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固楼:见证红军长征第一次胜利突破

宇宙

<p class="ql-block">  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王母渡镇圩场后山背山巅上,矗立着一座古朴的调堡~永固楼。它是红军长征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时攻克的敌军调堡,也是迄今为止长征路上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调堡。</p> <p class="ql-block">王母渡镇位于赣县南部,因贡江支流桃江贯穿全境,又名桃江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王母渡正处于红区与白区交界处。1933年驻守的国民党军紧急强行征役在营前山上建起3座碉堡,其中主堡就是永固楼,另两座附堡作为辅翼相互支援形成火力网,共同封锁桃江渡口。</p> <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开始时,国民党军共在江西境内筑建调堡2900多座,仅赣南就建有大小调堡1800多座。</p> <p class="ql-block">  永固楼坐西南朝东北,采用三合土、木、砖结构,共3层,正面墙上书空心楷书“永固楼”3字。其主体建筑呈长方形,四角基础呈尖状延伸,总面积132平方米,墙体厚度0.5米,外墙面(角)均设数十个大小不一的外小内大长方形射击孔,内墙抹角各设门道一扇,墙体顶沿呈凹字形垛墙。</p> <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由王母渡、韩坊、新田等地突破国民党封锁线,向湘南挺进。10月21日傍晚,随红三军团,后侧跟进的红八军团一部到达赣县王母渡,准备西渡桃江,突破第一道封锁线时与调堡和山上战壕里的敌军发生激战。</p> <p class="ql-block">红八军团先遣部队分多路向敌接近,经数小时激战,炸毁了山上作为辅翼的两侧调堡,消灭了附堡里的守敌。主堡永固楼里的敌见大势已去,纷纷逃跑。红军攻克并占领了永固楼,为中央红军主力西渡桃江扫清了障碍。10月25日,中央红军全部渡过桃江,向赣粤边界开进。</p> <p class="ql-block">  永固楼是国民党军为“围剿”红军所建,后被我军攻克,成为红军长征路上突破国民党军设置的第一道封锁线的历史见证。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永固楼曾充岩监视日军飞机的“观察哨”也发挥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05年7月,永固楼被列入赣州市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2018年3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将“永固楼”列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