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缘起 <p class="ql-block"> 幼儿的一切活动都来源于生活。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独特性决定了课程内容应以培养幼儿的素质为基础,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p><p class="ql-block"> </p> 课程目标 <p class="ql-block">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描述各种不同的袜子。</p><p class="ql-block">2.学会感知袜子的颜色、图案、大小,为袜子进行配对和分类,在游戏中理解袜子是成双成对的概念。</p><p class="ql-block">3.探索叠袜子、收纳袜子的方法和技巧。</p><p class="ql-block">4.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为袜子设计不同的花纹和图案和颜色。</p> 课程开展 教学活动 <p class="ql-block"> 在袜子配对活动中,孩子们对袜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创设了以袜子为主题的数学活动。</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在故事中了解了一双袜子是由2只颜色图案相同的袜子组成的。瞧!孩子们尝试对不同颜色、图案、大小的袜子进行了配对,观察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得到了提高。</p> 区域游戏 <p class="ql-block"> 区域活动时,孩子们坐在桌子旁,注视着面前的几双图案各异的袜子。根据袜子上条纹的颜色和模式,用彩色小棒复制出一样的图案。首先拿起了一根紫色的小棒,并开始按照图片中袜子的ABC模式进行排列。然而,在完成了一部分排列后,孩子们发现其中一根小棒的颜色与袜子图案并不相符。</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仔细对比袜子上的颜色与自己摆放的小棒。</p> 美工区袜子设计 <p class="ql-block"> 从这一活动中,我们班孩子展现了初步的观察与反思能力。能够识别颜色,并通过自身的尝试和反复对比,逐步校正错误,体现了在逻辑推理和系统化思考方面的提升。 </p><p class="ql-block"> 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颜色识别能力,还在尝试中获得了修正错误的经验,提升了自我纠错和反思的意识。</p><p class="ql-block"> 这种自主学习的态度表明孩子们已经开始理解基础的数学模式和规律,通过动手操作强化对模式的理解。</p> 课程反思 <p class="ql-block"> 1. 鼓励主动探索:在接下来活动中,可以提供更多样化的图案和颜色组合,鼓励你探索不同的模式变化,培养其在多重规则下的辨识与应用能力。</p><p class="ql-block"> 2. 强化颜色认知:可以通过游戏或绘画活动,进一步加强颜色识别能力,帮助你在更广泛的情景中运用学到的知识。</p><p class="ql-block"> 3.引导合作学习:与同伴合作完成更复杂的图案任务,通过与他人交流与协作,培养其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p> 教师评价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的学习一直在继续着……”—— 记录者:杨老师、婷婷老师</p><p class="ql-block"> 我们成人眼中,袜子是平凡到尘埃的东西,可是在孩子们的纯真瞳孔里却能折射出许多新鲜、有创意的东西。活动来源于孩子们的发现,无意之间的谈话,来源于孩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段袜子之旅中,孩子们才是最重要的。</p><p class="ql-block"> 活动中,支持孩子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自主探索,尝试多元解决问题的方法。丰富语言大胆表达,促进孩子探索经验的个人化、内在化。</p><p class="ql-block"> 今后在活动中我们会继续挖掘孩子的教育契机,支持和鼓励孩子能够运用自主探究等方式获取经验知识的需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