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秘境之旅一

ZQ

<p class="ql-block">腾冲、丙中洛、知子罗、独龙江纹面女、茨中教堂、卡瓦格博、琢木朗村自从在书上看到这样名字,它们便闪着熠熠的光辉召唤着我,今年终于有了合适的契机见到了它们,当抽象的想象中的景色通过你的努力变成了有形的,被你看见和感知,从此以后它都永远属于你,不管隔着多少山脊、多少河流,多远的路程……</p> <p class="ql-block">此次行程十二天,从大理出发一路向西北驶去,巍峨圣洁的雪山和壮阔秀丽的江水相伴,同时还有探索不尽的绚丽的少数民族风情,掩蔽在他们歌声舞姿的节拍里,裙角衣襟的花纹里……移步易景穿越了横断山脉的四脉三江,看到了最壮丽的山河</p> <p class="ql-block">从武汉到大理的飞机上,在空中俯瞰大地,多彩的地貌萦绕在漂浮的云雾里,宛如人间仙境</p> <p class="ql-block">来云南之前,我从来没觉得天空有多美,但这一次旅行中一个大大的震撼就是这天空中的七彩的云霞,我才知道云原来也可以是这么美的,苍山峰云出绻缱,洱海波光懒荡漾</p> <p class="ql-block">从机场出发去大理古城经过洱海,不经意间一个回眸被惊艳到,只见一大束的丁达尔光形成一个一个美丽的圆环照射在洱海上,如同一个圣洁的光环扣在洱海的湖面上,大理用如此圣洁的光迎接我,我被震撼到,也心生感激……</p> <p class="ql-block">热爱这条路线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对法国文化的热爱和探索,早在19世纪中后叶,当法国人在越南老挝站稳脚跟并收编了我们广东省的湛江建立了印度支那之后,就把侵略的目光投向了云南,法国的侵略从宗教开始,并由此衍生了葡萄种植和葡萄酒,咖啡、米轨小火车,如今这些都成为云南重要的经济动脉。而位于滇西北澜沧江腹地的茨菇村是最早的天主教和葡萄酒的传入地。</p><p class="ql-block">由于我是带着这种想法来来的,所以到大理的第一站我就锁定了二个教堂和二个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大理古镇的天主教堂是从缅甸来的法国传教士修建,两旁的对联写写了大理的发展历史言简意赅,天主教堂巧妙地融合了中西方建筑元素,重檐歇山顶,如券结构为这座建筑增添了几分异国情调。同时,又巧妙地融入了白族的建筑风格,如翘角山墙、斗拱等,使得这座建筑独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很有情调的餐厅门口</p> <p class="ql-block">在大理古镇花68块钱,喝到了法国传教士带来的正宗的云南小粒咖啡,这是我喝到的最好喝的美式了,不苦不涩,非常好喝……</p> <p class="ql-block">朱苦拉小粒咖啡是产自于云南宾川,它是云南最早种植咖啡的地区之一。19世纪末,天主教神父从越南进入大理传教,也把小粒咖啡树栽种到了宾川县东北的小山村朱苦拉,如今村里还有咖啡古树,这是这里的咖啡比较正宗和出名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大理曾经是南诏国、大理国的王城,但都建在苍山洱海之间的海西坝子上,如今踪迹难寻。</p><p class="ql-block">如今的大理古城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而今修复了南侧及西南侧的部分城墙,可以登临俯瞰。</p><p class="ql-block">南诏政权是唐朝时期由若六个部落形成的,并与相邻的唐王朝及吐蕃王朝时战时和,后因权臣篡位而灭亡,经过几个短暂的政权后,在宋代段氏大理国承袭了统治,大理国与宋王朝和睦相处。</p><p class="ql-block">忽必烈南征,“远跨革囊”先征服了大理国,进丽灭南朝,在大理设总管府,仍交由段氏统治。朱元璋派大将傅友德、沐英攻占云南,大理正式并人大一统的中央王朝。清末杜文秀起义,势力遍及淇西,也是以大理古城作为政权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古镇两颗百年历史的大榕树</p> <p class="ql-block">作为全球唯一一座本主武庙,武庙建筑群是大理文化遗产之一。对面是屹立了600多年的照壁长21米高15米,是大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武庙的入口,曾经是古城内香火最旺的地方。石马井是古城的财富之眼,麒麟、貔貅、金蟾、龙龟四只祥兽环绕四周。穿过武成门来到乾坤广场,地上铺着“阴阳太极八卦图”。</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大理有很多的回民、清真寺、饵扇据说是当年忽必烈打南宋走迂回路线在此留下的产物</p> <p class="ql-block">古城中心盛开的曼陀罗花,围绕着四柱雕龙的长亭</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整个城市开始慢慢安静下来</p> <p class="ql-block">清晨伴随着天边的彩云从大理出发向西北驶去,一路巍峨圣洁的雪山和壮阔秀丽的江水相伴</p> <p class="ql-block">从大理到腾冲先走杭瑞高速之后走保腾高速到达银杏村,全程360公里六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由北而来的怒江将滇西南一分为二,潞江坝则是高黎贡山边的一段干热河谷。从保山市区往百花岭、腾冲方向,途中便会经过这个光照充足、四季温暖的地方。瀑布、大榕树群、水潭和出产保山小粒咖啡的咖啡园散布在坝子里。</p> <p class="ql-block">路上的云卷云舒</p> <p class="ql-block">快到腾冲时看到一条巨龙横行在龙江上,这是龙江大桥又称龙江特大桥,位于云南省保山龙陵和保山腾冲之间,处于龙江中游河段,总长2475.8米,桥面宽33.5米,为双向四车道设计。</p><p class="ql-block">这座大桥是中国山区的第一座跨境超过千米的特大跨境钢箱梁悬索桥,也是亚洲山区最大的钢箱梁悬索桥。</p> <p class="ql-block">在腾冲银杏村,穿越拥拥攘攘的人群,走进古镇的深处,感受千年银杏带来的岁月沉淀之静美。</p> <p class="ql-block">村里的人家有的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阿婆头围着花围巾剥玉米做家务,</p> <p class="ql-block">有的在自家院里围炉烧烤,也有许多围上竹篱笆,布置上竹木桌椅做咖啡或茶的小生意</p> <p class="ql-block">银杏村也是古丝绸之路的西南段,高大挺拔的古银杏树枝叶茂盛错落分布在古村落之间,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斑驳的光影,金黄色的叶子散落在青色的墙头或青石板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风吹过黄色的叶子闪着金黄色的光沙沙落下,沉静中带着生机,沧桑中带着活力,是这个小镇独特的魅力,这也生命的力量吧,有苍老也有新生……</p> <p class="ql-block">银杏村的村后经过一片田园向山上走去,有一条古老的茶马古道,沿着碎石小路走到半山腰上可以看到一个塔楼,经过一个石门来到了石门古战场遗址,古战场两旁有两块天然巨石,形成了一道石门卡,只能一人一马通过,所以称为石门,羊肠小道的关隘之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地势绝佳。</p> <p class="ql-block">因为这个石门,这段古道被称为石门古道,商人从甸苴过天生桥,经江东,上石门,进曲石,到达南斋工坊,而后翻高黎贡山,跨怒江向北延伸,是茶马古道的分支,属博南茶马古道。</p> <p class="ql-block">不过我们到这里来只是为了拍一场落日,白塔临渊而立,爬上白塔,居高临下,云海峡谷风光尽收眼底,刚开始天空是灰色的,厚厚的云层镶嵌着金边,慢慢太阳落下了山,天空变成了灰蓝色</p> <p class="ql-block">小伙伴们开始下山,我们慢了一点,但一抬头发现粉色的云彩冲破了天空,照亮大地,慢慢不过一会又变成了橙色和金黄色,无比的炫丽,不远处,腾冲火山群在五彩云霞下静静伫立,火山锥气势磅礴,雄峙苍穹。在大自然面前我臣服,谦卑……</p> <p class="ql-block">徐霞客题腾冲为“极边第一城”,这里也是茶马古道最后一个重镇,清晨起来在游人到来之前,感受小镇静谧之美……</p> <p class="ql-block">进入潞江坝后,最好的风景都在老路一线,气势磅礴的跨江大桥、开阔的河谷风光近在眼前,傣、傈僳、德昂族的风土人情生动鲜活</p> <p class="ql-block">我非常感慨的是山区的公路的建设,看到的这条公路长龙是顺着山沿而建,桩子打在山崖下,之前这些路都非常的崎岖坎坷难走,如今非常平坦宽阔</p> <p class="ql-block">路桥</p> <p class="ql-block">怒江大桥是云南第一跨江大桥,也中国桥梁建筑史上又一里程碑式作品,2007年建成,长达2.2公里。从保山去腾冲高速,潞江坝服务区停车,去观景台拍照角度最佳。</p> <p class="ql-block">据说山上是保山咖啡第一村,出产的小粒咖啡非常好喝,村庄建设的非常有特色,可惜这次不能前往</p> <p class="ql-block">怒江从北方的唐古拉山而来,汇流成江,夹在两山中间一路咆哮而来,奔出东南流到缅甸变成萨尔温江。我们是从下游向上游追溯而上,怒江伴行300公里。</p> <p class="ql-block">潞家坝开始怒江便一路相随,怒江今年的水很混浊,激情澎湃,一路奔腾着向东南方流去</p> <p class="ql-block">一路高速直奔六库,先去江边溜索,感受一下村民们之前使用的交通工具……刺激中带着危险</p><p class="ql-block">泸水(六库),过去这里是珍禽异兽穴居的地方,土司贵族常在这一带下扣捕鹿,所以叫“鹿扣”,六库西靠高黎贡山,东依碧罗雪山,怒江从中穿流而过,形成怒江大峡谷,将六库城一分为二!</p> <p class="ql-block">溜索的隔壁就是著名的登埂温泉,偷窥了一下,今天泡温泉的人很少,没有看到裸浴的女子!</p><p class="ql-block">据说登埂温泉有着百年历史,更有男女共浴的号称,春节澡塘会期热闹非凡,怒江两岸的傈僳族大包小包支起简易帐篷来度假泡浴,大概都呆3天时间,早晚泡浴一次,消除疲劳和疾病,洗去一年的灰尘污垢,迎接新一年!</p> <p class="ql-block">老虎跳,沿途休息一下,巨石阵带来的视觉听觉震撼,怒江水就像一条绝美的翡翠点缀着白色的浪花,有种半山半水的感觉,怒江是所以该咆哮的时候咆哮,该安静的时候安静,和千百年来一样,水利资源丰富,不过“两库十三级”开发方案已被搁置这也算是国内唯一条没有建水电站的大河在经济发展和生态之间,我们选择了后者!</p> <p class="ql-block">老虎滩向前继续行驶五六公里,在福贡县民族中学一处校舍院内,看到了传说中的飞来石,据说这块石头于1983年的一天夜里突然从天而降,稳稳地落入院内,仅微微擦伤一校舍屋檐,惊醒了宿于此的十余名教师,未伤及任何人,周边也未留下痕迹,从何而来成了谜,形成一处自然奇观,和一个迷惑!</p> <p class="ql-block">傍晚赶到老姆登山上时,夕阳已去,彩霞用它最后的一丝余晖向我们告别</p> <p class="ql-block">手抓饭我以为就是一碗饭加点菜,可没想到上来一大箩筐的腊肉鸡肉和一只烤好的小香猪,第一次吃肉吃腻……怀念</p> <p class="ql-block">怒族妇女身着色彩鲜艳的民族服饰,擅长纺织和歌舞,他们的锅庄舞和民歌旋律优美,舞姿古朴</p> <p class="ql-block">在老姆登终于看到日照金山:中间最美丽的山峰叫皇冠峰,它还有个名字叫陈纳德峰,是的那座山峰,便是驼峰航线重要的航点,我想太阳用最亮丽的光照亮它,是在代表我们向驼峰航线上执行飞行任务的中美飞虎队员们致敬吧!</p> <p class="ql-block">基督教和天主教都是从澜沧江传到怒江的,基督教在怒江最早的落脚点,便是老姆登,同时也是当时最大的教堂。传教土一般也就来一到两人,教堂是在当地人协助下建立的,所以和欧洲常见的完全不同,但是长条凳还是有的,阿卡贝拉也不会少。阿卡贝拉是起源自中世纪的教会音乐,以清唱为主。</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基督教堂就在村子里,湖水可以倒映出教堂和皇冠峰,太浪漫了</p> <p class="ql-block">在云端的知子罗村曾经是茶马古道翻越碧罗雪山抵达高黎贡山的必经之处,所以曾经的怒江州州府,怒江州的政治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它在漫长的滇西经济发展历史进程里,逐渐褪去了昔日的光芒,1974年怒江州州府迁至六库,知子罗便从此被按下了暂停键,剩下的,只有遍地的残砖碎瓦,和墙上模糊不清的诗句和电话号码</p> <p class="ql-block">而现在由老姆登村向上,也已建成步行栈道,可以徒步到达知子罗;精品酒店也已开张,这个背靠碧罗雪山、面向高黎贡皇冠山,俯瞰奔腾的怒江大峡谷的小城终于又要焕发新生。</p> <p class="ql-block">知子罗也有一座美丽的基督教堂,这里虽是高黎贡山最深处,却是怒江地区最早解放的地方,法国传教士早早就到过这里传播教义和文明</p> <p class="ql-block">从知子罗出发,沿着怒江的一路向北,两侧高山对耸,怒江大峡谷绵延数百里,是世界上最长、最神秘和原始的大峡谷。碧罗雪山、石月亮、江中松、春天湍流的江水与江岸的桃花相印,这里是云南最后的秘境</p> <p class="ql-block">在高黎贡山山脉中北部的怒江西岸,位于海拔3200米一3500米之间的山间,有一个天然大理岩溶蚀而成的深洞穿透整个山体,深洞呈椭圆形,从远处眺望恰似一轮明月高高悬挂于山林峰海之中,与天空连接为一体,傈僳语叫“亚哈巴”。</p><p class="ql-block">石月亮是全球傈僳族公认的发源地,至今仍有全球各地的傈僳族不断前来寻根访祖。</p> <p class="ql-block">怒江的水缓缓流过江中松,遗憾的是江水比较灰暗没有泛绿</p> <p class="ql-block">路上遇到正在剪药材的傈僳族妇女,她不会说汉语,无法交流太多</p> <p class="ql-block">黄昏时抵达贡山,又是夕阳西下……迎着这满天的彩霞下山去赴一场丰盛的晚宴,岂不是人间一大美事,哈哈😂……</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小镇宛如仙境</p> <p class="ql-block">独龙江公路是从贡山县城到独龙江乡的唯一一条公路,一路伴随着美丽的雪山,美景居举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进独龙江乡的路像泡面一样有山路一百八十弯,没有一节路是捋直的。开在里面,不时可见临崖临江、落石和新疏通的滑坡,能感受到当初修路及日常维护的艰辛与伟大。</p> <p class="ql-block">在独龙江偶遇独龙纹面女</p><p class="ql-block">据悉独龙族目前人口仅五干余人,绝大多数生活在相当封闭的独龙江峡谷地区。独龙族属于古代氏羌系统的民族,他们语言是藏缅语族的独龙语。以前独龙族一个父系家族是一个自然村落,在家族社会范围内自由迁徙,自由耕种。</p><p class="ql-block">直到2000年以前仍为刀耕火种为主,因峡谷中平地太少,大部分坡地上仍为粗放式农业耕作,而采集狩猎也是主要的生产方式。他们始终保持着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社会风气,“传统,讲究信用、遵守诺言是他们的道德传统”。</p><p class="ql-block">独龙族人最引起外界关注的,还是纹面的习俗。纹面仅限于妇女,独龙语称之“巴克图”。独龙族人认为世间万物皆有灵魂,纹面的来源说法不一,有的说是为了不被外族抢去为奴,有的说是分辨男女,还有一说是是对蝴蝶的崇拜。</p><p class="ql-block">纹面女脸上的花纹都是蝴蝶的变形蝴蝶--这种美丽的生物承载独龙族对美的想象。而且独龙人认为人的亡魂最终将变成各色的“巴奎依”一种大而好看的蝴蝶,只有纹面死后才能与自己的灵魂相认。这大概是关于纹面来由的最美丽的传说了。</p> <p class="ql-block">独龙江一北中上游的纹面青色刺纹,下巴为竖纹排列,脸部为均匀的点状排列。纹面不分氏族和家庭,少女出嫁前大多12到14岁就要纹面。问面时,少女先洗脸后直卧躺于地,一妇女用竹签蘸锅烟水在少女脸上画出图案,以小木棍不断敲击一根荆棘上的硬刺,从上至下地依图案用刺戳破脸庞,再用锅烟或一种深色的草汁,反复揉擦刺文,让其渗人皮下。一周左右,红肿消失,青蓝色的文样便永留脸上。</p> <p class="ql-block">独龙江上和下游面纹有较大的差异,不但面纹图案多种多样,而且面纹的部位也有较多的区别:下游四乡及三乡地区大多只纹嘴唇下部的下巴部分,象男人的胡须一样,纹条成上下线形;也有部分连鼻子下人中部位的左右都纹上了。而来自独龙江上游的二乡、一乡的妇女则从额头起,面纹布满了整个脸部,有些人不但满脸面纹,连头发也剃光,只剩额前小小的一撮。据说,从不同的面纹图案,当地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个妇女居住的地方,是某个部落或民族的。纹面女是了解独独龙族历史和文化活化石,自1949年废除纹面习俗后纹面女逐年较少,2013年10月独龙江的最后一位纹面师齐乃患重病去世,这意味着古老而残忍的纹面技艺彻底绝,据悉目前只有十几人了,最终纹面女会随着她们的死亡而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中。</p> <p class="ql-block">台湾大哥发来的台湾泰雅族纹面女和独龙江纹面女的结构和样式都不同,拍这张照片的时候她100岁,103岁去世,此后台湾再也没有纹面女了,拍摄独龙江纹面女是他此行的目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由于印度洋暖湿气流在这里形成的丰沛降雨,东喜马拉雅南翼山地形成了我国面积最大的季雨林,独龙江峡谷只是东喜马拉雅南翼山地的一个代表,这片辽阔的季雨林区域有着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迥异的自然与人文特征。</p> <p class="ql-block">普卡旺河是独龙江的支流,普卡旺河的水色清冽通透,绿如翡翠,比独龙江更显得秀气。站在普卡旺河上的吊桥,望向远处,你可以看到高耸的山巅被覆盖了一层薄薄的白雪,就像给山尖尖戴上了一顶“白”帽子。雪线往下的茂密森林,层层叠叠,山风拂过,树叶似波浪一般涌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碧绿的江水之上,森林浓密,雾霭升腾,将这一地区湿润多雨的气候特征呈现了出来。</p> <p class="ql-block">普卡旺河边的村寨就是以这条河命名的,这个村寨是20世纪50年代初,原在其他地方都部分村民迁居至此而形成的。他们的房屋以木结构茅草房为主,依山傍水,东、南临独龙江和普卡旺河,背靠“担当力卡”山。这里的生活宛如世外桃源,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p> <p class="ql-block">山区里的小女孩,那些见过的风景,遇到的人总能给我们很多启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