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没在岛城里的(55)青岛湛山寺

自然国地

湛山寺,位于青岛市区东部湛山的西南,南向黄海,东、北、西三面由浮山、湛山、太平山屏列,面积23亩。山门横匾金字“湛山寺”,门旁两侧“常住、三宝”,东西石墙“转大法轮”、“佛日增辉”皆为倓虚法师手迹。山门前一对石狮,肃立法门,石狮雕琢精细,系明代青州衡王府遗留的珍品。 湛山寺前,蓄山泉之水而成放生池,池畔有兰亭,白玉观音菩萨立于池中,白玉栏杆护清波,水天一色洗尘埃。寺前石砌莲花池,为放生处。寺后东侧小山有八角七级砖塔,耸立云表。寺东南有药师琉璃光如来宝塔,与寺相辉。 湛山寺筹建于1931年夏,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长叶恭绰(建国后任全国政协委员)、中东铁路稽查局长陈飞青和佛学家周叔迦等倡议,得到当时的青岛市长胡若愚、沈鸿烈及胶济铁路委员长葛光庭、青岛市佛学会会长王湘汀的支持和赞助,委托时任哈尔滨极乐寺住持倓虚法师于1932年来青岛主持兴建。 1934年开始动工,于1945年竣工落成。湛山寺属佛教天台宗,首任主持为当代名僧倓虚法师。倓虚法师创办湛山寺佛学院,海内高僧飞锡而来,弘一大师宏开经筵,十方佛子毕聚,善男信女群集,一时盛极。 1937年,湛山寺内又兴建了藏经楼及药师塔,工程费用全部由周志辅、周志俊(原青岛华新纱厂经理,建国后曾任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兄妹捐赠,1938年建成对外开放。 湛山寺倚山而建,从山门到藏经楼共四进,皆仿明代宫殿建筑,明柱外露,木石结构。寺院分中、西、东三个院落。中院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殿后为藏经楼。寺西院有倓虚法师纪念堂、三学堂和齐堂。东院设有安养院和素香斋,供老僧颐养天年及宾客食宿。 入山门即天王殿,内供无冠弥勒菩萨。后则为大雄宝殿,供释迦牟尼佛、大智文殊菩萨、大行普贤菩萨,殿后供海岛观音。西方三圣殿,殿前石庭平舒宽展,殿内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后供地藏王菩萨。 三圣殿前挂横匾“海印遗风”,因明代高僧憨山大师德清,曾建海印寺于崂山太清宫之旁,后憨山被诬罪谪广东韶州,海印寺被毁。倓虚法师弘法建湛山寺,被称为憨山再来,殿前挂起《海印遗风》金字匾额。 三圣殿后为藏经楼,古式阁楼上下层,风格独特,旧藏佛经6000余册及古代佛像。内藏《乾隆收大藏经》724函共7240册,收录佛教典藉1675部,为中国古代最大官刻汉文大藏经之一。1936年评出的“青岛十景”之一“湛山清梵”说的就是湛山寺,这座中国最年轻的名刹之一。 青岛解放后,湛山寺在青岛市人民政府的关怀下,进一步得到发展。八十年代以来,政府拨款重修梵宇琳宫。1983年,国务院确定湛山寺为汉族地区佛教在全国的重点开放寺庙。1984年7月,青岛市人民政府先后拨款150万元,由青岛房屋修建公司承包对湛山寺全面大修。 在修复湛山寺的过程中,得到上海龙华寺明旸法师、玉佛寺真禅法师两位大法师和苏州西园寺安上法师的鼎力协助和支持。1985年香港大光法师向青岛湛山寺赠送了佛舍利和倓虚法师舍利。1986年12月30日湛山寺正式对外开放。 历经多年沧桑,加之近些年的现代化建设,湛山寺也已经被现代化大高楼掩没在城市的一角。自然国地近几年考察搜集了大量的青岛地区古近代遗迹及书面、展览文字资料,设想配以图片整理完善后逐步发表,敬请期待!部分文字和图片采自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我来删除,谢谢! 2024.12.15.整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