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有所思 学有所获———记2024级6班第一次研学

嘿嘿 吴

<p class="ql-block">  真好!12月10日,在乍寒还暖的初冬,一年级的娃娃们迎来了入学后的第一次研学。 我们诵着古诗,迎着朝阳,走出校门,乘上大巴车开启了为期一天的研学之旅。</p> <p class="ql-block">  车程很短,十几分钟的时间,我们就到达了目的地——位于原四扣小学的河口综合素质教育基地。下车后我们直奔操场, 开始今天的第一堂课——室外军事拓展。镜头所至,于俊鑫透过指缝看到了什么?乌鸦在树杈上的家,摆拍的老师和娃娃。</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见到迫击炮,冲锋枪和实战场地都兴奋地欢呼雀跃!</p> <p class="ql-block">  射击时三点一线,实战时躲避追击……咱年龄虽小,但是每一项操作都有板有眼。茗茗和我合作射击十次,都是空靶。小丫头难过地红了眼圈,我也很是自责:技不如人啊!好在很快进入下一项实战活动,小妮儿的金豆豆没掉下来。</p> <p class="ql-block">  进入实战场地,男孩子们个个摩拳擦掌,胆小的小女生也不甘落后。他们穿上实战服,举起冲锋枪,高声喊着:“冲啊!冲啊!”不一会儿就有敏捷的男孩子举着枪高呼:“我赢啦!”</p> <p class="ql-block">  军事拓展项目完成后,大家进入到室内。研学基地的老师带孩子们观看了大豆的科普片。大家不仅知道五谷有稻黍稷麦菽,还了解了大豆制品对人体益处。接着进入磨豆浆实操环节。孩子们六人一组,分别负责分豆、加水、揺磨、收集、过滤。孩子们洗手后一站到操作台前,眼睛就亮了。那一颗颗圆滚滚的胖豆子,浅灰的小石磨对孩子们来说都是那么新奇。大家在基地老师的指导下把少量豆子放进磨眼,加入清水,摇动石磨的手柄,看着完整的豆粒随着石磨的转动一点点下沉,然后从磨盘的下方流出碎屑。负责收集的小妮儿用勺子把他们集中到碗里,倒入过滤袋中。过滤的同学带着一次性手套,拿着过滤袋,轻轻地挤拧着。随着孩子们得动作,乳白色的豆浆就慢慢地滴入金属盆中。转磨的同学一边招呼着同伴加豆子,一边指挥过滤的同学把豆渣倒入另一个器皿中。不一会儿,各组的盆里就盛了不少的生豆浆。豆香也在偌大的餐厅里弥漫开来。</p> <p class="ql-block">  来到数字化教学教室,大家先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购物、建筑、美术、软件开发、卫星定位……国家安全、生物医药、能源、信息、人工智能……原来数学用途这么广泛!原来学好数学可以做这么多事情!</p> <p class="ql-block">  当老师推开白板,孩子们的身影出现在屏幕上的时候,大家惊呼起来:“这个是我!”“你在那里”随着研学老师手中激光笔的摆动,屏幕上的积木就动起来了。那条会变色的线像魔法师一样,随着老师的讲解一会儿吸起红色长方体在孩子们眼前转动,一会儿又扎住绿圆柱上下翻滚,一会儿又穿起一个圆形骨碌碌转圈……大家目不转睛地看着屏幕,争先恐后地喊着:“长方体!”“圆柱!”“正方体”……接着,开始屏幕拼插机器人。老师慢声细语地抛着问题,“机器人的脑袋什么形状?”“机器人胳膊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孩子们兴奋地猜测着,应答着。很快,一个酷酷的紫色机器人摆着手臂,迈着四方步出现在大家眼前!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喊着:“嗨,机器人你好!”经过了解,我知道这生动形象地教学手段叫“裸眼3D技术”。</p><p class="ql-block"> 接着,桌上的实木积木把孩子们带进了自由发挥的世界。你俩搭一个高高的发射塔,我仨建一座错落有致的城堡,他们摆一架造型特别的飞机🛩……“不行,下面用方形的才牢固!”“快,拿一个圆形做屋顶!”大家议论着,忙碌中。忽然一阵“哗啦,噼里啪啦”声传来,大家顺着声音一看,高梓鸣刚刚搭成的发射塔已经蹦啊跳啊的变成了一地方的圆的积木。高梓鸣一边捡积木一边懊恼地说:“我不放最后一块就好了!”</p> <p class="ql-block">  午餐很是丰富可口,孩子们一会儿就成了一只只花脸猫🐈。</p> <p class="ql-block">  刘雨彤、邵子茗、巴珍怡和徐瀚喆从头吃到尾,真正做到了细嚼慢咽。马上拍下来,回去评个吃饭小能手!李梓伊和孙百涵吃完饭后说肚子疼,王老师的魔法掌一揉,立马恢复如初。</p> <p class="ql-block">  下午第一堂课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神奇的中医药。一走进教室,浓浓的草药味扑面而来。深吸一口气,顿时神清气爽。室内每张桌子上都摆放着研钵、研臼。大家简单了解中草药的相关知识和研磨流程后开始制作草药香囊。称重, 研磨,装袋一系列操作下来,一个散发着淡淡药香香囊制作完成。甜甜的笑脸,香香的荷包是午后阳光下最美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无人机教室让孩子们从传统文化穿越回来,进入科技世界。可能是香囊的提神作用,午后最易打盹的时段,孩子们依然精神饱满地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无人机拼装。线头的连接,插孔的对接,每一步都需要孩子仔细观察,耐心拼装。急性子的郭百意不停地追着老师问着问那。邓雅歆和孙雨萱两个内秀的小丫头低着头,嘟着嘴一会儿看看老师的演示,一会儿闷头拼试。真是一干一个不吱声。随着邵梓洋一声:“亮了!”第一架精巧的无人机拼装完成。“我的也亮了!”“我的……”在孩子们此起彼伏的欢呼声中,一架架无人机在孩子们头顶一闪一闪地亮着,那是科技之光在孩子们脑海中的形象化。试飞阶段更是惊呼连连。小小的空间里,孩子们的表情跟着直升机的飞行轨迹变化着。男孩子自带游戏功能,一上手就是赢家。仰着头,眯着眼,张着嘴,抻着脖子,红着脸,激动、兴奋无以言表。这一刻,每个孩子都成了无人机的主人。他们此起彼伏的欢呼声中,每一个细胞都在雀跃跳动。</p> <p class="ql-block">  无人机试飞之后,孩子们进入国防专题——中国空军。国家安全,制空权,中国空军的发展一系列图文知识,让孩子们对刚刚的无人机和接下来的飞机模型赋予了“强国”这一概念。大部分孩子对战斗机模型的拼插并不陌生,都能按照图纸和老师的指导自己动手完进行。看说明书,轻轻地抠下部件,对准接口插入,大家每一步都做得有条不紊。很快,主体部分完成,进入小零件装饰环节。这一阶段状况频发:小零件抠下来掉地上找不到的,插新部件弄掉已有零件的,新零件找不到地方安放的……孙百涵直接拿着自己弄散架的模型哭出了声。最终,只有几个同学完成拼插,大部分孩子带着半成品和剩余的部件离开了教室。看着他们不情愿的离去,我想孩子们心中定有丝丝遗憾吧!可是遗憾不也是人生的必修课吗?</p> <p class="ql-block">  以为研学就此结束,一下楼又回到了磨豆浆的地方,基地的老师早已把大家上午磨的豆浆煮好,分盛到碗中。孩子们品尝着自己亲手磨制的豆浆,美滋滋的。自豪感就在这不着痕迹的闭环中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伴着夕阳,我们结束了今天的研学行程。在活动中,孩子们收获了动手动脑的乐趣,体验了合作共赢的喜悦,提升了对家国情怀的认识,真是一次有序、有趣、有料的活动,真好!</p><p class="ql-block"> 后记:文案没有详略和任何手法,仅做流水账式的记录,让孩子的成长有迹可循~~</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14日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