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红尘峡时,已经是下午3点多了。<br> 红尘峡,汉中黎坪国家森林公园内一道长约4公里的幽深峡谷。<br> 深藏山间,远离尘嚣,却偏偏以红尘命名,耐人寻味。<br> 窄窄的石阶,如长长的细绳悬挂在山林之中。我们小心翼翼,踩着石阶,扶着护栏,走过令人胆怯的陡峭和逼仄,才终于下到谷底。<br> 两岸夹山,清溪奔流,石阶步道,缘溪而行。<br> 山崖高耸。万里晴空,被两边的山崖切成一个不规则的蓝色长条。仰头向上,如井中望天。<br> 水皆缥碧。沿着步道向前,一溪清澈也伴着你急急缓缓地流着。遇到巨石拦路,便急不可耐地奔泻而下,形成湍急的瀑布,雪浪四溅;走到平坡石滩,便不慌不忙,化作明亮的水晶,缓缓流动。<br> 山呈五彩。因为是谷底,温暖湿润,这里的秋还没有熟透,许多树还沉在绿色的梦里,但枫叶已经开始燃烧,黄栌开始入醉,银杏开始镏金。秋,已经在着色山间的缤纷。<br> 石展多姿。诸多大石块散落溪中,青白褐黑,各呈其色;方圆卧立,姿态各异。正行走间,崖壁上忽然伸出一块巨石拦住去路,上实下空,好像巨兽伸头饮水。欲过必得弯腰。过后回头一看,石上两个大字:“礼石”。恍然大悟:只要先行礼,无需买路财。<br> 说实话,和我走过的许多峡谷相比,红尘峡也许并无多少特别之处。但漫步其中,一种情愫却在暗暗滋生,一种氛围在悄悄把我环抱。我说不出,但我感觉得到。<br> 溪水在身边潺潺,你听到的是一种动听的安静。山耸天际,水流深谷,水从不觉得卑微;岩石无阻,逝者如斯,水从未停下脚步。溪流低唱,心静如水,尘世的烦恼随水而去,快乐之泉,开始在心底流淌。<br> 彩叶在崖坡摇曳,你看到的是一种素朴的绚烂。青绿黄红,四时不同,树,从不骄傲;花开花谢;叶落叶生,树,从不沮丧。依循天然,应时而变。风拂树梢,窃窃私语中,透露给你多少自然的哲理?<br> 群石在谷底静卧,你欣赏的是一种平凡的奇特。激流冲刷,风霜雨雪,石自岿然,千年如一。无才补天,躺平溪间,无欲无求,“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奇石有奇石的光彩,顽石有顽石的乐趣。凡砾俗岩的一生,未必不可以写出一部精彩的《石头记》。<br> 漫步谷中,不觉时光流逝。游客虽渐渐稀少,美景却依旧纷至沓来。暮鸦远噪,风轻山静,溪声更响,鸟鸣更幽。远远听到崖上交通车已经在催人上车,我们竟舍不得离开。<br> 行至终点,忽见一潭。潭水清幽,深不可测。苍山环绕,倒映水中,美不胜收。潭中一巨石耸立,三个朱红大字:“静心潭”。<br> 忽然醒悟,那在心底滋生的,那在身边环绕的,那默默陪着我走过红尘峡的,不是别的,正是一种没有尘扰的宁静。<br> 这宁静,不是空间的寂然无声,而是心灵的平坦、宽阔、安详、纯净。<br> 这宁静,是树给我的洒脱,水给我的空灵;是石给我的沉稳,山给我的坚定。<br> 红尘喧嚣,山水静心。人也许只有走进自然,走进山水,才更容易走进内心,走进生命,更容易开始对生命的思索和重塑,更容易让心灵得到净化和安宁。<br> 出了峡谷,路边有一木牌,上面写着红尘峡命名的由来:据 《华阳国志》记载,古华阳国时,南郑人樊志张功高不仕,隐居此峡,潜心悟道,钻研术数,采药济世,后看破红尘,跳潭成仙。后人感念其恩德,敬重其修为,遂名:红尘峡。<br> 红尘峡,这名字起得真好!<br> 红尘峡恰如红尘,有急流险滩,也有阳光明媚;有崎岖险阻,也有风光旖旎。<br> 红尘峡又不似红尘,这里有树的吟唱,有水的倾诉,有让你心灵澄澈的无边宁静。<br> 其实人入红尘,便再也无法摆脱红尘。你在红尘,红尘即是你。红尘有气象万千,也有喧嚣纷扰。俗世寻欢易,红尘静心难。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终日在红尘里跋涉,有热闹,也有孤寂:有欢乐,也有哀伤。人有可悲,事常可叹,情多所困,唯独心灵的宁静安闲如海里捞针。<br>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br> 只要心静,红尘亦如山水。心若不静,深山也是红尘。<br> 林清玄说:“当我们的心静下来,烦恼喧哗,彷佛生命中的污泥,但我们也等待着,或者会有一朵莲花,一些清淳的智慧,从无明的、未名的角落,开起。”<br> 于是,此刻,我们在山水之中寻得的这片宁静便弥足珍贵,一刻千年。<div> 2024.12.13</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