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的里院文化,游览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2024年12月13日

清风

<p class="ql-block">里院[lǐ yuàn]</p><p class="ql-block">青岛的里院形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世纪四十年代,达到鼎盛时期。据1933年的统计资料,青岛有各类里院建筑506处,房间16701间,建国时青岛留存的里院仍有400多处。</p><p class="ql-block">里院是青岛颇具特色的地域性传统民居建筑形式,相比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弄堂、福建的土楼,它是由西式洋楼与四合院巧妙结合而来的。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里院曾作为青岛中下层市民的民居形式而普遍存在着。它不仅是老青岛人避风挡雨的居所,更是青岛历史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里院最早诞生于20世纪初的大鲍岛中国城内,是由当时青岛著名的德国建筑公司之一的希姆森公司(中文名祥福洋行)的建筑设计师阿尔弗莱德·希姆森设计的,后来随着不断改进逐渐演化成了最具青岛本土特色的民居形式。</p><p class="ql-block">1922年《青岛概要》称其为“华洋折中式”建筑。里院大多平行街道而建,其外部轮廓由城市街道走向决定,常为方形,四周围合,中心形成一个大院,两到三层,底层多为商业用途,二层以上为住宅。这种里院不同于中国传统布局,与之类似的中国里坊一般规模远大于青岛里院,里坊有封闭的坊墙,基本生活需求在坊内可以解决,但里院一般较小,院内没有墙壁,彼此之间没有阻隔。里院街区与中国传统的街坊布局也不同,中国传统街坊由街巷组成,分割成长条形地段,每个地段由若干院落并联。中山路北段里院临街拱型的过道和门窗设计显然也是参照了欧式建筑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从平面布局来看,这种里院街坊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西方近代规划模式,但是每一个街坊中的院落及其内部构成却兼具中式建筑的特点,比西方集合住宅更加人性化。每一户多是单间居室,有少量套间。院落入口常设立一个中国传统的影壁遮挡 。为使中国人适应西方的高层楼,用置于院子一侧的木质拱廊和室外楼梯相连。这样,即使是对于二、三层楼,也可以做到像中国传统的带院房子的建筑一样,有一条通道可使各房间直接连接户外。</p> <p class="ql-block">现状</p><p class="ql-block">随着城市改造的蚕食,分布在北部与西部城区的里院建筑所剩无几,现存里院建筑仅剩有六片。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海泊路63号的积庆里(也称广兴里)、黄岛路17号的平康五里等。</p> <p class="ql-block">里院建筑大多建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属于院内天井式的居住院落,多为两层,少数三层或四层,其依据青岛地势而建,高低大小不一,造型各不相同。作为中西式合璧的独特建筑,一层临街的房屋面积较大,常用于开办店铺,楼上为多个小型单间用来居住。</p><p class="ql-block">根据1933年青岛市社会局的统计,当时全市的里院有506处,房间16701间,住户10669家。</p> <p class="ql-block">平和里</p> <p class="ql-block">骏业里</p> <p class="ql-block">平康东里</p> <p class="ql-block">维新里</p> <p class="ql-block">德兴里</p> <p class="ql-block">宝兴里</p> <p class="ql-block">庆余里</p> <p class="ql-block">安康里</p> <p class="ql-block">鼎新里</p> <p class="ql-block">瑞呋里</p> <p class="ql-block">太兴里</p> <p class="ql-block">九如里</p> <p class="ql-block">四兴里</p> <p class="ql-block">漫步于文化街区,相比于修复之前,街道变的整齐干净,政府为了保护这片区域,把区域内的住户全部迁出,把这些建筑重新加固维修,修旧如旧,然后租给商户,供游人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商户内景布置</p> <p class="ql-block">有名的四方路大茅房(厕所)</p> <p class="ql-block">苟不理饭店的开业领照日期是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7月,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创始人姓苟,为了将自己的包子铺与天津的狗不理区分开,故而将店取名为“苟不理”。这家典型的国营面食店一直坚持在四方路经营,服务员多为大妈大叔级的人物,他们在上包子的同时,还会与老顾客们聊天。</p><p class="ql-block">苟不理饭店在青岛的历史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成为当地人心目中的老字号。尽管经历了时间的洗礼,但它依然保持着传统的经营方式和亲切的服务态度,继续为顾客提供美味的包子和其他面食。</p> <p class="ql-block">吃完再打包一份给家人吃</p> <p class="ql-block">街景</p> <p class="ql-block">青岛湾老城区改造计划的推行,使著名的黄岛路市场彻底的告别了过去的所谓“脏乱差”。</p><p class="ql-block">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它记录留存下来。</p><p class="ql-block">里院作为青岛城市历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留给后辈的宝贵财富,无论是从建筑、文化、艺术、社会等领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保护好、更新好,怎样修旧如旧,最大程度的保留原有的历史面貌,传递遗存的历史信息,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