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跟着天鹅走,华夏任我游”安徽,江苏+福建全景13日游,我们出发喽😁</p> <p class="ql-block">豪华舒适的车厢,一路欢歌笑语,多么惬意😁</p> <p class="ql-block">查济古村"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祠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查济为查姓村落,已有一千三百年历史,隋时有宣州刺史查文熙,巡视郡邑,唐武德(唐高祖李渊年号)八年便举家由古丹阳徙迁于此卜居。查济唐盛,宋元稍衰,至明末清初,进入鼎盛。解放后,建乡分村,老查村分为查村、济阳、富春三村。许溪以南为济阳村、以北为查村,石溪之阴为富春村。2002年原厚岸乡开始对查济旅游资源开发,2005年撤乡,为加强查济古建筑群的保护和开发,2005年4月成立泾县查济古民居保护和开发利用办公室,为县政府直管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机构, 2008年县旅游体制改革,撤销原单位,成立查济景区管理处,机构性质、资金渠道不变。查济古镇的明清民居古建筑群坐落在查济河岸,查济原有桥梁108座、祠堂108座、庙宇108座。现尚存的古代建筑140余处。其中桥梁40余座、祠堂30座、庙宇4座。较知名的建筑景点有德公厅屋、爱月堂、二甲祠、宝公祠等。</p> <p class="ql-block">查济古村~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下辖村。是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华写生第一村、中国传统村落,同时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民居群之一。</p> <p class="ql-block">武夷山(英文名:Mount Wuyi),总面积达99975公顷,位于福建省西北部与江西省的交界处,形成了北部长江下游支流与南部福建省闽江流域之间的分水岭;是中国东南部最高山脉,被称为“华东屋脊”;拥有110多座超过1000米的山峰(最高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该遗产由四个保护区组成: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九曲溪生态保护区、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即自然与文化景观保护区)和古汉城遗址保护区。</p> <p class="ql-block">相传上古尧帝时期,彭祖率领族人移居到闽北一带。当时此地洪水泛滥,到处汪洋一片。彭祖的两个儿子彭武和彭夷带领族人堆山挖河,疏浚洪水。后人为了纪念武、夷两兄弟,就把堆山的山脉叫做“武夷”。武夷山景区主要的风景是天游峰,九曲溪漂流,一线天,虎啸岩,和宋街等。</p> <p class="ql-block">下梅古民居,是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地的组成部分,它距国家旅游度假区仅8公里。下梅古村位于武夷山市区东南十二公里处,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明清风格的古民居集砖雕、石雕、木雕艺术为一体,外观古朴,乡土气息浓郁,形成别具特色的建筑群,900多米的人工运河穿村而过,沿河两河建有凉亭阑杆美人靠,古街、古井、古码头、古建筑、古民居、古集市、加上古风淳朴的民情风俗,造就了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p> <p class="ql-block">清朝初年,下梅村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成为武夷山的重要茶叶集散地。村中央的人工运河——当溪。八个码头装卸繁忙,“日行筏300艘,转运不绝”(《崇安县志》),茶叶贸易的繁荣带来地方的富裕。下梅邹氏四兄弟获资百万,成为下梅首富,便大兴土木,建豪宅70余幢,在此前后,方姓、程姓、岳姓、陈姓等也在下梅建宅,构成独具物色的建筑群落,形成规模。这些建筑以当溪为中轴线,枕溪而建 ,有巨商的豪宅,有官宦的府第,有陷士的别业,有儒生的学堂书阁,功能以居住为主,辅以教育,集会、休闲、娱乐设施等场所。下梅村至今还保持较为完整的明清风格,古风犹存,提供了康乾盛世经济发达的明证。</p> <p class="ql-block">东山岛南门湾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铜陵镇东南面,是一个充满浪漫气息的小渔村,以其壮丽的大海美景和自然风光而闻名。南门湾拥有宽阔的海湾、细腻的沙滩和清澈的海水,游客可以在这里尽情地游泳、玩沙、晒太阳,感受大海的怀抱。这里的海滩宽阔而平坦,沙质细软,海水清澈透明,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耀眼的光芒。南门湾不仅是一个自然风光优美的旅游胜地,还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这里是电影《左耳》的拍摄地,电影中的许多场景都是在南门湾取景的,游客可以在这里寻找电影中的足迹,体验电影中的浪漫情节。此外,南门湾还保留了许多历史遗迹,如风动石和烽火台,这些遗迹见证了东山岛的历史沧桑,为游客提供了了解当地历史文化的机会。南门湾是一个集自然风光、海洋生态和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旅游胜地,适合游客体验别样的海岛风情。这里的空气清新,景色优美,清晨可以观赏海上日出,夜晚则可以欣赏渔火点点,感受悠闲的生活节奏。</p> <p class="ql-block">鱼骨沙洲是一处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它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铜陵镇海域,岐下下垵自然村对面外滩。这个独特的沙洲因其形状酷似鱼骨而得名,每当退潮时,大海中间便会显现出这一奇妙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鼓浪屿(英文:Kulangsu)原名“圆沙洲”,别名“圆洲仔”,南宋时期命名为“五龙屿”,自明朝至今名为“鼓浪屿”。,位于福建省厦门市西南隅,与厦门岛隔海相望,面积约1.88平方公里,海拔为35-100米,有“海上花园”之称。鼓浪屿地形西南高,东北低。全岛多山,拥有海礁、山岩等自然景观。其海岸线蜿蜒曲折,四周环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主要景点有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等。</p> <p class="ql-block">1842年英、美、西班牙三国相继在鼓浪屿设领事。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被日本独占的鼓浪屿回到厦门人民手中。国民党统治时期,在鼓浪屿设区。新中国成立后仍称鼓浪屿区。2003年厦门市鼓浪屿区撤销行政区后,设立鼓浪屿街道办事处。2014年实施“全岛博物馆”计划,将重点历史建筑等纳入公共开放的无围墙生态博物馆系统,开展文物修缮设计方案。鼓浪屿融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留存着千余幢风格各异的建筑,保留着音乐文化的传统,建成了“中国首家、世界一流”的钢琴博物馆和“中国唯一、世界最大”的风琴博物馆,享有“钢琴之岛”“音乐之乡”的美誉。鼓浪屿先后获得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荣誉。2017年7月8日,“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崇武古城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崇武半岛东端,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明代石筑古城之一。城墙用花岗岩砌筑,周长2567米,南北长500米,东西宽300米,基宽5米,墙高7米,有窝铺26座,城堞1304个,箭窗1300个,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惠安崇武古城风景区,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的突出部、泉州湾和湄州湾之间、惠安县境东南24千米的崇武半岛南端,濒临台湾海峡。崇武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惠安崇武古城风景区有“天然影棚”“南方北戴河”之称,是一处集滨海风光、历史文物、民俗风情、雕刻艺术于一体的特色旅游风景区。景区内的崇武古城是一座为抵抗倭寇而建的滨海石头城,是中国明初沿海60多座卫城中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石城。</p> <p class="ql-block">北港村,位于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东北部,隶属流水镇,石头屋总计241座,背靠君山风景名胜区插云峰,面朝大海,拥有原生态山、石、田、海自然风光资源,民风淳朴。北港村整体风貌古朴沧桑,具有典型的平潭古石厝特色。石头厝主要以花岗岩为主要材料,建筑主体多为青、灰色,排列整齐却色彩斑驳的瓦片建成。长江澳风车田沙质细白,海水清澈湛蓝,岛屿岩礁错落有致,背后成片的防护林带郁郁葱葱,是天然的海滨浴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平潭北部的长廊长江澳风力田,不仅提供了最洁净的能源,也是摄影爱好者们眼里的绝佳景致。远远地望过去,一座座风车排列得错落有致,或高高耸立在沙滩上,或在海面上尽情地舞动着,蓝天、白云、碧海、风车组成的画面有着童话般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三坊七巷起于晋,完善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国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坊巷内保存有200余座古建筑,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九处,省、市级文保单位和历史保护建筑数量众多,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明清建筑博物馆” 。因地灵而人杰,这里一直是“闽都名人的聚居地”林则徐、沈葆桢、严复、陈宝琛、林觉民、林旭、冰心、林纾等大量对当时社会乃至中国近现代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皆出自于此,使得这块热土充满了特殊的人文价值和不散的灵性及才情,成为福州的骄傲。三坊七巷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福州老城区经历了建国后的拆迁建设后仅存下来的一部分。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位于福州中心城区(老城区)的三坊七巷拥有38公顷的完整保护范围。三坊七巷为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古建筑遗存之一,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称。2009年6月10日,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获得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准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太姥山,“姥”读作“mu”,位于闽浙边界的福鼎市境内,北邻温州118公里、南距福州200公里,同三高速及温福铁路穿其脚下而过,交通便利。它雄峙于东海之滨,山海相依、傲岸秀拔,素有“山海大观”、“海上仙都”之美誉。主峰海拔917.3米,是以花岗岩峰林岩洞为特色,融山、海、川、岛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风景旅游胜地。是国家AAAAA级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p> <p class="ql-block">相传尧时老母种兰于山中,逢道士而羽化仙去,故名“太母”,后又改称“太姥”。闽人称“太姥”、武夷为“双绝”,浙人视“太姥”、雁荡为“昆仲”。太姥山北望雁荡山,西眺武夷山,三者成鼎足之势,雁荡、武夷地处通衢,声名远扬,而太姥僻居海隅,知之者鲜。福鼎“海上仙都”太姥山有四绝——分别为峰险、石奇、洞幽、雾幻。除了这些,太姥山还有一道幽美的风景线。那便是——凌空观海栈道。高处俯瞰,风景如画,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苏省盐城大丰林场内,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区内拥有湿地7.8万公倾。其地貌由林地、芦荡、草滩、沼泽地、盐裸地组成,属典型的海洋滩涂型湿地,物种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美丽、滩涂草原广阔。</p> <p class="ql-block">20世纪60年代,在大丰区新团、大龙、三圩、刘庄等地有麋鹿角和麋鹿骨(亚化石)出土,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充分证明大丰曾是麋鹿的故乡。1984年春国际野生基金会和我国林业部组织专家、学者、技术人员来此调查考察,确认其适宜麋鹿生活,经国务院批准,林业部和江苏省在此联合建立麋鹿自然保护区,由林业部投资120万元,于1985年着手建设。1986年8月13日上午,从英国伦敦以8箱分装麋鹿42头(雄性13头,雌性29头)空运广州,换机飞上海,再用汽车转运大丰保护区放养。1995年,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被列入“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保护网络”。1996年底,该自然保护区面积扩大到2666公顷,增加了第三核心区。1997年,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