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日本奈良东大寺,是日本华严宗的大本山。743年(天平十五年),圣武天皇下诏铸建大佛像,兴建大佛殿。唐代鉴真和尚曾在此设坛授戒。</p><p class="ql-block">东大寺历经战乱焚毁,屡毁屡建,寺院由此呈现了不同时期的风格。</p><p class="ql-block">其中东大寺南门,重檐庑殿,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宽约50米,高约25米,气势恢宏,门额上书“大华严寺”,是日本最大的寺门。由中国南宋宁波建筑师陈和卿与他带来的明州工匠为主兴建,呈现了中国南宋时期浙江、福建一带地方建筑特点。是东大寺唯一留下的镰仓时代的建筑原物。</p> <p class="ql-block">大佛殿,面阔七间,宽约57米,深约50米,高近49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木造建筑。为江户时期(1709年)修复,具典型的日本江户时代建筑特点。</p> <p class="ql-block">大佛殿内的卢舍那佛,高约16米,佛身总重约250.2吨,莲花座约129.2吨,合计重约379.4吨,是世界上最大的铜铸造佛,于江户时代重铸,台座的莲花瓣为天平时代旧物。</p> <p class="ql-block">大佛像与《华严经》有较大关系,这部佛学经典,对日本人的精神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我们可以看到,大佛莲花座由向上的花瓣和向下的花瓣组成,这些花瓣雕刻了莲华藏世界图画,描绘了宇宙的模样。</p><p class="ql-block">莲花瓣的最下方,以须弥山为中心围绕着7个世界。这个世界为“一世界”,我们也住在其中。1000个“一世界”为“小千世界”,莲花瓣中央画了25条横线,表现这个小千世界的千佛联合而成的“中千世界”。莲花瓣每一片代表一个中千世界,所有花瓣合成的整个莲花座,显示出一个完整的大千世界。掌管这个大千世界的卢舍那佛,是坐在莲花座上的金铜大佛。</p> <p class="ql-block">东大寺内的山、谷、池塘,围绕着屹立于中心本堂的卢舍那佛,显现了宇宙规模的宏伟世界。</p> <p class="ql-block">大佛</p><p class="ql-block">卢舍那佛是毗卢舍那佛的简称,光明普照宇宙万物的佛名,出自《梵网经》、《华严经》,释迦如来是毗卢舍那佛的分身之一。</p><p class="ql-block">卢舍那佛结跏趺坐,衣着朴素,仅用一块布(衲衣)在身上,眉间的白色毫毛散发着慈详光芒。卢舍那佛右手作“施无畏印”,表示“来这里吧”。左手结“与愿印”,放在膝盖上,“与愿印”象征着“满愿”。身后的火焰光背象征烧尽烦恼。</p> <p class="ql-block">菩萨</p><p class="ql-block">卢舍那佛左右两侧分别供奉着“如意轮观世音菩萨”、“虚空藏菩萨”。</p><p class="ql-block">如意轮观世音菩萨,意为满足众生心愿的菩萨。</p> <p class="ql-block">“虚空藏”即一切在虚空中孕育,福、智二藏无量如虚空,广大无边。在《大方等大集经》中记载,虚空藏菩萨曾示现无量神变,在虚空中随雨降下种种妙物,满足三千世界一切众生,众生欣喜无比。</p> <p class="ql-block">菩萨一边救度众生,一边修行,尚未成佛。</p><p class="ql-block">菩萨塑像衣着华美,头戴宝冠,身佩饰品,意在表现没有完全舍弃物欲的内心。</p> <p class="ql-block">天部:佛界的护卫</p><p class="ql-block">作为佛界守护神的天部,有帝释天、仁王、四天王等。他们大多住在须弥山中,或须弥山的周边。</p><p class="ql-block">仁王</p><p class="ql-block">通往本堂的东大寺南大门,又叫仁王门,立在两侧的是仁王(金刚力士)。</p><p class="ql-block">位于右边,眼睛睁大大的、张着嘴,即“阿形”,呈威吓状。阿形力士左手张开,手里发出的是阴气。张着嘴表示着将心打开,使之见到真如。</p> <p class="ql-block">位于左边,睁大眼睛,闭着嘴,即“吽形”,吽形力士右手张开,手上发出的是阳气,闭着嘴意味着将心闭上,以割断烦恼。</p> <p class="ql-block">两尊护法神,高度均有8.4米,相对而立,是日本国宝级文物。</p><p class="ql-block">二神一体的仁王,是帝释天变身后的形象,帝释天在敌人出现的时候会武装起来,呈现“阿”、“吽”两种面孔。帝释天所在位置,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山顶(忉利天)。帝释天是佛界入口的守护神,如来、菩萨在其上空。这意味着,仁王门是佛界的入口。</p><p class="ql-block">仁王手持武器,肌肉偾张,衣、裳飘扬,似在须弥山顶迎风而立,严阵以待,保护佛界。</p> <p class="ql-block">天王</p><p class="ql-block">大佛殿内有四大天王塑像,守护着处于中心位置的大佛。</p><p class="ql-block">四天王是守卫四方的四尊神。东方是持国天,南方是增长天,西方是广目天,北方是多闻天。其中被认为最强的是多闻天。</p><p class="ql-block">为了守护佛的世界,他们每月下界6次,巡查四方,监察众生的善恶。如有违逆佛法的敌对者,他们将给予惩戒。</p><p class="ql-block">西方的守护神广目天,眼球朝向外侧,视野宽广,右手持笔记录下众生的品行,左手所执卷轴是准备向帝释天汇报的“报告书”。</p> <p class="ql-block">北方的守护神多闻天,瞪着眼睛,眼球间距小,视线好像经过了变焦,以看的更远。右手托着宝塔,左手举着三叉戟。</p> <p class="ql-block">四天王的肤色以五行为依据,金、木、水、火、土中,东方属木,颜色为青;西方属金,颜色为白;南方属火,颜色为赤;北方属水,颜色为黑。</p><p class="ql-block">图中广目天、多闻天曾经的皮肤分别是白色和黑色的。</p><p class="ql-block">为了防范佛法的敌对者,四天王身穿铠甲、怒目圆睁,充满威慑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人说,寺院展现了佛教的世界观。不止佛像,从山门到正殿的道路,乃至佛堂的建筑、地面、墙壁、天井,都在营造着佛的世界。</p><p class="ql-block">当我们对寺院的建筑,对佛像的历史、关系、形象、姿态有所了解,才能听懂佛像的语言,更好地了解佛的世界,丰富我们的认知和感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