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杨虎城将军纪念馆 | 桑梓·国家·义举 ——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蒲城籍著名将士生平展

蒲城杨虎城将军纪念馆

<p class="ql-block">  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其源头可追溯至1914年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所建立的农民抗暴武装——东乡民团。在历史的演进中,历经多次改编。1930年中原大战后,杨虎城被委以第十七路军总指挥之职。这支队伍进入陕西后迅速扩编,巅峰时期拥有28个团,兵力达6万余人。辛亥革命后,第十七路军崛起为陕甘地区国民党地方的实力派军队,众多蒲城籍爱国青年踊跃投身其中。大革命时期,第十七路军在北伐战争的舞台上纵横驰骋。抗日战争之际,受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第十七路军毅然发动西安事变,而后在抗日战场上浴血奋战。全面抗战拉开帷幕,以原十七路军的三十八军为基础升编为第三十一军团,随后又分编出第三十八军和第九十六军,警备旅也改编为第四集团军等。解放战争时期,第十七路军果断发动起义,华丽转身成为人民革命武装。</p><p class="ql-block"> 在杨虎城爱国旗帜感召下,该支部队涌现出了大批杰出爱国将领,他们如闪耀星辰,展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 李子高(1880-1930)蒲城孙镇人</p><p class="ql-block">1914年,他收留杨虎城,举荐其为民团团总,自己任副职,自此与杨虎城结下深厚情谊。积极参与反袁护国运动,与杨虎城一同加入陕西护国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后又投身陕西靖国军,历经多场恶战、如“光台庙之捷”“关山界坊之役”等。 1926年,在“二虎守长安”之际,李子高坚守三原,配合杨虎城等顽强御敌。其一生重情重义, 为陕西的军事斗争和杨虎城领导的部队发展贡献巨大,1930年10月因积劳成疾病故。</p> <p class="ql-block">  傅振之(1881-1930) 蒲城县孙镇刘傅村人</p><p class="ql-block">民国初年曾任宣君、蒲城县署财政科科员。后在陕北镇守使署等任职,1924年任陕北国民军前敌总指挥部军需处处长。1925年随部南下关中,任国民军第三军第三师军需处上校处长,参加西安反围城斗争。</p> <p class="ql-block"> 李价人(1889-1971) </p><p class="ql-block"> 蒲城县桥陵镇草地村人</p><p class="ql-block">1922 年,到陕北镇守使署暂编步兵第一团任文书、连长等职务。1924年,任陕北国民军前敌指挥部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一营营长,不久随部南下关中。1925年,任国民军第三军第三师独立旅营长。1926年,参加了西安反围城斗争。1927年后,随部转战皖、鲁、豫三省,任国民革命军暂编二十一师第三旅第九团团长等职。1930年起,历任第十七路军十七师军法处处长兼宁陕县县长、第三十八军军法处处长等职务。1936年12月,随部参加了西安事变。全国抗战时期,曾任第三十八军军法处上校处长、第九十六军军法处处长,参加了中条山守备战。李价人与南汉宸等共产党人关系密切。抗战胜利后,退出现役,迁居于泾阳县云阳镇郭岢廊村。</p> <p class="ql-block"> 韩寅生(1892-1979)</p><p class="ql-block"> 生于湖北省光化县(今老河口市) </p><p class="ql-block"> 大韩营村后定居蒲城县孙镇郭庄村</p><p class="ql-block">1909年加入以杨虎城为首领的中秋会,后随杨虎城参加诸多战斗,历任多个职务。西安事变期间,杨虎城电示其欢迎东北军骑兵师进驻蒲城。后被檀自新扣押,经营救脱险。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杨虎城离陕前夕签署手令,如有重大特殊情况由韩寅生全权处置。1944年出任陕西省政府参议。1949年5月在西安随部起义。新中国成立后,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连续当选为政协陕西省委员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 孙荷伯(1890-1969) </p><p class="ql-block"> 蒲城县孙镇焦庄人</p><p class="ql-block">1908年与杨虎城结为好友,1909年加人“中秋同志会”,后随杨虎城参加诸多战斗,历经辛亥革命、护国护法战争、西安反围城斗争等。 1927年在冯玉祥整编部队时退役返乡。</p> <p class="ql-block"> 王德全(1891-1919) </p><p class="ql-block"> 白水县新村(现属蒲城县) 人</p><p class="ql-block">早年与杨虎城结为异姓兄弟,参加“中秋同志会”,后随杨虎城参加诸多战斗。1919年初在作战中不幸阵亡,杨虎城将其遗体运回厚葬,杨虎城之子拜其遗孀为义母。</p> <p class="ql-block"> 孙辅丞(1894-1980) </p><p class="ql-block"> 蒲城县孙镇焦庄人</p><p class="ql-block">1909年9月参加杨虎城组织的“中秋同志会”,1915年至1935年历任杨虎城贴身卫士、营长等职务。1935年夏、升任第十七路军陕西警备第三旅少将旅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卸甲归田。他痛感自身文化欠缺与家乡教育落后,创办焦庄崇实小学和崇实中学,聘请知名教育家和共产党员任教,并为抗日军政大学输送进步青年,1946年,因被国民党陕西省当局通缉逃往武汉,在孙蔚如将军保护下脱险。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当选为西安市和陕西省各界人民会议代表等职务。</p> <p class="ql-block"> 王春荣(1901-1966) </p><p class="ql-block"> 蒲城县孙镇石羊村人</p><p class="ql-block">早年在陕西靖国军第三路第一支队当兵,屡获提拔。全国抗战爆发后随陕西警备第三旅执行黄河河防任务并参加中条山守备战等。后被俘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在抚顺露天煤矿服劳役时逃脱,历尽磨难返乡务农。1948年任蒲城县洛滨镇保安队队长,积极开展地下工作。1955年7月当选蒲城县政协委员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 王竣(1902-1941) 蒲城孙镇人</p><p class="ql-block">著名抗日英雄,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后加入了杨虎城部队。西安事变时,王竣已是陕西警备第一旅旅长,成为杨虎城的心腹大将。全面抗战爆发后,多次率部与日军作战。1941年5月,在中条山战役中,率部背水作战、死守阵地,壮烈牺牲。2014年9月1 日,被列人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1987年5月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追认王竣为革命烈士。</p> <p class="ql-block"> 曹润华(1902-1936) </p><p class="ql-block"> 蒲城县椿林镇万胜村人</p><p class="ql-block">与杨虎城将军为姨表弟兄。曾任国民军第三军第三师副官主任、暂编第二十一师第二旅第五团第二营营长、新编第十四师第二旅第六团第二营营长、陆军第十七师五十旅第二补充团第二营营长、十七路军陕西第三警备旅第三团团长、西安缓婧公署上校参议等职务。 1936年1月7日,因肺部旧伤复发不治而英年早逝。由杨虎城将军题签的《曹润华訃告》称其"讲武之余, 不废诗书,研究文学,旁及音乐。交游素广,久而敬之,朋辈多服其多才多艺。"于右任先生挽词曰:"一弹飞来中肺腑,将军倒卧尘埃中。"</p> <p class="ql-block"> 王砚哉(1902-1995) 蒲城县孙镇人</p><p class="ql-block">1920年夏考入陕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毕业后任教。1926年初投身杨虎城麾下任中尉差遣副官,参加西安保卫战等。后因事离队回乡教书。1934年负责洛惠渠工程材料采购工作。1978年后连续当选为蒲城县政协委员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 李生枝(1904一1978) 蒲城县人</p><p class="ql-block">1925年,到杨虎城国民军第三军第三师当兵。1926年参加了西安反围城斗争。1927年夏,随部转战豫、皖、鲁三省,由士兵逐级提升至营长。1936年,任十七路军第三十八军十七师五O旅九十九团第一营营长,参加了西安事变。全国抗战爆发后,调任九十六军一七七师五三O旅一O五九团第一营营长,率部坚守中条山阵地两年半之久。在一次激战中因胸部被子弹击穿而身负重伤。1941年5月,因伤残返乡修养。1963年,当选为蒲城县政协委员。</p> <p class="ql-block"> 刘威诚(1903-1992) </p><p class="ql-block"> 蒲城县洛滨镇人</p><p class="ql-block">1924年参加杨虎城部队,后该部队发展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团长期间,掩护红军过境并运送物资。西安事变中担任西线防务。抗日战争中率部担任黄河防务,与日军激战。1939年被免职后按指示回三十八军隐蔽。1945年,他组织十七师在河南洛宁起义,后又为孔从洲起义做工作。1946 年组建西北民主联军三十八军,任副军长。新中国成立后,在多个岗位任职。1960年受株连,“文革”中遭冲击。1979年平反,恢复工作。离休后担任十七路军党史资料征编领导小组顾问。1992年在西安逝世。他为中国的革命、建设事业奉献一生。</p> <p class="ql-block"> 李伯俊(1904-1938) </p><p class="ql-block"> 蒲城县孙镇南新村人</p><p class="ql-block">1929年投于杨虎城将军麾下,1931年任第十七路军第十七师第五十旅第九十九团第一营排长等职务。参加西安事变。全国抗战爆发后随部执行黄河河防任务,1938年5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身先土卒,不幸中弹,壮烈殉国。2011年4月,陕西省人民政府追认其为“革命烈士”。</p> <p class="ql-block"> 邓祥云(1904一1939)</p><p class="ql-block"> 蒲城县尧山镇张王庄人</p><p class="ql-block"> 著名抗日民族英雄</p><p class="ql-block">毕业于陕西陆军讲武堂,1926年,受井岳秀派遣,率部南下,陶池一战获胜解蒲城之围,支援杨虎城坚守西安。1927年随国民联军南路军参加北伐,援鄂攻豫,出紫荆关截击吴佩孚后升任营长。后跟随杨虎城,1933年入黄埔军校洛阳分校。他参加了“西安事变”,因功绩卓著升为王竣部二营营长。卢沟桥事变后,奉命赴平民河防前线,扼守大庆关一带。1938年,日寇攻占永济北古城,永济告急。守城激战中,他身中数弹,血染沙场,守城三百多将士亦阵亡。血战永济保障了三十一团安全到达中条山,成为抗日史上光荣一页。</p> <p class="ql-block"> 刘守经(1904-1992)</p><p class="ql-block"> 蒲城县洛滨镇人</p><p class="ql-block">1925年到杨虎城部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三师当兵。1927年,入西北军兰州军官学校炮科学习,受共产党员进步思想影响。毕业后随部参加北伐战争。1937年5月,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陕西警备第一旅第一团、第十七师第五十一团军警官,参加永济战役和中条山战役。中条山战役失利后,背负军饷投入黄河,所携军饷分文未失。1945年7月,参加第十七师洛宁起义,后在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供给部从事军需工作。1947年加人中国共产党。 1955年,回乡务农。</p> <p class="ql-block"> 王伯谋(1908-1993) </p><p class="ql-block"> 蒲城县陈庄镇人</p><p class="ql-block">1927年人冯玉样西北军官训练团受训,1928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九路军第二师少校副官。1929年春,营救被以政治犯嫌疑逮捕的阎红彦等四名青年。1933年10月任第三十八军第十七师补充团第三营营长,避免与红二十六军兵戎相见。1937年10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二军伊东游击纵队参谋长兼第三支队支队长,首战达拉旗大败日伪军并生俘敌人,1938年4月再战伪军李守信部,同年12月其部队击落敌机一架。抗战胜利后担任新二十二军第十一旅副家长等职务。 1949年5月20日率部四子余人在长安县杜城锁起义。新中国成支后,先后担任西安尚友社董事长、社长等职务,1979年当速为西安市政协委员,1985年被任命为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p> <p class="ql-block"> 马生晖(1906-1987)</p><p class="ql-block"> 蒲城县洛滨镇马湖村人</p><p class="ql-block">1930年投身十七路军,多次参与营救身处险境的中共地下工作者。 1934年后,任十七路军陕西警备第一旅第一团第三营少校营长、警一旅军需主任等职务,参加了西安事变。1938年春, 随部开赴大荔、朝邑、平民一带,担任黄河河防任务。经中共党员刘广机介绍,参加了中共地下组织的秘密工作。抗战胜利后,策反军统陕西站站长陈洁生。以国民党第十八绥靖区作战科上校科长身份为西北野战军提供重要军事情报,受到嘉奖。1948年,经中共西安地下组织负责人吴伯畅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在多个岗位任职。</p> <p class="ql-block"> 李自新(1904-1976) </p><p class="ql-block"> 蒲城县洛滨镇富原村人</p><p class="ql-block">早年投身军旅,在杨虎城将军麾下因作战勇敢获逐级提拔。1936年参加西安事变。1940年率部在山西抗日前线开展游击战,因未及时上交缴获战刀被搬职返乡。1944年起先后担任蒲城县兴镇、马湖镇镇长,1949年底入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后返回桑梓。</p> <p class="ql-block"> 吴西山(1904一1985) </p><p class="ql-block"> 蒲城县孙镇人</p><p class="ql-block">1924年底到杨虎城陕北国民军前敌总指挥部孙辅丞部当兵。参加西安反围城斗争等。西安事变后期随部先后驻防渭南、满城,后解甲归田,解放战争时期为西北野战军当向导带路, 参加支前活动。</p> <p class="ql-block"> 权子厚(1908-1940) </p><p class="ql-block"> 蒲城县荆姚镇南姚村人</p><p class="ql-block">1927年在陕南韩子芳部当兵、任其贴身卫士。1933年于安康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中共陕南特委组织的安康起义。 西安事变前后,其所在部队先后被改编,升任第三十八军第一七七师第五二九旅上尉连长。七七事变后,该旅开赴河北抗日前线,参加忻口战役。1938年夏参与收复晋南十三县等作战,同年秋入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学习。1939年毕业后重返山西抗日前线,担任普南翼城、垣曲一线防务。 1940年4月1日,在突袭日军行动中遭反包围,壮烈牺牲。1946年其英名入祀忠烈词,2019年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为其遗属颁发 《烈土光荣证》。</p> <p class="ql-block"> 周梵伯(1909-1993) </p><p class="ql-block"> 满城县城人</p><p class="ql-block">1931年任第十七路军总指挥杨虎城机要秘书、陪同杨虎城参与诸多活动,包括视察泾崽渠工程、迎接林森等人、陪杨虎城赴沪就医及参与联络反蒋力量秘图活动等。参加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杨虎城被迫出国考察,周梵伯由杨虎城资助赴英国深造。回国后历任多个职务。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当选长安县政协常务委员、陕西省政协委员等。</p> <p class="ql-block"> 陈居莘(1910-1990) </p><p class="ql-block"> 蒲城县荆姚镇中街人</p><p class="ql-block">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任青年团荆姚支部委员。19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校团支部书记。随后,负责地下党交通联络工作。1928年,在艰难的环境下积极开展工作。1929年,入太原北方军官学校学习,提升自己的军事素养。1931年,成为十七路军基层军官。1934年冬,到高桂滋二十二军任基层官佐。1938年初,他偕胡希仲等人动员爱国青年二百多人,组建“关中抗日游击队”并任队长,当年冬被编入第四集团军第三十八军。1939年5月,任第三十八军第十七师一0-团第二营机枪连连长,参加了中条山抗战,为抗击日寇浴血奋战。1941年初,与魏洪涛、邵青山等人被送往西北青年劳动营“受训”,后经多方交涉重返河南抗日前线。1945年7月17日,随部参加了第十七师洛宁起义。 新中国成立后,在多个重要岗位任职,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p> <p class="ql-block"> 韦相之(1911-2002) </p><p class="ql-block"> 蒲城县洛滨镇永平村人</p><p class="ql-block">1929年冬,到河南南阳杨虎城部陆军十七师任上士文书,不久任少尉、中尉军需。1931年8月,从十七路军军需人员训练班毕业后,历任多个军需职务。1936年随部参加西安事变,后奉命将三十八军储存于延安的大量物资转赠给红军。全国抗战时期,先后任第三十八军、第九十六军军需处粮服科科长等职务。在中条山“六六战役”等期间, 为保护军费做出贡献。1945年3月,调任凤邠师管区军需处上校处长。1946年春返回陕西,1947年退出现役,在家乡开办作坊。1948年春,对李振西开展策反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在建筑部门工作,后担任多个职务,为研究十七路军历史留下珍贵史料。</p> <p class="ql-block"> 樊中黎(1912-1988) </p><p class="ql-block"> 蒲城县罕井镇人</p><p class="ql-block">1927年, 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以省立第五师范附属小学教师职业为掩护,在汉中地区开展革命活动,1933年任中共陕南特委宣传部长。后在多个岗位从事党的工作。1937年冬, 入安吴青训班学习,结业后留校担任政治教员。 1938年后,受党组织派遣赴国民党军第四集团军, 任九十六军一七七师师部秘书。1946年11月后,先后担任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城工部副部长、河南军区政治部敌工部部长。1949年起,任湘南军区联络部部长,对康朴、张镜白、谢晋生等驻湘原十七路军将领开展策反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在多个重要岗位任职。</p> <p class="ql-block"> 武均启(1912-1938) </p><p class="ql-block"> 蒲城县紫荆街南贾曲村人</p><p class="ql-block">1931年到第十七路军第一游击队当兵,后转投第十七路军第十七师。参加西安事变。全国抗战爆发后随部执行黄河河防任务并东渡黄河开赴抗日战场。在攻克张营镇战斗中不幸阵亡。国民政府令颁其英名入祀忠烈祠。</p> <p class="ql-block"> 李扶汉(1914-?) 蒲城县人</p><p class="ql-block">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7月,中共陕西省委遭破坏后,拟赴川北投奔中央红军,后在三十八军军部中共支部书记崔尽善帮助下被录用为参谋处准尉司书。193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与营救中共地下组织负责人崔尽善的行动。1937年7月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第十七师副官处中尉副官等职务,参加了多个重大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公安部门工作。1980年后,参加“十七路军中共党史资料征编领导小组”工作,撰写多篇回忆文章,为研究十七路军历史留下珍贵史料。</p> <p class="ql-block"> 韦应文(1914-1982) </p><p class="ql-block"> 蒲城县洛滨镇永平村人</p><p class="ql-block">1932年在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六师第二五六旅当兵时结识共产党员师哲并参加秘密革命活动,后受党组织安排返回家乡担任马湖乡民团团附、副保长等职务。1937年春到第十七路军陕西警备第一旅某连任文书。1938年9月永济血战后随部参加黄河河防,1939年2月任第三十八军特务连排长参加洛河河防。抗战胜利后受组织派遣返回蒲城开展秘密工作,担任中共马湖区委书记、马湖游击队指导员等职务,承担支前筹粮筹款工作获西野指挥部表彰。</p> <p class="ql-block"> 孙乃华(1914-1947)</p><p class="ql-block"> 蒲城县椿林镇保南洼村人</p><p class="ql-block">读中学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7年夏到国民党军第三十八军第十七师当兵,后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以中尉译电员身份负责秘密通讯工作。 1946年初受组织委派执行秘密任务,后参加起义失败被逮捕。1947年秋被国民党当局判处死刑,11月29日被杀害于南京中华门外雨花台。1987年被追授“革命烈士”称号</p> <p class="ql-block"> 李碧波(1916-1968) </p><p class="ql-block"> 蒲城县洛滨镇马湖村人</p><p class="ql-block">1936年,任第十七路军陕西警备第一旅第三团上尉连长,参加西安事变。1937年冬,被选送到延安受训, 先后入陕北公学和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回陕西警备第一旅从事地下工作, 后入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学习。1940年毕业后,任第三十八军第十七师第五十一团第一营第三连上尉连长,参加保卫黄河河防等重要军事行动。1945年7月,参加十七师洛宁起义,历任多个职务。新中国成立后,参加抗美援朝等军事行动。1964年晋升为上校军衔。</p> <p class="ql-block"> 韦永和(1917一1999) </p><p class="ql-block"> 蒲城县洛滨镇韦村人</p><p class="ql-block">1938年4月经傅晓铎动员赴泾阳“安吴青训班”受训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人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任第十八集团军第二办事处运输大队大队长。1942年再投军旅,到第三十八军第十七师第五十一团当兵。 与胞弟韦永昌携手投身抗日战场,参加重要战斗行动。1945年7月参加第十七师洛宁起义,历任排长、 连指导员、副营长等职务,多次立功受奖。</p> <p class="ql-block"> 王俊才(1918-2008) </p><p class="ql-block"> 蒲城县洛滨镇富原村人</p><p class="ql-block">全国抗战爆发后到国民党军第三十八军当兵,参加反击日寇进犯汉王城战斗等。1945年7月参加第十七师洛宁起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返乡执行“白区布点”任务并开展武装斗争。1948年发起起义成立武装游击队。</p> <p class="ql-block"> 吴伯敏(1918-1968) </p><p class="ql-block"> 蒲城县孙镇人</p><p class="ql-block">全国抗战爆发后投笔从戎,随国民党军第三十八军第十七师参加娘子关战役等。1945年7月参加第十七师洛宁起义后被敌人抓捕,以“叛变罪”被处终身监禁。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获释出狱,返回陕西白水。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校长。</p> <p class="ql-block"> 韦永昌(1919-2017) </p><p class="ql-block"> 蒲城县洛滨镇南坡村人</p><p class="ql-block">1937年6月投身军旅,全国抗战爆发后随部参加韩城至合阳一线黄河河防。1938年7月东渡黄河投入抗日战场,历经诸多战役战斗。194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7月参加第十七师洛宁起义。1946年受组织派遣返回蒲城开展地下工作和武装斗争,历任马湖区区长兼游击队队长、中共马湖区委书记、蒲城独立营营长等职务。</p> <p class="ql-block"> 傅晓铎(1920-2004) </p><p class="ql-block"> 蒲城县孙镇刘傅村人</p><p class="ql-block">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蒲城县尧山中学中共总支书记。1938年, 以马湖乡完全小学教员公开身份从事地下工作,党内职务为中共马湖区委书记。1940年10月,任国民党军第三十八军第十七师第五十一团文书,随部参加豫西战役。1945年7月,参加第十七师洛宁起义,后历任第十七师师部供给股股长、《人民战士报》编辑等职务,参加了解放豫西、陕南的军事行动。新中国成立后,在多个岗位任职。</p> <p class="ql-block"> 李忠仁(1920-2006) </p><p class="ql-block"> 蒲城县尧山镇人</p><p class="ql-block">1937年投身第十七路军杨虎城将军麾下,参加娘子关战役等大小战斗数十。受部队中国共产党人影响,后因阅读进步书刊拟被送往洛阳青年劳动营关押改造,因家母病危告假回乡滞留家乡与原部队脱离关系。</p> <p class="ql-block"> 马子祥(1921一1999) </p><p class="ql-block"> 蒲城县洛滨镇马家村人</p><p class="ql-block">全国抗战爆发后到国民党军陕西警备第一旅第三团当兵。1938年8月执行黄河河防任务。1942年任第三十八军第十七师第五十团第三营排长执行郑(州)洛(阳)黄河河防任务。1945年7月参加第十七师洛宁起义,任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第五十五师第一六四团第三营营长。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河南省军区荥阳军分区管理科科长等职务。</p> <p class="ql-block"> 邓元温(1922-2008) </p><p class="ql-block"> 蒲城县洛滨镇后阿村邓家堡人</p><p class="ql-block">1938年6月,加入中华民族抗日先锋队。10月,到泾阳安吴青训班受训,为投身抗日斗争做准备。194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嗣后调三十八军军部,任中共三十八军工委秘密电台译电员,在隐蔽战线上为抗战贡献力量。1944年春,调任第三集团军总部参谋处司书。7月,奉组织委派执行白区布点特殊任务,秘密进入陕甘宁边区。抗战胜利后,先后担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统战部科员,绥德军分区教导队指导员等职务。新中国成立后,在上海防空炮校、西北国棉四厂等单位任职。</p> <p class="ql-block"> 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p><p class="ql-block"> 以杨虎城为首的十七路军将领</p><p class="ql-block"> 曾在军阀混战中一度迷茫</p><p class="ql-block"> 后在中国共产党影响下觉醒</p><p class="ql-block"> 于抗日战场上磨砺成长</p><p class="ql-block"> 在全国解放战争中实现脱胎换骨</p><p class="ql-block"> 历史永远铭记十七路军将领</p><p class="ql-block"> 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卓越贡献</p><p class="ql-block"> 家乡人民也永远缅怀</p><p class="ql-block">十七路军中的蒲城籍将士的爱国壮举 </p><p class="ql-block"> 新征程上</p><p class="ql-block"> 我们当弘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p><p class="ql-block"> 不忘昨天的苦难辉煌</p><p class="ql-block"> 勇担今天的使命担当</p><p class="ql-block"> 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p><p class="ql-block"> 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p><p class="ql-block"> 全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p><p class="ql-block"> 蒲城壮丽新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