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5我的听书】每个工作日听点书

美好

<p class="ql-block"><b>01月14日一起听书吧第32天</b></p><p class="ql-block">听书《糖与雪》:在很多人的童年美好回忆中,都有冰激凌的影子。在我的童年还吃不上冰淇淋,吃的是冰棍了。今天可以被我们随意购买、消费的冰激凌,其实是一种价格昂贵的奢侈品,直到19世纪中后期,两次工业革命发生后,才逐渐成为一种大众日常消费品。冰激凌的雏形诞生于意大利。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医疗技术的进步,长期大量食用冰激凌的危害,逐渐被我们知晓:包括各种健康问题,从肥胖、心血管疾病到肠胃问题等等。所以,甜美诱人的冰激凌虽好,但千万不要毫无节制地多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感悟:现在很多吃的东西是造成各种疾病的罪魁祸首,生病了要改变饮食习惯。</span></p> <p class="ql-block"><b>01月13日一起听书吧第31天</b></p><p class="ql-block">听书《香蕉的报复》:香蕉产业几乎“工业化”了农业生产,特别是单一栽培模式高度结合了技术科学和廉价劳动力,加上资源补贴和监管体系,乃至最后的品牌化,代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可以说,这个模式喂饱了很多人,但也造成了很多问题。已经有新闻报道,巴拿马病出现了新种,华蕉难以抵抗,可能要步大米歇尔后尘。同时,现代香蕉种植中大规模使用有毒制剂,而工人们仍然没有获得应有的保护。如果人类不能吸取教训,那么香蕉的报复还会反复上演,最后走向衰亡的,就不一定只是香蕉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感悟:好看,好吃的香蕉,是伤害了什么获得了什么呢?</span></p> <p class="ql-block"><b>01月10日一起听书吧第30天</b></p><p class="ql-block">听书《科幻中的战略思维》:通过科幻小说中的极端环境,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应对不确定性和不连续性的重要性。这些启示不仅仅是科幻故事的虚构情节,它们还能够给现实中的企业管理者提供非常实用的思考路径。管理者需要在不确定中找到方向,在不连续中创造连续性,确保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能够持续发展。科幻小说中的极端环境应对策略,对于需要应对现实挑战的企业来说同样能够提供启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感悟:我也提出两个问题"升职打怪是不是也要有战略思维啊?个人成长的熵增,熵减是什么呢?"</span></p> <p class="ql-block"><b>01月09日一起听书吧第29天</b></p><p class="ql-block">听书《小镇做题家》:“小镇做题家”是近年来一个比较流行的词儿,指的是那些家庭条件一般,出身欠发达地区,凭借努力苦学,最终考入重点大学的年轻学子。在许多人眼里,谈到“小镇做题家”,通常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所谓现实中“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励志故事。连续几年这样高度紧张、流程化的学习,会成为学生生活与行为模式的一部分。同时,这种流程化的学习模式,也让许多孩子习惯于依赖外在的约束和关注,而最为宝贵的自我规划与控制能力,也许难以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感悟:心寒,心酸,让我思考孩子们的教育,今天也萌发想组建家长联盟一起带孩子,我对带孩子真是头大,也没什么智慧了。</span></p> <p class="ql-block"><b>01月08日一起听书吧第28天</b></p><p class="ql-block">听书《醉酒的植物学家》:这本书将植物学知识与酿酒历史巧妙结合,展示了人类如何利用植物创造美酒。作者艾米·斯图尔特是美国著名的自然文学作家,她在书中考察了许多能让人眩晕的花草树木和果实,并细数了几千年来人类将这些植物转化为酒精的智慧和激情。</p> <p class="ql-block"><b>01月07日一起听书吧第27天</b></p><p class="ql-block">听书《伯恩斯新情绪疗法》:你的情绪源于你的想法,外界事物是无法左右你的心情的。造成负面情绪的,往往是错误的认知。最常见的错误认知有十大认知扭曲:乱贴标签、非此即彼、刻意放大、心理过滤、以偏概全、妄下结论、否定正面思考、情绪化推理、应该句式以及罪责归己。</p> <p class="ql-block"><b>01月06日一起听书吧第26天</b></p><p class="ql-block">听书《强势谈判》:所谓强势谈判,就是在与谈判对手进行谈判的过程中,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轻易放弃自己的利益。强势谈判和普通的谈判不同,它更多地强调己方利益,不管谈判对手提出何种异议,都不为所动,直到对方最终妥协,遵从己方的要求或方案。首先,设立谈判目标,是强势谈判开始前的必要准备。第二,谈判是一场心理战,而重复和标注是谈判过程中谈判者在心理上占据主导权的法宝。掌握校准能力,则能使谈判者的目光超越对手陈述的内容,深入他们潜在的动机;第三,强势谈判的两种技巧:第一种技巧叫“小心‘是’,掌控‘不’”;第二种技巧,是让谈判对手说出“你说得对”。</p> <p class="ql-block"><b>01月03日一起听书吧第25天</b></p><p class="ql-block">听书《当下的幸福》:本书作者桑德尔,是个斜杠青年:他是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迈克尔·桑德尔之子,也在哈佛大学任教,现在是纽约布鲁克林的助理地区检察官。他既是一位哲学家,也是一位健身狂人,两次刷新过引体向上吉尼斯世界纪录;他在本书中,基于古代希腊哲学家三巨头,也就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提出了一套新颖的幸福定义,以及一套独特的幸福获取法则。</p><p class="ql-block">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会感到,自己陷入了一种无限循环,在 “奋斗—成功—空虚”之间疲于奔命,我们已经倾其所有,然而并没有得到期盼中的幸福与满足感,它们如同沙漠中的海市蜃楼,近在咫尺而又遥不可及。</p><p class="ql-block">桑德尔说,帮助自己找到答案的,是自己的哲学研究与健身运动,这两条看似无关,但又彼此暗合的探索之旅。他说,如果我们破除表面的迷雾,直抵本质,就会发现,我们获得快乐或者成就的主要模式,无论是寻求感官刺激,还是自我提升解锁成就,其实都是一种“目标导向性活动”;它的启动,终止都是围绕目标来决定的,一旦目标达成,活动就终止了,而我们的幸福感也就终止了,必须再次寻求一个新目标,再开始新一轮的奋斗;如同希腊神话中不幸的西西佛斯,周而复始地把一块巨石推到山顶,然后眼睁睁地看着它滚回原点。更糟糕的是,我们一旦在“目标导向性活动”中失败,就会陷入持续的挫折与焦虑之中。</p><p class="ql-block">所以,桑德尔提出,真正持续而深度的幸福感,其实是来自一种截然不同的行为:“自我导向性活动”。用桑德尔自己的话说,这是一种本身就具有意义,不需要靠实现某个特定成就或者目标,就能证明行动者价值的活动。</p><p class="ql-block">当然,活在当下,在许多人的认知里,等于不考虑未来和长期需要,而放纵自我,或者干脆“躺平”,彻底放弃自我成长。但是,桑德尔强调说,自己所提倡的“活在当下”,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而且还和我们实现特定、具体的人生目标并不冲突;在我个人看来,这种活在当下的核心含义,就是在生活工作中全力以赴的同时,要努力追寻我们的行为,在达成目标之外的价值,也就是我们自身美德的提升;同时,活在当下,意味着坦然面对各种意外、挑战乃至风险,把它们也当作一种积极的、能够提升自身品质的体验,从而感受到一种持续的满足与幸福。有点类似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名言:“什么是幸福?幸福来自阻力被克服的感觉。”</p><p class="ql-block">三种最主要的“自我导向性活动”,非常之简单、朴实、接地气,分别是“自我掌控”、“寻找真正的友谊”,以及“接触自然”。</p> <p class="ql-block"><b>01月02日一起听书吧第24天</b></p><p class="ql-block">听书《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今天,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人,都面临着失眠、肥胖症、长期疲劳等健康问题。很多时候,这些健康问题都是由于生存本能发生了误判导致的。它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陷入焦虑、恐惧,并通过一些不健康的行为表现出来,而且越来越严重。这就是生存本能“杀人”的由来。我们生理上的一些基本反应,被作为信号,传递到大脑边缘系统后,在这里促成一些非常原始的情感,比如愤怒、恐惧、快乐,等等。当我们遇到消极的事情时,大脑边缘系统会有不适感,就会形成负面情绪,为了结束不适,大脑要想方设法产生快感。这是一种需求,也就是马克·舍恩所说的生存本能。那么生存本能又是怎么对人产生伤害的呢?马克·舍恩认为,这种伤害是通过六个阶段来完成的。</p><p class="ql-block">第一阶段:产生焦虑。</p><p class="ql-block">第二阶段,产生不适感。</p><p class="ql-block">第三阶段,产生恐惧。</p><p class="ql-block">第四阶段,产生生存误判。</p><p class="ql-block">第五阶段,出现严重的身心症状。</p><p class="ql-block">第六阶段,陷入不良习惯的恶性循环。</p><p class="ql-block">我们的大脑在想到愉快的事情时,会分泌出一种叫多巴胺的化学物质。在想到消极的事情时,多巴胺的分泌就会受到抑制。当我们的焦虑程度越高的时候,不适感就越强烈,多巴胺的分泌就越会受到抑制,而这种抑制,又会让不适感进一步加剧,形成恶性循环,并导致生存恐惧。因此可以说,在焦虑触发生存本能的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多巴胺的分泌水平在下降。每当陷入这样的境地,大脑就会向一些行为求助。这些行为能够产生愉悦感,促进多巴胺分泌,使人体达到一个平衡状态。但是多巴胺有一个特质,非常要命。虽然我们在想象美好事物的时候,多巴胺会分泌旺盛,但是当我们真正体验到了美好的感觉后,多巴胺的分泌水平反而开始下降。所以当人们获得一定满足后,多巴胺水平的降低,会带来新的不适感,使人再度求助于新的刺激行为。</p><p class="ql-block">不幸的是,由于我们的耐性在降低,所以总是在行为选择上犯错误,去求助于一些短效的不良习惯。有时这种习惯是某种强迫性行为,比如反复洗手、不停打嗝;有时候是成瘾行为,比如酗酒、吃药甚至吸毒。这些习惯的共同点,是能迅速满足人体的需求,暂时抑制恐惧感,但它们也会使多巴胺水平出现骤降,导致恶性循环出现,使我们对于某些事物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最终成瘾。比如说,暴食症患者就是这样,降低的多巴胺导致他们想多吃食物,而一旦食物被吃完,多巴胺水平就会降到新低,这种过程不断循环,就培养出了暴饮暴食的习惯。</p> <p class="ql-block"><b>12月31日一起听书吧第23天</b></p><p class="ql-block">听书《寸进》:这是一本"读曾国藩"的"读后感",本书作者侯小强,他曾经担任新浪副总编辑、起点中文网董事长、盛大文学首席执行官,现在是金影科技董事长,是一位有着丰富的职场实战经验并且取得了很多成就的企业家。书中说:“认知不是学习来的,是突破来的。”认知的长进不仅需要知识,还需要切身的感受。这种切身的体会与反省,是认知突破的原动力。如此之后,我们才能将我们听到的道理充分吸收,并且在往后的日子里执行下去。曾国藩的故事,便是芸芸众生的故事,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故事。曾国藩的成功至少可以给我们两方面的启示,第一,不要被人生开局的配置限制了想象,要有定力,有信心,有恒心;第二,普通人有普通人成才的模式,即便个人天赋、先天资源有所不足,我们仍有太多能够开拓提升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b>12月30日一起听书吧第22天</b></p><p class="ql-block">听书《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因为时间的稀缺性和公平性,关于时间管理技巧是层出不穷。找到停顿点,有意识地选择下一件事;管理心理能量,重要的时间留给重要的事情,每天这关键2小时足够了;理解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专注是进化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b>12月28日一起听书吧第21天</b></p><p class="ql-block">听书《通往衰败之路》:这是一本对经济学这门学问的反思之作,所以能看到介绍经济学的成长史。经济学号称现代社会的“显学”,也就是最热门的学科,它甚至被称为是“社会科学皇冠上那颗最为璀璨的明珠”。经济学如果没有了道德情操,腐化是肯定的,利益至上,冷酷无情。</p> <p class="ql-block"><b>12月27日一起听书吧第20天</b></p><p class="ql-block">听书《赤裸裸的经济学》:本书能解决两个问题"如何实现更好的生活,如何运用经济学思维探究世界运行的规律"。微观个体经济行为的关键是:最大化,市场运行机制的机制:稀缺性。人力资本积累的方向很重要,不要受到利益最大化的影响。财富的增长需要长期主义,不要想着一夜暴富。</p> <p class="ql-block"><b>12月26日一起听书吧第19天</b></p><p class="ql-block">听书《比赛中的行为经济学》:心理心是无孔不入,感觉跟什么行业都可以结合起来运用。本书讲了认知偏差是如何对体育比赛产生影响的,主场优势跟裁判因素很大。比赛中的随机性因素,是如何被过度解读的。赛场上的心理激励手段很有必要。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心理影响无法避免。</p> <p class="ql-block"><b>12月25日一起听书吧第18天</b></p><p class="ql-block">听书《价格游戏》,本书讲了价格是如何跟心理学结合来完成定价的,19.99与24.99给消费者是不同的两个感知,我们会自动划分为10元和20多元两个档位,所以19.99比起20元显得更便宜。99元会觉得没上100,101就会觉得是100多了。买东西时,注意其中的心理学陷阱哟。</p> <p class="ql-block"><b>12月24日一起听书吧第17天</b></p><p class="ql-block">听书《赢家的诅咒》:作者是理查德·塞勒,也是上一本《助推》 的作者,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芝加哥大学行为经济学教授。经济学是让我们在这个复杂的世界理性决策的重要工具,但是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它的应用场景局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一些不太符合经济学基本规律的现象,作为一个理性人,我们需要弄清楚它是怎么发生的,消灭我们世界观里的认知盲点。塞勒认为,传统经济学在现实层面遭遇很多适用上的尴尬,主要原因是这门学科的基本假设出现了偏差。具体来说,这本书主要指出了传统经济学应用到现实世界时候遇到的三个悖论:</p><p class="ql-block">第一,有限理性悖论,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太过绝对,人并不总是在理性权衡。第二,不完全自利悖论,传统经济学关于人总是自私自利的假设也不正确,人类经济决策不全是自利行为。第三,标准经济人假设悖论,传统经济学过于机械的看待了人的经济行为,忽视了经济选择的复杂多变性。</p> <p class="ql-block"><b>12月23日一起听书吧第16天</b></p><p class="ql-block">听书《助推》:行为经济学经典著作,作者是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和法学专家卡斯·桑斯坦。我们有直觉系统和理性系统两个系统,由于理性系统的懒惰和高成本,往往是直觉系统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完全理性是不存在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助推就像用胳膊肘轻轻地推别人,而不是用刀枪逼着别人这么做。助推让人的行为不知不觉更符合理性系统,这是经过设计达到的。</span></p> <p class="ql-block"><b>12月20日一起听书吧第15天</b></p><p class="ql-block">听书《社会为什么对年轻人冷酷无情》:这是一本讲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后日本年轻人面对的三座大山(就业、教育、婚恋)的社会现状问题,其实对比我们的现在,年轻人同样面临这三座大山。我的女儿现在上初一,每天做作业到十一二点,我很心痛,小小年纪睡眠不够,想让她放弃写完,她还坚持做完,爱莫能助的感觉很难受,这样的教育方式真的能让成长吗?</p> <p class="ql-block"><b>12月19日一起听书吧第14天</b></p><p class="ql-block">听书《嫉妒与社会》,嫉妒是人类社会从简单走向复杂的一大动力,无法消除,需善加利用。独自无法产生嫉妒,有人有江湖才有嫉妒,嫉妒能让人产生无力感,痛苦,破坏性。嫉妒是高度社会化的复合情感,先伤自己,再伤别人,在初期有所意识,才能善加利用。</p> <p class="ql-block"><b>12月18日一起听书吧第13天</b></p><p class="ql-block">听书《失败者的春秋》(上)|周王的困境,春秋是中华文明成长的青春期,读历史见人性,周天子的困境促进了春秋时代的加速到来,土地作为资源分给诸侯国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小,人性是贪婪的,道德绑架了周天子这位大家长的手脚,诸侯国像孩子们成长起来,不团结自成小家,各怀心思,一个家最终走向衰落。</p> <p class="ql-block"><b>12月17日一起听书吧第12天</b></p><p class="ql-block">听书《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这是一本科幻小说,如果让我像查理·高登一样变成天才,我只想体验下,还是愿意回到现在平凡的我,我能理解那种高处不胜寒的孤独感,我更喜欢与众为伍,我喜欢花花草草,那种平凡的美。我觉得现在的生活很有滋味,已经很幸福啦,要懂得珍惜与感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2月16日一起听书吧第11天</b></p><p class="ql-block">听书《身份认同》:身份认同是人获得安全感的一种形式,在朋友间我们会以是否志同道合来获得身份认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鸡尾酒会效应”是我们很熟悉的心理学效应,它说的是人们总是能够在嘈杂的环境中听到自己感兴趣的声音,而忽略其他的声音。什么是自己感兴趣的声音呢?说白了就是关于身份的声音,像是名字,或是和从事工作有关的信息等等。人们能够快速地判断出哪些信息是与自己身份相关的,并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些信息上,然后通过与其他人的互动来加强自己的身份认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是谁?是关于身份的设想,比如我想做一个积极正能量的人,那些身上有这种特质的我就很想靠近他。但是现实中都说人心隔肚皮,日久见人心,这种表面给人的身份也是可以伪装的,现在也很多做视频传播,文化传播的人在打造个人IP,也就是给别人看的,了解的人设。有些展现出来的身份,也是通过设计的,所以不可不知,不得不分辩。</p> <p class="ql-block"><b>12月13日一起听书吧第10天</b></p><p class="ql-block">听书《季羡林谈人生》人生总是要从糊涂、从朦胧里求明白。人生几何,经历是构成记忆的素材,今天是昨天的结果,明天是今天的结果,过好今天,认真面对,织好人生画卷。</p> <p class="ql-block"><b>12月12日一起听书吧第9天</b></p><p class="ql-block">听书《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素、假、并、气、间、微、秘、破,及其背后反映的日本文化,对大自然的尊重与敬畏,强调次序感与和谐共生的理念,给人充分想象感,让人参与其中,最后一破我觉得代表不破不立,什么都不是完美的,有破才有美,有死才有生,有苦才有甜。</p> <p class="ql-block"><b>12月11日一起听书吧第8天</b></p><p class="ql-block">听书《美国增长的起落》有压力也有动力也会产生效率,最怕温水煮青蛙,大萧条和二战并没让经济变差;收入不平等,教育不平等导致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看不到希望会让更多人不敢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阻力。压力,动力,阻力相互作用转化,经济有起有落正常现象,想象很美好,可得看到现实的骨感。</p> <p class="ql-block"><b>12月10日一起听书吧第7天</b></p><p class="ql-block">听书《任天堂哲学》任天堂能够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依靠创意来获得成功。让不玩游戏的人也爱上游戏,对里面介绍的体感游戏印象深刻,这样的游戏就是把运动变得有趣,让不爱运动的人也会想来玩一玩。如果孩子们的学习也像游戏一样设计得有趣该多好啊,知识点设计到游戏中,也许就会有更多孩子不厌学了。</p> <p class="ql-block"><b>12月09日一起听书吧第6天</b></p><p class="ql-block">听书《包法利夫人》,我很少看小说,在初中还形成一个观念,看课外书就是浪费时间,当时隔壁一个女同学,很喜欢看言情小说,初中就开始谈恋爱,后来很早成家生孩子,后来也了解到他们夫妻关系很不好,两地分居。女孩子从小需要父母更多的关爱,女儿也上初中,我也会了解她最近在看什么书。看书是好,要选到合适的书。</p> <p class="ql-block"><b>12月06日一起听书吧第5天</b></p><p class="ql-block">听书《如何成为优秀的大脑饲养员》脑细胞是不可修复的,无法再生,脑细胞死亡不可逆。我觉得这句话说得绝对让人绝望,或许是还没找到解决办法,是暂时的。认真对待每一天,吃好,睡好,运动好,思考好,祝大家每一天美好。</p> <p class="ql-block"><b>12月05日一起听书吧第4天</b></p><p class="ql-block">听书《身份的焦虑》我认为身份的焦虑的本质是对自我价值的焦虑,社会是人与各种关系的总和,自我价值大多来自外在评价,这也是焦虑的来源,也是安全感焦虑,生存焦虑。自由需要特立独行的勇气,闲散,松弛感都需要这份被讨厌的勇气,不是被人讨厌,而是认识自己,不被他人评价裹挟,真诚地做自己,真诚地对待他人。</p> <p class="ql-block"><b>12月04日一起听书吧第3天</b></p><p class="ql-block">《美学散步》我很少看画展,之前看过也是看热闹,所以这么年也没再去看过。闲散的日子不多,走入艺术长廊的日子也不多。我更爱的是走入自然,有空爬爬山,欲望随着年龄增长在降低,我能做的事就是伸手可及的事,不再羡慕远方,而是踏实在当下。等下下了班车,那种散着步入园区的感觉也挺好,抬头举目间就能欣赏美景。</p> <p class="ql-block"><b>12月03日一起听书吧第2天</b></p><p class="ql-block">《赞美闲散》,闲散不是懒散,它是一种主动的休闲方式,跟我们近两年谈及的松弛感有相似之处,想到闲散就有一种放松的感觉,跟现有生活不同的境地,远离同质化,主动拥抱闲散时光,从偶尔的闲散开始。</p> <p class="ql-block"><b>12月02日一起听书吧第1天</b></p><p class="ql-block">💪听书《最小阻力之路》从"解决问题"的思路转变为"创造"的思路,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TFC💪💪</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