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乌菲兹美术馆出来,穿过老桥即可到达皮蒂宫(Palazzo Pitti),能相见有直观体会的机会,即使短暂也倍感幸运💕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阿诺河南岸,参观目标是有6百多年历史的皮蒂宫(Pitti Palace / Palazzo Pitti),这是佛罗伦萨(Florence)最大的博物馆之一,也是重要的文化地标。进入广场后便立即感受到广场和建筑带来的独特震感的美,皮蒂宫的建筑将广场围合,形成面向西北方向的U型广场空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皮蒂宫第一任主人是15世纪富有的佛罗伦萨银行家卢卡•皮蒂始建造,尼科洛·马基雅维利在《佛罗伦萨史》中写道,他(卢卡•皮蒂)对佛罗伦萨共和国贡献巨大,被封为骑士,尔后他的影响迅速上升,成了佛罗伦萨实际上的统治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卢卡•皮蒂请当时著名的设计师布鲁奈莱斯基设计,希望修建一座规模宏大、造型优美、风格独特的豪宅,要建造一个窗户都比美第奇宫正门还要大的宫殿。1458年开始动工建造佛罗伦萨最大的宫殿,他不在乎自己的钱,还号召普通市民、私人企业、小贵族等给他捐赠礼物,提供宫殿建设所需要的帮助……,皮蒂家族建了10年因财政困难停工,1472年卢卡·皮蒂过世,没有目睹窗户比美第奇宫正门还要大的皮蒂宫竣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皮蒂宫正面长205米,高36米,三层楼用粗制石块砌造,正面是三层一样的屋檐,标志性特点是类似砖块一样的石墙,底层窗户支架之间的狮头雕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正门入口和窗户间一样相等的间距,一样宽度的隔墙,都是一样高大的拱门,正门前是带坡度的广场。广场没有草坪或者树木,全部由碎石硬沙子铺面,广场背靠彼蒂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皮蒂宫底层窗户支架之间的狮头雕像,是最具特征的装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皮蒂宫的建造因资金问题而断后,1550年科西莫一世·德·美第奇的妻子埃莱奥诺拉·德·托莱多买下了这座宫殿,并继续沿用皮蒂的名字,保持对皮蒂家族的尊敬,~真正的贵族精神:尊重对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此后,美第奇家族扩续建完成皮蒂宫,成为美第奇家族的主要居所,建筑的规模被逐渐扩大,从最初的中央7个开间逐渐扩大到23个开间,还修建了当时设计最为精妙的波波里花园,花园成为意大利宫廷花园的典范… ,成为与大公头衔相匹配的佛罗伦萨最壮观的宫殿建筑。(宫殿是托斯卡纳大公的住所,美第奇家族的科西莫是佛罗伦萨公爵执政,1569年他成为托斯卡纳大公,即科西莫一世,韦奇奥广场上的骑马像就是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坐在皮蒂宫前的斜坡上面,看着人来人往的街道和琳琅的店铺,感觉悠闲的美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3到17世纪,美第奇家族是佛罗伦萨一个很有影响力和权势的家族。美第奇家族最早是意大利中部大区托斯卡纳的农民,12世纪做羊毛贸易起家,起点可以追溯到12世纪的始祖阿维拉尔多(Averardo),在佛罗伦萨奠定了家族的经济基础。其后家族做高利贷发财,再办银行成首富,富可敌国,使佛罗伦萨在14至15世纪成为欧洲的商业中心。再之后到政治,赞助教皇,涉足宗教统治。家族辉煌时期共产生了4位教皇(利奥十世(豪华者洛伦佐次子, 原名乔瓦尼·迪·洛伦佐·德·美第奇 ,1475-1523);克莱门特七世(豪华者洛伦佐弟弟朱利亚诺私生子, 原名朱利奥·迪·朱利亚诺·德·美第奇 , 1478-1534);庇护四世与其他美第奇教皇是远亲关系, 原名乔瓦尼·安杰罗·美第奇,1499-1565);利奥十一世,利奥十世的侄外孙,原名亚历山德罗·奥塔维亚诺·德·美第奇 ,1535-1605);两位法国王后(凯瑟琳 • 德 • 美第奇,法王亨利二世之妻),玛丽•德•美第奇(1573年1642年)法国王后和摄政王(法王亨利四世之妻、法王路易十三之母),五位托斯卡纳大公。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乔凡尼·美第奇是第一个进入银行业务的美第奇人,他奠定了这个家族的财富和政治根基。他富有而乐善好施,身居高位却谦恭有礼,不善辞令却见解明达。乔凡尼也是美第奇家族第一位赞助艺术的人,他援助过马萨乔,这位天才在透视法等方面对绘画做出了彻底的改革,并将一个世纪以前乔托的气息传递给后来的巨匠们。乔凡尼去世后,美第奇家族的继任者是有“佛罗伦萨国父”之称的科西莫·美第奇。科西莫.美第奇自小喜爱艺术🎨尤其是绘画,这是他的本能和天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延续了柯西莫对于艺术的执着和热忱是第三代掌权人洛伦佐,洛伦佐从小在文化艺术的包围下长大,他本人就是诗人和艺术鉴赏家,有对纯粹艺术的追求。他以极高的鉴赏力成为艺术家中的伯乐,他的人格魅力吸引着有才华的艺术家聚集在他身边。引导了艺术家发挥自己的独特才能,波提切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大师都是在洛伦佐的赞助中成长起来,把佛罗伦萨推向了文艺复兴的最中心,洛伦佐被称为“伟大的洛伦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安娜·玛丽亚·路易萨(网图), 一再说是她的视野,胸怀,情怀都太高尚伟大‼️,她是科西莫三世·德·美第奇和法王路易十三的侄女玛格丽特-路易丝·德·奥尔良的独女。是美第奇家族最后一任托斯卡纳大公吉安·加斯托内·德·美第奇的姐姐。吉安没有任何子嗣,她的父亲科西莫三世多方活动,尝试让安娜继承大公的爵位,但没有成功。1691年,安娜与莱茵行宫伯爵约翰·威廉结婚。两个人没有生育,1716年约翰·威廉去世后,安娜·玛丽亚回到了佛罗伦萨,开始了在皮蒂宫的生活。她是个非常慷慨和超然的人,把大量的个人财富投入到宗教和慈善活动之中。她知道一位奥地利远房嫡亲会继承托斯卡纳的爵位。就在爵位交接的那个月,安娜制定了《家族公约(Patto di Famiglia)》协议,协议拯救了美第奇家族在辉煌时代为子孙后代创造的所有财富。她从弟弟那里继承来的全部家具和稀世珍品,包括所有画廊、油画、雕塑、图书馆、珠宝首饰和其它贵重物品,都将按照明确的条件妥善保存:所有“用于装饰城市、公众使用和引起外国人好奇并吸引他们前来参观的物品都不得运离托斯卡纳大公国和首都”。“依照这个协议,安娜确保了400年来家族所积聚的所有财产会永远留在这座城市。” 她单枪匹马地拯救了佛罗伦萨巨大的文化遗产,使其免于被欧洲其它家族瓜分变卖的命运。从此以后,这些就是“佛罗伦萨公民不可转让的财产”。就连后来拿破仑进攻时,都没有办法拿走(敬佩‼️换做非贵族的是不会讲法律,道德的),美第奇的骄傲成为佛罗伦萨一城的骄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安娜的决定面前,任何胜利都失去了伟大的意义。再纯正的蓝血,也会消弥于时间。安娜改变了佛罗伦萨的历史,她为她的城市留下了无与伦比的艺术遗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美第奇家族的绝嗣,美第奇王朝结束,皮蒂宫转到奥地利的洛林家族手中。中间曾短期被拿破仑·波拿巴占据。1860年又转到萨伏伊王朝手中。这里诞生了第一位意大利国王维克多-埃马努埃莱,他的母亲在一次造访皮蒂宫时生下了他。意大利统一后,佛罗伦萨曾做过短期首都,皮蒂宫则作为埃曼努埃莱二世的王宫,直到1871年。1919年,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埃曼努埃莱二世的孙子)把宫殿连同藏品一起捐献给意大利人民,作为佛罗伦萨最大的美术馆对公众开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穿过拱形大门,里面是一个很大的四方院,名称是阿马纳蒂庭院,在这里我们遇到了挺大的雨,坐下看巨大坚固的拱型大窗,看宽阔的柱廊。粗壮的柱子和凹形墙,看永恒的天空浇落的雨水与600年历史的石墙石砖石地的相亲,听着雨水在结实的石质上飘落的声音,在观雨中想了一下😊几百年前遇到这样的雨😊人们也在庭院廊下躲雨看雨😊😊,不过,看流动的水与凝固的石质宫殿的岁月的沧桑,感叹时光无尽……感觉自然、历史、文明……相互结伴的永恒……还是没忘我们穿越百年来旅行购了门票专门要看的永恒……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4点30分我们进入皮蒂宫参观。觉得~最早的美第奇家族看到他们的宫殿中有了意大利🇮🇹国旗和欧盟🇪🇺旗,家族为未来的世界留下尊敬的纪念会更加自豪和荣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皮蒂宫里有好几个博物馆,最隆重的帕拉蒂娜画廊(Galleria Palatina)和王室居所,宝物博物馆(Treasury of the Grand Dukes),服饰博物馆,现代艺术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参观的是帕拉蒂娜画廊,画廊在皮蒂宫西侧,里面收藏美第奇家族各支收藏的500幅绘画艺术杰作,1828年,阿斯伯格的雷波尔多·洛林二世颁布政令,宣布帕拉迪那画廊正式向公众开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来前听外甥女讲帕拉蒂娜画廊收藏着包括拉斐尔、波提切利、提香、鲁本斯等艺术家的作品(当时没有珍惜这重要的告知),进入后当然又是跟参观乌菲兹一样,但更加的被惊叹膛目,美术馆里绘画多的耀眼,真的就是一个大型炫富现场,当当当然‼️富得很高级👍体会到外甥女说的作品不是按照艺术家或作品年代分类展示,陈列的位置保留着主人原本的摆放习惯,同一画家的作品也许在不同的房间……,参观时间又短,所以觉得哪里都震撼,除了目标明确的想看大公爵的圣母以外,其他完全是没有规律可循的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最著名的是拉斐尔的作品,说是这里收藏有11幅拉斐尔原作,以小幅肖像画为主。没规律的看还看到拉斐尔的作品《椅子上的圣母》和《带面纱的女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展品放置在十一间展室内,其中有五个房间的天花板上还有湿壁画,内容多是为美第奇家族歌功颂德。回看回想在皮蒂宫的参观,匆忙又目不暇接,被现场看到的过于丰富给惊呆……在震撼性,全景式,全面性的膛目结舌中观赏感知~……,帕拉迪娜画廊的10几个房间总体厚重,偏深大气沉稳的红、绿,浓稠感的奶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太多的金色花纹精致的画框嵌入其中很多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艺术家的作品的名画,还有很多白色雕像……,穿行走在一间间布置奢华的展室,观赏比不过感叹的敬佩‼️这些不止一代的人了不起的审美、爱好、品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实在是没有珍惜好这参观的幸运,没能力去选择的找寻,也没去找寻有些来前有观点评价的更知名画作,就是从初入的画室满怀感叹和赞叹的观看……连用谷歌翻译了解吸引人的作品时间都顾不过来……,遗憾很多,但整体震撼感真是太持久……据说房间有导览图册介绍本房间内每件作品的作者、主题和简要内容,看完后放回架子即可,但还真没看到,估计看到语言和时间也不能对照观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以擅长画圣母著称的拉斐尔经典之作《椅中圣母》,这是拉斐尔1514-1515年所绘,椅中圣母是拉斐尔众多圣母像中的巅峰之作,画作是直径71公分的木板油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画面上,圣母坐在椅中,双臂搂着椅上的耶稣,头部温柔地贴着孩子的前额,眼神流露出深沉而欢乐的母爱。幼年的耶稣胖胖的,有着圆圆的、柔嫩的臂和腿,两只脚淘气地动个不停,他依偎在母亲的怀里。画圣母年轻、美丽、温柔、端庄,眉宇间洋溢着母性的慈爱和幸福。见到这幅圣母像的确能产生对美好生活的联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椅中圣母》画作嵌于一个精致的金色圆形画框里,拉斐尔非常仔细地把三个人物处理在一个狭小的圆形框内。小耶稣处于画作的中心,坐在母亲的右膝,圣母慈爱地抱着他,目光带着深情注视着观众。圣母的左膝很难处理,如按实际的样子,约翰就会挤出画外。画家用左膝上的衣褶来减弱它的视觉效果,让约翰占有一席地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色彩上用象征天主圣爱的红色作为圣母的上衣,象征天主真理的蓝色作为圣母的外罩,而让圣婴身着黄色衣服,与红蓝两色形成和谐的三原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椅中圣母》(Madonna della seggiola)是文艺复兴后三杰之一的拉斐尔(Raphael)在1513-1514年间创作的,至今依然楚楚动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幸看到拉斐尔圣母系列的几幅真品,在他的珍品面前感受宗教的虔诚和圣母的美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法国画家安格尔曾这样评述过拉斐尔的作品:“要我写出拉斐尔的全部品质和他那无可比拟的聪明才智,需要 整本书和好几卷集子……拉斐尔所描绘的人物都是善良的,他笔下的所有人物都具有一副诚实人的外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再了解获得认知~这幅画的构图具有很大难度,画家巧妙地运用椅子对圣母进行了一定的支撑,使画面显得更平衡,画中怀抱婴儿的圣母占了大半个画面,左膝衣服的皱褶弱化视觉效果,突出右侧几乎处于画外的,长大后将为耶稣施洗礼的约翰,他双手合掌,双目凝视耶稣,手中拿着芦苇做成的十字架,预示耶稣日后的命运,三人的头部周围隐约可见金色光圈,这是神圣的象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基督教的图像学中,红色一般象征天主的圣爱,蓝色象征天主的真理。一般的宗教画,圣母的穿着必须有红、蓝两色。上衣为红色、斗篷为蓝色。这里圣母的红色上衣一部分被她的披肩挡住了,只看到上衣的右臂部分。蓝色的斗篷从腰际开始覆盖下来。由于抱着幼儿,蓝色斗篷只露在膝头。于是,圣母那只穿红上衣的右手占据了画面的中心地位。而小耶稣身上的黄色与左侧的红色、下部的蓝色,构成对比调和的三原色,从而使整个画面的色彩强化了。圣母马利亚胸前的披肩是绣花绿地。绿色有补色作用。从色彩上看,画家在缜密地进行设计,形象也更添华贵和艳丽的气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拉斐尔创作的这幅画,是用人间常见的家庭欢乐来表现圣母子深厚的天伦之乐。有说是以拉斐尔的情人玛格丽特为模特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到皮蒂宫前最想看到的《大公爵的圣母》,这幅画是拉斐尔21岁时,1504-1505年刚到佛罗伦萨时完成的作品, 油画为 84x55厘米。画作原属斯坎尼大公爵费迪南三世因此得名。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斯坎尼大公爵斐迪南三世的夫人曾因长期未能产下男婴而忧虑。然而,在向这幅画作祈祷圣母庇佑后,她竟然如愿以偿地生育了一个健康可爱的男孩。公爵夫妇喜出望外,欣喜若狂,于是不惜重金购得此画。据说大公爵总是把这幅画带在身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1909—2001)评论此作“已经被世世代代当作完美的标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大公爵的圣母》中,人物构图与位置完美平衡,圣母轻微地向右转动,而耶稣朝向相反方向与其对应。婴儿的目光体现了作品感性与虔诚的方面,带给观众强烈的感受,使他们置身于母子之间的崇高情感中。圣母的面部造型和隐没在阴影中的方式,自然垂下的斗篷,裹着结实身体的方式,以及圣母怀抱婴儿稳定且温柔的方式,让画面获得一种完美的姿势。环绕圣母子周边的黑色背景增加了画面的圣神感和宁静感,画中的圣母虽然没有拉斐尔成熟时期的那种温馨柔美,但十分宁静可人,圣母显得端庄、沉着,显示出一种人间的母性美,圣母怀中的幼年耶稣也描绘的生动可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基督教信仰中,蓝色代表希望,健康,贞静;红色代表火,神性的爱与圣灵。中的圣母,无论是出自谁的笔下,圣母衣服的颜色几乎是相同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中世纪,是教会决定画家用何种颜色描绘宗教图画中的人物和图案:圣母玛利亚得穿蓝色的罩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耶稣在他的传教准备期间也穿蓝色的,在荒野与诱惑作斗争时穿黑的,在他复活后则穿白的或红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穿蓝色衣服的理由是圣母马利亚和耶稣来自天上,黑色表示与撒旦相遇,白和红表示上帝本质的两个方面:他的智和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披纱巾的少女》。这幅画堪称拉斐尔版的蒙娜丽莎,身着华贵衣裙,头戴白纱的少女露出神秘的微笑。这幅画给我们的感觉更象是一幅婚纱照,特意摆在胸前的右手应该戴一枚戒指才对。据研究资料显示,画中的少女原本是戴戒指的,画面背景还有一些象征婚姻的植物图案,在拉斐尔答应娶红衣主教侄女后,这幅画显然有损画家形象。就在画家英年早逝之后,他的学生涂掉了一切与婚姻有关的象征图案,也把老师的这段情事埋藏起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沉浸性的走近,亲临其境还是有穿越时空的感觉,现场先看到众多,再看一些具体,真是有令人敬慕敬畏的感觉,体会到举世公认的画作形象生动甚至比拍照都有层次的立体感觉,体会经历了岁月被无数人赞美的一幅幅绘画作品,一件件雕塑的美丽美好,如今,能千里迢迢跨越地理距离来凝视一幅幅绘画,雕像即使有难以细看久看懂看,现场打卡也确感庆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伟大艺术家的思想和技巧,都有时代的背景和文化的寄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看到随意拍照已不知道在被什么吸引,现在看,后面墙上的圆形画常见,是菲利普·里皮所作的圆形圣母子像 , 这幅作品除了包含上面所说的若干特点之外,还在画面后面应用了一种独幅讲故事的画法。在圣母背后右上方的台阶上,里皮画出了圣母的母亲,圣安妮遇到她的丈夫圣约阿希姆的桥段,左侧则展现了圣安妮产下圣母马利亚的场景。据说这种将不同时空下的同一人物画在一幅画中的做法,也被里皮连同服饰画法一同传给了波提切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皮蒂宫收藏的雕塑、绘画、艺术品美轮美奂!每件艺术品都在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场景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陶醉于艺术美和艺术生命永存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个伟大的博物馆的建成需要数十年乃至数百年的时间,它和它的藏品诉说着一个民族、王朝、国家或文明的兴盛衰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看天顶绚丽无比的壁画,富丽堂皇,光彩夺目,璀璨耀眼,观赏中实在能带来动人心魄的震撼,由衷赞叹艺术的魅力,难以忘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皮蒂宫的馆藏无与伦比!展室里、过道上、门厅中,到处都是雕琢精细、栩栩如生的塑像,强烈震撼的艺术魅力难以忘怀,太多世界闻名的艺术品和雕塑,艺术认识理解真的不够,但沉浸在这些杰作的魅力中,一定能感受到艺术家们的灵感和创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面对栩栩如生的优美的雕塑艺术又感到能够创造这优美动人的雕像的技艺精湛的雕塑,衣物的褶皱,都展现了高超的技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罗马作家Apuleius在他的《Metamorphoses》中讲述了丘比特爱上了普赛克(Psyche),但他的母亲维纳斯因嫉妒她的美貌而迫害她的故事。维纳斯派普赛克到阴间去取一个盛有Proserpina美膏的瓶子,并严令禁止打开。但是女孩无法抑制她的好奇心,打开了瓶子,立即昏倒了,或者说是沉睡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Tenerani是19世纪意大利著名雕塑家,在创作这幅早期作品时,他试图逼真地捕捉人突然昏倒时的身体姿势。他画了几幅草图,其中四幅留在了雕塑家的工作室里,见证了他对动作感的复杂探索。雕塑优美的造型、高贵和谐的线条、细致的大理石表面处理,所有这些都是他作品固有的特征,为这尊雕塑带来了巨大的声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看这些雕塑体会到真实的人体比例,体会肌理衣饰细节,雕塑表现出来的真实感和自然感,体会雕塑作品具有的生命力,也展示了雕刻家的雕刻艺术作品太有震感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表现力。</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透过皮蒂宫的窗户还陶醉了窗外的景观,看到体会到弗洛伦萨的内外相映交辉的自然与人文之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匆匆参观画廊后,我们经过庭院后面通往波波利花园的门进入美第奇家族的私家庭院~波波里花园(Boboli Gardens)观赏体验,花园就在博博利山丘脚下,花园是1550年科西莫一世专门为他热爱大自然的妻子埃莱诺拉建造的……,由设计师特利波罗(1550-1558)精心完成了美丽的波波里花园,成为“园林建筑学” 的代表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波波里花园是享誉世界的古代罗马式园艺花园。在18世纪中期对民众开放,是巴洛克风格最值得欣赏的景观范例。2013年6月,波波里花园列入到了世界遗产名录中,成为整个人类共同的财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山丘与园林组成这座建筑的后身屏障。佛罗伦萨没有高山,都是山丘,,后院有一个方尖碑,在去往山丘的途中有一个水池,水池中有喷泉海神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就势皮蒂宫后方斜坡丘陵而建的波波里花园很大,包括320000平方米的坡地和小山,花园是依山坡走向自然展开,小径、喷泉和雕塑在树林中巧妙布置,在山坡上可以观赏皮蒂宫全景,山丘与园林组成这座建筑的后身屏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的时间😀特别是同伴的体力很难较全面参观😅……,我们从波波里花园东园轴线开端的马蹄形的剧场开始游览,看到剧场的中间是草坪,剧场矗立有方尖碑,剧场周边被阶梯状看台围绕,曾经,每逢节日美第奇家族都会在庭院里举行盛大的音乐派对……园中伫有很多形态栩栩的雕像,展现了那时代艺术家的才华技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中层平台回望主轴线,看水池,海神尼普顿泉池,方尖碑,海神雕塑面向皮蒂宫,方尖碑,这里是中层平台的视觉焦点,当然要与方尖碑、尼普顿雕塑的喷泉合影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漫步在郁郁葱葱的绿树中,欣赏众多精美的雕塑和喷泉,享受这片历史悠久的花园绿洲的宁静和美丽,在东园轴线端点处与女神雕像合影,雕塑后方的绿篱以及凸出的半圆形深色石墙作为雕像背景,通过深色衬托出白色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站在花园高点可以远眺欣赏佛罗伦萨的壮丽景观。举目远望,左边是乔托钟楼楼(Campanile di Giotto),中间是圣母百花大教堂(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著名的圆顶,右边是领主广场(Piazza della Signoria)上的维奇奥宫(Palazzo Vecchio)的高塔。波波里花园远离了游人众多的城内喧嚣,在这座文艺复兴园林的高处,感受这怡人的风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沿着小径漫步游览,就像重温了当年宫廷内的奢华室外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与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红色穹顶合个影,将佛罗伦萨整个城市风景尽收眼底。骤雨之后看飘落的雨滴轻抚宫墙砖瓦,感慨一个伟大家族故居的岁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令人留恋的皮蒂宫广场,傍晚主建筑和广场,以及街道被阳光照亮,再看人们或在广场上玩耍、或朝着城市街道而坐,欣赏着被阳光照亮的人来人往的街道以及沿街变化的建筑立面……好的感觉似乎重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几个世纪以来,皮蒂宫和波波里花园经历了无数次扩建和翻新,成为佛罗伦萨最大、最重要的建筑古迹之一,它见证着三个标志意大利历史的王朝的兴衰,从卢卡·皮蒂始在波波利山上建造,到美第奇家族,洛林家族萨沃伊王族这些名门望族接手,目睹了自文艺复兴到1946年之间意大利文化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变化……能有幸成为现场目睹的人真美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美第奇家族最初赞助艺术家创作,可能是为了高利贷生意而“赎罪”,美第奇家族崛起的基石“财富”,与基督教义相矛盾,特别是家族继承者和虔诚的基督徒科西莫·美第奇,深知家族的放贷行为与《圣经》教义背道而驰,科西莫把财富投入到宗教和艺术之中。建造修道院、赞助宗教艺术成为了美第奇家族自我救赎的方式。美第奇的后人们都继承了前辈的艺术欣赏能力,有信仰就是可贵👍(网图)美第奇家族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支持,涉及艺术、文学、教育、公共建筑、文化遗产等各个方面。成就了佛罗伦萨无与伦比的特殊地位。没有这个家族,文艺复兴就不是今天被我们所熟知的面貌,正是由于美第奇家族对艺术家们的大力支持,才成就了一个艺术繁荣、人才辈出的时代</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