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之旅一一潮汕行(二)

王大礼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6, 38, 41);">  潮州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6, 38, 41);"> 提起潮汕旅游,很多人想到的就是美食,便宜又好吃的粿条、牛肉火锅都是吸引众多游客打卡的理由。但其实在潮汕,还有很多值得一游的名胜古迹。潮州是广东省第一批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荣誉称号的两座城市之一,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曾经是“十相留声”之地,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美誉!潮州有驰名中外的“潮州八景”,有“三山一水绕城廓”的自然景观,更有以潮州方言、潮剧、潮州音乐、潮州工艺、潮州菜和潮州工夫茶等为代表的自成体系、独具一格的旅游文化。 我们去的第一个景点是潮州广济桥。它的名气,在于它的身份——中国四大古桥之一&nbsp;(另外三个是赵州桥、洛阳桥和卢沟桥);它的独特之处在于结构——中国第一座启闭式浮桥,通俗点说,就是可开可合,开启时可通航可泄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6, 38, 41);"> 潮州古城内有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广济桥;有国内罕见的宋代民居建筑许驸马府;有集潮州木雕之大成、堪称一绝的“己略黄公祠”;有始建于唐朝的开元寺。</span></p> <p class="ql-block">  广济桥(Guangji Bridge)是潮汕地区著名文物旅游胜地,中国四大古桥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古城东门外。 广济桥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要津,曾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p> <p class="ql-block">  立于桥上,广阔江景,缕缕清风,相伴左右。待到夕阳落下,晚霞出门,映辉霞光,甚是美妙。十八艘船只组成的浮桥,人行走在桥上摇摇晃晃,江面上的风浪越大,摇晃越剧烈。广济桥上观落日,江面视野开阔,非常适合来这里看日落。广济桥的另一端的出入口,有铁闸门,因为广济门晚上是关闭的。夜幕降临,广济桥上的桥墩楼台灯都开启,在灯光映衬之下,广济桥显得格外美丽。</p><p class="ql-block"> 广济桥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是我国古桥的孤例,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p> <p class="ql-block">  广济楼</p><p class="ql-block"> 广济门城楼,俗称东门楼,位于中国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东部,正对广济桥,是潮州古城七城门楼之首。 广济门城楼扼潮州古城东西要冲。是潮州城区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它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是一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城楼,它与广州越秀山上的镇海楼相毗美。楼分三层,面宽五间,下涵拱门以通内外;仿宫殿式建筑,重檐歇山顶,配以玻璃瓦红彤壁,朱柱格子窗,画栋雕梁,显得雄伟壮观。广济楼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历代均有不同程度的维修,民国廿年(1931年)重修。</p> <p class="ql-block">  广济门城楼以古城墙为台基,稳固且壮观,早就听说广济桥的夜景很美,而我们去的时候刚好太阳开始落山,白天黯淡无光的玻璃瓦和红色墙壁在黄昏中因为夕阳和灯光的映衬,开始渐渐营造出“雕栏玉砌、琼楼玉宇”的氛围,在整座老城中格外耀眼。</p> <p class="ql-block">  广济门城楼是一座宫殿式三层歇山顶阁楼,外城门原有“东为万春”门额。楼置于高大厚实的台基上,拱门中开,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前后面为木石柱相衔接支撑,并跨出城墙外,成为骑楼。屋面铺双层大青瓦,各层出檐均嵌蓝琉璃勾头滴水,雕栏画栋,四面环窗,飞阁流丹,巍峨壮观。</p><p class="ql-block"> 登楼四望,但见韩水北下,长桥卧波,远山如黛。如遇夏秋,水涨潮急,舟帆点点,随波而下。时见江涛拍墩,时见浪花溅岸,画意诗情,殊足欣赏。楼内有联云:“万峰当户立,一水接天来”,正是这一景观的大写意。</p><p class="ql-block"> 暮春三月,登楼眺望,韩江水涨,江面开阔,长桥卧波,烟波浩渺,笔峰如画,行船如梭,别有一番景致,故潮州内八景有“东楼观潮”之胜。</p> <p class="ql-block">  广济门城楼三层高18.85米,玻璃瓦红彤壁,朱柱格子窗,为重檐歇山顶仿宫殿式建筑,建筑面积1192.72平方米。 第三层还有一铸于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的巨型铜钟,原来置放在马王庙,后来该庙荒废,于是改放到广济门城楼三楼。而沿广济门城楼南北两侧,是2000多米长的古城墙以及竹木门、上水门、下水门3座古城楼。</p> <p class="ql-block">  广济门城楼,潮州名城的主要标志 ,也是潮州古城七城门楼中最巍峨壮观的一座。</p><p class="ql-block">仿宫殿式建筑,重檐歇山顶,配以玻璃瓦红彤壁,雕梁画栋,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都显得雄伟壮观。</p><p class="ql-block">最大的看点是门楼上的三块牌匾,古香古色,气度不凡。</p><p class="ql-block">“广济楼”匾为著名书法家萧所书,</p><p class="ql-block">“东为万春”则为国学大师饶宗颐重书,</p><p class="ql-block">“岭东首邑”为书法家刘炳森的手笔。</p> <p class="ql-block">  潮州是广东省辖地级市,是广东省政府批复确定的广东省东部门户城市,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3个区、1个县,总面积3679平方千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瓷都。 潮州地势北高南低,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境内拥有广济桥、韩文公祠、牌坊街等一批全国著名景点。潮州历史悠久,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隋朝设立潮州以来,长期是粤东潮汕地区郡、州、路、府治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汕南澳象山文化遗址距今约8000年,是新石器时代早期南方海洋文化的代表,是粤东潮汕考古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p><p class="ql-block"> 潮汕潮安池湖的贝丘文化,距今约6000年,潮汕在新石器时代繁荣时期的状况。</p><p class="ql-block"> 潮汕普宁虎头埔窑群代表了4000多年前潮汕文化发展的高峰期,证明潮汕地区在新石器时期就有着自己的先进文化,经过与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和综合,从而得以壮大。虎头埔窑群的发现推翻了以往所持的“粤东地区是蛮荒之地”的观点。</p><p class="ql-block"> 潮汕饶平浮滨文化遗址距今3000年,是商代的商文化遗存。</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三年(1738年)设置丰顺县,潮州府统领海阳、潮阳、揭阳、饶平、普宁、惠来、澄海、大埔、丰顺9县,均是从北宋潮州的海阳、潮阳、揭阳潮汕民系3县析置,名称均带有“阳”字,即海阳、揭阳、潮阳、澄海别称莲阳、普宁别称洪阳、惠来别称葵阳、饶平别称饶阳、丰顺别称新阳、大埔别称茶阳。由于北部山区的大埔县居民是客家人,故置丰顺县后仍称潮州八邑。</p><p class="ql-block"> 丰顺建县的同时期,潮汕商帮达到一个鼎盛时代。随着潮州八邑的名号被四海口碑相传,潮州八邑成为了潮汕的代名词和界定标准。潮州八邑即是潮汕民系、潮汕商帮和潮汕地区,是今海内外潮汕人最广泛认同的界定标准。</p> <p class="ql-block">  1840年随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进入中国近代史,1850年清代爱国政治家林则徐逝世于潮州府普宁县行馆。</p><p class="ql-block">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定潮州府澄海县沙汕头为通商口岸,汕头港于1860年开埠,是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20世纪30年代,汕头港口吞吐量曾居全国第3位,商业之盛居全国第7位,是粤东、闽西南、赣东南的交通枢纽、进出港口和商品集散地。</p> <p class="ql-block">  1906年,从潮州府治所地直达汕头埠的潮汕铁路筑成,配置“潮汕号”机车头并通车,由此有“潮汕”新名词,潮汕名称广为人知是在1907年5月孙中山亲自领导的潮汕黄冈起义。1907年5月22日,因由孙中山指派华侨潮裔许雪秋及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等人领导发动的潮汕黄冈起义爆发,这次武装起义意义重大,但当时的《南洋总汇报》却大肆指责孙中山勾结“潮汕会党”,策动黄冈起义。 “潮汕”之名由此见之报端,逐步广为人知。</p> <p class="ql-block"> 1991年汕头市经济特区扩围批准,同年12月国务院调整潮汕地区行政区划,原汕头市分置为今潮州、揭阳和汕头3市(合称潮汕三市),统称潮汕地区,潮州市升格为地级市,管辖新设立的湘桥区(原潮安县析置)、新恢复的潮安县和原汕头市管辖的饶平县。</p> <p class="ql-block"> 潮汕自古称潮州,中国1949年后二次大的疆域调整,潮州产生了二个概念,一个是指潮州民系的潮汕人(潮汕三市涵盖10区4县、1个县级市普宁),另一个是指潮州市政区(2区1县)。</p><p class="ql-block"> 潮州民系概念所指的潮汕地区,具有共同地缘、亲缘、族群、商帮、方言、民俗、信仰,前身是潮州府潮州八邑,自古同根同源、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商缘相联,是历史相承、山水相连、族群相同、潮语相通、利害相关的地区,同属潮州府管辖,同属潮汕方言区,同属潮汕文化圈,同属潮汕商帮,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具有显著的海洋文化特征,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族群认同感。这种认同感在海外潮州八邑籍的华侨华人中尤为显著。共同的生活习惯,共同的民风民俗,共同的文化背景,共同的语言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拥有了潮州人的称谓,即为大家所认同的潮汕人、潮汕民系。</p> <p class="ql-block">  今潮州市是在1991年12月原来汕头市拆分为潮汕三市(汕头、潮州、揭阳)时,将原来的县级市潮州升格而成的,成为潮汕地区三个地级市之一,管辖潮安区、饶平县、湘桥区2区1县,湘桥区就是通常民间称呼的府城、潮州城。潮州市民较为注意区分“潮汕”与“潮州”,例如说“潮州话”、“潮州工茶”等,都不称以“潮汕”二字。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关于潮州一词的概念,仍是潮州民系概念,海外和国内老一辈的潮汕人的迄今为止仍以潮州代称潮汕,海外各地潮汕会馆也都称为“潮州会馆”。</p> <p class="ql-block">  第二産业</p><p class="ql-block"> 潮州的陶瓷生产有1300多年历史,是中国最大的工艺美术瓷、日用瓷和卫生洁具生产基地,也是中国最大的工艺瓷和工艺化日用瓷出口基地,还是全球陶瓷种类最齐全、产量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潮州市有陶瓷生产厂家10000多家,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潮州市依托陶瓷产业优势,正在致力打造陶瓷产品制造中心、研发中心和集散中心。</p> <p class="ql-block"> 2004年10月,潮州市彩塘镇获得由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授予的“中国不锈钢制品之乡”称号。彩塘几乎所有的不锈钢企业都拥有自己的品牌,有438个项目申请了专利。不锈钢产品销往中国各地以及欧洲、北美、东南亚及中东等地区,彩塘被誉为名副其实的“不锈钢王国”。</p> <p class="ql-block">  2004年1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和中国服装协会于授予潮州“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称号。潮州的婚纱晚礼服产业无论其总量、品牌、设计、加工、时尚、技术等方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着巨大的产业优势,成为国内外最大的婚纱、晚礼服生产集聚地和出口基地,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韩国、日本和中东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p> <p class="ql-block">方言</p><p class="ql-block">潮州话(属闽语)</p><p class="ql-block">潮州话,又称潮汕话,属汉语方言八大语系之一的闽语系。它的词汇丰富,幽默生动,富有极强的表现力,并保存着很多古汉语的成份,因而为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所重视。潮州方言有自己的字典《潮州字典》,以及《潮语十五音》等研究地方语言的专著。潮州话(Teochew)虽然属于闽语系(Holo Dialect System),但与闽南话(Hokkien)差别较大。</p> <p class="ql-block">南宋时期</p><p class="ql-block"> 乾道七年(1171年),太守曾汪倡议,造舟为梁,以八十六只船架设浮桥,并在中流砌一个长宽均为五丈的大石墩,以固定浮桥,取名“康济桥”。</p> <p class="ql-block">明朝时期</p><p class="ql-block"> 宣德十年(1435年),由潮州知府王源主持对桥进行规模空前的重修,全面加固23个桥墩,墩上加梁,木石间用,梁上铺厚板,板上再铺砖,并用灰勾缝以防火。为使行人免遭日晒雨淋,还在桥上建起126间亭屋,亭屋间建造了12座楼阁(也称“楼台”)。江心急流处,仍用24艘船只连结为浮桥。浮桥用3根铁索固定,每根铁索重达4000斤。桥修好后,更名为“广济桥”,寓意为“广济百粤之民”。嘉靖九年(1530年),州守丘其仁减去浮桥用船六只,“十八梭船廿四洲”之格局从此形成。自创设以来,共历时359年。</p> <p class="ql-block">清朝时期</p><p class="ql-block"> 顺治七年(1650年),郑成功围攻潮州城,久攻不下,广济桥毁于兵火。总兵蔡元修复。</p><p class="ql-block"> 顺治十年(1653年),潮镇郝尚久,反清归明,清将耿继茂率满汉兵十万围潮州城,广济桥又遭兵灾毁坏,蔡元又修复。</p><p class="ql-block"> 雍正二年(1724年),知府张自谦修广济桥,并铸造牲牛二只,分置西桥第八墩和东桥第十二墩,意在“镇桥御水”。道光二十二年门(1842年)洪水,东墩铁牛坠入江中。</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时期</p><p class="ql-block"> 1958年,人民政府大修广济桥,原有梭船撤去,建成双柱式(高椿承台)桥墩二座,架以钢梁,铺设路面,接通东西二桥。原有旧石墩,全部整治后留用,在旧石梁上,加铺钢筋路面。路面原为宽五米,扩阔而为七米,两旁加设行人道,道外有花格栏杆及灯柱。至是全东西桥为一,汽车由桥上通过。</p><p class="ql-block"> 1977年,又一次进行扩建,原7米的桥面作为行车道,桥两侧各加宽2米作人行道。</p><p class="ql-block"> 1988年3月,鉴于广济桥具有极大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因而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1989年11月,潮州市政府在广济桥下游一公里处建成现代化的韩江大桥,从而结束了广济桥作为交通纽带的历史使命,并为其全面修复提供了先决条件</p> <p class="ql-block">  1990年,国家文物局在潮州主持召开了“潮州广济桥修复论证会”,揭开了修复古桥之序幕。</p><p class="ql-block"> 2001年7月,潮州市政府向省文化厅和国家文物局上报《潮州广济桥维修方案》。同年12月,获文物局正式批复。</p><p class="ql-block"> 2002年4月,潮州市政府决定成立“潮州市维修广济桥委员会”,以统筹修桥事宜,并聘请全国文物古建专家和海内外德高望重的潮籍乡亲为顾问。</p> <p class="ql-block">  2007年9月20日,全面维修后的广济桥正式对游客开放。</p><p class="ql-block"> 2017年12月27日至29日,央视《2018春节戏曲晚会》潮州分会场活动在广济楼广场进行现场录制。</p> <p class="ql-block">  广济桥全长518米,分为三段,靠市区的西岸部分,长137.3米,计七孔八墩,每孔跨度,自8米至17.5 米不等;东岸部分,长283.4 米,计十二孔,十二墩、一桥台,每孔跨度,自9.4米至12.9米不等。桥墩宽从6米至13米,墩长从11米至22米不等,最小桥墩的表面积超过60平方米,大的可达200平方米以上。广济桥上共计有匾额43块,楹联25对。其中殿式阁匾25块,亭台匾18块。广济桥现有桥亭30个,其中12个为殿式阁,18个为杂式亭台。广济桥每跨均架四条巨大石梁,最大的长约15米,宽1米,厚1.2米,重约50吨。最小的长约12米,宽1米,厚0.8米。</p> <p class="ql-block">  潮膳楼,荣获潮州市政府授予“潮州菜名店”、“潮州菜名菜”、“潮州特色美食示范店”称号。用潮菜起源地孕育的地道食材,秉承精益求精的潮菜精神,力求让您尝到最地道的潮州味道。餐厅特色:有家常潮菜、卤水打冷、韩江水产、潮州小吃等,近两百个潮州特色菜品。装修风格取材潮州建筑-厝。空间融入鉎牛、油纸红灯笼、瓦片、窗花、潮剧、古训、老木版画等,极具潮州味道。</p> <p class="ql-block"> 地点就在牌坊街里的酒家,感觉上开业没多久,周六晚上的人络绎不绝。走进店内,装修很有特色,古风雅韵颇具有潮州的特色,坐下来没多久,便有服务员招呼上茶,粗略研究了一下菜单,菜式从甜品,炖汤到潮菜,各类算是OK。茶水到是很有特色,是用潮州三宝的老香黄冲泡而来,生津止渴,服务员不多,但态度相当好着呢,以后有机会来玩,再来光顾这家店!</p> <p class="ql-block"> 点了4个菜1个炒粿条:胡椒蛋黄焗虾,卤鹅拼盘,蚝仔烙,香煎九肚鱼,味道不错。推荐几个招牌菜:南乳一品酥肉,招牌焗鳗鱼,韩江溪虾,荔榵香酥鸡,绣球虾仁,一次点不了这么多菜,只有等下次再来消费,值得来,真正的潮州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潮州木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潮州木雕是广东省的传统美术。 潮州木雕是广东潮州地区的一项民间雕刻艺术,主要用以装饰建筑、家具和祭祀器具。潮州木雕遗产在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潮州市的李得浓、陈培臣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2018年5月21日,潮州木雕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的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表现形式有金雕、彩雕、素雕。雕刻技法沉,浮,圆,通和锯通雕。</span></p> <p class="ql-block">  潮州木雕是 广东潮州地区的一项汉族民间雕刻艺术,它与东阳木雕并列为中国民间两大 木雕体系。主要用以建筑装饰、神器装饰、家具装饰、案头装饰等,往往经精雕细琢后贴上纯金箔,显得金碧辉煌,所以又叫 潮州金漆木雕,与东阳木雕、黄杨木雕、龙眼木雕并誉于世。由于木雕作品工艺精湛、玲珑剔透、金碧生辉、富丽堂皇,因而深受广大东南亚地区的 华裔所喜爱,其精美的艺术魅力名扬世界。</p><p class="ql-block"> 这是该店的镇馆之宝一一瑶池集庆,共有206位神仙为王母娘娘庆贺生日聚会的场景,用材是整棵楠木,16位雕刻大师用了4年时间完成作品,场面宏伟华丽,人物众多且栩栩如生,形态各异,据馆长介绍:全国目前仅有两件,另一件类似作品珍藏在北京故宫,可称为惊世之作,无价之宝!有人出价600万元,未能成交。</p> <p class="ql-block">  1957年,著名潮州木雕艺术家 张鉴轩、 陈舜羌创作的圆雕蟹篓在世界青年联欢节艺术博览会上展出,引起轰动并荣获铜质奖章,这件作品独树一帜,具有 三维空间欣赏视角,翻开了中国木雕史的新一页。</p><p class="ql-block"> 1962年1月28日,《人民日报网络版》(副刊)全版介绍了《潮州木雕》,在全国引起重视。为了装饰 人民大会堂广东厅,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专门召集了黄帜明、 陈雨田、吴江冷、 杨坚平等艺术家及木雕 艺人 张鉴轩、陈舜羌、李小棕、叶锡永、林行能、郭映腾等一班人,集体设计制作了两件大型金漆木雕《雉鸡梅雀图》、《鱼虾海味图》(三米见方)装饰于人民大会堂中,成为划时代代表作。</p><p class="ql-block"> 这是场馆橱窗内的展品。</p> <p class="ql-block">  就其表现形式而言,有全贴金的金漆木雕,五彩描金的彩雕,清一色髹红(或黑)的漆雕和保持原木纹理的素雕等,其中以金漆木雕最为出名。潮州木雕与东阳木雕并誉,皆以多层镂通为特色,不少木雕以金箔贴饰,以黑漆或五彩烘托,前者称"黑色装金",后者称"五彩装金"。也有采用"本色素雕"的,为的是达到质朴无华的效果。这是“利地金"馆的佳作一一蟹虾笼。</p> <p class="ql-block">  广济桥地处韩江中游,是广东东部同福建、江西的必由之路,韩江又是粤东交通运输的动脉,所以,广济桥一建成便成了货物集散和转运的重要枢纽,由于桥上店铺林立,热闹非凡,所以有“到了湘桥问湘桥”的佳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广济桥为浮梁结合结构,由东西二段石梁桥和中间一段浮桥组合而成,梁桥由桥墩、石梁和桥亭三部分组成。广济桥全长518米,分为三段,靠市区的西岸部分,长137.3米,计七孔八墩,每孔跨度,自8米至17.5 米不等;东岸部分,长283.4 米,计十二孔,十二墩、一桥台,每孔跨度,自9.4米至12.9米不等。</p> <p class="ql-block">  广济桥上共计有匾额43块,楹联25对。其中殿式阁匾25块,亭台匾18块。广济桥现有桥亭30个,其中12个为殿式阁,18个为杂式亭台。广济桥每跨均架四条巨大石梁,最大的长约15米,宽1米,厚1.2米,重约50吨。最小的长约12米,宽1米,厚0.8米。</p> <p class="ql-block">浮梁结合</p><p class="ql-block"> 广济桥位于潮州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是韩江最重要的桥梁。韩江流域汛期长水量丰,所有支流同时进入汛期,汛期水量非常大,大桥墩可以应对强大径流。初创期的100多年里,广济桥的桥梁是木质的,在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才改为石梁。受架梁材料性质的限制,广济桥桥墩非常密集,两墩之间最大的距离是13.45米,最小的只有5.9米,又大又密的桥墩使广济桥的排洪能力受到严重影响。浮梁结合的结构可以减少中间部分的桥墩,极大地减少对径流的阻力,遇到洪迅,打开浮桥还能迅速排洪,可以提高大桥的排洪能力,使大桥的安全性得到很大提高。</p> <p class="ql-block">  广济桥上的桥屋可以为桥梁和过往行人提供遮护,使桥身和过往行人少受日晒雨淋。桥屋同时能增加桥身重量,增强桥身的稳定性,提高桥身的抗风御潮功能,延长大桥寿命。广济桥的桥屋跟西南的廊桥有很大的不同。</p><p class="ql-block"> 广济桥历史上有过很多次维修,2003年的维修把桥屋改成桥亭,桥亭独立而通透,有利排水通风。韩江汛期的水量非常大,洪峰过境时常常漫过桥面,独立通透的桥亭可以迅速排洪。潮州夏季多台风,广济桥所处江面开阔,风力很大,独立通透的桥亭通风透气,有效地降低了台风对大桥的伤害。广济桥的桥亭为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大石柱支撑木构大屋顶,石柱粗壮,大屋顶厚重结实,重量和强度上都能满足抗洪御风要求。</p> <p class="ql-block">  潮州地处东南沿海,风雨中带有酸性物质,为了防止海风的侵蚀,广济桥桥墩全部用韩山的大青麻条石有规律地叠合而成,没有勾灰,全部卯榫。这种建造方法能够有效地防止海风的侵蚀,特别是古代海潮的冲击。桥上没有用石灰,而是用贝灰,也是适应海洋气候的选择。2003年大修之时,桥亭的屋顶用木一律采用坤甸木。坤甸木是一种密度大、硬度大、强度高,耐腐性耐久性强的木料,常用于制造航海船舶,非常适合广济桥所处的酸性环境。</p> <p class="ql-block">  官塘兄弟牛肉店 这家店是潮州牛肉火锅人气排名第一的店了,每天都是门庭若市,座无虚席。</p><p class="ql-block"> 如果是过来旅游的,可以过来尝尝最正宗的味道,口味是偏清淡和鲜美的。追求的是牛肉原汁原味,所以汤底是很简单的牛骨汤加几块萝卜和苦瓜。外地朋友可以在调料区自己调制口味重点的调料综合一下。这里的特色酱料是沙茶酱,一定要尝一下。</p><p class="ql-block">🌟菜单里无论是牛的哪个部位,每一盘都是25元,尝过了好几种不同的部位,在这重点推荐几种。</p><p class="ql-block">🐮胸口朥,熟了以后是脆脆口感,又非常的香,不油腻。</p><p class="ql-block">🐮牛舌,一定要点,分量比较少,可以多来几盘。</p><p class="ql-block">🐮嫩肉,匙柄</p><p class="ql-block">🐮肥牛,吊龙,</p><p class="ql-block">🐮牛百叶,</p><p class="ql-block">送的小蝶菜里 ,花生和酸菜也超级好吃。</p> <p class="ql-block">  到达潮州第一天晚餐就是牛肉火锅,选了大众点评排名第一的潮州牛肉火锅——官塘兄弟牛肉店,错峰出行,营业即到店,无需等位。肉品基本无槽点,强推牛肉丸及匙肉,好吃到飞起,肉品分量不大,但价格喜人,基本为25元/盘,丸子类5颗/10元,人均消费大概70元左右吧,性价比还是很高的!</p><p class="ql-block"> 该店因靠近牛场,能保证最高的新鲜度。手工现切,纹理丝毫可见,新鲜可人!匙柄,柔韧性好,Q弹有拉伸感。吊龙,软和香滑,细嚼无渣。五花趾,是我最喜欢的部位!肉质脆嫩紧弹,嚼下时弹舌、爽脆,五花趾和嫩肉,还有匙仁,比起在汕头杏花吴记牛肉火锅店,的确牛肉新鲜爽滑,脆嫩紧弹!</p> <p class="ql-block">  开元寺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区开元路。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元代称“开元万寿禅寺”,明代成“开元镇国禅寺”,清代以后“开元镇国禅寺”与“开元寺”并称,该寺自建立以来,历代均有维修。现寺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整座寺院保留了唐代平面布局,又凝结了宋、元、明、清各个不同朝代的建筑艺术,香火鼎盛。“文革”期间,开元寺曾遭严重破坏,1982年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捐资,进行全面维修,使开元寺重现昔日风采。向为历朝祝福君主、宣讲官府律令之所。以地方宽敞、殿阁壮观、圣像庄严、文物众多、香火鼎盛而名闻遐迩,为粤东地区第一古刹,有“百万人家福地,三千世界丛林”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牌坊街</p><p class="ql-block"> 所谓坊名,指牌坊匾额文字内容。因大家习惯以匾额文字指称牌坊,便成为坊名。此次修复的22座牌坊均属于旌表坊,有功名、职官、驰封三种类型。</p><p class="ql-block">其中有单表功名的,如“四进士坊”、“状元坊”; </p><p class="ql-block">有单表职官的,如“大理司平、两浙都运”坊;</p><p class="ql-block">有单表驰封的,如“恩光洊赐”坊。</p><p class="ql-block">部分既表功名,也表职官,如“金榜联芳、两京科道”坊;</p><p class="ql-block">部分既表职官,也表驰封,如“吴楚重镇、四世大夫”坊。</p><p class="ql-block"> 其中宋代坊主1,明代坊主17、清代坊主4。由于部分牌坊为后世所建,因此坊主所处年代与建坊年代并不相同,</p> <p class="ql-block">  牌坊街上一共有二十三座明清时期的牌坊,他们沿街罗列,每一座都是为纪念先贤而建立的牌坊,象征着一个家族的兴衰。沿牌坊街漫步,不乏看到各种旧式骑楼,仿佛移民年代还未离去。街道两旁还有很多小巷,里面大有乾坤。牌坊大多为进士、状元、尚书等设立,街道上最早的牌坊是出现于1517年的柱史牌坊。</p><p class="ql-block"> 四进士牌坊、状元牌坊、柱史牌坊、皇命三锡牌坊、覃恩三锡牌坊等牌坊都值得一瞧。</p> <p class="ql-block">四进士坊(1)</p><p class="ql-block">为明正德丁丑科进士萧与成、陈大器、薛侃、苏信建。正德丁丑即1517年。</p> <p class="ql-block">文宗方伯、皇命三锡坊(2)</p><p class="ql-block">为明福建布政使黄琮建。</p><p class="ql-block">文宗—文宗代称督学,<a href="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101098297&amp;g_ut=3"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51, 102, 204);">黄琮</a>曾任云南督学,故称文宗。方伯—古代称诸侯中的领袖为方伯,即一方之长,明清时用于代称布政使。明之布政使为省最高行政长官,全国设两京和十三布政使司。</p><p class="ql-block">古文“锡”通“赐”。</p><p class="ql-block">三锡,指黄琮三次升迁。</p> <p class="ql-block">状元坊(3)</p><p class="ql-block"> 为明嘉靖壬辰(1532)科状元林大钦建。</p> <p class="ql-block">圣朝使相、覃恩三锡坊(4)</p><p class="ql-block">为清进士、太子少保、直隶总督郑大进建。</p><p class="ql-block">圣朝,指本朝(清),使相,古官名,清代用以称兼任大学士的总督。直隶,清为河北,即直属京师的地方。明的省级最高行政长官为布政使,清改为总督、巡抚两长官制,布政使降为厅级,与按察使并称总督、巡抚下属两司。</p><p class="ql-block">覃,深也,覃恩即恩深。三锡,指郑大进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均受封赐。</p> <p class="ql-block">理学儒宗,铨曹冰鉴坊(5)</p><p class="ql-block">为明吏部郎中唐伯元建。</p><p class="ql-block">理学儒宗,义不详。</p><p class="ql-block">铨曹冰鉴誉其为铨廉明。铨—即铨选,是吏部选任官吏的制度;曹—即仪曹,古称礼部郎官为仪曹;唐伯元曾任礼部制司主事,又任吏部郎中,故并称铨曹。</p> <p class="ql-block">柱史坊(6)</p><p class="ql-block">为明御史许洪宥建。</p><p class="ql-block">柱史—古官名柱下史的简称,明清代称御史。</p><p class="ql-block">御史在秦代以前为史官,秦以后几乎各种事务都可任命御史,即随事立名,到明清仅设监察御史。</p> <p class="ql-block">三世尚书、四朝大老坊(7)</p><p class="ql-block">为明户部侍郎尚书林熙春建。</p><p class="ql-block">四朝大老,指林熙春为官40多年,历四任皇帝,即万历、泰昌(在位不足一年)、天启、崇祯。大老,原为南宋以来农民起义军对其首领的称呼,此处用为尊称。</p><p class="ql-block">三世尚书,指林熙春死后,朝廷特赐其本人及祖、父三代为尚书。</p> <p class="ql-block">宗伯学士、三世宫端坊(8)</p><p class="ql-block">为明礼部尚书黄锦建。</p><p class="ql-block">宗伯,即春官,掌管礼仪,后世以宗伯代称礼部尚书。明清分六部尚书,相等于国务大臣。黄锦为明南京礼部尚书,有侍读学士衔,故合称宗伯学士。</p><p class="ql-block">宫端,古官名,明詹事的别称,执掌皇后太子家事。黄锦及其祖、父均获赠詹事衔,故称三世宫端。</p><p class="ql-block">明清喜欢以古官名代称现官名,因此太平路牌坊坊名有很多使用古官名,大家应清楚其相应的明清官名官职。如周朝分六官,即天官冢宰(明清为吏部尚书)、地官司徒(户部尚书)、春官宗伯(礼部尚书)、夏官司马(兵部尚书)、秋官司寇(刑部尚书)、冬官司空(工部尚书)。</p> <p class="ql-block">戊辰八贤、盛世元凯坊(9)</p><p class="ql-block"> 为明崇祯戊辰(1628)科同榜进士辜朝荐、郭之奇、黄奇遇、宋兆禴、李士淳、梁应龙、杨任斯、陈所献建。</p><p class="ql-block">元凯—指称辅佐皇帝的大臣。</p> <p class="ql-block">少司马、大总制坊(10)</p><p class="ql-block">为明兵部侍郎<a href="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7979442&amp;g_ut=3"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51, 102, 204);">翁万达</a>建。</p><p class="ql-block">少司马,古官名,兵部侍郎的别称。大总制,总制即总督,明代用兵时的临时职务。翁万达曾总督宣大</p> <p class="ql-block">节镇三省、诰敕重封坊(11)</p><p class="ql-block">为明贵州按察副使陈志颐建。</p><p class="ql-block"> 陈志颐曾奉命出使湖北、湖南、广西等省,故称节镇三省。</p><p class="ql-block"> 诰、敕—明清皇帝对官员家人封典的制度。五品以上用诰封,五品以下用敕封。陈志颐之父陈以贲因子有功受皇帝敕封广西宣化知县,诰封梧州知府,因知县正七品,知府从四品,故称诰敕重封。</p> <p class="ql-block">侍御坊(12)</p><p class="ql-block"> 为明进士、苑马寺卿成子学建。</p><p class="ql-block">侍御,即侍御史。成子学曾任监察御史,故称侍御。苑马寺卿,明官名,主管皇帝用马及政府牧马场。</p> <p class="ql-block">两京科道、金榜联芳坊(13)</p><p class="ql-block"> 为明监察御史迁陕西副使郑安,弟吏科给事中郑寯建。两京,一说指郑安任职的两地,一说郑安、郑寯任职的两地。科道,明设两大监察机构,其中给事中分为六科,监察御史分十三道,合称科道。</p> <p class="ql-block">台省褒封、科甲济美坊(14)</p><p class="ql-block"> 为明户部郎中李思悦之父李一庄,御史李春芳之父李大受建。</p><p class="ql-block"> 台、省均为古官制。如唐设中台尚书省、东台门下省、西台中书省,此处代称中央机构。褒封,指李一庄受封为郎中,李大受受封为御史。科甲济美,指李氏一家出了四个进士,二个举人。</p> <p class="ql-block">大理少卿、经略边务坊(15)</p><p class="ql-block">为明大理寺少卿吴一贯建。</p><p class="ql-block">大理即大理寺,古代掌管刑法的机构,卿为正职,少卿为副职。经略,即经略使,掌管边路的军事及行政。</p><p class="ql-block">坊眉“绣衣”与“廉宪”均为官名。</p> <p class="ql-block">吴楚重镇、四世大夫坊(16)</p><p class="ql-block"> 为清乾隆壬戊(1742)科武进士林炳星建。林炳星曾任湖北、湖南等处军务,故称吴楚重镇。本人及其曾祖、祖、父均受封武义、武功大夫,故称四世大夫。</p><p class="ql-block"> 大夫泛指高级文官为大夫,高武文官为将军。此处大夫为专用封衔。郎中则相当于部下面的司长。</p> <p class="ql-block">赐锦重光、貤封叠被坊(17)</p><p class="ql-block"> 为清雍正甲辰(1724)科进士,河南巩县知县邱轩昂建。貤,转移也。清规定,受封的官员可将封衔转给家人,以光宗耀祖。邱轩昂将封衔转给父、祖,故称貤封叠被(音备,受之意)</p> <p class="ql-block">榜眼、秋台坊(18)</p><p class="ql-block"> 为南宋建炎二年(1128)廷试第二名,礼部尚书王大宝建。秋台—王大宝曾任刑事长官,古称秋官,尚书古称台阁,故称秋台。</p> <p class="ql-block">玉署仙班、木天人瑞坊(19)</p><p class="ql-block"> 为清乾隆进士,赐翰林院侍读刘起振建。玉署、木天均指翰林院,人瑞指年寿特高者。刘起振88岁中进士,终年103岁。</p> <p class="ql-block">大理司平、两浙都运坊(20)</p><p class="ql-block"> 为明大理寺评事郑崇建。因是太平路南端第一坊,俗称“头亭”。郑崇曾任大理寺司务、评事,及两浙都转盐运使。</p> <p class="ql-block">七俊坊(21)</p><p class="ql-block"> 为明嘉靖甲辰(1544)科进士林光祖、章熙、黄国卿、郭维藩、陈昌言、苏志仁、成子学建。</p> <p class="ql-block">恩光洊锡坊(22)</p><p class="ql-block"> 为明资善大夫,赠兵部尚书翁玉建。</p><p class="ql-block">翁玉为翁万达之父,因子腾达而四次受封。是此次修复牌坊中唯一既无功名,也无实职的坊主。</p> <p class="ql-block">  古桥流光溢彩,旖旎山水如诗如画,随着潮州城市环境改善,潮州广济桥“灯光秀”在2019年9月30日正式上演,一时成了万众瞩目的亮点。至新冠肺炎疫情过后,潮州广济桥灯光秀恢复了!2020年10月14日起恢复正常演示:</p><p class="ql-block">广济桥灯光秀演示时间:</p><p class="ql-block">10月14日起,每晚8:00和9:30各一场</p><p class="ql-block">每场演示时间16分钟。</p> <p class="ql-block">潮味十足的灯光秀</p><p class="ql-block">震撼人心的灯光秀</p><p class="ql-block">同时恢复的还有人民广场喷泉</p><p class="ql-block">人民广场喷泉演示时间:</p><p class="ql-block">10月14日起,每晚8:00至8:30喷泉表演一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85, 85, 85);">一江两岸夜景灯光秀“凤城之光”自2018年春节实现亮灯后,不仅成为潮州夜空靓丽的风景线,还变身“网红打卡地”,提高潮州城市知名度的同时,也响应这旅游经济的发展,对此起到了推动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  潮州灯光秀的表演歌曲《潮州人》由元朝(郭家源)庵埠人作词作曲并演唱,歌曲展示潮州这座文化旅游城市的风范;以及潮州人勇于开拓、走向世界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据报道,新版潮州灯光秀展增加了山地灯光秀示范材料,丰富了山地灯光秀的形态和内容,创造了“中国龙”、“焰火绽放”、“水涟漪”、“发光色”、“华光山色”、“花象锦”、“花如水”等各章的造型和材料,形成了更多的灯光秀示范元素,增强了灯光表演的趣味性和民众互动。</p> <p class="ql-block">  同时,灯光秀重新编排了音乐《我的祖国和我》,添加了灯光改造的控制模式和载体表达,赋予了新版本的灯光秀,展示新的主题和意义,更好地满足了市民和游客夜游的需要,增强了城市的艺术内涵和品位,与前一版本相比,新版本持续时间约7分钟半,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壮观,音像效果更令人震惊。</p> <p class="ql-block">  这是广济桥灯光秀演绎之前拍摄的夜幕下的秀美景色。同样令人惊讶,实在佩服设计与施工单位和工程师们的聪明才智,为潮州增添了亮丽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潮州文化是一种民系文化,为海内外全体潮州人所共有。潮州历史悠久,与台湾、东南亚有着紧密的联系,又是著名侨乡,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潮州位列其中。</p><p class="ql-block"> 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闽越族聚居,从已出土的石器、陶器、骨器、人骨化石等,可以窥见其远古文明的光辉。唐太宗开科取士,潮州已有进士出现。韩愈贬潮,重置乡校,延师兴学,使潮州的文风蔚然兴起。宋代的潮州更是文风鼎盛,“一州两书院,他郡所无”。南宋前期时潮州主户客户人口14余万人,而端平以后参加科举的居然“终场至万以上人”,终宋一代潮州中进士者多达172人,其中建炎二年(1128)一科连捷9人,一时为之轰动。明代的进士为160人,传出了同榜八俊、兄弟连科等佳话和一门三进士的荣耀。明代乡试中举竟多达1088人。在历代的殿试中潮州还涌现出状元林大钦(明嘉靖1532年高中)、榜眼王大宝、探花姚宏中这样的英才。</p> <p class="ql-block">潮剧</p><p class="ql-block"> 即潮州戏,历史悠久,风采独具。</p><p class="ql-block"> 1976年在潮州西沙溪工程中出土的明宣德七年(1432)手抄本《刘希必金钗记》,是潮州发现的最早的潮剧演出本。数百年来,潮剧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当地民间艺术精华,使其音乐,唱腔,表演形式日趋丰富,逐步形成了自身的风格,成为全国十大剧种之一。1957年、1959年潮剧团二次晋京献演,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先后观看了演出并接见演员合影留念。潮剧不但活跃于潮汕和闽南地带,在东南亚诸国也有着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潮绣</p><p class="ql-block"> 潮绣在传统的工业基础上,利用特种材料或吸收外来工艺手法,发展成为珠绣、抽纱等新的绣种。传统的潮绣绣品有戏服、帐幔、台布等日常生活用品,其成品远销世界各地,具有广阔的市场,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润。</p> <p class="ql-block">潮州陶瓷</p><p class="ql-block"> 潮州陶瓷是广东省著名的传统制瓷工艺之一,历史悠久。从境内陈桥村贝丘遗址中可看出,早在6000多年前,先民便在此繁衍生息和冶陶,而北关古窑址、南关古窑址和笔架山宋代窑址(同见条目)的发掘也说明,至少在唐高宗仪凤——调露初年(公元676-679年),潮州已有较大规模的陶瓷生产,并出现了釉下点褐彩瓷器。潮州作为宋代的广东瓷都,其中心产区就在潮州城四围。如今,潮州已获“中国瓷都”称号,全市有相当大规模的陶瓷生产。 潮州陶瓷是潮州文化的一部份,自晋以来已有深厚的根基,使潮州成为广东宋代海上陶瓷之路的重要一环。</p> <p class="ql-block">漆金木雕工艺</p><p class="ql-block"> 漆金木雕是集木雕、彩漆和贴金等技艺为一体的传统工艺,始于南朝,盛于明清。它融艺术性和实用性为一体,广泛应用于佛像雕刻、建筑装饰和家具制作。漆金木雕以平面浮雕为主,题材丰富,雕工精练,漆艺讲究,在艺术风格和装饰手法上有着鲜明的乡土风情,亦是历代宗教文化和地方民俗文化的实物见证。 </p> <p class="ql-block">潮州工夫茶</p><p class="ql-block"> 潮州工夫茶是中国古老的茶文化之一,在粤东当地更是把茶做为了待客的最佳礼仪并加以完善,这不仅是因为茶在许多方面有着养生的作用更因为自古以来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潮州饮食文化别具一格,潮州饮食最为出名的是潮州菜和潮州工夫茶。在中古以前潮州府因地处蛮荒而不发达。自宋代以来,随着城市手工业的逐步繁荣和城镇人口的增多,加之接受中原文化影响等因素,潮州府逐渐开始发展,并且具有特殊的地方特点,潮菜已悄然走出了粤东,这是潮菜第一个飞跃发展时期。</p><p class="ql-block"> 2014年8月,潮州成功入选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主办的“2014中国城市榜——全球网民推荐的最中国美食城市”,成为"最中国美食城市"之一。</p><p class="ql-block">潮州23道名菜 </p><p class="ql-block">红烧大排翅、水晶龙虾、明炉烧肉、韩江花似锦、白灼大海螺、蝴蝶拼盘、满园鲍菊、什锦冬瓜盅、鲤鱼跃龙门、红焖海参、金龟孵卵、芙蓉官燕、乌鸡炖鱼翅、满园秋菊、金笋雪蛤羹、白果局鞭花、橙汁鳗鱼、玉盏蟹黄燕、千禧麒麟鱼、竹林藏奇珍、潮州烤鳗、潮州溪口卤鹅肉、茶香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潮州菜</p><p class="ql-block"> 这家潮州菜馆是我们在潮州进餐的第二家餐厅,环境优雅,干净卫生,服务到位,上菜也很快,让光顾者感觉到了在家用餐的温馨和满意。</p> <p class="ql-block"> 上客大餐室用晚餐,五个菜分别是:砂锅海鲜粥(120元/煲)、香煎金鲳鱼、招牌烤鳗鱼、凤凰豆腐、卤鹅拼盘,清炒芥蓝菜。</p> <p class="ql-block">吴祥记(潮州菜)</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中餐慕名这家潮州菜馆,茶叶虾、清蒸桂鱼、手撕烧鸡和甜品(芋头、山药、白果)。</p> <p class="ql-block">  海鲜粥</p><p class="ql-block"> 晚上回到“上客大餐室"店,净点了一煲海鲜粥最便宜68元,但味道不错。(这次到潮汕五天,共吃了三次海鲜粥,名不虚传,店主会视就餐人数,提供适合的大、中、小煲,价格分别是150元、120元、100元、68元。但粥中的海鲜基本都有海虾、蟹、生蚝、鱿鱼、酸菜、肉末、生姜、胡椒粉,点眼之笔是粥中的小芹菜末,喝上一碗,全身热暖到脚趾,难怪潮汕人初冬后,每桌必上一煲海鲜粥!)</p> <p class="ql-block">牛肉火锅</p><p class="ql-block"> 在潮州短暂的时间,若选择一餐能代表潮州的地方风味,我选的是潮州牛肉火锅,也不知是否正确。 游玩了广济桥,沿路来到牌坊街,先看到了网红店(牌坊街店)即阿彬牛肉店, 店门口古色古香,一楼面积不算大,整体感觉与杭州的各种餐馆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同。有位高个子的男服务员颜值高,服务也是店里担当吧,嘴里礼貌用语不停,为他的敬业点赞,落座后大姐还为我们烫碗筷,越来越觉得餐馆这样贴心,服务分数怎么会不高呢,点了十几个品种,大约10分钟就上齐了。 吊龙,伴匙仁,嫩肉,………锅底水开以后,就依次将每盆牛肉倒入漏勺,20秒就变色,吃了个新鲜。 牛肉都货真价实,口感都很新鲜美味。 手打鲜牛丸跟其他店明显不一样,有特色,牛肉味明显,口感有弹性。 手工牛肉饺,大馄饨的包法。馅料是牛肉,蛮鲜的, 总体感觉值得打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潮州菜源于潮州,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是由潮州原来独有的菜式与按潮州味加工改造了的菜式所构成的一个开放的体系。时至今日,潮州菜已经发展成为独具岭南文化特色、驰名海内外的中国名菜之一。潮州菜的最突出特点,是以烹制海鲜见长。对海鲜的烹调选料考究,制作精细,至于以酱碟佐料,达到新鲜美味,清而不淡, 鲜而不腥, 郁而不腻。潮州菜的另一特点,是善于烹制以蔬果为原料的素菜。 有煎、炒、烹、 炸、焖、炖、烤、焗、卤、熏扣、泡、滚、拌等,而且刀工讲究。多样化的制作方式,形成了潮州菜的风味特色。</p> <p class="ql-block">金龙大酒店(早茶)</p><p class="ql-block">该店是出租车司机(河南人)介绍的在潮州人气较旺的一家餐厅,周六周日及节假日都需预订,否则需排队等候进餐。</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点的平时在广州爱吃的点心,口味相差不相上下,尤其是榴莲酥口感不错,浓浓的榴莲味,甜度适当,入口即化,质量上乘超过广州。在潮州是为数不多的餐厅,难怪是潮州人常光顾的餐厅。</p> <p class="ql-block">溪口刘卜鹅肉店</p><p class="ql-block">到潮州发现的宝藏店,市井巷子里的卤鹅店,店面豪不起眼,卤味的酱香惊艳,上色红亮,酱汁纯粹到只有酱油。,</p> <p class="ql-block">  来到潮州,怎么能不吃狮头鹅,顺着牌坊街找到刘卜店,铺面不大,据说已开了47年的店,点了鹅翅、鹅胗、鹅肾鹅肝、鹅肉和卤水豆腐,只见老板手刀落,一盘卤水就好了。外面卖的鹅是两年多的,所以鹅不算贵,单买「正宗狮头鹅鹅头」是50元,如果买「整条狮头鹅鹅头鹅脖」则要100元,如果是单吃三年的鹅头,一只鹅头要上千,而且需要提前预定,由于年鹅的鹅肉已经不能吃了,所以相当于鹅头卖了一只鹅的价。另外,在这家店吃鹅肉,米饭和粥是免费的,还送一盘番石榴水果。另一点就是:这里的鹅肉是过称卖的,不像其他店是论个/或份,老板说他们是凭良心做生意!点赞!</p> <p class="ql-block">特色小吃:老彬专工蚝烙</p><p class="ql-block"> 他家的蚝烙有五个品种,挑了二个:香脆蚝仔烙和九肚鱼(当地称第鱼)蚝烙,感觉没有在汕头珠江路美食街吃的好吃,主要是香脆蚝烙整个菜品全都炸得酥脆,但不油腻,虽然好吃,但感觉不是当地的蚝仔烙,纯属讨外地人的口味。</p> <p class="ql-block">  镇记牛粿湯,也是有名气的一家小吃店,各处分店很多,味道不错。店主告诉我:他们家的牛肉丸配方与别处不同,牛肉:牛筋=8:2比例,没有分牛肉丸或牛筋丸,因此口感好,可以网购。</p><p class="ql-block"> 同一条街道上,吃到了十八曲老二鱼饺馆,也是大众点评中得分高的小吃馆,一碗全家福鱼饺中有油炸肉云吞,鱼饺、鱼册、鱼丸、鱼面、浮饺、苦刺丸、金不换凡,还有紫菜,虾皮,最后撒上香油和葱花,大碗25元,货真价实值得下次再去。</p> <p class="ql-block">甜品</p><p class="ql-block"> 老魏记在牌坊街转南问附近,三十二年传承杏仁茶及黑芝麻茶,(仅供此两款)他家的出品,味浓烈香纯,口感细腻,甜度适中,可谓佳品。</p> <p class="ql-block">  杏仁糊与黑芝麻糊,一白一黑,老板娘还撒上了少许自制的桂花糖,且份量也不小,一碗10元,价格可接受。</p> <p class="ql-block">从松甘草水果</p><p class="ql-block"> 甘草水果是一道潮州的街头常见美食,主料为青芒果、杨桃,甘草、糖、精盐,可帮助消化,止渴生津,解毒祛痰,清燥润肺,减轻咳嗽,从松店在牌坊街入口处左侧,在大众点评中也小有名气,吃后果然不错,尤其是青梅非常好吃。</p><p class="ql-block">做法:</p><p class="ql-block">1、将准备的水果漂洗干净并用温开水清洗最后一遍,捞出掠干,分别切片;</p><p class="ql-block">2、将准备好的甘草放进沸水锅,至甘草出味捞出,放入白糖和精盐,做成料液;</p><p class="ql-block">3、将料液用微波盒盛起,放凉后将水果切片放入,加上盖,反复颠簸;</p><p class="ql-block">4、放入冰箱,腌制几小时便可取出食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