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谭良云

<h3>恰同学少年风华茂<br> 一一党日活动参观李淑一珍藏馆<br>  李淑一(1901年6月2日—1997年6月13日),格律诗人,毛泽东诗友,又名伯仪、守一、桐园,湖南望城人。1915年3月她随父亲李肖聃去北京,入直隶省女子师范学校。1917年返湘,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1920年9月又入长沙私立福湘女子中学求学3年。期间与杨开慧同学,结为挚友。经杨介绍与当时湖南农运领导人之一的柳直荀认识并相爱,于1924年10月与柳结为伉俪。婚后,在柳的影响和帮助下,李淑一接受了革命思想,曾掩护郭亮、李维汉等从事地下革命活动。1927年5月“马日事变”后,柳直荀被迫离开长沙,李淑一携子女回到娘家,以教书为生。1929年5月,柳从天津来信,打算接家小去北平。不料信被国民党当局查获,还从她家中搜出在背面写了“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的照片,李淑一因而被捕入狱。后经柳、李两家多方奔走营救,才得以出狱。1932年9月,柳直荀在湖北洪湖牺牲。此后,李淑一一直孀居,含辛茹苦抚育两个烈士遗孤长大成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继续担任福湘女子中学国文教员。1951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9年退休。1997年6月13日逝世,享年96岁<br><br><br><br><br></h3> <h3>  时值十二月中旬,虽然说尚不见白雪皑皑,但也已是寒风凛冽的隆冬季节,省工信厅三丶五丶六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一群白发苍苍的老党员不畏严寒,来到了距长沙几十公里外的宁乡市白若铺淑一村的李淑一珍藏馆组织党日活动,参观学习。</h3> <h3>: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众多著名的诗词中,有一首饱含革命情谊,朗朗上口、耳熟能祥的诗句《蝶恋花一一答李淑一》的诗句,让人们记忆犹新,常常响彻在耳边∴"你失楊柳我失花,楊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处有,吴刚棒出桂花酒…。"非常形象地展示了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h3> <h3>这是解放以后,毛主席和李淑一在北京的合影</h3> <h3>柳直苟同志,1898年11月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高桥镇中兰村,其父柳午亭学贯东西,曾执教日本陆军士官大学。自幼柳直荀得到父亲严格系统的指导,1912年考入长沙广益中学,后考入雅礼大学预科。期间,结识了进步人士杨昌济,以及毛泽东、何叔衡、张昆弟等人,在毛泽东等人影响下开始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1920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2月,经何叔衡等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经杨开慧介绍,1925年与李淑一结婚。1926年任湖南省农民协会秘书长,参加过南昌起义。早年参加新民学会。1932年受“左” 倾机会主义错误的迫害致死。1<br></h3> <h3>这张图揭示了毛泽东主席和楊开慧与李淑一柳直苟之间关系、早年毛主席曾和柳直苟为学友,杨开慧又与李淑一是学友,而杨开慧之父杨昌济又与柳直苟之父和李淑一之父互为留日学友,通过毛主席与杨开慧夫妇介绍,柳直苟与李淑一结为伉俪,从此四人互为挚友。</h3> <h3>革命先躯柳直荀与李淑一</h3> <h3>这是1950年4月-28曰,毛主席给李淑一的回信,当时李淑一慈不知道柳直苟已经牺牲,只是长时期失去联系,给主席写信询问,毛主席在信中写到:直荀牺牲`抚孤成立,鼓励她不要悲伤,好好学习马列,努力工作,不要到北京来,充分反映了主席公私分明的伟大胸怀。</h3> <h3>参观完李淑一珍藏馆,(实际上也是故居)我们感叹万分,虽然李淑一没有真正意义上参加革命,但至始至终在为革命尽自已的微薄之力,她在这里掩护过许多如郭亮等革命人,为此曾被入狱,她是革命先躯柳直苟之妻,支持丈夫就是支持革命,所以我们我们现在纪念她、学习她是很有意义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