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梅岭李家坪(旧址):承载家族兴衰的历史地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梅岭这片钟灵毓秀之地,如今梅岭镇政府的驻地,曾是繁华一时的梅岭李家坪旧址,它宛如一部无言的史书,静静诉说着李氏一族跌宕起伏的往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时光回溯到公元1330年前后,历史的齿轮在此悄然转动。始迁祖以鲁公,背负着家族的期望与传承,从豫章集仙坊雀儿巷毅然迁居至此,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生机,开启了家族发展的全新篇章。以鲁公的身世可不简单,他乃是唐太宗第八子越王李贞的后裔,家族血脉传承千年,源远流长。唐武氏之乱的风云变幻中,越王李贞挺身而出,举兵匡扶李唐,虽壮志未酬,兵败身亡,但他的英勇气节却在家族中代代传颂。彼时,唯有幼子临淮公获释,被迫远迁至南海番禺,在那遥远之地艰难求生,延续家族血脉。岁月悠悠,临淮公的后裔积中公在公元1079年迎来了人生高光时刻,荣登进士榜。此后,他调任江西洪都任职,带着家眷从肇庆府四会县古端迁居豫章洪都,为豫章李氏一脉奠定了坚实根基。而以鲁公作为积中公的第七世孙,再度踏上外迁之路,最终在西山梅岭李家坪寻得安身立命之所,开启了新的奋斗征程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氏家族在李家坪逐渐发展壮大。到了第三世孟春公时,家族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之景。人丁愈发兴旺,家族子弟各展其才,从商者凭借敏锐的商业头脑,在各地开拓市场,积累了丰厚的财富;入仕者凭借满腹经纶与卓越才能,在官场崭露头角,为家族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彼时的李家坪,已然成为周边地区颇具影响力的名门望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地理环境来看,李家坪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地势平坦开阔,占据着梅岭店前街的核心位置,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其中。这里三面环水,清澈的溪流如灵动的玉带,蜿蜒绕村而过。两股溪流在此汇聚,形成气势磅礴的大港,水流奔腾不息,发出哗哗的声响,自西向东一路浩浩荡荡,最终流入鄱阳湖。这般钟灵毓秀的自然景观,不仅滋养了一方水土,更为李氏家族的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仿佛大自然也在庇佑着这个家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然而,世间万物皆逃不过盛极必衰的规律。正当李家坪的李氏家族如日中天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这份繁荣。相传,在村后山脚刘綎将军府旁的来龙处,有人不慎误挖水井,这一行为竟致使风水穴位遭到严重破坏。在古人极为看重风水的观念里,这无疑是一场灭顶之灾。自此,李家坪迅速走向衰落,人口锐减,曾经的繁华如梦幻泡影般消散。无奈之下,李氏族人大多被迫背井离乡,踏上外迁之路。在李家坪繁衍了约八代的李氏家族,就此分崩离析,只留下这片旧址,承载着往昔的辉煌与荣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外迁的众多族人中,仍有两支幸运地在梅岭周边延续着家族血脉。一支是以鲁公第八世孙希仪公,迁至距离李家坪不远的店前街桥头边立基。如今,此地已属梅岭楼下村,虽历经岁月变迁,但这一支李氏后人依然坚守在此,人口约50余人,他们传承着家族的文化与传统,成为梅岭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支则是以鲁公第八世孙希青公,迁至梅岭内的小东处。在小东,家族历经五代传承,岁月虽平淡,但家族的根脉在此延续。后来,因以鲁公第13世孙忠华早逝,其妻在姻亲何氏的帮助下,带着儿子肃科从小东迁至瓦窑定居。从此,这支李氏家族在梅岭瓦窑扎根繁衍,历经风雨,至今已传至第10代,人口也有约50人。而其他外迁的分支,在岁月的洪流中,踪迹逐渐模糊,难以考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数百年的时光匆匆而过,霞溪李氏在梅岭周边已繁衍了约23代。尽管家族的发展历经波折,但他们始终坚守着对家族的热爱与传承。梅岭李家坪旧址,虽已不复当年的繁华,但它所承载的家族记忆与历史文化,却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屹立在这片土地上,激励着李氏后人不断前行,续写家族的辉煌篇章 。如今,当我们站在这片土地上,仿佛还能看到当年李氏家族的繁荣景象,听到先辈们奋斗的故事,感受着那份深深扎根于血脉中的家族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