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圣十字教堂附近出发,沿着贯穿佛罗伦萨的阿诺河,步行到乌菲兹美术馆和皮蒂宫参观……,走在安静的阿诺河边,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所有的惬意都是美好🤗),在这里凝望独特的建筑和美丽的风景,感受历史的沉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与不远处著名的瓦萨里走廊和维琪奥桥留个相见纪念,1345年的建的维琪奥桥,是佛罗伦萨最古老的石桥,所以也称为老桥。瓦萨里长廊是以建筑师的名字命名,是乌菲兹通往隔岸的皮蒂宫的走廊,也就是连接了美第奇家族的办公室和宅邸……看桥上错落有致的建筑与两岸的建筑独具特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公元996年,罗马人第一次用石头和木材在阿诺河上架起这座桥,1117年和1333年两次被洪水冲毁,1345年,意大利文艺复兴著名大师乔托的弟子,塔迪奥负责设计重建这座桥,这座桥分3个部份,中间拱桥度为30米,两侧的桥拱是27米。桥拱的高度介于3.5至4.4米之间,上升幅度为5:1。</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阿诺河(Arno River),源出亚平宁山脉海拔1654米的法尔泰罗纳峰(Monte Falterona),流经佛罗伦萨、比萨等城市,流入利古里亚海(Ligurian Sea),全长240公里,接纳锡耶韦(Sieve)、佩萨(Pesa)等河。流经弗洛伦萨的阿诺河上有四座桥梁,每一座都有几百年的历史,可上溯到文艺复兴时期。最有古老气息的是维琪奥桥,曾看到家人在佛罗伦萨夕阳西下拍摄的维琪奥桥老桥和佛罗伦萨城区在,绚丽多色的天空和老桥互相映衬出自然与建筑的美……我们这次估计难有欣赏到这夕阳下维琪奥桥美景的可能,只能感受阿诺河上午时候的平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瓦萨里长廊是佛罗伦萨的地标性建筑之一,从北岸的乌菲兹美术馆延伸到南岸的皮蒂宫,乌菲兹美术馆与美第奇家族的皮蒂宫隔着阿诺河相望,皮蒂宫及它的波波里花园都属于乌菲兹博物馆的一部分。建长廊原是为美第奇大公可以从皮蒂宫前往办公地点,现在它已是一座画廊, 展出美第奇家族无价的艺术收藏品,也展出美第奇家族成员的画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乌菲兹美术馆(Galleria degli Uffizi)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博物馆之一,1560-1580 年间美术馆的设计师瓦萨利依照科西莫一世·德·美第奇公爵的想法设计的宫殿式建筑,起初这里是第一代托斯卡纳大公科西莫一世·德·美第奇的市政司法机构办公室(Uffizi为意大利语“办公室”之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乌菲齐美术馆收藏着14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收藏包括一些伟大的杰作:乔托、菲利皮诺·里皮、波提切利、莱昂纳多、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卡拉瓦乔,还有许多欧洲画家(主要是德国、荷兰和佛兰德斯画家)的珍贵作品,许多雕像作品……,是西方博物馆的发源地,是文艺复兴的艺术宝库,是欧洲古典艺术的殿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乌菲齐美术馆位于领主宫和阿诺河间,美术馆沿阿诺河一侧延展,瓦萨里在设计时将两栋平行的建筑设计成独特的“U”形结构,三个部分分别称为东翼、西翼和南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建筑中间是U型的狭长广场,乌菲兹美术馆的建筑就是一个艺术品,瓦萨里的设计将古典主义风格与实用功能相结合,庄重又优雅的空间布局。随着馆藏的不断丰富,美术馆经过多次扩建和改造,但始终保持着原始设计的精神风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参观乌菲齐美术馆需要预约指定时间进入,乌菲兹美术馆是文艺复兴时代艺术的殿堂,展馆分为三层,共有45间展厅,收藏着10万余件艺术珍品,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艺术博物馆之一。展品大部分是13世纪到18世纪意大利派、佛兰德斯派、德国及法国画派的绘画与雕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来前也知道基本没有足够的游览时间……,根本不可能更多更好的欣赏,能短时间内有宏观的感受,体会美第奇家族的高尚的艺术鉴赏能力引发的发自内心的敬仰已经是非常的幸运👍总之,能欣赏到的都是福气与运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世界级优秀的美术馆外当然会有艺术家,也会有欣赏艺术家的人,相比这些人,预约参观的我们,当然没能有这些更有情趣、有更充分时间游览体会的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美术馆走廊可见的内部装饰也是艺术品……,走廊宽阔明亮,为展示艺术品提供了理想的环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美术馆里的世界闻名的藏品是按时间顺序展示,横跨整个艺术史,从古希腊时期的雕塑一直到18世纪的威尼斯派画作。不过,核心展品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收藏,参观过程就是置身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世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美术馆内的走廊陈列着很多的雕塑作品,拥有美第奇家族珍贵的古代雕像和半身雕像收藏,这些雕像和半身雕像装饰着走廊……匆匆观看中都能给人强大的视觉冲击力,雕刻作品的立体感,艺术家们对人物的各种细微的表现,使人感到特别的真实……,尽管不能细致观看也能感受到雕刻家的雕刻写实生动表达出的情感,精神……,一路就是一如既往的感慨雕塑技艺的高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作为艺术知识见识都不足的艺术爱好者,看到超多的人们慕名而来,统计说每年有400多万人来乌菲兹欣赏体验,在真迹面前目睹大师们的杰作,享受艺术的熏陶,感受艺术的力量……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下载点欧洲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乌菲兹的历史:美第奇家族科西莫一世建乌菲兹,继任者弗朗切斯科一世·德·美第奇开始将家族收藏存放至宫殿的顶层,至斐迪南二世·德·美第奇大公时期收藏达到顶峰,斐迪南二世的妻子维多利亚·德拉·罗维雷是末代乌尔比诺公爵弗朗切斯科·玛丽亚二世·德拉·罗维雷的唯一继承者,借着这段婚姻,他获得了蒙特费尔特罗家族及德拉·罗维雷家族部分的收藏,而大公的两位枢机弟弟吉安卡洛·德·美第奇以及列奥波尔多·德·美第奇也对扩充家族收藏不遗余力,尤其是列奥波尔多,美术馆的画作中有十分之一是由他收藏的。科西莫三世·德·美第奇大公以收藏古雕像及法兰德斯绘画闻名,而美第奇家族最后的统治者吉安·加斯托内·德·美第奇也持续妆点这座美术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三百年间美第齐家族的成员把从各地搜集来的艺术品集中到“乌菲齐”,从而形成了乌菲齐公共博物馆。1581年,美第奇家族收藏的艺术品对外开放。1765年正式对外开放,扩展原展室,20世纪初,建立了版画、素描馆,各类专室纷纷建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后的贵族,美第奇家族绘画收藏,扬·弗兰斯·范·杜文《普法尔茨选帝侯夫人安娜·玛丽亚·路易萨·德·美第奇》,是美第奇家族最后一位直系后裔。是1700年科西莫三世的二女儿,曾远嫁莱茵兰公国,守寡后回到佛罗伦萨,他的弟弟大公吉安·加斯托内·德·美第奇是末代大公,吉安去世后,美第奇家族的家产包括乌菲齐的无数艺术品则被安娜继承, 安娜也没有子嗣,她是美第奇直系最后一代的最后一个,面对远亲们公国继承权原本要交给西班牙波旁王朝的卡洛斯三世,但后来又转交给洛林家族的法兰兹一世,两者皆与美第奇家族有血缘关系。到1737年的1月份,托斯卡纳进驻了六千名奥地利士兵。洛林家族开始拍卖旧宫里美第奇家族的家具,并熔化了皮蒂宫的银器换取硬币,洛林家族表示,他们对美第奇家族的遗产零尊重,除非它能换钱,于是,美第奇最哦后一位直系继承人:安娜·玛丽亚·路易萨·德·美第奇,做出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 ,起草了一份《家族公约》“我将美第奇家族数世纪以来收藏的无数艺术品:包括画作、雕塑、珠宝,无偿地赠予托斯卡纳大公国。条件只有一个:这些艺术瑰宝不得离开佛罗伦萨,必须永远为世人所见。”,如此具有前瞻性的条款可谓前所未有,她传达艺术遗产是一笔国家财富而非属统治者的财产,也因此乌菲兹美术馆的收藏在历经数个世纪能保存得如此完整(美第奇家族的住宅皮蒂宫中的藏品也因此保存在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直系在1737年绝嗣,历经三百年的统治,安娜拯救了佛罗伦萨巨大的文化遗产,使其免于被欧洲其它家族瓜分变卖的命运。曾经,这是美第奇一族的骄傲;以后,这将是佛罗伦萨一城的骄傲。安娜改变了佛罗伦萨的历史,她为她的城市留下了无与伦比的艺术遗产,这里如今仍然是世界上游客最多的目的地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又看参观乌菲齐美术馆拍照的藏品和现场谷歌翻译说明,现场实况和导入的照片真多,看见过知晓的、喜欢但不了解的都在蕴绕,在又起来回顾记录的兴致里,虽也感时间实况与导入混乱难理难忆,只能乱理乱忆,但兴致归来无论多没系统没条理,都是在珍品中再了解再欣赏再享受……都是美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整个意大利之行都是外甥女给做的行程攻略,预定好交通,住宿、游览门票,出行前还给我们讲所去城市的游览重点,对乌菲兹美术馆,告诉我们著名馆藏……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春》;米开朗基罗《圣家族》;提香 《乌尔比诺的维纳斯》 ;达·芬奇《三博士来朝》;卡拉瓦乔《酒神巴克斯》;拉菲尔《阿格诺罗.多尼》,拉斐尔的自画像……,还给我们打印了详细的游览图,重点介绍……,人呀,没有自己经历的智慧劳动就没有应有的珍惜……,实况又是参观时间少,又被自然遇到的名作吸引,在丰富的现场失去了目标性,也没有弄清楚展览分类,回来问及回顾就发现很多更有名的艺术品都没看到……,😌🥲这方面不懂得的珍惜,让自己失去本应获得经历丰富,减少了生命中可遇的精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发生了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没有倍加过认真的珍惜,事后自责珍惜不够准备不足,十分后悔的事太多🥲,但也自辩,事中别说细看欣赏,就是想广泛打卡都是难以完成的事儿……只要有一幅画作,一件艺术品打动了自己,这趟审美之旅也有成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然不可能是艺术审美的学术派,本能的喜欢和随心随机的欣赏感受也是充满庆幸感激的……后悔自责中的可笑自我安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1475-1564年)作品《圣家族》(The Holy Family) 创作时间是1503-1507年 中间的某年。是米开朗基罗30岁左右时在意大利罗马创作的文艺复兴全盛期的艺术作品,属于文艺复兴时期时期的宗教绘画题材的艺术作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圣家族》的尺寸直径120cm,蛋彩画,木板,油画,是米开朗基罗留下来的唯一的一幅架上绘面的作品。描绘圣母、圣约瑟和圣婴基督。画家在这一幅画上的三个宗教形象像是民间生活的普通人物。画家把约瑟、玛利亚表现在专注于圣婴的天伦乐趣之中。圣家族就在一块草地上休憩,圣婴玩弄着母亲的头发,右下角是施洗者圣约翰,肩扛十字架,为灵魂带来救赎;背景上还有几个裸体像,代表未施洗所以不完美的凡人。人物由s型构图组成,构图紧凑,主调和谐,给人以亲切之感,环绕的动作与明暗对照,营造出雕刻般的立体效果;华丽的色调,对后来的矫饰主义画家带来深厚影响。米开朗基罗的《圣家族》人物造型如雕塑,衣纹美丽,色彩美感强烈有力,细节的转折明暗美妙…画框由米开朗基罗自己设计,由马克与法兰西斯科 德尔 塔索雕刻完成,五个头像由巴丘 迪 孟特卢波制作。</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拉斐尔·桑西《金翅雀圣母》(Madonna of the Goldfinch,1505),木板蛋彩画,107×77.2cm。画里,耶稣宝宝正在用手上摸金莺鸟, 金翅雀爱吃一种带刺的植物,这让人联想到耶稣受难时头上戴的荆棘,因此金翅雀成为耶稣受难的象征,小耶稣抚摸金翅雀,预示着他将为人类而受难。鸟的脸上有红色斑点。据说耶稣被盯死十字架上时,金莺飞到了他头上,拔出了他荆冠上的一根刺,耶稣的血溅到了金莺的脸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金莺圣母》是一幅很有“温度”的画作,完美呈现出甜美宁静的和谐,圣母温柔呵护的姿势展现了自然流露出的愉悦,原本正在阅读的她,因为油然而生的母爱而被打断,慈祥地望着两个小孩,耶稣宝宝的脚,踩在了圣母的脚上,背景中的乡村景致不仅环绕着人物,而且将他们融入其中,给观者一种宁静亲切、身临其境之感</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安德烈·忙特纳的《乌菲齐三联画》,中间是王公拜谒,两边是耶稣割礼和耶稣升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谷歌翻译作品说明:麦当娜和圣子登基天使和圣尼古拉斯和安东尼 约1468-1470 蛋彩画,这是科西莫•罗塞利 (Cosimo Rosseli) 的早期作品,科西莫•罗塞利(Cosimo Rosselli) 是15 世纪至 16世纪期间活跃在佛罗伦萨的一个艺术家家族的最著名代表。他受到同时代人的高度赞赏,被邀请与波提切利、基尔兰达约和佩鲁吉诺为梵蒂冈圣彼得大知名画家一同为梵蒂冈宫西斯廷礼拜堂绘制壁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贤士的崇拜 木头上的蛋彩画。1890 库存号1619,这幅画的创作日期为 1487年,可能!是为了庆祝洛伦佐•托马布尼 (LorenzoTomabuoni) 和乔凡娜-德利-阿尔比齐(Giovanna degli Albizzi) 的第一个儿子出生而绘制的,他们于前一年结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看到其他观赏者欣赏画作的神态被感染,独自找个安静的角落,带着不被知晓的感染同观人的情感看面前的名画……我看到过一幅《牧羊人的崇拜》的画很类似,这幅作品好像是圣家的喜悦,可又在拍照的说明中没准确对应到,找不到准确名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圣母子在施洗约翰和圣塞巴斯蒂安之间(Madonna with Child Enthroned between Saints John the Baptist and Sebastian),佩鲁吉诺,1493年</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菲利皮诺·里皮(意大利语:Filippino Lippi,1457年-1504年),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画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镇馆之宝~桑德罗·波提切利著名的作品之一《春》,创作于1482年,油画绘有八位女神和两位男性,画面中心是一个拥有花环的女神,代表春天,她被三位舞蹈女神环绕。画面左上方是蒂提安娜女神,代表丰收,右上方是维纳斯,代表爱情,左下方是风之神,代表疾病和死亡,右下方是水之神,代表清洁。画面背景可以看到一个林间的果园和城堡。(看的人很多很多,我感官感觉不到应该的特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幅画即使在文化信息贫乏的时代都曾在美术画册上见过……波提切利的代表作,1487年巅峰时期的作品,是为佛罗伦萨统治者美第奇家族绘制的。作品取材于当时的著名诗人波利希安的寓言诗,女神维纳斯从爱琴海中浮水而出,风神、花神迎送于左右的情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卡拉瓦乔作品《酒神巴库斯》。是描绘罗马神话中酒神巴库斯的作品。巴库斯向世人传授如何种植葡萄和酿造美酒的秘密而被尊为酒神。在希腊神话中叫“狄俄尼索斯”,他是宙斯和忒拜公主塞墨勒的儿子。酒神斜倚在画面上,头戴古典风格的葡萄藤冠,抚着他自己宽松外套的束带。石桌上是一海碗水果和一大瓶红酒。左手同样对观众伸出满满一杯红酒,仿佛在邀请观众与之共饮酒神狂欢节的氛围。卡拉瓦乔使用了一个复杂的镜像系统绘制,就像原始的摄影技术一样,水果篮画的逼真,年轻人的肤色,以及玻璃的透明度,仔细看酒杯,有“水波纹”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方式。(巴黎奥运会上的蓝色酒神可真是毁了人家 卡拉瓦乔的酒神巴库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威尼斯画派的CEO提香的代表作,提香作品,乌尔比诺的维纳斯提香的维纳斯,眼睛是睁开的,直勾勾的盯着观众,只有威尼斯的画家,才画得出这种画,因为当时这个国家是一个共和国,没有宗教的包袱,靠地中海贸易为生,教皇想管它都管不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幅画,还启发了300年后的法国画家马奈,让他画出了代表作《奥林匹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拉斐尔《乌尔比诺公爵吉多巴尔多达蒙特费尔特罗肖像》是一幅盛期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杰作,创作于1506年。画作以面板为画布,尺寸纵69厘米、横52厘米,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拉斐尔•桑齐奥 鸟尔比诺 1483- 罗马1520,吉杜巴尔多•达•蒙特费尔特罗的肖像,约1503-1506年,最后一位乌尔比诺公爵吉杜巴尔多•达•蒙特费尔特罗 (Guidubaldo da Montefeltro_1472-1508 年) 的肖像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金面的姿势和珍贵精致的衣服也表明了角色的地位。在背景中,有一扇窗户可以着到马尔凯的凤景,这幅画-1631 年由费迪南多二世-德美第奇的妻子维多利亚德拉•罗维尔继承,抵达佛罗伦萨。1925年讲入乌菲兹美术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拉斐尔-桑齐奥 乌尔比诺 作品,阿尼奥洛•多尼和马达莱娜•斯特罗齐的肖像。大约 1504-1506年 椴木油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504 年,佛罗伦萨商人阿尼奥洛-多尼 (Agnolo Doni) 在与马达莱娜-斯特罗齐 (Maddalena Strozzi) 结婚之际,向拉斐尔订购了这两幅肖像画。画像中阿尼奥洛.多尼和夫妇俩服装色彩鲜明,一位身着红衣,一位身着蓝衣。年轻的夫人体态丰腴,服饰华丽又不失优雅,珠宝和头饰显示出了家境的富裕和殷实。夫人的双手交叉在胸前,神态淡定的望向观者,四分之三的侧身描绘让人物更为生动逼真。浮着薄云的湛蓝天空背景前,将人物的线条勾勒的自然,背景中山脉色彩的逐渐淡退运用了透视法,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与立体感。肖像中衣服花边饰带的褶皱花纹、珠宝的精美刻画,女士的发丝……细微的笔触使画面精致且生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画中可以看到拉斐尔学习达芬奇的构图方法。玛达莲娜采用了与蒙娜丽莎几乎相同的姿势,与达芬奇不同的是,拉斐尔所画的背景多为平静祥和的自然风光,而达芬奇常在人物背景中绘制略带凶险的奇峰异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拉斐尔·桑西是“文艺复兴后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1483年4月6日生于意大利乌尔比诺。当时,乌尔比诺是西方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他被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教皇尤利乌斯二世(1443-1513)授予教会“首席画家”的荣誉。“即使在拉斐尔之前,世界已经被米开朗基罗征服,但上帝给予了拉斐尔最完美的一切:典雅、勤奋、美貌、谦逊以及让一切丑恶退避三舍的崇高人格。”——瓦萨里《大艺术家传》。</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5世纪中叶意大利的杰出画家安格劳鲁·布隆齐诺绘画作品《埃利诺及其儿子的肖像》,画中描绘的是科西莫一世的妻子埃莉诺拉和他们的儿子乔万尼·德·美第奇。埃莉诺拉被高度理想化了,她就是美的化身,在深蓝色背景的衬托下显得越发的高贵。埃莉诺拉身着做工复杂的锦缎礼服,在皮肤裸露的地方佩戴了一条紧贴脖子的短珍珠项链,胸前另佩戴一条黄金制成的长项链,搭在罩衫的外面,这是16世纪贵族的时尚搭配。埃莉诺揽着王朝的男性继承人,小男孩同样衣着华丽,衣服闪着金光。他的手搭在母亲的腿上,大大的眼睛直视暗蓝色背景衬托着衣饰华丽的静止人物,贵妇这幅画蕴含着一个重要的信息,即美第奇王朝的延续,因此图像具备了一定的仪式性,人物的姿势固定,目光冷淡,让人联想到现代人坐在照相馆的拘谨神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布龙齐诺有意将二人描绘成圣母子的样子,巧妙地将埃莉诺拉比作圣母,充满了对埃莉诺拉外表的奉迎和美化。布龙齐诺将笔下的人物表现为尊贵社会阶层的一员,而不是有独特个性的人物,这种形式化且有距离又富含象征意味的肖像画,迅速成为全欧洲理想的宫廷肖像画类型。这种疏离的气氛与文艺复兴鼎盛期人物形象的亲和力,形成强烈的对比。画作成为欧洲理想的宫廷肖像画类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家里有《美的历史》,书的封面就是用的这幅画。埃莉诺是科西莫一世的第一任妻子,她出身西班牙贵族,是一位银行巨头的掌上明珠。去世的时候年仅四十岁,她和科西莫一世生育了11个孩子,5个儿子和6个女儿。在那个年代有男性子嗣来继承家族的财富与权力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然而婴儿的死亡率很高,人的平均寿命很短。在埃莉诺嫁给科西莫一世之前,美第奇家族甚至面临子嗣断绝的危险。随着埃莉诺的到来,无论是子嗣还是经济上美第奇家族的力量得到了大大加强,埃莉诺的带来的嫁妆买下了皮蒂宫,科西莫一世达到了他一生中权力的巅峰。偎依在埃莉诺身边的孩子是后来17岁成为红衣教主的乔凡尼·德·美第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意大利画家安格劳鲁·布隆齐诺(1503~1572),出生于佛罗伦萨。布龙齐诺是意大利16世纪著名的样式主义艺术家和宫廷肖像画师。美第奇家族的御用画师 ,崇尚16世纪盛行的样式主义,并受米开朗基罗影响。他曾担任多斯加尼大公及麦第奇家族科西莫一世的御用画师,是重要的矫饰主义画家之一,代表意大利矫饰主义,也是盛装肖像典范的创造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布隆齐诺《宽叶丁香》油画,面板,纵85厘米横104厘米,矫饰主义风格,女性肖像画,1540年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位贵妇人是佛罗伦萨一个人文主义者和政治家的妻子潘恰蒂基夫人,身穿一袭华丽的红裙,右手拿着书,脖子上的项链闪烁着金光和珐琅釉彩的光泽,介绍说,项链上用法语写的一句话,真爱永恒……其画作布局富丽,人物细腻具贵族气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布隆齐诺也曾为她的丈夫画过肖像画,现在都收藏于乌菲兹美术馆。有位著名画家评价他这两幅肖像画说,他们是那么自然,以至于就像真人一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还是更喜欢这样风姿绰约,端庄典雅的美女……</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意大利画家布隆齐诺《潘希亚蒂齐神圣家庭》油画,面板,纵93厘米横117厘米,矫饰主义风格,1540年作。</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女性肖像( 《La Fornarina》)</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位女士的肖像(《福尔纳丽娜》)少妇握住从肩上垂下的毛皮斗篷,用手指向心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512 面板油彩 这幅画之前被认为是拉斐尔的作品,被认为描绘的是他心爱的玛格丽塔-卢蒂(又名"La Fornarina”)。随着现在普遍认为是塞巴斯蒂亚诺-德尔-皮翁博的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马丁•路德和菲利普•梅兰希顿 的肖像 编号 1890号512,472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幅肖像描绘的是修道士马丁•路德,他于 1517年将他的95 条论纲贴在门上。维滕贝格城堡教堂,开始了新教改革;在他旁边,克拉纳赫描绘了古代语言教授菲利普•梅兰希顿(Philip Melanchthon)他于1519年加入了路德发起的教会改革运动,寻求与教皇的交汇点并进行调解。新教内部诞生的不同立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卢卡斯.克拉纳赫所画的马丁 • 路德的肖像,是所有马丁• 路德画像中最权威的,可以说后世所有马丁 • 路德肖像都是以此为蓝本,这是因为克拉纳赫不仅是马丁. 路德的 “御用画师”,还是他最诚挚的好友。克拉纳赫的前半生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后半生则因为马丁•路德而投入了新教的怀抱。</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伦勃朗是欧洲17世纪的绘画巨匠,也是荷兰黄金时代最伟大的画家,伦勃朗一生留下600多幅油画,300多幅蚀版画和2000多幅素描,以及100多幅自画像。在他的全部肖像作品之中,自画像数量很多,而且个性鲜明,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他的自画像中,我们看到他不同时期的容貌、着装、神情,笔触中流动着不同的情感,就像一部鲜活的自传。这幅画之前在皮蒂宫,1922年起收藏于乌菲兹,乌菲兹介绍这幅画的时间是在1634年,这段时期是伦勃朗的一生中的巅峰时期。画中的年轻男子面色红润,着装优雅得体,神情自信,作品颜色和光线内涵丰富,呢绒上的印迹都被描绘得格外逼真,画家借助简单的护喉甲胄和挂于其上的金项链,取得了特殊的闪光效果;背景左侧放射出金黄色的反光,与黑色呢帽形成对照,映衬出人物满头的金发和一脸的稚气,显露出的目光温和而又坚定;人物脸部处在四分之三阴影中,表达出一种专注的神情。 强烈的明暗对比充满戏剧性,对光影的处理上伦勃朗受卡拉瓦乔的影响很大。</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肖像,菲利皮诺·里皮(意大利语:Filippino Lippi,1457年-1504年),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画家,</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悲伤圣母。 C.1500 蛋彩画和木板油 库存 1890号1084</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圣母玛利亚在祈铸中,脸上泪痕,因此被称为"悲伤圣母” (Mater Dolorosa) 这幅画是佛兰德艺术家汉斯•梅姆林作品的复制品 出自一位意大利画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乌菲兹美术馆 (Uffizi Mater Dolorosa) 佛兰德斯原作,能搭配“基督,悲伤之人”的形象,戴着荆棘王冠,哭泣,举起双手表示祝福。这幅画原为红衣主教莱奥波尔多•德•美第奇 (Leopoldo de' Medici,1617-75年)收藏,于 2017 年进入乌菲兹美术馆</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乌菲兹的建筑就是艺术品,这是其中的圆顶厅穹顶,是由建筑师贝尔纳多·布昂塔莱蒂于1581年至1583年间建造,穹顶以红漆为底镶嵌母珠贝,点缀装饰所用的金箔片面积有130平方米……圆顶是天堂的象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拉奥孔》,🌹乌菲兹的这座拉奥孔雕像是1950年之前的复制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拉奥孔是特洛伊城阿波罗神庙的祭司。他在特洛伊战争中警告同胞千万不要中希腊人设下的木马计谋,因此得罪了希腊保护神雅典娜。雅典娜为了惩罚拉奥孔,立即派两条巨蟒从田奈多斯岛直奔特洛伊,首先咬死了拉奥孔的两个儿子,然后又缠绕着拉奥孔,用毒液浸透他的肉体。群雕表现的就是这一悲剧情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个雕塑的原件是公元前1世纪古希腊罗德岛的雕塑家阿基桑得罗斯和他的两个儿子集体创作的一组大理石群雕,高约184厘米,收藏于梵蒂冈博物馆,也是梵蒂冈三大宝之一,教宗就是因为这件雕塑才有了建梵蒂冈博物馆的念想。出土之时,拉奥孔的右臂是断的,为了修复,艺术家们探讨到底他的右臂应是怎样的姿势。米开朗基罗认为拉奥孔的右臂是向后弯曲的显出被蛇缠绕想要奋力挣脱的质感,而拉斐尔却认为拉奥孔的右臂应该是向上高举显出他不怕牺牲的精神。拉斐尔人缘非常好,所以大家都同意拉斐尔的意见,于是他们按照拉斐尔的方案,修复了《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到1950年,拉奥孔的右臂出土,才给米开朗基罗翻了案,拉奥孔的右臂实际上如米开朗基罗所想是向后弯曲。</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罗马艺术/公元 2世纪初的罗马艺术 赫拉克勒斯群杀死半人马 Nessus Docimeno 乔瓦尼•卡奇尼 (Giovanni Caccini,1556-1613)负责半人马形象的重组和赫拉克勒斯形象的创造,从古代开始,赫拉克勒斯只保留了他的脚。所描绘的是阿尔戈斯英雄杀死半人马涅索斯的神话感谢乌菲兹美术馆之友协会于 2015 年进行了修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仙女与豹 希腊大理石 编号。1914年274……</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据认为,这座雕像应该与乔治•瓦萨里 (Giorgio Vasari,1511-1574)在皮蒂宫壁龛大厅纪念的"戴安娜与帕尔多相一致。该作品于 16 世纪中叶成为美第奇家族收藏的一部分,几个世纪以来经历了多次修复。已经被认为是女猎人戴安娜,然后又被认为是被酒神巴克斯(menade) 的随从附身的女人,最近有人提议将这座雕塑与仙女联系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该作品是一位罗马艺术家的折衷主义改造,其灵感来自希腊化时代晚期(公元前2世纪至 1世纪)可能的亚历山大模型。感谢乌菲兹美术馆之友协会于 2010-201 年进行了修复</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希腊风格的大理石雕塑,当时的感言就是雕工细腻,精美传神,栩栩如生,</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GIOVANNI HASTIANINI</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看这些肖像雕塑感到外形上一定是力求逼真,能看到通过对人物神态的细腻刻画,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就是钦佩雕塑的写实性和纪念性~</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都是喜欢💕在佛罗伦萨的艺术殿堂里看到这只小狗想在北京平凡家中的安迪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乌菲兹美术馆以其杰出的古代雕塑和绘画(从中世纪到现代)收藏而闻名于世,无论是绘画作品还是雕塑艺术,都有无尽的艺术魅力。美第奇家族对文化和艺术有着卓越的鉴赏力和不可忽视的资助力量。他们弘扬古希腊哲学思想,培养并资助艺术家,将佛罗伦萨的经济、政治和艺术推至巅峰之境,使得这座城市成为文艺复兴的心脏、欧洲的艺术中心,因此被后世称其为“文艺复兴教父”</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