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我十年前来广州,匆匆浏览了几个大型文化建筑,城市欣欣向荣的景象让我大开了眼界,大城市、大手笔的建设我久久不能忘怀。如今城市日新月异在发展、变化,但翻检起老照片来依然兴致盎然。</h1> <h1><br></h1> <h1><b>花城广场 </b> 被誉为广州市的“城市客厅”,是城市最大的广场。附近的沿江建筑群 是广州市21世纪中央金融商务区,是集中体现广州国际都市形象的窗口。我参观过的文化建筑大多坐落在这里。</h1> <h1><br></h1><h1><b> 广州图书馆 </b>整体造型如一本打开的书,外墙面采用石材的随机堆砌,让人联想堆积起来的书本,或者让读者感受到文化的历史层积,石材的硬固表情,又好像书的封页一样,以朴素的外观引导人们走进书的海洋。建筑造型优雅而有动感,平面和立面相互以“之”字锲合。</h1> <h1><b>广州大剧院</b> 当年国内三大歌剧院之一,其音响效果世界一流。剧院外形如两块圆润砾石,以灰黑色调构成自然、粗野的原始造型,与周边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形象构成鲜明对比。不规则的几何形体,使“石头”的外观到处是扭曲倾斜的。</h1><h1>剧院 由英国女设计师哈迪德主持设计,她被称为“解构主义大师”,我国几个大城市都有他的作品。</h1> <h1>圆润的砾石</h1> <h1>夜景</h1> <h1>入口大厅</h1> <h1>观众厅</h1> <h1>通道</h1> <h1>演播场地</h1> <h1>夜景</h1> <h1><b>广东省博物馆 </b> 建筑运用“宝盒”的设计理念,稳重大气。陈列展览以广东历史文化、艺术、自然为主,藏品数量巨大,为全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h1><h1><br></h1> <h1>入口大厅</h1> <h1><b>海心沙亚运主会场</b> 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场地。结合亚运以“珠江为舞台,城市为背景”的创意,营造一场两岸同乐一江欢歌的水上亚运盛典。主会场看台为扇形平面的体育观演建筑,采用钢框架结构,上覆悬挑索膜雨篷,总建筑面积117957平方米。巨轮形状的亚运开幕式会场,晶莹剔透,流光溢彩,仿佛扬帆前行。赛事结束后改建为亚运公园,并被评为2011年中国环境艺术奖最佳范例奖。</h1> <h1>亚运比赛场馆</h1> <h1>场外雕塑</h1> <h1>观礼台夜景</h1> <h1><b>广州 电视塔 </b>昵称小蛮腰,塔身主体454米,总高度600米,当年是中国第一高塔。塔身是镂空的钢结构框架,24根圆管钢柱自下而上呈逆时针扭转,塔身直径由下而上富有变化,中部最细,纤纤细腰,婀娜多姿。塔身呈网状的漏风空洞,可有效减少塔身的笨重感和风荷载,2014年被评为中国当代十大建筑之一。</h1> <h1>入口大厅</h1> <h1>走进108层星空观光大厅</h1> <h1><b>广东科学中心 </b>是当年亚洲最大的科普教育基地,又是科技成果与技术产品展示、推广、交易以及学术交流的平台。建筑造型独特,气势恢宏,正面像一只灵动的“科学发现之眼”,侧面像一支整装待发的“舰队”,俯瞰酷似一朵盛开的“木棉花”是我国“绿色建筑”代表工程,广州市的标志性建筑。</h1> <h1>正立面</h1> <h1>内部通道</h1> <h1>展厅入口</h1> <h1>建筑物光洁的墙壁反射出优美的周边环境,又倒映在水面上</h1> <h1><b>星海音乐厅 </b>位于广州二沙岛,造型奇特,富于现代感, 犹如江边欲飞的一只天鹅,又如撑起盖面的巨大钢琴,与蓝天碧水浑然一体,形成一道瑰丽的风景线。这座以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命名的音乐厅,整体建筑为双曲抛物面钢筋混凝土壳体,室内不吊天花板,做到建筑空间与声学空间融为一体。当年星海音乐厅是我国规模最大,设备先进,功能完备,具有国际水准的音乐厅,它肩负着弘扬中外高雅音乐文化,对外文化交流的使命,是广州迈向国际大都市的文化标志。</h1> <h1>冼星海雕塑</h1> <h1>局部天花板</h1> <h1><b>广东美术馆 </b>是一座雕塑形建筑、在造型上力求整个建筑物浑然一体,以大实面和大虚的玻璃幕墙进行强烈的对比。而馆内的装修则淡雅轻快,以突出展品的光彩。是一个提高人民艺术修养,加强大众文化教育与艺术欣赏的文化基地。</h1> <h1>与音乐厅美术馆比邻的文化建筑</h1> <h1>华侨博物馆</h1> <h1>休闲疗养建筑</h1> <h1>电影放映</h1> <h1><b>广州少年宫 </b> 采 用“探索宝殿”设计方案,建筑给人由内而外的通透和明亮感,立面和屋顶可以作为节日和活动主题投影图的屏幕。整座建筑像卧倒的字母“K”。<br></h1> <h1>广州,一个值得国人骄傲的国际大都会,你的今天、明天更美好!</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