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句俗语“难登大雅之堂”,何为“雅”与“大雅”?出自何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经》中的“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它们在音乐类型和用途上有明确的区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周代,周天子和贵族举行宴会时,会将《诗经》中的“雅”部分作品进行分类。其中,回避民间哀怨的诗歌被命名为“大雅”,更适合在宴会上演出;而涉及人世间悲欢离合、社会不平的作品则被归为“小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尽管如此,现代学界认为“小雅.”部分诗歌的内涵丰富性可能超过“大雅”。 “大雅”通常为叙事诗,较少涉及抱怨和批评,更多是讲述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小雅”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个人不幸,具有“怨而不怒”的特点。这种分类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诗歌的不同需求和使用场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它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是各地的民歌,“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颂”则是宗庙祭祀的乐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难登大雅之堂”这个成语之说起源于北宋时期,指某些事物因为不够高雅,而不能进入高雅的场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成语的来源与大雅堂有关,大雅堂是北宋时期由丹棱名士杨素①出资修建的“诗书堂”,由黄庭坚题名并撰写《大雅堂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起源和历史背景:“难登大雅之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大雅堂位于四川丹棱县,由杨素出资修建的“诗书堂”,诗书堂的建立是为了珍藏杜甫的诗句,黄庭坚认为这些诗句具有《诗经·大雅》“宏远雅正”的特点,故而命名“大雅堂”,黄庭坚题名并撰写《大雅堂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雅堂建成后,成为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象征着高雅的文化氛围,不仅是文人墨宝的聚集地,还成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然而,大雅堂在明末清初毁于战火,但其在文化上的影响深远,成为典雅的象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0年6月,多名国内文化界知名人士提议恢复重建大雅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1年8月5日,大雅堂重建正式动工,并同步配套建设大雅广场等重要文化标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现代,“难登大雅之堂”常用来形容某些事物粗俗不文雅,比喻某些作品或行为不够高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成语也常用于自谦,表示自己的作品或创作不够完美。尽管大雅堂在历史上已经不复存在,但其精神和文化影响仍然深远,成为衡量文学和艺术作品雅正与否的标准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① 杨素(杨素非隋朝之杨素),号素翁,是北宋末年成都府路眉州丹棱县丹棱镇茶林村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是一位才华出众、正直且平和的富绅,喜好诗文,仰慕杜甫、苏轼、黄庭坚等文坛领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杨素修建大雅堂的初衷是为了珍藏黄庭坚书写的杜甫诗篇,这些诗篇被刻成石碑,存放在大雅堂中,供文人墨客雅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雅堂位于丹棱县城南三里,杨素请黄庭坚书写杜甫的诗篇,并刻成石碑,修建高屋大堂来珍藏这些诗碑。这个举动不仅弘扬了大雅文化,还使得杜甫的诗篇得以广泛传播和欣赏。</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