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都区档案馆(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2024年度年鉴及村志编纂成果

秦都区档案馆

<p class="ql-block">  2024年,秦都区档案馆(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在区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档案及地方志工作的号召,认真落实各项方针政策,取得了丰硕的年鉴、村志文化成果。</p> <p class="ql-block">一、编纂出版《秦都年鉴(2024)》</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秦都年鉴(2024)》由</span>秦都区人民政府主办、秦都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编,于2024年1月以区委区政府办公室名义发文安排,3月完成稿件收集,5月份完成文字稿件的修改整理,6月份完成总撰,7月份完成图片选择及图册设计,8月份送交出版社进行三审三校,11月底完成定稿,12月通过书号审批及印刷许可,预计年底出版发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全书设有33个类目、198个分目、981个条目,计57.6万字,全</span>面系统地反映了咸阳市秦都区在2024年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和重大事项。与以往不同,2024卷进行精心改版,学习借鉴全国各类精品年鉴,将原来一页两栏增加为一页三栏,并对内文结构进行了优化。全书突出图片资料,卷首图片分为经济发展、重要会议、文化提升、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城市党建、疫情防控、深入基层八个板块,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图片近百张。内文部分图文并茂,选取插图80余张,表格40余份,全方位展示了秦都发展的立体形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秦都年鉴(2024)》作</span>为年度秦都区地方综合性资料书籍,旨在为社会各界了解秦都区在2024年的发展状况提供基本资料,帮助人们更好地把握秦都区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趋势。通过年鉴的编纂,可以全面展示秦都区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为未来的发展规划提供有益的参考。</p> <p class="ql-block">二、出版发行《秦都村志·渭滨卷》</p> <p class="ql-block">  《秦都村志•渭滨卷》由咸阳市秦都区人民政府主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编,西安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该志书全面记载了秦都区渭滨街道15个村的基本村情、大事记、经济、文化、人物5大方面的的历史与现状,图文并茂,共23万字,较好的保留了乡村记忆,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p><p class="ql-block"> 《秦都村志•渭滨卷》编撰工作是在渭滨各村陆续拆迁的大背景下一次抢救性编撰,也是秦都区村志编撰工作一次创新和试点,第一次把村志的公开出版作为村志编撰的标准和目标,第一次以街道为单位大规模集中开展村志编撰,第一次对村志内容进行大胆的、化繁为简的设计,突出重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秦都村志•渭滨卷》编写者</span>年龄最大的八十多岁,最小的六十多岁,他们作为乡情、乡愁的亲历者、记录者、贡献者,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不断更新、完善稿件内容,手写完成百分之九十的稿件,由专人打印成电子版后进行修改,为我们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细节,让我们看到乡村万象、红尘烟火,十分难得可贵。</p><p class="ql-block"> 《秦都村志•渭滨卷》的出版发行,对记录秦都区悠久的历史、系念浓浓的乡情、承载悠悠的乡愁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对于走出家乡、远离故土的游子,还是坚守着这片古老热土的父老乡亲,都能从中感受到世事的沧桑,感知到历史的变迁,感悟到现实的启示。</p> <p class="ql-block">二、编纂完成《秦都村志·马庄卷》《秦都村志·马泉卷》</p> <p class="ql-block">  《秦都村志·马庄卷》《秦都村志·马泉卷》以《秦都村志·渭滨卷》为参考,借鉴其目录大纲、内容设置、编纂经验,总结其不足与局限,在篇幅、大纲及核心章节等部分进行了优化调整,提升了村志编纂水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秦都村志·马庄卷》《秦都村志·马泉卷》均</span>以所在街办所有村落为撰写主题,每个村篇目内容围绕基本村情、大事记、经济、文化、人物五部分展开,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按年月顺序编写,涵盖了经济、文化、历史、教育、医疗卫生、人物等多方面多领域内容,系统地展现了秦都区渭滨街道、马庄街道、马泉街道相关村落所承载的乡愁和风土人情,传承了几十代人的回忆和历史。</p><p class="ql-block"> 村志编纂过程中,秦都区档案馆(区方志办)成立编辑部,由区志办主任担任主编,把握和调整编撰的重心和方向,6名青年干部担任编辑,多次修改完善稿件,把握村志编纂质量。请方志编纂专家、报社和出版社资深编辑形成编审组,建立了严格的文稿审核制度。多次召开编纂推进会,协调各街道办辖区各村开展村志编纂工作,以交流会、座谈会、现场答疑等方式及时解决村志编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纠错,总结经验,保证了村志编撰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推进完成。</p> <p class="ql-block">三、编纂完成《秦都历代大事记》</p> <p class="ql-block">  《秦都历代大事记》按照时间顺序<span style="font-size:18px;">逐条记录了秦都有历史记载以来至2023年底的重要历史,主要包括重要事件、会议和活动、成果和荣誉、领导指示和检查及其他大事和要事等,</span>这些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政治变化、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变迁等方面,书中详细记录了各个时期的事件背景、影响及意义,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清晰、连贯的历史画卷。 </p><p class="ql-block"> 在编纂过程中,秦都区档案馆(区方志办)广泛搜集和整理各类历史资料,注重史料考实考证,包括政府文件、档案记录、新闻报道、学术研究等,以确保所选资料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把握编纂风格,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风格,使得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确保图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p><p class="ql-block"> 《秦都历代大事记》的编纂完成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文化工程,它不仅记录了秦都区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变迁,还为秦都区的文化传承、学术研究和文化旅游等事业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价值。</p> <p class="ql-block">四、设计发布《秦都档案》电子季刊</p> <p class="ql-block">  《秦都档案》季刊是秦都区档案馆(区方志办)一项创新成果,通过电子杂志的新颖模式,<span style="font-size:18px;">方便公众能够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电脑、平板等电子设备了解</span>秦都区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档案相关事件,提升秦都区地情信息知名度和影响力。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秦都档案》每一季度内容设计为人物述林、风景名胜、民俗文化、文化遗产、文艺创作、历史名村、秦都诗词、文化动态8大板块,搜集整理秦都区著名人物历史、风景古迹、文学文艺及重要档案动态等,并以线上电子杂志平台为依托,采用数字化、多媒体化的呈现方式,包含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元素,使内容更加生动、直观,提示读者的参与度与关注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秦都地情》电子杂志的发布不仅是对秦都区历史文化的一次全面展示,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了解秦都区、感受秦都区魅力的窗口,更是对档案方志工作的一次积极探索,为秦都区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