孙春玲、冰雪梅馨等老师都曾朗读过我的作品,我的文字在他们的声音里流动,他们的声音提升了我的文字内涵,老师们用声音诠释的文字,带着我的诗歌和内心,行走远方,锲而不舍。也借此机会,让我向朗读者道一声感谢。我们远方传媒群星璀璨,高手云集,在这样的倾听、学习、借鉴的过程中,丰富了我的创作素材,提升了我的写作能力,提高了我的创作积极性和热情,所以我认为要写好诗,把诗写好,认真的去学习借鉴是写好诗的重要的基础环节。没有学习借鉴,就是闭门造车,就是孤芳自赏,诗歌就没有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我的老家有一个文化进社区的活动,就是在社区建立诗词基地,我大哥呢,是他们那里的一个顾问。他们经常组织这个文娱活动,让我给写歌颂家乡的诗他们来朗诵。这个社区呀,有一个朗诵的业余爱好者,经常在社区的活动中朗读我的作品,后来在电视台和文化媒体的采风中被发现。后来她就把她的朗读的我的作品发到承德电视台电台,多次播出。在当时,还影响挺大。后来呢,他们又通过我哥哥找到了我,专门儿以连线的方式对我进行了专题采访。这种活动呢,给我很大的鼓励和鼓舞。我的好多作品,也被当地的《紫韵诗集》、《承德诗存》、《诗词之友》收录。</p> <p class="ql-block">我分享的第二点体会就是参与,分享,交流,尽可能的多参加社会诗歌文化交流活动。刚才这个何刚毅老师也讲了,他提到那个采风,对于这一点,我也想多说几句,因为我体会很多,在这方面也是受益匪浅。我的老家呢是河北承德的。我因为当兵嘛,现在也居住在外地。当地呢,有好多的诗歌、文化媒体。我每次回到老家呀,都要抽出时间参加他们的采风活动,参与社会实践,面对面的请教前辈老师。当地呢,这种文化传媒也比较多,那么他们每月都要布置作业。我呢,每次都积极的参加他们的写作业,交作业,评审、评论等工作,虚心的听取大家的点评,听取大家的批评,和诗友们在一起进行分享交流,这里边有几个小故事,我觉得挺有意思,我给大家唠叨唠叨。</p> <p class="ql-block">还有个小故事对我触动也很大。有一次,我探亲回老家和我大哥在我们家胡同口儿那小摊子上喝豆腐脑儿。边儿上墙上有一个当地街道的文化宣传橱窗,我就注意看了一下,其中有一首诗我特别的熟悉,走近一看,原来展出的就是我早年的一些歌颂家乡的诗歌作品。这个给我触动很大,在家乡的胡同口儿,能看到自己的诗歌,证明我写的东西,这还是能被他们认可的,是吧?被认可,是一种幸福的滋味。</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次呢,有文化媒体找到我说,你写的还是不错的,歌颂家乡的这些东西挺好的,你参加一次咱们承德日报组织的《承德颂》的大型征文活动吧,我说我这水平不行啊,我都是业余爱好,他们说你参加吧,真的挺不错的。那后来呢?我的《诗存山城》在几千名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唯一的一个一等奖,受到了很隆重的表彰和奖励。这些文化交流活动,采风活动,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和激情,给了我不断创新的动力和热情。</p><p class="ql-block">所以我总说经常参加社会交流,经常参加采风活动是一个写作者一定要经常参加的活动。这对于我们的创作,对我们的文字,对我们的经历都有一定的好处。诗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有待你去发现。诗,就在那里,不远也不近。</p> <p class="ql-block">要分享的第三点就是热爱、执着、感动,多写一些能感动自己的作品。我以前的诗歌作品大多是情感类的无病呻吟,自我陶醉,卿卿我我,自我满足,总是在自我倾诉当中沾沾自喜。曾经被朋友们戏称为“伤感诗人”,我也感觉到了。来远方平台以后,我的这些伤感诗啊,情感诗啊,无病呻吟的这些诗啊,觉得特别的渺小,特别的没意思。我自己读起来都没有味道。后来,在远方平台的军人总社,受到张灿社长和安宁老师的影响和鼓励,我开始为战友们写诗,写英雄、写战友、写军旅、写主旋律的作品逐步多了起来,比如刚才茶 有点苦老师推荐的我那两首诗《秀水泱泱南湖菱》和《快把那炉火烧的通红》。《秀水泱泱南湖菱》是以党的一大召开为历史背景,以党史人物王会悟为主体人物形象而写的一首主旋律的诗,《快把那炉火烧的通红》是以革命先驱李大钊为前来京城探亲的妻子和孩子盘炕、烧炕为故事情节,展示了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把那共产主义炉火烧的通红的精神和意志。这两首诗呢,都在远方平台的征文大赛中获得过二等奖。</p> <p class="ql-block">我始终认为,连自己都不能感动的作品肯定也不会打动别人,所以我的后期的创作,大多是我读到的感人的故事而创作的。比如董存瑞,我就曾经到过他位于我老家承德隆化的存瑞烈士陵园瞻仰过,我也曾读过朱德总司令为他题词的故事,可以说他的故事影响了我几十年。所以在写作当中呢,我心潮起伏,深受感动,写出了《英雄许国 气贯长虹》。这首诗,在我们老家的媒体征文中受到好评。</p> <p class="ql-block">两个身体残缺的身体组成的战斗小组,是抗美援朝战争中震惊世界的壮举。当我读到了他们的故事,非常感动、震动,酝酿了好久,写出了作品《为什么战旗美如画》,我认为我自己很感动。安宁老师读后呢,我一听到她的声音,我泪流满面。还有那个《断崖明志困牛山》,是描写了一段被掩埋了80多年后才被发现的100多名红军战士当年跳崖明志的感人故事。红枪白马的民族英雄赵一曼、大庆铁人王进喜、老家的赛罕坝、英雄黄继光、刘胡兰、罗胜教、邱少云,还有我的战友南疆参战的人物故事,这些英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都是因为这些故事感动了我,先走进了我的心,后来才走入了我的诗。所以我认为,诗的创作不能矫揉造作,不能无病呻吟,不能虚情假意,不能哗众取宠,不能闭门造车,不能华而不实,不能花枝招展,不能“为赋新诗强说愁”。</p> <p class="ql-block">我分享的第四个体会,就是真挚、动情、坚持。目前这个社会啊,写诗读诗品诗的人群越来越少了。我觉得我们已经丧失了很多,包括文化类的呀,包括真诚啊,善良啊,道德呀,伦理呀,信用。我们这里还有这么多人,在爱着诗,在写诗,在读诗,真的是难得可贵,为大家点赞。我们丧失了很多,但是也传承了很多,就像我们的诗歌、散文,像老师们讲的这些古典的文学。现代社会里还有诗歌在孤独的行走。所以我想说,坚持行走的诗者必须要根植于生活,在写作的过程当中动情、用心来感动读者,传播诗的精神,传承诗的品质,让诗留存下来,传播开去,坚持下来,让诗的光芒发扬光大。</p> <p class="ql-block">我认为诗歌或者其他的文学创作,是一次次的内心的挣扎和情感的迸裂,是一次次的艰苦的爬行,是一程又一程的文化苦旅。是一次又一次的内心的空虚而又一次次被充满的体验。没有诗的日子,是一层层的雪白。诗的行走,一定是寂寞的心旅。诗歌可以是花好月圆,但更多的一定是泪流满面。</p><p class="ql-block">王国维老先生在人间词话里这样说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这三种境界呢,对于写诗的创作过程也是一样的,第一种境界就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p><p class="ql-block">第二种境界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p><p class="ql-block">第三种境界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p> <p class="ql-block">前一段儿听了一首歌儿,叫做《重回汉唐》,大家有机会可以听一听。其中有一句歌词我非常喜欢,我给读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与大家一起共勉:“几度沧桑,几度彷徨,衣裾渺渺,终成绝响。”</p><p class="ql-block">以上内容,就这么唠叨完了,与大家共勉吧。值此远方传媒七周年之际,祝远方传媒生日快乐,行之高远!值此2025年新春到来之际,祝远方传媒的各位老师创作愉快,新春欢喜,新年进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茶有点苦老师总结评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扬扬老师的开场白,特别幽默啊,一张口就跟大家拉近了距离。他在讲解自己诗歌时,提到了四个度。我们大家还记得吧,长度、厚度、温度、高度这四个度,同时也让我们大家的诗歌都有了更深的理解。扬扬老师刚才还谈到诗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有待你去发现,诗就在那里,不远也不近。是的,诗就在我们身边,一片落叶,一滴雨水,都是素材,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就不怕没有题材可写。他在讲解中一次次提到泪流满面这个成语,之所以他会泪流满面,一定是走进了创作的最高境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把自己感动的一塌糊涂,这应该就是我们说的用真情实感创作,感谢扬扬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心灵的洗礼。他讲到了热爱、执着、感动。是啊,我们正是因为对文学的热爱,有了这种爱的温暖和支撑,才走到了今天,走进了远方,走进了诗行,执着于这片土地写下许多感动自己也感动他人的文章。他还着重强调,写诗不能无病呻吟,不能矫揉造作,也不能哗众取宠,更不能虚情假意。所以他的作品多以军旅题材为主旋律,因为他在部队的大熔炉里锻炼过,他身上有着军人的血性和气魄,他用真情实感创作的大量作品引发了广大读者的共鸣,扬扬老师的讲解为这个平凡的夜晚增添了一抹亮色。再次感谢扬扬老师的精彩讲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制作:楚菡</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