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文题中隐“高赛”,亦确练潭乡高赛村为抗战之杀场也。高赛湖中葫芦嘴似乎安全点,要不我的先母亲在一九三八至一九三九年间:日本鬼子从菜子湖水面上来占领枫树窑后,部分百姓跑反到葫芦嘴躲日本鬼子。小横山到头连接菜子湖的枫树窑古将军塔哟,军魂复震兮,国中受日寇颇不宁兮,大横山与小横山双毋静兮,华夏生灵狼籍涂炭兮。小横山脚,嬉兔湖畔古代守防,军事建戍有一眺望烽火台,是台曰“将军塔”,将军塔遗址出现一些镌刻“洪武十年”等年号之大青料砖。古塘后老屋、前老屋、黄冲等百姓闻鬼子即临,于是呼邀跑日本反了。我的外公叫汪培昌(锡字辈)他本在省城安庆市里糕点厂里做工。惜眼晴虽然眼瞎,但只有其回到汪后老屋家里背起抗时我七、八岁的母亲汪荷蓉(汪永蓉、身份证名汪叔珍1931-2008)步履唯艰地翻越小横山岭。这对父女目的是到姑母家避难。外公的姑妈,我先母就喊姑奶奶了。妈的姑奶家就在大横山西到头,从山脚延伸至高赛湖水之中的著名葫芦嘴了。妈的姑爹叫潘承甲,潘承甲有一个弟弟叫潘承文。这两弟兄一共生下十三个女儿吧,只有弟弟潘承文生了一个儿子潘世胜,所以潘承文独子潘世胜一子两佻,我妈也喊其表爷。昔时从葫芦嘴可摸水走到倪家嘴。我的大舅比我的父亲大一岁,他上世纪九十年代还模拟抗战跑日本反之路到过其表爷潘世胜所在高赛湖中葫芦嘴的抗时避难之家。话说我表爹潘世胜生前任职练潭乡横山大队书记,其女婿汪孔应接任今天山明村长兼党委书记(现退休)</p> <p class="ql-block"> 外公背着几岁母亲登山越岭,因为他眼睛失大部光明,在山上不小心碰到了广西佬军队的伙食挑子,好象是我外公把军饷口粮饭菜都碰撞倒撒了。我外公心想:这下完了,该挨子弹完命犊子矣。还好,是一场虚惊,国军广西佬部队官员并没怎么样我外公,就让这父女顺利通过了小横山抗日山头。妈妈对我说:她是躲在姑奶奶家的木铺柜里,好象鬼子就是要专门抓小孩的。旧时木铺柜是两个柜子一拼就成了一张床铺,单个铺柜尺寸应当是长宽一米乘一米。我也就没问妈妈当年跑日本反躲铺柜里是如何透气呼吸的?</p> <p class="ql-block"> 葫芦嘴是风水好地,水涨葫芦漂,一九五四年大水又没把葫芦嘴、西瓜嘴、倪家嘴、兔耳嘴这些岛屿之地完全淹没。倪家嘴潘氏以约堂笫五房头即潘忠敬潘忠亚的二爹爹也叫潘世胜,他可没能如我母亲好好地活了下来:潘世胜在高赛河沿东流嬉子湖方向湖面自己的船上惨遇日兵菜子湖面游击来的汽艇远碰上,日寇悍军用一发吊弹炸到潘家船上,潘世胜二爹当瞬壮烈牺牲。以约堂潘人业渔勤田划船,高赛河通枞川连长江而达芜湖,这条水路上都有西莲保倪家嘴潘以约堂人搞船运。以约堂与大横山西麓的潘阁楼七义堂(积義堂)共十世祖贡士潘森若(梁氏谱载国学生潘笙若、桐城县志笃行篇佳载美传)。倪家嘴出现土弹、手榴弹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解放后五六年代新彊兵团通讯团长潘兴(曾与国家主席王震合影留念并旅香港)回故里桐城潘家楼,他特访倪嘴抗时战友文职潘国风,恰逢端午高赛河上赛龙舟,这两军人还在高赛太平先进大队倪嘴生产队直属队大山头上朝天鸣枪三响以示龙船下水游赛高兴祝贺呢!</p> <p class="ql-block"> 与辛亥革命元老又共党陈独秀友人师座潘赞化同共桐城木山潘荣三房十世祖的以约堂一堂三抗士即“潘世胜潘泽卿潘国风”三人也。其中潘国风(丰、东)谱名潘泽培(字仁厚、厚仁)创厚仁笔庄,且弃笔从戍随东北讲武堂十期潘兴参加了抗日十三游击队,黄矗霄(黄师岳)将军亦十三游将领。潘国风的小哥潘泽卿(臣),我喊小伯父,他比我的父亲潘国风大六岁,当比我父早早加入了抗倭队伍,人称五保户潘忠太的爸爸潘泽卿为“广西佬”。我的小伯父力大如牛,服役广西军,他肩挑二百斤行军,其子潘忠太也举力惊人,我本人亲见其双手举起麻石大磙、并缓缓落地。我的伯父抗时抗至自己家乡大横山间,几过倪嘴自家门而不能入。我的父亲一九四二年与前妻离婚后遂随黄师岳潘兴部加入抗战(爸语他于部队随军摸晚黑起早黑步行数十里是常态),历任潘兴团部文书、国防部四厅文书、一九四九年九月起义至王震将军陶峙岳人民解放军农九师通信团潘兴副团长副官。时至今天,桐城市梦华书画社仍保存有潘国风军人给潘兴师长的亲笔信底稿件。我的父亲乃抗战国民政府中央陆军步科毕业,南京中央军校同属两岸黄埔大陆末期(廿三、廿四期)学生。</p> <p class="ql-block"> 显然存文字可考,更有国家历史档案馆存档,本人0八年夏查印。甲辰年夏我复于桐城市档案馆查阅到一九五三年元月洗刷教师名册与一九五二年下期洗刷(清退)小学教师潘国丰(风)之国家教师档案。是为借历史问题“伪人员历史复杂”错误开除教师公职矣!我父起义编制至新疆一六一建设兵团,旋退役享受地方政府安置到练潭高赛小学任教国语老师,且日教夜灯校扫盲教育事业,解放刚初,尤颇不易哉,诚然!</p> <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舍小家为民族抗战,前妻许嘴许氏业已身孕,后改嫁至姚坂姚家,遗腹女同殇于姚门。我的大哥潘忠西同因黑五类历史成份论终生末娶。我当感恩大党政府伟国亦统战政协民主参事到本人号文都桐城文化奇士一个残疾人享受就业的生命历程机会乎?我的父亲潘国风,生前天天吃止疼药以祛抗战头额糟弹击遗疤之痛的国家伤残军人、人民教师潘国风(丰、东),这都有国家级省市级档案存史可查。实事求是落实军人涉教、又同时教师涉军问题,这是人们对美好中国梦的诉愿表达,我们之奋斗目标与担当恰在于此吧。谢谢看官官方!</p> <p class="ql-block"> 桐城文化之山木头山上有明代张进士墓与碑,民族抗倭将军黄师岳的妹妹也安葬在木山之上。高(潘)赛村张祠组八十余龄潘黄来得名即与黄将军相关:潘黄来父亲首聘乃将军的妹妹。潘黄来先父本身也与高赛埂东头的倪家嘴之国家军人潘泽卿(臣)潘国风(丰、东)同期入伍抗战。甲辰年秋天我访其室,亲听:大小横山抗战,是役日兵伤亡较重,鬼子丟甲弃盔……潘黄来先父参军可非所谓抓壮丁,其先父是化钱买了个兵当的……国民革命军民族国家原军本军正军哉……</p> <p class="ql-block">伟哲再语: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就是我们之奋斗目标!</p> <p class="ql-block"> 文城港镇潘赛境南之山曰“大横山”,域东间两三河汊依偎“小横山”。国家军人教师儒士好先生潘国风(1922-1992)字仁厚厚仁,号横峰居士。联想潘赞化曾祖父高祖父两号“横峰”与“赛湖”。赛湖横峰多么漫动诗情,而更抗战唯艰,横岭周域,七年抗战,多么磨难民族众生,热血青年潘国风丢下厚仁笔庄毅然从戎,当国家和平义起,其又参新疆建设兵团,且闻故里文都亟需教学人才,旋归立马放下枪杆回桐城任高赛小学国语教师。解放刚始潘赛小学即在桐城文化之木山腰的木头山潘氏宗祠内。抗战军人那么热爱家国,卫国参军,爱家执教,恋迷不舍潘赛村东南横山峦与赛村西北高赛湖,故少年中国心号起名“横峰居士”是然!</p> <p class="ql-block"> 横山湾港,几许情深,山之北麓,汪草屋岭下,山明路侧的口口池塘哟,当时之横山七年抗战,某役国军全胜,其中日军人污血染深塘水恶心,倭军兵战尸横野山林,万众欢呼“伟大胜利近矣;”每季春浓,横山寻处,烈士血染,映山红遍,可怜映山红花,清明节计,怒放争相,与游瞻人们同默祈祷:这个世界花儿烂熳,和姿谐态,绝无世界三战之三次暴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