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文章顶得上两个坦克师

曾向东

<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11日,我离开江苏建湖淮剧小镇时,陪同的朋友问我:“乔老爷的故居离这里不远,要不要去看看?”“乔老爷”,是毛泽东对乔冠华的戏称,是我敬重的老一辈革命家。我当即对朋友说:“要去,当然要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 青年才俊乔冠华</p> <p class="ql-block">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以其非凡的智慧和卓越的贡献,成为时代的印记,乔冠华便是其中之一。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外交家,以其深邃的外交智慧和坚定的爱国情怀,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中国外交的风采,为中国外交事业作出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乔冠华故居,位于江苏盐城建湖庆丰镇东乔村,地处盐淮公路路边。故居为村中一座大院,青砖小瓦,龙脊花墙,风格古朴,典雅大方。故居主屋坐北朝南,明三(间)暗四(间),东厨西厢,为清代所建。乔冠华就在这里度过了人的童年和少年时代。</p> <p class="ql-block">故居的外观</p> <p class="ql-block">故居的内庭</p> <p class="ql-block">  我来到故居的那天,是个暖洋洋的初冬天气。在灿烂的阳光下,故居熠熠生辉。走进故居,这里陈列着乔冠华生前大量的用物、图片和资料。北墙正中悬挂着乔冠华大幅半身照,墙壁上挂有乔冠华生平简介和参加革命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图片。室内还陈列乔冠华的部分遗物、著作及生前生活、办公用品。西房楼阁上,是乔冠华读书时代回来的住宿处,阁上有一张单人木边竹心床,两头搁在板凳上,床边一只小柜,都是原物按原样摆放。</p> <p class="ql-block"> 我读过有关乔冠华的传记图书,深知他自青年时便锋芒初露,显现出非凡的才智与魄力。24岁时,他获得德国图宾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很快便以犀利的文笔在香港《时事评论》担任主笔。抗战爆发后,他毅然决然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 在重庆,他参与《新华日报》的工作,主理《国际时事述评》专栏,以其精准的国际形势解析赢得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高度评价。毛泽东曾经高度称赞他:“文章犹如千军万马,一篇文章足足能顶替两个坦克师!”</p> <p class="ql-block">乔冠华的生前用物</p> <p class="ql-block"> 1951年,周恩来特意挑选38岁的乔冠华担任举世瞩目的朝鲜停战谈判中方代表团的高级顾问,他与李克农组成“黄金搭档”,主要负责整理谈判思路、撰写发言稿和向中央报告谈判内容,为最终迫使美国在内外压力下低头签订停战协定,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70年5月20日下午,在首都各界群众五十万人隆重集会上,毛泽东发表的支持世界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斗争的“五·二〇”声明,是毛泽东授意乔冠华起草的。</p> <p class="ql-block"> 1971年10月26日,二十六届联大邀请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毛泽东对周恩来说:“派一个代表团去联大,让‘乔老爷’做团长。”乔冠华以其出色的外交手腕,领导中国代表团成功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中国在国际社会争取到了应有的地位与尊重。</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张获得普利策新闻摄影大奖的照片,《纽约时报》发表时取名为“乔的笑”。</p> <p class="ql-block">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时,他协助周恩来负责与基辛格谈判、草拟中美联合公报。乔冠华在这些关键时刻的表现,被视为中国现代外交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也成就了他作为外交家的传奇地位。后来基辛格在回忆此事时也不禁感叹:“乔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不好对付。”</p> <p class="ql-block">乔冠华与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p> <p class="ql-block"> 被誉为“才子佳人”的乔冠华与龚澎夫妇,毛泽东称赞他们是“天生丽质双飞燕,千里姻缘革命牵。”</p> <p class="ql-block">乔冠华与家人</p> <p class="ql-block"> 1976年,随着政治风波的不断,乔冠华因某些未公开的政治原因被撤去了所有官职,开始接受审查。这一时期,他几乎消失在了公众视野中,过着相对隐退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82年,中央派人探望乔冠华,并说:“老同志,受点委屈想开点。”随着政治形势的进一步缓和,乔冠华被重新启用,出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顾问,这标志着他在政治上的部分恢复。虽然已是年过花甲之年,乔冠华依旧活跃在外交领域,尤其是在推动人文交流和增强国际友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  乔冠华与章含之,一对跨越22岁年龄鸿沟相爱的婚姻,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支持结婚。</p> <p class="ql-block">  1983年乔冠华因病去世后,当时的报纸仅发过一个40字讣告。乔冠华去世前曾留下遗嘱希望生后能葬回老家盐城,因家乡时任官员态度冷淡,不能叶落归根,在生前好友李颢医生的建议下安葬在苏州吴中的东山。</p> <p class="ql-block"> 走出乔冠华的故居,我油然而深情地向故居送去注目礼。从这间故居里走出来的乔冠华,如今早已久远我们而去,可他的音容笑貌、行为举止却常常被人们提起。</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常有些才华横溢的人命运多舛。乔冠华才华横溢、乐观豁达、毅力坚韧, 但也过于性格张扬、傲骨嶙嶙、锋芒毕露。对于乔冠华的性格,好友季羡林曾评价说:“乔冠华人还不坏,唯好大言。”李克农也曾告诫过乔冠华:“你这样的性格,迟早会吃亏的。”果不其然被李克农一语言中。1973年,他因为一些言论,被有心人抓住了把柄,狠狠地栽了一跟头,成为“言多必失”的典型案例,留给后继的从政者们以诸多借鉴和启示。</p><p class="ql-block"> 乔冠华的一生,是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也是令人赞叹唏嘘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这位新中国外交官的人生,就像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记录着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也映照着一个国家的崛起与复兴。他的名字,将如同星辰一般,永远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