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图文无关)</p> <p class="ql-block">我出生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一个小山村的农民家庭,现在虽然已进入垂暮之年,但童年的记忆犹新,那个年代虽然生活贫苦,环境条件差,却也能使我们快乐成长,艰苦的环境既磨练了我在艰苦的条件下提高自我生存的能力,也造就了我不畏艰难的坚强意志,为我今后的成长筑牢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从我的记忆开始,是人民公社一片欢欣向荣的一片大跃进的景像,大队社员(无论大小)吃在一起(吃自由饭,餐餐有魚有肉有菜),睡在一起,劳动在一起,使我幼小的心灵看到了共产主义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但好景不长,大队集体大食堂因经济不支不久就关闲了(好像大食堂只维持不到一个月),接着就是以生产队为单位办食堂,而且还是分饭到户吃,没有菜,每天当妈妈端回一小盆稀饭回来时,我就迫不及待地喝了一大碗。</p> <p class="ql-block">不到一年,生产队食堂也散了,随之进入了全国大困难的时期。我的童年也进入了吃不饱,穿不暖的困境,野果,树叶,凡是能咽的东西都被一扫而光。因饥饿难忍,我二次求饱的欲望深深记忆心中,一次是在生产队的地瓜园中扒出了一根姆指大的地瓜连擦都不擦就放在嘴里吃了,刚好被村里一位大伯发现,骂我是小偷,还扫了我一把耳光:另外一次是跟母亲到田冬里看大人们收割水稻,顺便检稻穗,大约检了一大把,趁母亲不在家,就脱粒后在沙锅炒熟,然后再经石磨磨成粉,一把一把的往嘴里咽,由于干粉难咽,喝了几碗生水,害得拉稀了好几天。</p> <p class="ql-block">我童年的故事很多,最难忘的是到处睡,我们小孩是没有固定床的,通常是在地板上,椅子上一趴就睡。</p> <p class="ql-block">6发上小学后,母亲每天早起煮了二个地瓜背上书包就边吃边上学了,学校距我家有三里地,都是我自己一个人上学,放学了就和小伙伴们在外面用油桐仁挖坑玩,有点像现在打高尔夫球的味道,到摸黑了才回家。</p> <p class="ql-block">我们儿时玩法很多,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去钓鱼,我用母亲缝衣服的衣针放在油灯上烧热,再用铁片压弯,再用几条针线连在一起,就制成了很好的钓具,有时一无所获,有时也钓了几只小鱼小虾,回到家后用破归的瓦片放在自己用砖头垒起的土灶上烹魚,味道还很美的。</p> <p class="ql-block">回忆童年的往事,感悟最深的是社会进步很快,变化很大,现在和过去真是变成了二个世界。</p><p class="ql-block">美友们,你们的童年是非常的幸福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