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2024)——陕西省中小学党组织书记研修项目“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专题研修纪实

童永亮

重温峥嵘岁月  缅怀革命先烈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2024年12月14日,陕西省中小学党组织书记研修项目“延安精神教书育人”专题研修班的全体学员,先后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追寻革命遗迹,重温峥嵘岁月,缅怀革命先烈,接受思想洗礼,弘扬和践行延安精神,为进一步提高教书育人本领,建设教育强国注入强大动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被那庄严肃穆的氛围深深感染,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纪念馆内,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照片、一段段详实的文字解说,共同构建了一个真实而感人的历史画卷。我们仿佛看到了革命先辈们在那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踏入杨家岭这片神圣的土地,仿佛开启了一扇穿越时空的大门,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带给我们深深的震撼与感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漫步在杨家岭的窑洞前,那一排排简陋而朴实的窑洞,静静地诉说着曾经的故事。很难想象,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革命先辈们怀揣着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指挥着千军万马,谋划着中国的未来走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进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曾经居住过的窑洞,看到那简单的床铺、破旧的桌椅,心中不禁涌起对先辈们艰苦朴素生活作风的敬仰之情。他们在这狭小的空间里,思考着民族的命运,撰写着指引中国前进方向的光辉篇章,没有丝毫的抱怨与懈怠,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无论身处何种困境,只要心怀信念,就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中央大礼堂,这座看似普通的建筑,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许多重大的时刻。党的“七大”在这里召开,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站在礼堂内,仿佛能看到当年代表们热烈讨论、激情澎湃的场景,他们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各抒己见、群策群力,共同绘制着新中国的宏伟蓝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参观杨家岭,不仅仅是一次对历史遗迹的游览,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先辈们在这片土地上展现出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踏入枣园,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与光辉记忆的土地,仿若能听见往昔的风云激荡,看见先辈们奋斗的身影穿梭于窑洞之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园内枣树静静伫立,似是忠诚守望岁月的卫士,粗糙的枝干铭刻着风雨的痕迹,一如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征程。走进窑洞,逼仄昏暗的空间里,一桌一椅一油灯,却是毛泽东、周恩来等领袖们运筹帷幄之地。简陋的陈设冲击心灵,难以想象他们在如此艰苦环境中,彻夜研讨战局、谋划建国方略,将星星之火的信念燃得炽热,把民族命运稳稳扛在肩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遥想当年,枣园会客厅精英汇聚,笑语晏晏间是思想碰撞、智慧交融,为抗日统一战线筑牢根基,为解放区发展敲定蓝图。领袖们与百姓同耕共织,军民鱼水深情在日常点滴生根发芽,这质朴情谊汇聚成无坚不摧的力量源泉,支撑革命巨轮破浪前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步出枣园,心潮难平。先辈们以非凡坚韧、卓绝智慧,于荒芜中辟出希望大道。当下岁月静好,可不能忘却这热血奠基。枣园之光,是不屈脊梁、为民初心,激励吾辈赓续红色血脉,无畏征途崎岖,怀壮志为华夏复兴伟业倾尽全力,让山河永焕荣光,不负先辈遗泽。</p> 研读延安精神  筑牢思想根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2月14日下午,全体学员在延安新区第二小学三省厅认真聆听了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名家、陕西省延安市延安精神研究中心首任主任教授郝凤年《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的精彩报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郝教授以延安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开题,深入解读延安精神内涵,为全体学员开启了一场深刻且丰富的知识之旅。郝教授凭借其对延安时期历史研究的深厚造诣以及延安精神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生动且系统地阐述了延安这座城市所承载的厚重历史文化与独特精神价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此次报告,全体学员们对于延安精神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和深远影响力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这不仅有助于传承红色基因,更为在新时代汲取奋进力量、应对各种挑战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指引与智慧源泉,激励着各位中小学书记、校长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弘扬和践行延安精神,砥砺前行,为践行教育家精神,建设教育强国不懈奋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图文:乐应平 楚庆军 童永亮 王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初审:童永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终审:王生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