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系三位老将军天津旧居

汲崇林

<p class="ql-block">张作相(1881-1949),字辅忱,奉天义县人。爱国民主人士,张作霖的结拜兄弟,奉系军阀二号人物,张学良的辅帅。</p> <p class="ql-block">1901年,加入张作霖的“保险队”,从此随张作霖升迁而升迁。历任清军管带、陆军第27师师长、东三省巡阅使署和奉天督军署总参议、东三省陆军整理处副统监等职。1921年,张作霖要派张作相任热河都统,但张作相执意不肯,并极力推荐28师师长汲金纯为热河都统。1924年任吉林督军兼吉林省省长期间,在吉林全境力行禁烟;主持修筑了奉海铁路;创办了吉林省立大学,开吉林高等教育之先河。</p> <p class="ql-block">1933年2月任华北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兼第六兵团总指挥,于热河督师抗日,热河失守,张作相退兵古北口。见南京政府迫使张学良下野,张作相愤而辞去军职,下野隐居在天津英国租界(今五大道的重庆道4号)这幢西洋古典风格的楼房中,养花种草消磨时光。日本侵略者以张氏声望素著,具有号召军民力量,曾劝其出山,出任伪职,均被拒绝,保持了民族气节。</p> <p class="ql-block">1949年3月张作相因病逝世于天津,享年68岁,埋葬在北京东北义园。</p> <p class="ql-block">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将士集体退进关内,大批难民随即跟着涌进北平。为了安顿家乡父老,张学良主持成立了东北难民救济院,院址在东四十条铁狮子胡同路北一座大宅院里。1933——1935年,救济院管委会用三十余万元在北平和天津各办一处东北义园墓地。</p> <p class="ql-block">北平东北义园总占地面积约三百余亩,位于海淀区圆明园与颐和园之间,北京大学北侧,由东、西两院和洼边村三片土地组成,是民国以来北京的知名公墓。专为埋葬“九•一八”事变后客死他乡的东北籍军民。义园分为忠、孝、节、义四个墓区。张学良将军曾亲任公墓管理委员会主任。</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片很有历史的土地。清康熙年间,东院曾是权臣索额图将军的赐园,人称“索家花园”。至雍正年间,该园又归大学士张廷玉所有,张廷玉喜欢这座院子的绿树成荫、水流淙淙,以至常有“澄心骋怀”之感,遂取名“澄怀园”。当时有土地一百二十多亩。西院是北洋军阀王怀庆的花园,占地二百多亩,据说王怀庆当年为修建该园投入甚巨,为此还偷了很多圆明员的建筑材料。</p><p class="ql-block">如今,东北义园是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抗战纪念地。东北义园宁静肃穆,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成为缅怀先烈、传承抗战精神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张作相、汲金纯、张廷枢三位著名将领与几千名东北籍抗战将士都安葬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汲金纯(1879-1948),字海峰,号殿一,奉天海城县人。幼年时入私塾读书,因其父去世而辍学,给地主扛活当长工。1903年,与好友张海鹏合谋杀死地主,双双逃往辽西投靠绿林首领冯德麟,冯德麟与汲金纯组织了东亚毅勇军,以“保卫家乡,打击沙俄”为口号,奋起抗击沙俄军队对辽西的侵略。受到辽西百姓的欢迎,毅勇军力量日益强大,在辽河两岸名声大振,1906年冯德麟被清朝奉天督军赵尔巽招抚为左路巡防营统领,汲金纯在冯德麟麾下任管带(相当于营长)。1912年辛亥革命后,冯德麟成为民国北洋政府陆军第28师师长,汲金纯成为该师第56旅旅长。1917年,因冯德麟赞助并参与张勋复辟活动失败,被段祺瑞扣押于天津。1918年秋,国民政府正式任命汲金纯为28师师长,张作霖趁机把28师纳为己有。1921年,汲金纯被任命为热河都统兼28师师长。1927年,任命汲金纯为奉军第三、四方面军团(张学良军团)第15军上将军长。张学良易帜后,为支持张学良实施变革,汲金纯率先提出辞职申请。这使张学良深为感动,在接受其辞职后不久,又重新任命他为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上将军事参议官、山海关警备司令。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汲金纯痛心东北三省为日本侵略者所侵占,他不满不抵抗政策,毅然辞去公职。张学良用二十万银元为汲金纯在天津购得寓所,住进英国租界地(今五大道的重庆道14号)。这时,已投靠日本帝国主义的张景惠(伪满洲国军政部大臣)、张海鹏(伪满洲国侍从武官长)等人多次赴天津劝说汲金纯回东北为“满洲国”效力,汲金纯一概拒绝。同时,日本侵略者的统治者也多次以高官厚禄引诱他,汲金纯根本不为所动,又用恐怖手段企图迫使他就范,汲金纯始终没有屈服。此后由于舍不下在奉天的产业,汲金純带着一家老小又回到奉天。</p><p class="ql-block">1948年,沈阳围城,汲金纯带着一家近百人乘飞机到了北京,可是刚下飞机,人就病的不行,后来病逝于北京,享年70岁。遗体运不回沈阳,家人只好将他安葬在北京东北军义园与那些不能回乡的旧识聚在一起。</p><p class="ql-block">东北义园的东院分为忠、孝两区。墓园当年规定,墓主无钱、无房地产、无买卖才可申请免费的孝区墓地,领取墓证时还必须有两个同乡做担保。<span style="font-size:18px;">忠区所有墓穴均收费,按队列排序,分1列、2列、3列……状如一支部队,汲金纯墓葬于忠区的“6列30号”。</span></p><p class="ql-block">岁月沧桑,东北义园的过往并不平静,墓园管理委员会几经改组。墓园建立之初,张学良的军事助手高纪义担任管委会委员兼义园经理。日伪时期,川岛芳子强占北京西单奉天会馆,成立“满洲同乡会”,接收了东北义园。抗战胜利后,委员会改组,万福麟任主任,委员有马占山等几十人。新中国成立后,委员会再次改组,由阎宝航担任主任委员,东北同乡会会长王化一任义园经理。随着历次运动开展,东北义园几经波折,1958年12月,墓园部分土地交由海淀公社改为耕地。</p> <p class="ql-block">汤玉麟(1871—1949),字阁臣,绰号二虎,奉天义县(今辽宁义县)人,奉系军阀将领。1917年汤、冯去北京参与张勋复辟失败,汤逃回原籍义县隐居。以后在张作相、张景惠、汲金纯和汤母的请求下,张作霖同意汤回省城。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中,汤任奉天陆军第11混成旅旅长;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提升为第11师师长。郭松龄反奉时,汤作战勇敢,擢升第12军军长。不久出任热河都统。1928年12月31日国民政府任命汤玉麟为热河省省长、兼第36师师长,驻节承德省会。汤玉麟在热河省极力扩充军队,到处建造离宫别馆,为了维持他庞大军队的开支和自己的享受,他大肆搜刮民财巧立各种税捐名目,刚至民国18年(1929年),他已开始征收民国30年(1941年)的地亩税。汤玉麟以解决军饷为由在中央政府的首肯下成立禁烟局,在禁烟局的指导下热河农民开始种植鸦片,而他则从中获取暴利。历经几年的积累汤玉麟在热河省真可说得上是一手遮天。民国19年(1930年)春,汤玉麟不顾社会舆论命儿子汤佐荣率兵偷挖了内蒙古巴林左旗白塔子沟辽圣宗、辽兴宗、辽道宗三个皇帝的陵墓,并将全部出土文物占为己有运往沈阳私宅收藏。同年汤玉麟投巨资在天津意租界二马路购买直系代表人物,北洋交通总长吴毓麟的一所高级公馆(今河北区民主道38号),这所住宅无论在建筑形式,建筑艺术与装饰都很有特点,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风格,混合结构,毛石勒脚,机砖墙身,部分用花岗石砂浆罩面,局部对称,屋顶平衡,罗马柱式,覆碗穹顶拱券。整座楼房分为两部分:左为二层宾客楼,一层前部突出碗形拱券;右为三层居住楼,楼前大台阶设有汽车跑道。该所住宅共占地面积4323平方米,建筑面积3341平方米,是天津最为显著的豪宅之一。汤玉麟1949年2月病死于天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