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桃李丹青育新人,青出于蓝胜于蓝。为进一步推动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与“传、帮、带”作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增进教师间的业务交流,实现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目标,全面提高“双减”背景下的教育教学质量,离石区长治路小学开展了师徒结对活动。</p> <p class="ql-block">在工作中,师徒本着“共同学习,一起进步” 的理念,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根据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通过一起学习、互相听课、评课等形式的活动,共同探讨、研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改进与完善自身的课堂教学方式,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p> <p class="ql-block">冯珍老师本周讲解习作《✖✖即景》,观察某种自然现象或某处自然景观,学会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是本次活动的难点!</p><p class="ql-block">列出写作提纲</p><p class="ql-block"> 1、开头:开头交代观察的时间、地点、景物。</p><p class="ql-block">2、中间: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描写,写出动态变化,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p><p class="ql-block">3、结尾:总结全文,结尾抒情,表达对自然景物的喜爱、赞美之情,升华主题。</p> <p class="ql-block"> 郝亮华老师从 “______即景”题目入手,从形式上看,它是一个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在审题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只关注横线上补充的内容,而忽视了给出的已知信息。命题中的“即景”一词,在百度百科中查它的意思是“就眼前的景物”,再深入百度“即”的意思为“目前、当下”,结合本次习作的要求,可将其理解为“描写当前(目下)看到的景物变化”。其中的“目前、当下”,要求所写景物变化的时间持续比较短,一般在几十分钟、一二个小时之内最为适宜。“变化的景物”可以是一种景物前后的变化,也可以是随着视觉的移动多种景物的变化。选材时,具体可通过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体现对“即景”的上述理解:</p><p class="ql-block"> 有前提限制、线索贯穿的景物,可写短时间里较大范围内的景物,也可以写随着身体的移动看到的景物变化。</p> <p class="ql-block">通过师徒结对活动,学校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提高的平台,加强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青年教师立足课堂、快速成长提供了持续动力。相信老师们定将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思索、不断感悟、深耕细研、踔厉奋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