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台骀庙,位于晋祠博物馆圣母殿之南侧。坐西向东,面宽三间,进深四间,长10.8米,宽9.37米,檐高3.98米,建筑面积101.23平方米。庙宇建筑为悬山顶、素瓦、雕花绿琉璃脊。始建于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时由晋祠镇东庄人高汝行出资建造。据说,建庙原因有二:其一,高氏东庄地处台骀泽之西畔,东庄百姓首获其利;其二,高汝行任浙江按察副使赴浙拒倭,途中涉江遇风浪,而救其脱险者,自称叫台骀,为感神恩,修建了台骀庙。在清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台骀庙经高氏子孙屡次重修。</p> <p class="ql-block"> 台骀庙建筑形式独特,布局别致,整体呈城堡状。殿内中央神龛上,金饰木雕台骀坐像,像明代遗物;左有土地神像,右为五道神像。殿内南、北、西三壁均满绘壁画,南壁与西壁绘神像,北壁绘猎图。整体构图匀称,笔墨技法娴熟。</p> <p class="ql-block"> 台骀是上古时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是中国历史上成功治理江河的创始人,早于大禹治水。据史书记载,台骀是五帝时期的一位部落首领,曾带领沈、姒、蓐、黄四部,开山凿石,疏通汾、洮二河,兴修水利,造福于民。因治水有功、组织有方,当时的君王将汾河流域赏赐给他,作为封地。后人尊台骀为治汾之神,也就是水神。</p> <p class="ql-block"> 台骀是载入太原史册的第一位先贤。太原5000年文明的帷幕,就由台骀开启。战国时代的儒家经典《左氏春秋传》记载,太原这块土地在黄帝时代,汾河水量充沛,危害人类的水患横生。据说黄帝之子金天氏少昊青阳有裔孙,叫昧,任治水官,生两个儿子,叫允格、台骀。台骀能继父职,治理了汾河、洮河和大泽。经台骀治理后,人们始处太原,故又称台骀泽,即今晋祠之东盛产晋祠大米的大片稻区,誉为“北国江南”。台骀治水有功,受到帝颛顼嘉奖,封于汾川,为汾河之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作者简介】解德辉,1962年生,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人,2022年于吕梁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综改办)退休。网名“宁静致远”。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文化和旅游协会理事、离石区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吕梁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太原市传统文化研究会会员、太原群众文化学会会员、汾州文化研究会会员、《萧乡文学社》作家、国际摄影协会会员、吕梁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武当山文化研究会顾问等。喜欢访古问道,感悟山水人文,秉承“在题材选择上挖掘历史厚度,在红色文化中寻找精神高度,在现实生活中探求艺术鲜活度”,坚持在行走大美吕梁中,传承历史人文。1989年以来,在《学习与研究》(中央)《光明日报》《中国乡镇论坛》《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前进》《山西工作》《山西农经》《政府法制》《山西法制报》《吕梁文学》《百年红印》(灵石)、《吕梁日报》《吕梁晚报》《文化晋中》《掌上吕梁》《吕梁发布》等报刊、新闻媒体发表各类文章300余篇。出版了《红色吕梁》《印象离石》2本书,被收藏于《吕梁市图书馆》《晋绥兵民博物馆》;《云梦风雅》一书(新华出版社)收录其撰写19篇文章。《吕梁市志》“艺文篇”,收录其撰写的《品读碛口古镇》一文。开办《行走大美吕梁》(个人)微信公众号,已发表460余篇文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