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养生简说

自在阅读

<p class="ql-block">修身养性重在激活生命力。从生物学角度看,生命力是生物体维持自身存在的能力,DNA需要有保护和修复机制以减少有害突变。如何激活生命力?《道德经》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p> <p class="ql-block">一、道法自然,养生的道理在于顺其自然。</p> <p class="ql-block">顺,其含义就是自头至足“三系通畅”。哪三系呢?就是经脉系统、消化及脏器系统、气血系统。三系通可简称为“三通”,加上心情舒畅合成“四通”。</p> <p class="ql-block">养生与健身不是同一个概念。养生是维护生命持续正常运行的过程,以激活或增强生命力为目的;健身则是通过肢体的动静松舒为养生创造有利环境。</p> <p class="ql-block">养生与健身密不可分。养生重在调理身体之内环境或叫体内生态;健身侧重于调节生命之外环境,或身体与身外之自然界的沟通与交换。</p> <p class="ql-block">清晨,我漫步在荷塘边,看着荷花盛开,荷叶田田,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宁静与平和。这让我想到,养生之道就如同这荷塘的景色一般,需要顺其自然,让身体的各个系统如同荷塘中的水、荷叶与荷花一般,相互协调,共同维持生命的平衡。</p> <p class="ql-block">健身与养生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运”与“动”。</p> <p class="ql-block">体内运化为阴,肢体外动为阳,由内而外,由表及里,阴阳互补,构成太极之健身养生运动。</p> <p class="ql-block">所谓太极,阴阳两极围绕一个核心运化转动。太,即核心或中心。太极运动的一个特点就是阴阳平衡,虚实平衡,出入平衡。太极养生实际上追求一种动态平衡、生态平衡。站桩,是一种由肢体的结构平衡和身心的静态平衡达到的状态,追求的是一种“心平气和”的效果,气和致畅,有利调动和激活人体自身的生命力和免疫力。</p> <p class="ql-block">所以,一举一动只要符合阴阳之动态平衡原理的皆可视为太极。例如,骑自行车,就是一种动态平衡的实践,关键是如何运胯并保持身姿结构符合太极基本要求。如此,骑自行车便有与练太极拳相似之功效,而且不易伤及膝盖关节。</p> <p class="ql-block">在大自然中,阳光透过水面照射下来,在海底形成一道道光束,这让我想到太极养生中的“天补”。多出门,多呼吸新鲜空气,多晒晒太阳,让身体吸收自然的能量,就如同这阳光穿透水面,为海底带来光明与温暖一般。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补钙,增强体质,同时也能让心情更加愉悦。</p> <p class="ql-block">太极拳,这个名词本身就具有阴阳之含义:太极+拳。太极是内涵,是“运”化,是激活生命内力;拳是肢体之外“动”,是由表及里地由“动能”或“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热力传输过程。因此,太极拳运动,并不能简单地称之为“健身”或归之于“武术”,而是兼具“养生”与“健身”的一种运动。</p> <p class="ql-block">自杨氏传统太极拳面世以来,太极拳就开始趋向健身与养生发展,其技击和竞技方面的应用随着现代科技与武器的出现逐渐淡出,这在当时就意味着拳界的创新,并且指向未来。现代太极拳的功夫,主要体现在本能的反应速度和精度,身体的灵敏度,应急反应速度和避险速度。坚持习练传统太极拳有提高脑力,激活生命内力,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功效。</p> <p class="ql-block">发扬传统文化,不是要去复辟被时代已经淘汰的东西,而是应继承那些能贯穿过去、现在,并且指向未来的优秀的东西。因此,我们传承传统太极拳就要有一种推陈出新、去伪存真、面向未来的科学态度。反之,就会有抱残守缺、故弄玄虚、舍本逐末之嫌。这里所说的“新”“真”和“未来”,就是最具人性和人本意义的“健身”和“养生”作用与功效。</p> <p class="ql-block">在江南小镇的小桥流水人家之中,我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和谐。这里的船只穿梭其中,远处还有飞鸟掠过,仿佛一幅生动的画卷。这让我想到,养生之道也需要这样的和谐与宁静。通过太极拳的练习,我们可以达到身心的平衡,就如同这江南小镇的景色一般,充满生机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三、道法自然如何体现到生活习惯或者生活方式上呢?</p> <p class="ql-block">首先,要将自己的生活作息调整到符合生物钟的基本规律。要知道,生物钟规律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个宝贵的养生秘诀。这里,所谓的“道”可以理解为生活习惯,当自己的生活作息和生活习惯与生物钟规律相去甚远,就应当努力地调整至基本一致,顺其自然,适应生物钟的规律要求而生活。</p> <p class="ql-block">其次,在具体的生活细节上也要注意把握。如饮水,早晨起床后宜大口喝水,这样便于冲击胃肠道,使胃肠道通畅。除此之外,平常饮水喝茶宜“细水长饮”。喝茶又叫“品茗”,一杯茶汤宜多口抿入,润物细无声;又如吃饭,应慢吞细嚼,一则减少消化系统的能量消耗,二则有利于饮食的总量控制,减少摄入。要知道,过多地摄入既增加消化系统“工作”的能量消耗,又会产生过多的痰湿垃圾物质,阻碍三通,长此以往会堵塞经脉血管和消化系统。</p> <p class="ql-block">第三,应季而为,输补营养,系统调理,采阴补阳,采阳补阴,追求阴阳平衡。例如,冬至前后不宜吃生萝卜。生萝卜偏寒性,吃了会影响脾胃,一定要煮熟了再吃。又比如,冬季不宜吃不应季的秋瓜(冬瓜、丝瓜、黄瓜),有谚语说“冬吃秋瓜,寒湿到家”。反季节的西红柿、茄子、生菜,更不宜吃,寒性的蔬菜吃了会加重体内湿气。</p> <p class="ql-block">第四,开篇所述“四通”,加上以下的“八达”,便为“四通八达”,达到如此境界,做到如此要求,养生与健身之目的就基本达成。</p> <p class="ql-block">1.饮食结构合理,无论质与量及配伍上应符合基本要求。</p> <p class="ql-block">2.作息时间及生活习惯遵守生物种规律。</p> <p class="ql-block">3.运动散步符合基本要求。</p> <p class="ql-block">4.体重、腰围与身高成合理比例。</p> <p class="ql-block">5.各项健康指标符合基本要求。</p> <p class="ql-block">6.睡眠质量和时间基本符合生物钟要求。</p> <p class="ql-block">7.脑力劳动和学习时间占相当比例。</p> <p class="ql-block">8.情绪控制和心态平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