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古西犬丘五城堡遗址考察记</p><p class="ql-block"> 李廣平</p><p class="ql-block"> 文化学者张润平先生在《“犬丘”考》一文的摘要中说:“‘犬丘’是秦国的发祥地,在秦人早期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继《史记》记载之后的2000多年来,关注这一问题的专家学者,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犬丘’其实是青藏高原牧区的专有名词,是高原牧区的特称。‘犬丘’的核心位置就是距离礼县西北方向60千米外的现今岷县东部山区闾井一带,这里是青藏高原最东端的湿地草原,水草丰美,海拔在2800~3200米。(《秦长城西首起地历史研究》)”故从岷县县城至闾井的通道就应该是周秦时期通往秦人核心地区的交通要道,也应该是战国秦长城布防的重要区域。因此,这一通道上应该保存有最早期最古老的战国秦长城遗址。</p><p class="ql-block"> 早上八点半与妻和儿子李炫,开车向闾井镇出发,一路上天空晴朗,秋天的山岗和田野有着层叠变化的斑斓色彩,金色的阳光照在连绵起伏的山峰上,山谷内岚雾蒸腾,爽朗的金色秋天就在这通往古西犬丘的河谷里一路延展开来。</p><p class="ql-block"> 十点二十分抵达闾井镇联合村,在公路边上就可以看见左边的一座突兀而起的陡峭的山峰上有宏大的城堡遗址,这就是传说中的油笼堡遗址。油笼堡所在山峰油笼山,几乎四面都是悬崖峭壁,只有山的左边有一个山湾,有小路通往山湾里面的联合村王家山,村庄背面山梁上有隐约小路通往城堡,但也陡峭难行,十分险峻。李炫放无人机进行拍摄,以便从航拍图中了解城堡遗址的大体规模和造型。油笼山下公路对面有村庄名叫边堡村,以此信息可以推测这个村庄最初就是油笼山城堡设在山下的一个关隘,是驻扎军队的一个营地,它和油笼山上的城堡是同一个防御体系。但由于年代久远,又无文字记载,也就无从考证其历史的真实了。</p><p class="ql-block"> 拍好航拍,便继续前行。行不远,于十点四十分到达杜家村,村庄背面不高的山顶平台上有一座城堡遗址。李炫停车航拍,我和妻便走進村庄去攀登这座城堡遗址,因为这个山坡台地看起来并不高。</p><p class="ql-block"> 在走進村庄的路口,遇见一位耄耋老人,向其打问此城堡有无名字,老人姓冯,说这叫灯台堡,他从小就听前辈们这样叫着。原先四个城墩上都有亭台,城堡内还有三座高楼,现在都没有了。当年跑土匪的时候,城堡被攻破,进行过激烈的刺杀和战斗,伤亡惨重。</p><p class="ql-block"> 据陈如平《岷州续志采访录 • 烈妇》记载: “同治初回变,闾井民筑古城堡以避难。侯、温等姓别筑东台以就农。九年(1870年)润十月,溃勇到闾,攻古城不克,移攻东台堡,堡守不支。十二月早堡陷……是堡凡死者三百余口,男子 老稚居多,妇女多虏去,而半为古城人赎归。”由此可以证明这位冯姓老者的记忆和所述是可靠的,灯台堡和东台堡只是口音的问题。以此记载可知,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城堡遗址是建于清代同治年间。</p><p class="ql-block"> 我和淑琴進入村庄,有一条沿山坡下来的水沟,我们向一位妇女问路,她说顺着这条水沟走,就到山上的城堡了。水沟边长着许多白杨树,村民家的院墙边有高大的李子树,现在也没有人吃,都掉落在墙内墙外。走过水沟就是山坡地,有一家农户正在挖洋芋,山坡平缓,也就五十米左右,抬头就见宏伟的城堡遗址,城堡左边的一个台地上有一个小庙,庙右边生长着两棵高大的白杨树,树叶在秋风中已经泛黄。我们向挖洋芋的农人相问,说是山神庙。</p><p class="ql-block"> 山神庙所在的位置,正好在壕堑遗址的最前端。山神庙的背面便是一条宽约十米至十五米的壕堑遗址,壕堑内现在已经变成了一条宽阔平坦的庄稼地,庄稼已被收走,空余被耕后的黄土地。与城堡相对应的土崖上有一排密集的窑洞,据说是一九五六十年代挖的防空洞。</p><p class="ql-block"> 再往上走,从左边的小路就进入了城堡的大门,但门是已经没有了,只留下一个巨大的豁口。走進城堡,发现是一个长方形的城池,前面的墙体遗址略带弓形,已经残损严重,背面的平行墙体高大宏伟,大约有五十米长,高在五六米之间,墙体厚度在两米五之间,左右两边各有一个马面墩台,偏左边是一个三米多宽的豁口,应该就是内城城门遗址。城堡宽有五十米,里面种满了黄芪,还有一些白菜,是一块肥沃的土地了。</p><p class="ql-block"> 我走过正面的豁口,发现这里面才是主城,前面的是外城。主城规模之大,令人赞叹。城内应该种植的是大豆,已经完成收割被背下山了。城堡四面墙体几乎保存完整,十分壮观。城堡宽度因地形而收缩,呈现出一个巨大的萝卜形状,宽度在三十至五十米,长度在百米以上。</p><p class="ql-block"> 我和淑琴在左边一处可攀爬的地段爬上墙体,那上面也有一米五宽,墙体靠外围还筑有一尺宽的护墙,但都残损不齐,估计也应该有一米高。我们在墙体上向前行走,发现了两个秦瓦小残片,红土色,同瞭沟梁和凤凰山的是一个类型。</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直走到最顶头的尖咀上,这是一个瞭望台遗址,站在这里,城堡后面的山川大地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 秋天的大地有着丰富的色彩,有着辽阔的湛蓝的天空,清爽的草木之气和泥土之气在风中飘飞。在这壮阔的天地之间,在渐渐枯黄的秋草之间,仍然能嗅到历史深处的滚滚烽烟和人类血腥的苦难。他们在这片河谷里逐水草而居,建立自己的荣耀,也经历生死的悲苦。</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走出城堡的草丛中捡到一块青瓦残片,厚度在两公分内,经向润平兄请教,红瓦残片是战国秦瓦,青瓦残片是东汉时期的瓦当。这个发现令我十分惊喜,这说明这座城堡始建于战国秦朝,经汉唐宋明清直至近代,都有兵燹毁坏,也有复兴时的重建。</p><p class="ql-block"> 11点36分离开杜家村灯台堡,驱车至闾井镇,12点到达哈古城。在古城背面的公路边停车,又步行到古城的前门,拍了几张照片,再回到古城背面,在黄芪地里拍了几张古城的照片。哈古城保存完整,城墙城壕城门都很完整。据《魅力闾井》记述:“古城呈正方形,城墙边长约180米(约合五十四丈)。西北、东南两边城墙中段各向外凸出半圆(半径约15米),其中东南向城墙中段凸出的半圆朝东向开城门。城门用青砖筑成,砖长29厘米,砖宽14.5厘米,砖厚6厘米,底有三层石条。城门底宽约5米,门口宽约3米,门洞高约4米。门额原题有“靖安门”三字(已毁)。城墙西北二角分别向南、东各凸出半圆,顶半径约5米;东、南二角各外凸270°弧形,顶弧半径约5米。墙顶宽约4米,墙高约8米。墙体土夯,土夯层厚度均匀,每层厚约8厘米。墙体保存较完好。古城地势高峻,西北、东北、东南三面村寨尽在足下。 </p><p class="ql-block"> 1930年三月,正值农忙时节,张仲、景平王、马驷才等带领所谓的“自立军”二千余人,由宕昌、荔川重回闾井,宿营八郎寨、上下麻子、喇嘛山上、杜家台子、崖底下等村庄,从事扰民活动。闾井群众为了躲逃灾难,避于哈古古城内。张、景人马扬旗擂鼓,向古城示威。诗曰:“古城危若垂卵,绝地外无救援。奋力坚持守卫,不让马过平川。虽无龙城飞将,亦有群力如山。幸依铜墙铁壁,终于转危为安。”张、景人马大举进攻古城,但被古城城头环列的土大炮猛力还击,围攻的匪军被迫撤退。由于哈古古城内有一眼旺井,城内民众生活如常,故哈古古城久攻难克,为保护地方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做出了较大贡献。 </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九年后,岷县军马场场部进驻哈古古城,使城内常姓及其他杂姓人迁至城外,封旧城门,在旧城门偏南60°左右处开新城门。随后,拆毁藏经寺及其他古建筑,新修职工宿舍、电影院、戏台等。”</p><p class="ql-block"> 十二点二十七分离开哈古城,十二点四十抵达扎角七界堡。七界堡在阳关村对面的阳关梁上,阳关梁从西到东伸出一条山梁,像一道天然的屏障,守护着山梁下的美丽丰饶的扎角草原。七界堡就坐落于这条狭长的山梁上,我们在山梁上停下车,炫放无人机拍摄,然后一起走進城堡遗址。城堡正面向西,宽度大约在五十米左右,墙体遗址残高在三米,左右两边各有一个马面角墩,前面的山坡上布有许多巨大的石头,像一个石头阵。站在城堡的南面,整个扎角草原尽收眼底。宽阔的草原上牛羊成群,东面的山岗上层林尽染。扎角河蜿蜒曲折,由南向北穿过险峻的七界峡,汇入闾井河。秋天的山河辽阔而苍凉,站在这神秘的古堡之上,更觉人间的悲壮。</p><p class="ql-block"> 城门已荡然无存,只是一个两米宽的豁口,走進城堡,迎面便是几个巨大的石头,形状各异,十分奇特。城堡依山梁地形形状而建,形似一个巨大的长菜瓜,长度大约在二百米左右,宽度在三十米至五十米不等,墙体保存基本完整,一至三米不等,我从西到东穿过城堡,从东面的一个小豁口出去,就是将这道山梁一分为二的一个狭窄的峡谷——七界峡,峡谷对面的山崖上建有山神庙一座。这里地势险要,风光秀美,是观赏扎角草原的一处最好的地点,也是古代城堡军人驻守、观察和防控草原安全的最佳地势。</p><p class="ql-block"> 七界堡遗址亦无史书记载,不知建于何年代暂时还无法考证,留待以后有新的发现。</p><p class="ql-block"> 古堡、草原、峡谷、河流、山神庙和村庄,配着高旷的蓝天白云,这富于诗意和画意的富饶地域,必然是一个古老帝国需要守护的重要区域。</p><p class="ql-block"> 同妻儿来到扎角草原,然后从南绕一圈到东面山坡上的树林里,丛林遮天蔽日,其间长有蘑菇朵朵。姿态万千,品类繁杂,色彩各异,有毒无毒,相映成趣。我们踏着树梢间漏進来的阳光,踏着青草和腐植,捡拾蘑菇,我们怕色彩斑斓的有毒,便捡一些白色的蘑菇,这样的蘑菇一定是无毒的。捡拾蘑菇的乐趣让我们忘记了观赏美丽的风景,一心沉倾在蘑菇的世界里,这也是一个无比广阔的世界,一个美妙无穷的世界啊!</p><p class="ql-block"> 当满载蘑菇而归,再返回到阳关的岔路口,已经下午四点了,因为还要赶路進城,想要登临阳关堡,天色已经太晚,只能放弃了,留个遗憾,以后有机会了再来攀登。炫放无人机拍摄阳关堡,有几张航拍图片也算不虚此行。</p><p class="ql-block"> 我们停车的位置是阳关梁通往宕昌县八力梁即古摩云岭的道路的一个路口,是茶马古道的一支。阳关,是为了防控宕昌羌族藏族生番进入闾井、礼县和天水的军事隘口,古代曾经常年驻扎军队。阳关梁上左边是七界堡,右边是阳关,互成犄角状,守护着这条古老的茶马古道的安全。</p><p class="ql-block"> 据说古阳关不在现在阳关梁西面的山峰上,而在阳关梁上,过去还有城堡遗址残存,现在已经淹没在荒草尘土中了。现在的阳关有一亩地大小,前有城门,后有烽火墩,四面墙体虽有残损,但保存基本完整,其形状宛如一只伏龟。山峰下是阳关村,有几十户人家。据学者张润平考证,从出土瓦当上分析,这个阳关应该是汉代的遗址。</p><p class="ql-block"> 拍好航拍,经两个小时行程,六点到达县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27日</p> <p class="ql-block">五堡遗址之一:油笼堡</p> <p class="ql-block">像个油笼的油笼山(李炫航拍)</p> <p class="ql-block">油笼山顶的城堡遗址(李炫航拍)</p> <p class="ql-block">油笼山顶的城堡遗址(李炫航拍)</p> <p class="ql-block">油笼山顶的城堡遗址(李炫航拍)</p> <p class="ql-block">油笼山顶的城堡遗址(李炫航拍)</p> <p class="ql-block">油笼山顶的城堡遗址(李炫航拍)</p> <p class="ql-block">油笼山顶的城堡遗址(李炫航拍)</p> <p class="ql-block">油笼山顶的城堡遗址(李炫航拍)</p> <p class="ql-block">五堡遗址之二:灯台堡(李炫航拍)</p> <p class="ql-block">航拍灯台堡(李炫航拍)</p> <p class="ql-block">航拍灯台堡(李炫航拍)</p> <p class="ql-block">航拍灯台堡(李炫航拍)</p> <p class="ql-block">攀登灯台堡</p> <p class="ql-block">灯台堡前墙体遗址</p> <p class="ql-block">城门遗址</p> <p class="ql-block">城门遗址</p> <p class="ql-block">壕堑和窑洞遗址</p> <p class="ql-block">西北角墙体遗址</p> <p class="ql-block">瓮城东南角墙体遗址</p> <p class="ql-block">瓮城西墙体遗址</p> <p class="ql-block">秦瓦残片</p> <p class="ql-block">秦瓦残片</p> <p class="ql-block">瓮城西墙体遗址</p> <p class="ql-block">内城墙体遗址</p> <p class="ql-block">瓮城南面墙体遗址</p> <p class="ql-block">瓮城东北角墙体遗址</p> <p class="ql-block">内城北面墙体遗址</p> <p class="ql-block">内城西北角墙体遗址</p> <p class="ql-block">开阔的内城</p> <p class="ql-block">内城北面墙体遗址</p> <p class="ql-block">从东北面墙体遗址眺望城堡西面</p> <p class="ql-block">壮阔天地间</p> <p class="ql-block">从灯台堡眺望闾井河对面的山岗</p> <p class="ql-block">瓮城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五堡遗址之三:哈古城(李炫航拍)</p> <p class="ql-block">文物保护碑</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城门</p> <p class="ql-block">东南角墙体遗址</p> <p class="ql-block">城门遗址</p> <p class="ql-block">东面墙体遗址</p> <p class="ql-block">城门遗址</p> <p class="ql-block">城门遗址</p> <p class="ql-block">南面墙体遗址</p> <p class="ql-block">西南角墙体遗址</p> <p class="ql-block">五堡遗址之四:七界堡(李炫航拍)</p> <p class="ql-block">宏大的七界堡遗址(李炫航拍)</p> <p class="ql-block">八月的七界堡</p> <p class="ql-block">七界堡内望西门</p> <p class="ql-block">古堡与扎角草原</p> <p class="ql-block">七界堡南墙体遗址</p> <p class="ql-block">西南角墩</p> <p class="ql-block">西北角墩</p> <p class="ql-block">秀美的扎角草原</p> <p class="ql-block">城堡内的巨石</p> <p class="ql-block">北面墙体遗址</p> <p class="ql-block">从东向西眺望</p> <p class="ql-block">东面暗门遗址</p> <p class="ql-block">李廣平在七界堡</p> <p class="ql-block">城堡内的奇石</p> <p class="ql-block">城堡对面的山峰</p> <p class="ql-block">与儿李炫在七界堡</p> <p class="ql-block">淑琴在七界堡</p> <p class="ql-block">李炫在七界堡</p> <p class="ql-block">七界堡东面墙体遗址</p> <p class="ql-block">古堡、七界峡、山神庙和扎角草原</p> <p class="ql-block">幽幽七界峡</p> <p class="ql-block">远眺七界堡和七界峡</p> <p class="ql-block">2022年8月11日李廣平和诗人、民俗学者潘硕珍在七界堡</p> <p class="ql-block">五堡遗址之五:阳关(李炫航拍)</p> <p class="ql-block">阳关(李炫航拍)</p> <p class="ql-block">阳关(李炫航拍)</p> <p class="ql-block">阳关(李炫航拍)</p> <p class="ql-block">阳关(李炫航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