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呢称:老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美篇号 :12253769</span></p> <p class="ql-block"> 12月3日上午我等几个朋友驱车前往平和县大溪镇的灵通岩寻幽揽胜。</p> <p class="ql-block"> 灵通岩,也叫灵通山,又称大峰山,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因明朝大学士黄道周当年为大峰岩题下“灵应感通”四个字而得名。灵通岩约有十五平方公里,有七座山峰,最高峰为狮子峰,海拔1282米,崖壁峭立,峰峦叠翠,洞壑绵亘,钩梯悬绝,雄伟壮丽,形成了七峰、十寺(岩)、十八景,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奇特秀美的自然风光,成为闽南第一山,2011年入选国家地质公园资格名单。</p> <p class="ql-block"> 车子进入平和县大溪镇,遥望前方灵通岩,几座高大的山峰白云缭绕,巍然屹立在我们眼前。车子从灵通岩山脚新荣水库旁,顺着绿树掩眏中的盘山公路蜿蜒而上,约半个多小时,到达灵通岩半山腰的青云宾馆。据介绍,以前上灵通岩只能从左侧一条小路上山,需登1300多级石阶,山高路陡。为促进景区旅游观光,县政府投资开通了至青云宾馆的盘山公路,于宾馆右侧的石阶路上灵通岩峰顶观景平台,再登600多级台阶即可到达。</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宾馆稍作休息后,从青云宾馆右侧走不到百八十米到了青云寺,穿过庙门登上几十级石阶,到慈航普度阁,再出左边门,拾级登上狮子峰西麓山腰,但见一座金碧辉煌供奉观音菩萨的青云寺大殿坐落在正前方,寺后狮子峰白云漂浮,绿树婆娑,青云寺大殿、慈航普度阁、庙门层层叠叠,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仰瞻凌霄鸟,羡尔归飞翼”,我们疑似上了凌霄宝殿,飘然欲仙......</p> <p class="ql-block"> 从青云寺慈航普度阁右侧台阶下来,于“画眉跳架至擎天石刻路段修缮工程”处的石阶向灵通岩峰顶观景平台拾级而上。</p> <p class="ql-block"> 这条上山石阶路游人摩肩接踵。伴随几位不熟悉的年轻人一起登山,或许是年轻人朝气蓬勃的感染和鼓舞,我们似乎忘了年龄,跟着他们缓缓前进,虽经几次歇息,竟然跟上他们前进的步伐。或许是平时锻炼的缘故,虽有点劳累,但体力上还应付得了,可喜的是我等收获了生活的自信,开心极了。</p> <p class="ql-block"> 沿着石阶路上山,我们目睹了灵通岩的“险峰、奇石、飘云、清泉”四大特色,见证了灵通岩的神奇与秀美。</p> <p class="ql-block"> 灵通岩山势险峻,峰峦叠嶂,峭壁直立,险峰之间,奇石星罗棋布,形状各异,俨如大自然的艺术珍品。灵通岩属火山峰丛地貌,上部为火山熔岩,下部为凝灰岩、砂砾岩,为上硬下软、软硬相间的层状叠层.。这源于远古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玄武岩,再因火山岩层的叠加、沉积,形成坚硬的基岩,造就了灵通岩的奇特与秀美。灵通岩与黄山地貌基本相同,兼有武夷山丹霞地貌特征,又有菊花引路,三虫游斗、仙人聚会、三童戏狮、画眉跳架、巨石擎天、七星排井、珠帘化雨、玉洞回风、云梯取月、石蝉饮露、猛虎守峡、九牛拉车、和尚背妮、五鲤朝天、神碑庇航、击鼓惊天、灵峰海等18景,景景奇异瑰美,素有“北武夷、南灵通”之美誉。明朝大学士黄道周曾赞其“三十有六,与黄山相似,或有过焉,无不及者”。因此世人称之闽南“小黄山”。</p> <p class="ql-block"> 灵通岩山峰巅常年云雾缭绕,时而白云飘动,时而浓云弥漫,笼罩在神秘的面纱之中,天地相融,虚无缥缈,若影若现,仙境一般。</p> <p class="ql-block"> 灵通岩不仅有险峰奇石,还有奔涌的泉水,流淌的清澈见底溪流,使灵通岩更富有生机与灵气。见景生情,“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诗情画意涌心头,我们久久沉浸在揽胜的愉悦之中。</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接近灵通岩峰顶时,石阶路忽然向右拐了个弯,下了一个斜坡,再登几十级台阶就到了峰顶通天台。通天台由几块巨大的岩石组成,一条陡峭的石阶路直通岩顶,石阶和通天台设置了防护栏。我们扶着石阶的栏杆登上了通天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之感油然而生,极目远望,群山白云飘渺,翠绿的山林绿海荡漾;俯瞰山下,新荣水库碧水如蓝,田园生机盎然,大溪镇花园式民居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焕然一新,如同一副靓丽的山水画映入眼帘, 美不可言。“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诗意在我们心中荡漾......</p> <p class="ql-block"> 从通天台下来,我们往回走不远,顺右前往灵通寺。通往灵通寺的环山小路,曲径通幽,巉岩绝壁,枫树遮天蔽日,景色可餐;不时又见摩崖石刻,尤其那巨大的巉岩上方镌刻着“清宵浮景”,中间镌刻一个硕大的红色“灵”字中又藏着一个小小的白色“巨”字 ,吸人眼球;还有那魏然耸立在绝壁上的观景亭,犹如天堂楼阁耸立在白云间,令人赞叹,令人遐想。 </p> <p class="ql-block"> 我们走进灵通寺,见整座寺庙坐落在一个形似“7”字的天然石洞中,洞里宽敞豁达,可同时容纳上千游客,上覆磐石,下临悬崖绝壁,远观灵通寺仅几根柱子撑着,仿佛悬浮在空中,给人神秘与梦幻的感觉。灵通寺的圆通宝殿供奉手握经卷的南海观世音菩萨和三宝佛祖,庄严慈祥,神态可亲。两边供奉十八罗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大殿左侧是明朝大学士黄道周当年读书、藏书的洞穴。如今这里供奉着黄道周的神像,香火甚旺。在大殿前我们俯视万丈深谷,危岩深涧,仰望巨石擎天,白云飞渡,风光绮丽,如临仙境。因是枯水期,不然在这里可以看到,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自上而下,从岩洞顶端飘飘洒洒,像水帘垂挂在洞门前,这就是福建省唯一、全国少有的自然奇观——“珠帘化雨”美景,让人大饱眼福。灵通寺据传建于唐代,由开漳圣王陈元光部属请来观音菩萨神像奉祀,以佑灵通岩烽火台及四境。唐宋时期灵通岩下有九个姓氏的乡民繁衍生息,九姓均在灵通岩建寺。故又有九寺(岩)之称。走进了灵通寺,我们深感灵通寺巧妙而又神奇的建筑奇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迷人的自然景观,不愧为福建省的自然明珠、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 离开了灵通寺,我们返回青云宾馆已是中午12点,热情好客的灵通岩旅游管委会林主任特地做了几道大溪美食招待我们。主人的厚意,美食的可口,尤其那灵通岩奇特迤逦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激动着我们的心,不禁浮现清代平和知县王相《登大峰山即景》中"奇峰十七接表霄,海涌连天入梦遥"的动人诗句,心中更加坚信“谁云闽山无胜境,此峰秀特峙南天。" 此时,林主任又沏上长于灵通山的奇兰茶,喝着茶,一股清香沁入心扉,或许是明朝大学士黄道周的“灵应感通”缘故,我竟然陶醉在眼前灵通山的山、水、人的心灵感应之中......</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