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一个年轻人在某个领域的见解和成就,远超一个经验丰富的长者,这样的年轻人也深得社会的青睐。这不禁让我们思考,产生这样差距的根源究竟在哪里?我们也逐渐观察到,年龄和经验在某种程度上确实会对一个人的认知和能力产生影响。在任何时代,我们都不能轻易将年龄和经验划等号。即使这个人他的经验很多,但是如果他不去总结反思的话,他的经验也仅仅停留在表面。他不能概括总结出一个事情的本质,或者一个某个系统、规则的运行规律,那么他对一个事物的认识可能就会让他困在一定的局限性中。一般来说,年龄的增长,意味着生理和心理上的成熟,这使得年轻人和老年人在面对问题时,可能会采取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当一个人不具备总结、反思的能力时,那么他人生的发展将会停滞在那个阶段。—02—人生,最大的遗憾之一便是不能站到远处去审视自己,最大的困难是无法战胜自己。在见过的人,经历的事儿足够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成就往往喜欢眷顾那些虚怀若谷并能时常审视自己的人。审视自己,其实就是把自己放在旁观者的角度,打量自己、纠正自己、反思自己,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的实现扬长避短,才能在生活、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的三个境界。第一种境界:看山是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个境界要求我们不要被眼前的困惑所束缚,而是要有远大的视野,明确的目标。第二种境界:看山不是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它告诉我们任何伟大的成就都离不开艰辛的努力和牺牲,一个人经历挫折之后仍然能够反思的状态。第三种境界:看山还是山。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一个人刻苦修行之后的结果,象征着反复追寻和探索后,最终获得的顿悟和成就。在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后,突然间豁然开朗,找到答案,实现精神上的升华。对经验进行总结以及日常的反思,一定是一个千锤百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成长也为这个人的人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多年以后,人与人的差距就会因此显现。下次见面可能你的朋友或者亲人会对你说:“你真的变了好多。”可能他们也说不上来这个变化变在哪儿,但是你总给他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03—当一个人很长一段时间不反思自己的时候,他逐渐就会给人一种很飘的感觉。就像逐渐膨胀的氢气球,它在升入高空的时候,由于外界大气压逐渐减小,而气球内部的气压相对就较高,无法承受这样的张力时就会爆炸。其实人也是如此,如果他积累的想法很多,而他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成为什么的时候,他反而会因为太多的想法而让自己徒增烦恼。我们都有对自己未来是什么样,有过一个假设,理想中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你还记得,那么你现在就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了,是不是你距离它已经太远?如果是,那就从现在开始改变,一切都来得及。如果不是,那么恭喜你,你终将变成你理想中的样子。我们都应该明白,一个真正能够成事的人,一定是对自己有着客观了解的人,他很清楚自己的能力范围在哪里,然后一直专注在这个范围之内做事。如果你刚步入社会,这时候最应该做的是先折腾,放手去做事,去见人,在这个过程中你才能发现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如果你已经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请记住不要一觉得跟别人有差距就拼命努力,一味想通过牺牲更多的时间去缩小差距。你要做的是停下来反思,以逐步明确自己的能力边界。这都是有更清晰的自我认知的方法。我们都知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候,我们是很难看清自己的,这个时候也可以通过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形成自我认知。有时候,别人的客观反馈会让我们更完整地认识自己。当然,别人的评价只是一种参考维度,大部分的自我认知还需要自己去探索、挖掘。只有你自己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总结,以及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那个才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宝贵财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