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聚神秘湘西 畅叙同窗友谊——农业部农经学院88级资源系毕业35年欢聚湘西纪行(第四集)

留颗心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九站:观赏红石林地质奇观</p><p class="ql-block"> 11月18日早餐后,从永顺县芙蓉镇出发,驶过酉水河王村大挢,约半小时车程到达古丈县世界地质公园红石林景区。</p><p class="ql-block"> 这是全球唯一在寒武纪形成的红色碳酸盐岩石林景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以高大、密集、呈林状分布的红色石柱而得名,以其稳定的地质剖面和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而闻名,为四亿五千万年前的海底地质奇观。石林形态多样,造型各异,石林之间有溪流、清泉、水池、树林、古藤、草坪,仿佛一座大型天然石景雕塑博物馆,展现出地质遗迹内在的美学价值,被誉为“红色石林,天下奇绝。”</p><p class="ql-block"> 大家走过墨绿色的天池岸边,穿过石洞,爬过石壁,在幽静的石壁缝道里一边观赏一边赞収,时而大声呼唤,时而引亢高歌,时而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十站:走进“云上夯坨”湘西深山乐队</p><p class="ql-block"> 上午10点多钟,离开红石林景区,约1小时到达吉首市网红苗寨“云上夯坨”。</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距吉首市区20公里的深山苗寨。夯坨是苗语,“夯”意为山谷,“坨”意为树林。这个古朴静美的百年苗寨,依山而建,三面临崖,青瓦木房,抱林而居,近百株参天古树郁郁葱葱,鸟语虫鸣,时常云海茫茫。80多户人家全是青一色的青瓦老木房,每栋房子的木壁板都用桐油刷过,时间久了慢慢变成了棕黑色。房前屋后全铺的是当地自产的青色石板,家家搭有木门楼,竹木篱笆错落有致,房檐下堆放着很多柴禾且码得整齐划一,走廊上挂着的红灯笼随风摆动。村里开有几家农家乐,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尝各种各样的苗寨风味佳肴。</p><p class="ql-block"> 悬崖之上,云海茫茫,夯坨村因独特的苗族文化和原始的生活方式保留了神秘的魅力,频频出现在广大游客的朋友圈和抖音里。一传十,十传百,这个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苗族山寨惊艳了山外人,从一个凋敝的“后山村”蜕变成了“云上夯坨”网红打卡地。</p><p class="ql-block"> “云上夯坨”苗寨有老寨和新寨两个自然寨,虽有新、老之寨名,并非新、旧之含意。我们首先来到老寨,漫步在百年木屋之间整洁干净的青石板村巷里,仿佛穿越时光隧道,体验着不同于现代都市生活的宁静。在村巷的木门楼旁拍下“全家福”留念之后,顺着村边小道走进悬崖边幽静的竹林里。透过竹林极目远眺,深深地吸几口气,顿感空气清香、令人心旷神怡,似有如临梦境、飘飘欲仙之感。 </p> <p class="ql-block">  从老寨沿着悬崖上水泥路步行几分钟便到了新寨。寨门口的凉亭里有几位老人围着一堆柴火烤火“摆龙门阵”。见我们走过去,蹲在旁边的3条黄狗都起了身、不声不叫地走过来,摇着尾巴在我们身边嗅嗅、转转,一位老人告诉我们:不要害怕,这些狗不咬人,它们是在欢迎你们客人的到来,有同学开玩笑讲“湘西苗寨的狗都这么热情好客啊!”。与老人们闲聊几句之后,走百十来步便到了中餐的地方——湘西深山乐队“当家鸭铺”农家乐。</p><p class="ql-block"> 这是乐队发起人、“大当家”龙先宏自家的老木屋,也是乐队排练活动场所。因为是“音乐+美食”的形式,乐队6名成员身兼数职,龙先宏是主创、吉他手兼经理,鼓手和贝斯手是厨师,主唱及两名和声是帮工。龙先宏打工回村创业后,把自己还原成了一个粗狂的苗家汉子,黑色头巾、银色大耳环、络腮大胡子。乐队以流行乐和摇滚乐的形式创作了多首带有湘西和苗族特色的歌曲,他们带着山歌的独有唱腔,讲述苗家人的质朴生活,传递苗家人的真实情感,这场原汁原味的苗族音乐盛宴,你只有来到现场才能有真切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我们走进乐队的室内排练室,这是典型的湘西苗家木屋,两间木屋之间没有隔板是一个大通间。木屋内错落有致地放置着多种古老的生产生活工具,台前架着现代乐器,一种古今碰撞的神秘感油然而生,一方窗口,抬眼便可见葱茏古木下的苗寨。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热情的乐队为我们挂起了欢迎的横幅标语,准备了“围炉音乐会”。其实,炉子是平时自家做饭烤火的火塘,火塘里的柴火终日不息,烟火缭绕中,头顶的房梁上挂着熏烤的腊肉。大家有的围着火塘烤火,有的即兴K歌,乐队为大家表演了原创的当家歌曲和民族舞蹈。在互动环节,大家随着穿着苗族传统服饰的乐手们一起绕着火塘跳舞,手舞足蹈,放声歌唱。这样的“围炉音乐会”不是月光下的轻轻吟唱,它透出另一番浪漫:真实、奔放!嗨翻了整个苗寨,嗨丢了旅途疲惫,嗨爽了大家心情。</p> <p class="ql-block">  云雾、山谷、古树、苗寨、木楼、美食、音乐……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恰似一幅原生态的水墨画,怪不得来过夯坨的旅客们都感慨:“没想到在深山之中,还有这么一方世外桃源。”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如今,到“云上夯坨”苗寨游玩打卡的大多数客人都是看到朋友圈或抖音之后慕名而来的,都是奔古老青瓦木房而来,奔缥缈的云雾而来,奔高山峡谷而来,奔深山乐队而来。</p><p class="ql-block"> 吃过“当家鸭铺”的苗家长桌宴,我们赶往下一站——吉首市乾州古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十一站:乾州古城的湘西之约</p><p class="ql-block"> 为让大家<span style="font-size:18px;">更深入地了解湘西,不</span>枉千里迢迢来一趟湘西,我们从“云上夯坨”苗寨盘旋下山之后,没有走近路直接前往吉首市区。而是绕道保靖县夯沙大峡谷,转入吉首市德夯大峡谷,来到家庭村垭口矮寨大桥观景点,亲身感受湘西悬崖峭壁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盘山公路的惊险,从</span>另一个角度眺望矮寨大桥的雄姿。此时,浓浓的雨雾笼罩着德夯大峡谷,深红色的大桥桥身在虚无缥缈的云雾中若隐若现,宛如架在云端上的彩虹“天桥”,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随后,前往吉首市入住“苗族布衣大酒店”之后,游览了乾州古城的拱极门、罗荣光故居、乾州文庙、胡家塘等景点,欣赏了具有湘西特色的青砖瓦屋、飞檐翘角和镂空雕花门窗古建筑,感受具有4200年历史的乾州古城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晚宴安排在古城内的梯田宴酒楼。今天的晚宴也是这次欢聚活动的总结宴会,大家相互敬酒,谈感受、话离别、共祝愿,共同约定明年春夏之交举办“农业部农经学院资源系88级同学毕业35周年欢聚陕西活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十二站:“半亩方塘”围炉煮茶音乐会 </p><p class="ql-block"> 用过晚餐后,来到古城胡家塘边的半亩方塘文化茶社举办围炉煮茶音乐会。热情细致的几位掌柜在门口竖起手写的“半亩方塘热烈欢迎农业部农经学院88级资源系毕业35年欢聚湘西”荧光迎宾牌。</p><p class="ql-block"> 大家围坐在两排长桌四周,一边煮茶、一边聊天,一边唱歌。大家一起合唱的《浏阳河》拉开了音乐会的序幕,郭谦老师的《童年》《天堂》《故乡的云》《苹果香》,李延鸿同学的《老房东》《苏区干部好作风》,常勇同学的陕北民歌《东方红》《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以及与曹保东合唱的《大红果子剥皮皮》,刘克兴同学的《家乡有条猛洞河》以及与曹保东合唱的《泪蛋蛋掉在酒杯杯里》,夏志辉同学的《同桌的你》,曹保东的《谈不成恋爱咱交个朋友》,陈宏夫人李晓燕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诗朗诵《别慌,60岁已而》和歌曲《</span>朋友》等节目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音乐会在《难忘今宵》的大合唱中落下帷幕,充分表达了大家难舍难分的同窗友谊和对祖国未来的美好祝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后 记</p><p class="ql-block"> 这次欢聚湘西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加深了解,沟通感情,交流思想,增进友谊的目的,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首先要感谢郭谦老师的热心支持!其次要感谢筹备组几位同学的精心筹备!最后要感谢刘克兴、黄玲霞夫妇和周小航、夏志辉同学的热情服务!</p><p class="ql-block"> 这次活动,让大家仿佛又回到了35年前的学生时代,青春再现,快乐倍增,收获良多。主要体现是“一大感叹、两大成果、三大惊喜”。</p><p class="ql-block"> 一大感叹:大家都有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心态,都有一份真挚的师生情谊,都有一种相见太少、相聚太短的聚会热情,都希望不拘人数、不拘形式、不拘地方的小聚常聚。李延鸿同学赋诗一首:“挂念不如相见,时隔三十五年。湘西欢聚一堂,同窗情意绵绵。”</p><p class="ql-block"> 两大成果:一是探索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自助式、AA制的同学聚会长效机制和操作模式。大家共同参与前期筹备,共同参与后勤服务,能够理解包容筹备和服务中出现的瑕疵和差错,确保了本次活动能够按照预定方案,平安顺畅地有序推进,自始至终在愉快、喜悦的氛围中一路开心、一路欢笑!二是达成了明年春夏之交,举办“农业部农经学院资源系88级同学毕业35周年欢聚陕西活动”的湘西之约,期待更多的同学及家属欢聚陕西。</p><p class="ql-block"> 三大惊喜:一是郭谦老师携师母全程参加活动。师母既气质高雅,又随和可亲,令人敬重;郭谦老师帅气活泼,时而引亢高歌,时而即兴赋诗,时而举杯畅饮,令人敬佩。特别是为了不麻烦刘克兴同学开车送站,他夫妻俩人提前3个多小时退房离开酒店,打的去市内逛街再去车站且不肯告知具体行踪;刚回到家,师母沈老师就在群里发来信息“我已到深圳家了,但是仍然沉醉在湘西之旅的美景中,深深感受每一份同学的真挚、热情!期待着再次相聚!祝大家欢歌笑语永相伴!!!”他俩把高尚的师德风范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具体细节之中,这让同学们十分感动!</p><p class="ql-block"> 二是王晖同学在没有预先报名或告知的情况下,一个人从怀化乘车来到凤凰古城,突然出现在我们入住民宿的大堂,他讲就是要给同学们送一个惊喜,因事不能参加全程活动,只想与同学们拍张合影,这让大家惊喜不已、感动万分。</p><p class="ql-block"> 三是参加活动的同学夫人们,个个知书达理,谈吐不俗,出口成章。活动过程中,她们相见如故,相谈甚欢,亲如姐妹。返程途中,纷纷发表内心感慨。惠生礼同学夫人曹保东讲:“此次湘西之行,让人回味无穷,筹备组的细心周到,让我们时刻被温暖着,时刻被感动着,时刻被美食包围着,时刻被美景吸引着,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神奇湘西景美人更美......。”刘卫红同学夫人陈孝春讲:“我们一起走过凤凰古城、禾库苗族大集市、边城古镇、里耶古镇、芙蓉古镇、乾州古城,一起沿着习总书记考察十八洞村的足迹穿行苗寨、听精准扶贫故事,一起看过矮寨大桥、“一眼5亿年”红石林,一起在云上夯坨逛苗寨、听苗族情歌,一起品尝刘晓庆米豆腐、湘西烟熏腊肉,一起在半亩方塘围炉煮茶、说唱谈笑!一路奔波、一路美景!感谢筹备组同学的辛苦付出,感谢一路同行、一路相伴的老师及同学姐妹们,咱们下次相约陕西!”常勇同学夫人鱼慧峰更是回到家里还在表达心声:“有幸成为资源系大家庭中的一员,参加神秘湘西深度休闲游,每天都被细致入微的安排感动着,被欢歌笑语的氛围感染着,被美食美景吸引着,短暂三天忘记了平日城市的喧嚣、工作的烦恼和生活的琐碎。总之,千言万语就像湘西的山脉延绵不断......。 回到家中,神奇的湘西游依然在回味中,期待大家也来陕北感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10天之后,陈孝春又赋诗一首:“围炉煮茶喝酒,唱歌说笑打趣;难忘湘西之行,期待相约陕西。”美好的日子总觉太快,欢乐的时光总嫌短暂。临别时,大家都还沉浸在欢聚氛围之中,都还意犹未尽地不舍离去。何龙光同学的感慨道出了大家的心声:欢聚湘西虽时间短暂,但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再见了,期待在陕西再相逢!</p><p class="ql-block"> 最后,本次活动主要承办人刘克兴、黄玲霞夫妇用改写湘西民歌《请到我们湘西来》几句歌词的方式表达心声:临行请你捎句话,如今湘西惹人爱;告诉四海众亲友,神秘湘西任你嗨;待到来年山花开,请你再到湘西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