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县名~上饶县

明天会更好

<p class="ql-block">  2019年7月29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上饶县,设立广信区,上饶县正式结束了1823年的县级建制。广信区位于上饶市中部,辖10乡、11镇、3街道办事处,总面积2240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20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  广信区地名来源于明朝洪武年间设立的广信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历史沿革:</span></p><p class="ql-block">东汉建安初年(196—204),吴析余汗县东境置上饶县。</p><p class="ql-block">西晋元康元年(291)划入葛阳县。</p><p class="ql-block">南朝宋年间(420—479),析葛阳县复置上饶县。</p><p class="ql-block">隋开皇九年(589)县地再次并入葛阳县。</p><p class="ql-block">十二年(592),葛阳县移治弋江北,更名弋阳县。</p><p class="ql-block">唐武德四年(621),析弋阳县东境复设上饶县,七年(624),再次并入弋阳县,乾元元年(758)析出又置上饶县。</p><p class="ql-block">1960年9月,撤销上饶县建制,并入上饶市,1964年10月,从上饶市析出恢复上饶县建制,2019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上饶县设立广信区,地名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  广信区下辖3个街道(旭日街道、罗桥街道、兴园街道),11个镇(<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五府山镇、四十八镇</span>、花厅镇、田墩镇、上泸镇、皂头镇、茶亭镇、<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枫岭头镇、煌固镇、郑坊镇、花坛山镇</span>),9个乡(铁山乡、应家乡、黄沙岭、<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尊桥乡、</span>董团乡、清水乡、湖村乡、<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望仙乡、石人乡</span>)。区政府驻地为旭日街道。</p> <p class="ql-block">地名由来:五府山上的五府岗为上饶县的最高峰。因其在月明风清之夜,临岗远眺,旧制的江西“广信府”、“饶州府”,浙江“衢州府”,福建“建宁府”、“延平府”等五府万家灯火尽收眼底,五府山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地名由来:明崇祯年间(1628—1644)安徽歙县叶姓在此建村,名曰“鄱阳畈”。明清时期,广信府(上饶县)以府城为中心,以循环圈的形式将全县分为七十个“都”(如同现在的城市外环),县城周边最近的为“一都”(现在的沙溪。石狮属“三都”、煌固属“八都”),鄱阳畈被划为“四十八都”,“四十八”便被沿用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地名由来:福建沙县王姓迁此,以地处多枫树的山岭前而命名。</p> <p class="ql-block">地名由来:相传,唐懿宗皇帝曾由此经过,遂称皇固。</p><p class="ql-block"> 唐懿宗李漼(833年-873年),别名李温,唐朝第十七位皇帝,唐宣宗李忱长子,他是唐朝最后一个在长安平安度过帝王生涯的皇帝。唐懿宗改元时记得他的父皇,但君临天下以来的言行举止却几乎看不到宣宗的影子,在他的统治下,唐朝更加风雨飘摇,加速了~</p> <p class="ql-block">地名由来:元末,河南开封府郑姓建村。</p> <p class="ql-block">地名由来:因漫山遍野开满奇花,形似花坛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应家地名由来:</p><p class="ql-block"> 清嘉庆年间(1796—1820)南丰县应姓在此建村,因地处县南山区出入要道,故名“应家口”,古时境内有小街沿丁溪河成规则块状分布,是农贸产品集散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地名由来:明天启年间(1621—1627),福建南安县王姓始居于此,以针工为业,筹资建石桥,名“针工桥”,后谐音成“丁公桥”、“尊公桥”。石桥几经修缮,至今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地名由来:三国战乱,胡昭携家眷从河南洛阳来到灵山,将妻子和第三个儿子安顿在现在的望仙乡大济村,便只身上山到灵山钹谷峰修炼。妻儿垒石成台,每月初一、十五祭拜天地,祈盼胡昭平安和两个失散的儿子归来,此台被称“望亲台”。胡昭登仙后,“望亲台”被尊称“望仙台”,当地便被称作“望仙”。清康熙年间(1662—1722)德兴县暖水祝姓在此建村。</p> <p class="ql-block">  胡昭(162年~250年),字孔明,颍川郡(今河南省禹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隐士、书法家。</p> <p class="ql-block">地名由来:以灵山石人峰得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