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大登殿赶坡》有感

甘肃戏圣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秦腔《大登殿》的《赶坡》一折中有王宝钏这样的唱词:“我先问平郎夫他好不好?军营里安宁不安宁?……吃用的茶膳何人造?他衣衫烂了何人撩?……好一个有吃有喝有穿有戴的男儿汉,寒窑里饿煞王宝钏”。感情何等真切!王宝钏见了军官,不管别的,先迫不及待的追问夫君的吃喝穿戴。当得知平郎夫君一切都好的时候,她那颗焦灼的心终于放下了。回到眼前,一想起自己可怜的处境,她不禁悲从中来,感慨万端。</p><p class="ql-block">  可是,那个让她望眼欲穿、魂牵梦绕的平贵夫君呢,却在五典坡会面之时,对她百般试探,甚而至于猥亵、调戏。看到这里,我是深深地愤愤地替王宝钏抱不平的!</p><p class="ql-block">  这真应了那句“痴心……负心……”。当时,“太阳一出照山川,寒窑里转来了王宝钏……手提一篮上坡间”的王宝钏的处境要多可怜有多可怜。“头上缺少帕儿笘,身穿一领补丁衫。腰系的罗裙少半片,她和乞儿是一般”。而薛平贵呢,此时荣赘驸马,正沉湎于温柔富贵之乡,整日与那玳瓒女王耳鬓厮磨,早已把为他“苦守寒窑十八载”的结发之妻抛诸脑后了。“奴的夫一去十八载,书不捎来信不还”。“为王那日登金銮,豩鸿大雁会人言。手持银弓并御弹,打下来半片血罗兰。长随官捡来王观看,原是宝钏一封函,方知晓我妻寒窑受可怜。用好酒灌醉女玳瓒,王私盗令箭出三关。”可悲呀!可叹!要不是王宝钏泣血奋笔,那个薛平贵还能二返长安吗?</p><p class="ql-block">  遥想当年,王宝钏大街飘彩之时,是多么的光彩照人,超级粉丝何止千万!要不然怎会令佐参魏虎垂涎三尺,念念不忘呢?“二月二来龙出现,王宝钏梳妆彩楼前。王孙公子千千万……”然而这么一个人见人爱的相府千金女眷,她的命运却是“绣球儿单打讨饭男”。</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天大的玩笑,时人无法理解,王丞相更是接受不了,大发雷霆之怒。“席棚里去把我父见,我的父一见怒冲冠。前门里赶走薛平贵,三击掌气走王宝钏”。</p><p class="ql-block">  于是乎,王宝钏与父亲击掌绝交,抛却所有的荣耀,义无反顾地跟随薛平贵私奔了。城南五里寒窑,便是他们的窝。家徒得连四壁也没有,恓惶之状,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  王宝钏,她可算得上是真正的绝代奇女。不要说那样的社会,就是现如今,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又有几人呢。当她的父亲王丞相坚决反对这门婚事时,她是这样说的:“老爹爹不必那样讲,有平贵儿不要状元郎。有几辈古人对父讲,老爹爹耐烦听心上。姜子牙钓鱼渭河上,孔夫子陈蔡绝过粮,韩信讨食拜了将,百里奚给人牧过羊。把这些名臣名人名将名相一个一个对父讲,哪一个他中过状元郎?老爹爹莫把穷人太小量,多少贫寒做栋梁”。上千年前的一个闺阁裙钗,尚且能有如此的见地,岂不令我等须眉浊物愧煞哉?</p><p class="ql-block">  我总怀疑这出戏的真实性。原剧是一个“大团员”结局。薛平贵大登宝殿,王宝钏终于苦尽甘来,做了昭阳正院,在人们的惊羡声中谢幕。试想一下,兵荒马乱之中,“闻人说长安三年旱,饿死黎民有万千”,一个弱小女子,无依无靠,她怎能捱过漫漫一十八载。她活下来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大概剧本的作者,也是很不忍心让心中的楷模就此撒手人寰,香消玉殒的,因此故意给她虚构了这么一个美好的结局。</p><p class="ql-block">  戏虽散了,但我心头那份悲哀的情愫却挥之不去,久久地回荡着,回荡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