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闽安千年古镇,位于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公元 893 年,唐朝就在此设巡检司衙门,宋代时列福建四大名镇之首,元明清时沿袭为军事与海上贸易重镇,也是千年来兵家必争之地和古战场。</p> <p class="ql-block"> 下午来到了这座千年古镇,明显感觉到人气不足,年轻人都去了哪里?也没几个游客,古镇中冷冷清清的,旧时的繁华已不在,是古镇周边发展更快的原因吗?还是为了保留古镇的原汁原味发展旅游业?</p> 邢港桥北码头 <p class="ql-block"> “闽安” 之名,来源于 “安镇闽疆”,因其地处闽江下游的一处避风良港,地理位置险要,是闽江海口进入省城的咽喉要地,自唐至清均为福州与闽东陆路交通及通向外海的重要门户。</p> <p class="ql-block"> 邢港廖将军庙</p><p class="ql-block"> 该庙始建于清代,2002年秋曾进行大修 。传说廖将军原是被派遣到闽安官府任职,在渡海赴任途中翻船,尸身飘向邢港而不腐,当地群众发现其身存委任状,便将他埋葬在邢港岸边,并立庙祀之 。民间盛传廖将军医术高超,尤善救产,有一针救两命的传说 。</p> <p class="ql-block">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海上丝绸之路</p> <p class="ql-block">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福州段的标志性建筑,迥龙桥连通了福州同闽东、浙江的陆上通道,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见证着闽安海外贸易的千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 😀哈哈~这种预备名单刻成石碑的咱还是第一次见到。</p> <p class="ql-block"> 迥龙桥,始建于公元 901 年,又称 “回龙桥”,南北横跨邢港,全长 66 米,宽 4.8 米,4 墩 5 孔,罕见的船形桥墩,花岗石平梁结构,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邢港是闽安古镇的母亲河,它贯穿古镇南北,曾经是古镇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p> <p class="ql-block"> 桥北有圣王庙和观音阁,唐末的桥、亭、庙相互映衬,构成了一组极具唐宋风格的古建筑群落,展示了我国唐宋石刻的精湛技艺。</p> <p class="ql-block"> 圣王庙,位于邢港北岸、迥龙桥头。庙坐北向南,背依棋盘山,左后侧有廖将军庙和辛亥革命烈士、陆军上将林述庆墓。</p><p class="ql-block"> 圣王庙由跨街廊亭、圣王殿、观音阁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405平方米。跨街廊亭平面呈长方形,为木构架,重檐歇山九脊顶。亭内竖有三块石碑,其中“沈公桥”碑记载迥龙桥的历史沿革。圣王庙内祀齐天大圣孙悟空。</p> 桥南引桥上的玄帝亭。 邢港桥尾南码头 <p class="ql-block"> 桥头街上的马尾区不可移动文物登记点。</p> 马尾区预保护古建筑。 <p class="ql-block"> 闽安镇市场,下午早已经关门大吉了。</p> <p class="ql-block"> 普庵楼:历史上,闽安是中法马江海战后法军的唯一登陆点,当地群众自发抵抗,领头人陈明良被法军杀害,后人为纪念他建此骑楼。它承载着闽安人民抗击外敌的英勇历史和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纪念价值和历史意义。</p> <p class="ql-block"> 福州市历史建筑(闽安驿站)</p> 石头城西门遗址 <p class="ql-block"> 清协台衙门,始建于宋代,为监镇卫,元为巡检司,清代重建为协台衙门,管理水师、海关,是我国唯一保存完好的海防军事衙门。</p> 闽安协镇署 <p class="ql-block"> 署内有四棵树龄已达200年的古龙眼树。</p> <p class="ql-block"> 顺治十五年造的“闽安协台衙门”消防大水缸,左右两边各摆放一个。</p> <p class="ql-block"> 考古遗址</p> 宋井 闽江口近代炮台分布图。 <p class="ql-block"> 沙盘上闽安古镇古城墙位置。</p> 沉船御敌 <p class="ql-block"> 中法马江海战中,闽安青年陈明良事迹。</p> 中法马江海战图 <p class="ql-block"> 江继芸(1788—1841年),清朝爱国将领,平潭人,被称为“福建抗英第一人”。</p> <p class="ql-block"> 古镇不仅有精美的古建筑,还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闽安水师的历史。在明清时期,闽安水师威震东南沿海,为保卫海疆立下了赫赫战功。</p> 衙门前广场上的陈明良巨型雕像。 摩崖石刻:龙门 闽安古渡口 <p class="ql-block"> 闽安古渡:曾是北宋时期最早的粮食渡口,也是我国 “海上丝绸之路” 的起点之一。邢港沿岸有三个古码头,其中水门道古码头是遗留下来最大的古码头,长约 100 米、宽 3 米许、高 8 米,一直延伸到闽江深水处,立有 “闽安古渡” 石碑,这里可以让人感受到古镇昔日的繁华和海上贸易的兴盛。</p> 红夷大炮 <p class="ql-block"> 闽安楼,是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以石头为楼基,楼高 25.55 米,共 4 层,气势恢宏。楼体建筑风格融合了传统的中式元素,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尽显古朴典雅之美。</p> <p class="ql-block"> 里面是亭江镇闽安村史馆、乡史馆。实名登记后,进去参观一下~</p> <p class="ql-block"> 楼内有闽安古镇的布展,展览分为三层。一层展厅主题为 “梦回邢港”,设置 “千年古镇”“闽疆门户”“戍台重点”“名人履迹”“绚丽蓝图” 等版块,通过大量的文物、图片、文字等资料,突出展示了闽安古镇的海防、戍台等历史要素,让游客深入了解古镇的发展历程和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p> 展厅中有一张虎头山戍台清军义冢的照片,很震撼。1874年,日军派兵3500名,舰船11艘入侵台湾,闽安左右营将士跟随船政大臣沈葆桢赴台驱日,135名为国捐躯牺牲者的遗骸被运回归葬于此。虎头山戍台清军义冢位于虎头山东麓,是闽台关系的重要见证。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登上闽安楼,古镇的全貌尽收眼底。远处,是波光粼粼的大海,海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近处,是古街古巷纵横交错,民居院落鳞次栉比。 <p class="ql-block"> 福州与台湾一水之隔,自三国以来,就是祖国保卫台湾的指挥中心和军事大本营,闽安古镇因保留大量戍台文物古迹,诞生了大量戍台世家,被称为 “戍台文化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 继续驱车前往连江壶江岛,途经亭江炮台时,顺便下车参观游览一下~</p> 亭江炮台,凝固的历史。 <p class="ql-block"> 亭江炮台,位于马尾区亭江镇亭头南般村,它与长乐的象屿炮台相互呼应,共同扼守闽江,是闽江口近代海防体系的第二道防线。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亭江炮台占地面积 1 万多平方米,炮台区域约占 3000 平方米,由山巅主炮台、山边突出部前沿炮台、临江岸炮台群及山后弹药库组成,各部分之间有地道相通,地道中还设有休息室。</p> <p class="ql-block"> 没想到亭江炮台规模这么大。</p> 亭江炮台始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民族英雄林则徐建议重修,光绪六年(1880 年),闽浙总督何璟组织重修,进一步巩固了炮台的防御能力。 <p class="ql-block"> 临江炮台,为暗炮台,有四个炮位。</p> <p class="ql-block"> 临江炮台群,配十二生克虏伯后膛钢炮各两尊,以及两尊清代道光年间铸造的红夷大炮等,可对江面中、近距离的船舰目标进行射击。</p> 闽江口近代炮台分布图。 <p class="ql-block"> 坑道,长约20米,通往前沿炮台,用来输送弹药的。</p> 前沿炮台 <p class="ql-block"> 在主炮台所在小山包的半腰位置,是前沿炮台。它呈 “凹” 字形,占地约 20 平方米。别看它面积不大,却在整个炮台防御体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p> 山巅炮台,也称主炮台。 <p class="ql-block"> 主炮台为明炮台,位于高约 20 米的小山包顶,为三合土结构,呈半圆形、半地穴式,据介绍:深 1.85 米,内径 18.3 米,墙厚 3.3 米。设有一个炮位,炮位基础为三合土,露天,呈半圆护墙式,炮口朝闽江江面,射界方位角度约 120 度。</p> 主炮台安装了一门 210 毫米(也称二十一生)克虏伯后膛钢炮,这是当时非常先进的火炮,炮轴转盘安装在主炮位底座上,可以攻击中、远距离的江面目标。而在主炮台后的山坳里,还隐藏着弹药库。弹药库呈长方形,长 7.2 米,宽 6.6 米,高 3.1 米。 <p class="ql-block"> 下小山包时,路过山巅营房。</p> 弹药室 <p class="ql-block"> 光绪十年(1884 年)中法马江战役中,亭江炮台遭受了法国舰队猛烈的炮火攻击,遭受重创。光绪十二年(1886 年),船政大臣裴荫森主持对其进行了重修,让它再次屹立于闽江江畔,继续履行着保卫海防的使命。抗日战争时期,亭江炮台遭日军毁坏,即便历经磨难,它依然留存至今,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悲壮。</p> <p class="ql-block"> 《亭江炮台感怀》</p><p class="ql-block"> 亭江要塞立潮头,镇海雄姿岁月留。</p><p class="ql-block"> 三合土坚营壁垒,克虏炮巨护金瓯。</p><p class="ql-block"> 昔时战火惊天地,此际残痕惹客愁。</p><p class="ql-block"> 闽水滔滔声未绝,炮台寂寂诉春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