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毛主席原手稿</p> <p class="ql-block"> 1948年9月20日,中央决定指出,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制,二者不可偏废,军队在作战时和情况需要时,首长有临机处置权。这一决定有效的加强了组织性和纪律性,有效的增强部队的团结和指挥上的集中统一。</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粟裕给军委电报要求部队进行修整。主席回电文要求粟裕部队在举行淮海战役前不要进行修整,待淮海战役完成之后再进行一次修整。淮海战役准备10月10号左右开始行动。部队应在战役开始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和统一作战意志。</p> <p class="ql-block">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p><p class="ql-block">第一阶段重心任务 以及兵力部署和大约需要完成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 淮海战役第一和第二阶段是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共同配合完成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1948年11月6-22日,华东野战军主打第一战役围歼黄伯韬兵团;</span>1948年11月23-12月15日,中原野战军主打第二战役围歼黄维兵团,第三阶段从12月16日开始,为配合平津战役,稳住傅作义集团于平津地区,对杜聿明集团围而不打,1949年1月6日,在东北野战军和华北第二,第三兵团对平津之敌完成分割包围之后,华东野战军开始向被围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于1月10日将其全部歼灭,历时66天的淮海战役胜利结束。</p> <p class="ql-block">电文提到,全军作战包括全部后勤在内要有充分准备,方能开始行动。淮海战役规模要大,故需准备两个至两个半月的粮秣用品。</p> <p class="ql-block"> 淮海战役部署,第一阶段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伯韬兵团。</p> <p class="ql-block">牵制孙元良兵团</p> <p class="ql-block">电文分五个部分,对华野指挥员饶粟谭和中野指挥员陈邓提出明确的作战要求和作战目标。</p> <p class="ql-block">电文要求粟裕部属派必要兵力参加打黄维。情况紧急时机一切由刘陈邓临机处置不要请示。</p> <p class="ql-block">电文要求部队从正面或侧面阻滞黄维兵团。</p> <p class="ql-block">电文要求部队迅速部署截断敌军退路,破坏敌军总退却计划 以全部歼灭。第一步歼敌主力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余部于长江以北。</p> <p class="ql-block">若华野打残黄兵团后,接着歼灭邱李几个部,将两敌打得不能动弹,则于大局极为有力,若中原攻克宿迁,能续歼固镇一带之敌,并以一部进驻蒙城,</p> <p class="ql-block">陈邓部应集中主力不顾一切全力攻取宿县。</p> <p class="ql-block">你们应集全力攻取宿县,歼灭孙元良。控制徐蚌段,断敌退路,愈快愈好,至要至盼。</p> <p class="ql-block">刘陈邓 你们除使用华野的二纵, 王张纵外,十纵亦应迅速进入战场,准备参加最后战斗,保证歼黄维足够兵力。粟陈张对李延年如有歼灭机会,以抓歼其一个军的兵力为好。总之,使手里保有余力,足以应付意外变化为适宜。</p> <p class="ql-block"> 淮海战役部署分三个阶段,以戌亥两个月的时间完成。</p> <p class="ql-block"> 1948年11月16日, 中央军委任命淮海战役总前委:刘伯承,陈毅,谭震林,粟裕,书记为邓小平。五人总前委领导华东和中原野战军的行动,统筹淮海前线的一切事宜。</p> <p class="ql-block"> 粟裕秘书鞠开回忆淮海战役</p><p class="ql-block"> 对战黄伯韬、黄维、与大兵团作战不在粟裕打淮海的设想之内。毛主席指令粟裕先打黄伯韬兵团。</p> <p class="ql-block">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据此书记载:</p><p class="ql-block"> (1948年) 11月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联合举行 淮海战役</p><p class="ql-block"> 济南战役后,国民党军徐州"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刘峙所部共60万人(连后来从其它战场增援到淮海战场的黄维兵团等部为80万人),大部部署于以徐州为中心的津浦铁路临城(今薛城)、蚌埠段及陇海铁路海州、郑州段。中共中央军委于9月25日批准了华东野战军关于举行淮海战役的建议,并于10月11日发出《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的指示,规定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歼灭位于新安镇地区的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战役第二、第三阶段依次寻歼海州、连云港地区和淮阴、淮安地区的国民党军。随后指示中原野战军主力攻击郑州,尔后相机攻占开封,或不打开封,直出徐蚌线以策应、配合华东野战军作战。11月初,东北辽沈战役结束,全国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而且在数量上也已转为优势。蒋介石为避免徐州刘峙集团重蹈东北卫立煌集团全军覆没的命运,命令刘峙收缩兵力,加强徐州、蚌埠间防御,同时赶调确山地区的黄维兵团(4个军)转用于徐州方向,以求保持徐州国民党军南撤的通道,并视机同华东人民解放军进行决战,11月1日和7日,中共中央军委依据全国战局的发展和徐州之敌撤守未定的有利情况,决定扩大原定的战役规模,指示华东、中原两个野战军集中23个步兵纵队、1个特种兵纵队及中原、华东、华北一部分地方武装共60余万人的兵力,协力作战,共同歼敌,并指出:第一仗,应力争歼灭黄百韬兵团等部21个至22个师,尔后即可向徐蚌线迫进,如那时徐州守军不撤,即可打第二仗,歼灭黄维、孙元良兵团,使徐州敌人完全孤立起来。9日,中共中央军委根据华东野战军首长的建议,又进一步明确指出:"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愈坚决则愈能胜利。"16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领导华东和中原野战军的行动,统筹淮海前线的一切事宜。</p><p class="ql-block"> 淮海战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1月6日到22日,华东野战军主力在徐州以东碾庄地区,全歼国民党军黄百韬兵团,击毙中将兵团司令官黄百韬,并给由徐州东援的邱、李两个兵团以沉重打击,国民党军第3绥靖区副司令官何基沣、张克侠(均为中共地下党员)率个军3个半师起义;中原野战军攻占战略枢纽宿县,并把由平汉铁路东援的黄维兵团阻止在宿县西南的南坪集地区,孤立了徐州的国民党军。第二阶段,从11月23日到12月15日,中原野战军在华东野战军一部配合下,全歼黄维兵团于双堆集地区,俘中将兵团司令官黄维;华东野战军主力于永城东北的青龙集、陈官庄地区包围了由徐州西逃的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杜聿明率领的邱清泉、李弥、孙元良3个兵团,并歼灭其中的孙元良兵团。第三阶段,从12月16日开始,遵照中央军委指示,为配合平津战役,稳住傅作义集团于平津地区,中原野战军集结于宿县、蒙城、涡阳地区,进行战备休整;华东野战军停止对杜聿明集团的攻击、转入战场休整,开展强大的政治攻势,瓦解国民党军。1949年1月6日,在东北野战军和华北第2、第3兵团对平津之敌完成分割包围之后,华东野战军开始向被围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经4天激战,于1月10日将其全部歼灭,击毙中将兵团司令官邱清泉,生俘徐州"剿总"中将副总司令杜聿明,历时66天的淮海战役胜利结束。</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战役中,据不完全统计,华东、中原、华北三大解放区动员直接支援前线的一、二线民工达150万人,担架20.6万副,手推小车88万余辆;运送到前线的军粮4.3亿斤,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威力,有力地保障了战役的胜利。</p><p class="ql-block">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三个有决定意义的最大战役中的第二个战役,人民解放军以13.3万人的伤亡代价,歼灭国民党军1个"剿匪"总司令部前指挥部,5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共55.5万人,其中包括号称"五大主力"的第5军和第18军,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至此,蒋介石在华东、中原战场上的精锐师团丧失殆尽,再也无力阻档人民解放军南下解放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了。</p> <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期间的三大战役都是毛主席部署指挥的,毛主席的高瞻远瞩,雄才伟略是无人可比的。毛主席在西柏坡小小的平房内发电报408封指挥打赢了中外瞩目的三大战役。</p> <p class="ql-block"> 淮海战役历时66天胜利结束。第一阶段围歼黄伯韬,第二阶段围歼黄维,第三阶段围歼杜聿明。蒋介石在华东、中原战场上的精锐部队师团丧失殆尽。</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战役中,据不完全统计,华东,中原,华北三大解放区动员直接支援前线的一、二线民工达150万,担架20.6万副,手推小车88万辆,运送到前线的军粮4.3亿斤,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威力,有力地保障了淮海战役的胜利。</p><p class="ql-block"> 伟大的战略部署,前后方军民协同作战,由此才能保障各阶段战役指挥的伟大胜利,哪个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p> <p class="ql-block">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大兵团作战,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配合,支前民工用小推车为前线运送粮食和弹药,转运伤员,为淮海战役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淮海战役,虽然作战地点是粟裕选定的,但是大兵团作战是毛主席部署指挥的,由华北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配合完成的。具体的是粟裕指挥华北野战军第一战役剿灭黄百韬兵团,刘陈邓指挥中原野战军包围黄维兵团之后完成第二战役剿灭黄维兵团。第三战役围剿杜律明兵团是华北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配合完成的同样也是先包围后歼灭。毛主席部署指挥定点打援,部署分阶段围剿战役和部署调兵围剿打击前来增员的敌军,部署封锁敌军可能出逃的方向。部署后方支前的民工,部署支前的粮食和弹药来源及运输,部署支前民工转运伤员。前方后方整盘运作相互支援配合完成大兵团作战,前后方配合缺一不可,历时66天的大兵团作战不是哪一方面军或某个人能够单独指挥完成的,中央军委负责具体的全盘部署指挥调动全局用兵,野战军领导负责前线指挥局部战役。这战役全盘部署调兵指挥的人就是毛主席。</p> <p class="ql-block"> 1948年11月1日和1949年1月15日,中央军委决定各野战军改为按序数排列,西北野战军改称第一野战军,中原野战军改称第二野战军,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东北野战军改称第四野战军。</p> <p class="ql-block">发华东局,(绝密)NO 749</p><p class="ql-block">总前委局,华东局,粟裕,中指,林罗,刘张李,肖陈,并告中原局,西北局彭德怀</p><p class="ql-block">总前委刘张李,粟张,并告林罗,彭贺</p><p class="ql-block">你们应迅速准备提早入闵,争取于六七两月内占领福州,泉州,漳州及其他要点,并装备相机夺取厦门,入闵部队只待上海解决即可出动,(二)应准备于两个月后以主力或全军向西进军,二野目前主要任务是准备协助三野对付可能的美国军事干涉,此项准备是必须的,有些准备即可制止美国的干涉野心,使美国有所谓,而不敢出兵干涉,但在上海,宁波,福州,被我占领并最好由三野以一部兵力协助山东攻占青岛(假如上海占领后,青岛敌军尚未撤退),以后美国出兵干涉的可能性就很少了,那时二野就可以西进了。(三)四野现有两个军渡江,尚有六个军已至陇海长江之间,约于六月上旬可渡江,另有四个军正在新乡地区出发,六月中旬可以渡江,四野主力六个军及两广并对七月上旬或中旬湘乡攸县之线,八月可达永州,郴州之线,九月休息,十月即可尾随白崇禧退路,向两广前进,十二月可能占领两广,一野(四个兵团约十五万人),年底以前可能占领兰州宁夏青海,年初准备兵分两路,一路由彭率领位于西北,于明年开始经营新疆,一路由贺率领经营川北,以便于二野协作解决贵州四川西康。(四)如果上海,福州,青岛等地迅速顺利解决,美国出兵干涉长江上游一带的可能性业已消失,则二野应争取于年底以前占领重庆,并打通长江水路,如果二野能够于八月一日左右开动或早一点开动,则上述任务是可能完成的,但此项任务在二野内部暂时不要下达,因为中央对此尚是一种提议,最后决定要等上海福州占领之后。(五)胡宗南全军正向四川撤退,并转向昆明撤退。蒋介石何应钦及桂系正在做建都西南重庆的梦,而欲消灭胡军之川康之敌,非从南面进军斩其退路不可,因此除二野准备经贵州入川之外,四野在消灭白崇禧占领广西之后,应以一部经百色入云南,请林罗即令曾泽生早日出动南下,该军是否已临热河出发,盼林罗查。你们意见如何盼告。</p><p class="ql-block"> 这是淮海战役之后为四大野战军部署下一步作战指令的毛主席手稿原文,此文同时调动四大野战军分兵先后于不同时间从不同地点出发奔赴各个战场。从这里可以看出毛主席用兵如神,心中自有雄兵百万。解放全中国的大幕就此拉开。</p> <p class="ql-block"> 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解放战争由此开始。</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手稿原文,(四野 林罗刘)</p><p class="ql-block"> 我们准备五年左右根本上打倒国民党, 这是具有可能性的,只要我们每年歼灭国民党正规军一百个旅左右,五年歼敌五百个旅左右,就能达到此项目的。过去两年共歼敌正规军一百八十九个,平均每年九十四个半旅,平均每月八个旅,弱今后三年要求我军歼敌正规军三百旅以上,(今年七月至明年八月)我们希望能歼敌正规军一百一十五个旅左右,此数分配於各兵团要求争取…。</p> <p class="ql-block">"各部须于卯架之日(四月二十日夺取安庆至南通沿线北岸所有要冲◇唯安庆、两浦◇浦口、浦镇◇暂避锋芒,另需控扼江心洲诸岛(含扬中县域)。"字里行间透露出军事统帅的深谋远虑◇既避开敌军重兵防守的坚固要塞,又像围棋高手般在千里江防线上布下关键棋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