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顿河》读书笔记(卷三尾,卷四)

田云

<p class="ql-block">接卷三(23)</p><p class="ql-block"> 在后方医院治疗眼睛的日子,格里高力遇到同房的独眼乌克兰病友贾兰沙,贾兰沙虽言语粗暴,但他似道乎道出了战争的真相:即我们为谁在战斗?我们为什么而战斗?一语道破天机,最可怕的是,他从内心认可贾兰沙道理的正确性,他搜肠刮肚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贾兰沙认为,唯有政府变成工人和农民的政族才能消灭边界与等级的区别,只有所有人过上.平等的生活世界才能有真正的和平。他的道理让格里高力折服,如梦初醒。</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一位皇亲视察医院的活动正在上滨,为了应付权利的检视,医院上下全力扮演着和谐与仁慈,这更让格里高力看清统治者的.丑恶嘴脸,他从小肯定的认为战争的神圣与正确的理念彻底塌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4)格里高力终于踏上了返乡的路,他要去见他日思夜想的情人。可现实都给他有力的一击,他从萨什卡老爹遮掩的口气里得知,她心爱的阿克西尼娅早己投入少东家叶甫盖尼的怀抱,她的身心早己背叛了他。</p><p class="ql-block"> 格里高力佯装不知实情,讨着为少东家赶马车,用皮鞭狠狠报复了夺妻之恨,又狠狠教训了阿克西妮娅,头也不回朝自己真正的家奔去,这一夜,他和他真正的妻子睡在了一起,卷三终。</p><p class="ql-block"> 卷四(1)</p><p class="ql-block"> “种风的人,收的是风暴”。卷四一开始再现曾经的志愿兵彭楚生,早在卷三的第15章,作者就埋下伏笔,此人果然不简单!他除了研究兵法,研究各种机枪,更重要的是他的政治立场完全相反,他是布尔什维克,他拥护无产阶级政权,他公然读列宁的文字,他居然在不同信仰军队还爬到了上尉,这让大尉叶甫盖尼·李斯特尼次基大为不解。他立即致信报告师部,彭楚生有叛国迹象,应引起上级重视。更让李斯特尼次基大为惊讶的是,机枪队长伊格拿吉奇和彭楚克住一起,他们早己是群体性的存在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卷四(2)</p><p class="ql-block">一张传单简单的几段话却带给人极大的鼓舞,歌萨克们己无丝毫的战斗性,他们为了从前方撤回不惜与自己人作最后的博斗,哪怕付出生命代价。四面响起楚歌,这是有人在精神上催垮战士们的意志,连李斯特尼次基都为着发自.心底的旋律为之动容。彭楚克的行动迅速和熟练,他很像的星星之火,第二章的.结尾出现了我们熟悉的.名字——司捷潘,他似乎己成气候?!</p><p class="ql-block"> .卷四(3)</p><p class="ql-block"> 战场是用尸体堆积而成的。短短几天,无数的年轻生命悄然消亡。前赴后继第三批援兵来自鞑靼村的哥萨克,连—条胳膊的暴性子阿列克塞·沙米尔三兄弟,机器师伊万,麻子阿丰卡,原村长马内次柯夫,沙米尔.家,跛子叶甫兰琪·加里宁等,各种奇奇怪怪的人都被组织起来奔赴阵地。</p><p class="ql-block"> 作者用大篇幅描写了战场上各种尸体的近景和远景,狰狞的表情,炸断的残肢,死尸.的五官……这让刚进部队的第三批伊万他们恐惧不己。两军交战勇者胜,相比之下,德国军不管从武器,气势,团队指挥方面远远强过我军。杰克,伊万等只能打着哆唆给是自己壮胆才能勉强维持前进,面对狡猾的敌军,他们甚还表现出讨好似的求和状才能保命。战争让战士不是越战越勇,而是近临崩溃边缘。</p><p class="ql-block"> (4)</p><p class="ql-block"> 由于前线阵亡人数不断增加,格里高力再次入伍。偶尔没有战斗的格里高力会回忆过去的幸福时光。自从荣获乔治勋章回乡,家里家外的所有人对他的态度来了180度改变,他获得前所未有的尊敬和认可,连娜塔此篇大幅度描写了战场上的惨景和近景。每天会有很多的军官和士兵相继离开,死亡只是一个数字。血肉模糊的残肢,象孩子似的脸,他们死的样子各有不同,相同的是无人收尸,这些尸体只能在荒野和泥浆中日渐腐烂,连同蛆虫一起消亡。士兵们脚踏着尸体颤颤巍巍前进,每一步都饱含着艰难与恐惧。装病,躲藏,撤退,他们太想活命。他们面对面碰到即将抓获的俘虏都不敢开枪,为了或者,他们与俘虏大家竭尽全力在死亡线上本能地挣扎着。李霍维多夫的声嘶力竭的歌声唱出了阶级与身份等级的不公,道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p><p class="ql-block"> 娜塔莉娅对他的依恋与渴望加倍输出,好的心情让他暂时忘却贾兰沙曾经给他灌输的关于政治立场方面的问,战斗的荣耀与经历让他在现在战斗中更加果敢沉稳。他屡战屡胜,得心应手。回忆偶尔如刺椎心,那是阿克西妮娅的移情别恋,在一次战斗中,他救情敌司捷潘于水火,司捷潘却坦白的告诉格里高力连续三次在背后向他开枪的事实,司捷潘的心里始终解不了夺妻之恨。这次战役中,格里高力再次受伤。</p><p class="ql-block"> (5)</p><p class="ql-block"> 持续的战争带来的是无尽的痛苦与不堪。村子破败了,每个家庭的亲人都在减少,田野一片荒芜,人们找不到昔日的欢乐。也许是好人有好报,潘捷莱的家里却出现喜事,娜塔莉亚生了一对双胞胎!连母牛、母羊和母山羊都争先恐后一对对的双双出生,人丁兴旺!这对于战争不断日渐败落的村子确实是少见的现象。有着姣好面容和身姿的大媳妇忍受不了寂寞,她到处出轨,她收不了公公潘捷莱对她的警告,竟当面挑逗以示反抗。</p><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哥哥皮特罗的人生象开挂了似的,他的表现和灵活的应变方式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升职成司务长的他很是惬意。在皮特罗春风恶意的时候他听到自己老婆坦利娅出轨司捷潘的消息,他气急败坏。司捷潘毫不避讳他与坦利娅的私情,在司捷潘心里,他搞了皮特罗的妻子,就是对格里高力最好的报复,他的私愤终于有地方发泄了。</p><p class="ql-block"> (6)</p><p class="ql-block"> 潘捷莱因还债找亲家借钱,米佳从部队回家暂住,米佳长的更壮实了,他那放荡不羁的个性丝毫没有改变。部队里他经常受罚,他喜欢家里的安逸,别人的老婆他随便睡,甚至皮特罗的老婆他都动心思,可惜没得逞。格里高力快回家了。</p><p class="ql-block"> (7)</p><p class="ql-block"> 有沙皇的时代即将过去,到处传播着改朝换代的消息,新的立宪会议是什么?到底对哪类人有利?哪些人有害?大家不得而知。农民与工人这些底层人民来说,生活己经到底了,还有什么可怕?他们虽然什么都不懂,但希望在改天换地的变化中看到一丝光明。真正担心的是生活本就富裕的土地主和资本家,任何政权的改变,他们的嗅觉是最灵敏的。</p><p class="ql-block"> (8)</p><p class="ql-block"> 那些舍命却什么也没得到的士兵在逃离部队,他们似乎看清了自己被利用的本质。加入布尔什维克的消息也在传播,先生先觉的步兵己经有人有领先意识。他们当家作主人,这个群体是庞大的,只要他们联合起来,恐怕这天真的要去,这让本来就过着优裕生活的谢尔盖·普拉批诺维前和庄园主老将军李斯特尼次基及儿子叶甫盖尼忧心不己。他们猜测着,打探着,依然解除不了心中的担忧。</p><p class="ql-block"> (9)</p><p class="ql-block"> 彼特罗的团听从安排继续上前线,这与所有士兵的愿望背道而驰。团长命令彼特罗帐前听令,这让他忐忑不安。他碰到几年的的熟人佛明,佛明因想当逃兵正在送押。彼特罗接到命令,以后他的连队直接听师部指挥。回车厢途中,他惊喜地看到了爱妻妲莉娅出现在自己的车厢,这让他说不出的高兴。他忘情拥吻妻子,殊不知他那早己出轨的妲莉娅前两夜还和一兽医睡过。</p><p class="ql-block"> (10)</p><p class="ql-block"> 二月革命前后,世事己明显转变,沙皇己成为末代沙皇。叶甫盖尼·李斯特尼次基大尉休假后再次回到的那个部队属条件很好的,所有过好日子的人,包括军官,都不希望帝制垮台的,但沙皇退位己成事实。看到身边川流不息的人群,比他过得好的人或差的各类人,他内心会反复拷问和分析自己立场和感情。</p><p class="ql-block"> (11)</p><p class="ql-block"> 真正的剥削来自军队,底层的哥萨克们永远是统治者奴役的对象,是最好利用的人肉武器。哥萨克是一群没头脑的勇夫,他们没有识别政治气候变化的能力,只有甘愿以服从为天职的愚蠢的使命感。他们有时候是无头苍蝇。统治者需要他们时会任意欺骗他们,为巩固自己的地位去送死,卖命,一但这些底层的哥萨克无利用价值,他们会毫不犹豫一枪结果了他们的性命。</p><p class="ql-block"> (12)</p><p class="ql-block"> 打完外侵打内战,哥萨克内部的拉古京像是与苏维埃有牵连,李斯特尼次基决定探探他的底细,拉古京果然是团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李斯特尼次基感觉到现在不是除掉哥萨克的时候,不仅不能除,还要利用搞好关系,这点让他很不舒服。世事己变,谁是自己的人?谁是主宰者?自己该站在哪支队伍里?军官间互相质疑,军官、哥萨克猜测局势的变化。 </p><p class="ql-block"> (13)</p><p class="ql-block"> 本章以科尔尼洛夫将军、李斯特尼次基为代表的军官们在面对皇权变化地位动摇时的各种丑恶面目和应对方式,他们既想拿取己叛变的哥萨克被他们无偿利用,又想在不需要时像臭狗屎一样扔在一边的矛盾心理,而此时百分之十九十的哥萨克己经在布尔什维克的引导下,思想开始转变。</p><p class="ql-block"> (14)</p><p class="ql-block"> 当一个政权即将覆灭时,总会有一些在恶劣的环境中自以为是地挑起头来。譬如这位正受万人拥戴和追捧的科尔尼诺夫将军。至于他能得意多久?是否有必然的好结果?其实谁也无法预测。他们身边的那些追随者,实际上是现实的观察和盲从者,他们象墙头草随着时代的风摇摆不定,但有一个方向必须坚定,就是维护自己的利益。如果他们本是生活富裕者或者本身就是统治者,那他的方向必须是维护统治者的。此时的科尔尼诺夫已经进入的人生的最高境界,他被众人抬着走出火车站,连妇人想稳他的衣角都没有靠边的份儿,这热烈风场面让李斯特尼次基惊讶并羡慕,他深深责问自己,为何没有科尔尼诺夫这样的谋略与远见。</p><p class="ql-block"> (15)</p><p class="ql-block"> 当权者永远用天职,祖国,革命等之类的话来愚弄底层的哥萨克,无头脑的哥萨克永远是被利用的奴役的对象。想借混乱中脱颖而出的科尔尼诺夫将军,他的梦想如流星一般划过,他那激情澎湃的号召书在短时间内就被众人瓦解。伊万在这次混乱中忽然清醒的意识到,站在大众工人阶级的立场上夺回政权,布尔什维克才是人民真正需要的政权。他和屠里林率领一部份哥萨克中途下了火车,大家也盲目跟随他的主意。半途中有三个军官为科尔尼诺夫谈判,伊万赢了。</p><p class="ql-block"> (16)</p><p class="ql-block"> 科尔尼洛夫己经明显感觉到自己己处劣势,武装政变的事要吹了!但他仍不甘心,想作最后的挣扎,于是又以拯救国家的名义拟电文一则,他的梦中似乎有光明的前景向他招手,然而,梦毕竟只是梦。 (17)</p><p class="ql-block"> 因循守旧唯命是从是哥萨克们千年养成的习惯,在以选择跟从最高统帅科尔尼洛夫和克伦斯基的临时政府的摇摆不定间彭楚克出现了。他虽然当了军官但平易近人,他是带着使命来的,列宁,苏维埃,布尔什维克,这些新鲜的字眼让哥萨克们晕头转向,相信谁?质疑谁?众多问题一时让彭楚克难以回答,经过一夜思索,在与哥萨克们反复对话中越来越坚定彭楚克的信心和答辨能力。 加尔梅柯夫是科尔尼洛夫的走狗,他注定死在彭楚克的枪下。他的果敢和宣传的道理让混乱的哥萨克拢在了一起。</p><p class="ql-block"> (18)</p><p class="ql-block"> 克雷斯基的临时政府和科尔尼洛夫的拉锯战接近尾声,克雷莫夫将军自杀了,他的手下人心惶惶,一时不知投奔哪方。处于两面人地位的阿列克塞耶夫在首都大饭店逮捕了科尔尼洛夫等一票人,逆时而动的科尔尼洛夫的梦想彻底破灭。但这并不意味国内就此结束,新的阴谋正在生出。</p><p class="ql-block"> (19)</p><p class="ql-block"> 皇宫己是空亮,接到命令去保卫皇宫的除.了李斯特尼次手下的军官们,还是由一群大嫂组织成的女子敢死队,实际上他们只是在无聊的空等和闲聊,至于为什么要守,守的谁,为谁守,他们一无所知。没</p><p class="ql-block"> (20)</p><p class="ql-block">被关押在原女子中学监狱的科尔尼洛夫实际上非常稳定且自由,他们可随时接见,聚会与交谈,也可随时逃跑。为笼络人心,他写信银行家汇来几万卢布,卡列金请示自封临时最高总统杜霍宁将军,要求取保手释放科尔尼洛夫等人。这个本己无力的大本营,这位自封的临时最高总统本身就穷途末路,这个本身就动荡不安的时局,还有谁有权制约准,走即为上策,科尔尼洛夫又自由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