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山西好风光(三)

夏广泰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6年10月29日下午,我和老伴“自驾游山西”到达山西临汾。临汾史称平阳,《尚书》载"尧都平阳"。司马迁《史记》云:"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足见华夏文明自尧始。尧在4000多年前就定都平阳,划定九州,形成中国最早的格局,平阳成为华夏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华夏第一都之称。</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30日上午,我们在临汾市尧都区尧庙广场参观了中华第一门“华门”。 华门,是一座华夏文明纪念碑,由太原理工大学的赵建彬老师设计,建于2002年,历经3年建成。位于尧都旅游区中心。</span></h1><h1> </h1> <h1>  </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华门由基座、主门及门楼三部分构成,主体工程包括大台阶、裙房、主门、阁楼4部分,地下二层,地上7层,总高50米,长80米,宽40米,建筑面积2.2万余平方米,华门占地150亩,总投资5000万元。 华门博采“门”建筑精华,集历史纪念和游览观光于一体,正面三门矗立,象征尧、舜、禹三帝。主门高达18米,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门,主门以刚刚开启的形式,象征尧帝开启中华文明之门。 </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谈到门,大家都很熟悉,国有国门,城有城门,院有院门,宅有宅门。对人类而言,门自古就有,无处不在,它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方式,也是人类建筑的古老组成,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标志很多都体现在门建筑上,比如中国北京的天安门、法国巴黎的凯旋门等。那么,临汾尧都为什么建有华门,又称天下第一门呢?首先,华门是一座华夏文明纪念碑。大家知道,山西南部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发祥地,早在四千多年前先祖帝尧就建都临汾,形成了中国最早的格局,开创了中国上古社会的文明,被尊为文明始祖。可以说中华民族的文明之门就是由尧舜开启的,华门就是为纪念帝尧统一华夏,开启文明之功,展现中华民族历史渊源而建设的。因此,华门也就是华夏文明之门。由于它代表和体现的是中国最久远的历史文化,堪称文化上的“天下第一门”。人常说,不看凯旋门等于没去法国,那么在中国不登临华门也将是一大遗憾。</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华门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门建筑。华门景区总占地150亩,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宽80米,高达50米,象征着上下五千年。世界上最高的门是朝鲜的平壤凯旋门,高60米,是1982年为了庆祝金日成70大寿和两次战胜入侵者(日本和美国)而建造。而华门三年建成,虽然比平壤凯旋门低了10米,但长达80米,宽40米,在建筑规模上堪称“天下第一门”。</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华门是中国第一座门文化旅游景观。中国是文明古国,门文化源远流长,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但门文化旅游却一直盛行在欧洲,如法国、意大利等都有著名的门建筑景观。华门的建成使门建筑成为独树一帜的文化景观,开辟了中国文化旅游的崭新领域,填补了门文化旅游的空白。由此可见,就旅游文化而言,华门又是中国旅游的“天下第一门”。</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华门由基座、主门与阁楼三部分组成,是一座突出造型气势兼容各时期古建风格的宏伟建筑,每一部位都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首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华门大台阶,就是一座寓意华夏文明之源的文化景观。华门主门正前方长达25米的瀑布墙,代表着孕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之水高悬而下,华夏文明由此渊源。基座平台上方一双巨手托着一尊陶盆,体现了劳动创造历史的思想。陶器是人类由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尧舜时期的主要用具,“巨手托陶”的石雕正象征着尧舜时期的文明地位。中间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的21个彩球,代表着尧舜之后夏、商、周、秦、汉等二十一个历史朝代,生动地展现着中华五千年文明从尧舜开始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前面56级黄褐色的台阶代表着56个民族,寓意中华文明由各民族历经五千年共同创造。</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台阶两侧车轮造型的栏杆在中国建筑史上尚属首次采用,雄浑厚重的石雕车轮,仿佛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如车轮滚滚,前辙后继,一往无前。</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主门是华门的核心部分,高大厚重,雄伟庄严,民族气概令人肃敬。正面三门矗立,象征着尧舜禹三位文明始祖,直观地体现了文明之门和根祖之门的文化主题。位于中间的主门高达18米,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门。大红色的门扇以中国传统的九九规制分别镶嵌81颗铜钉,庄严挺拔,富贵吉祥,给人以浓浓的中国情结。大家仔细观察,可以看出两扇巨门呈半开状态,这正是华门历史文化的特殊寓意所在。据史书记载,“中国之称始于尧”,也就是说尧是最早钦定九州,统一华夏的民族先祖。4700多年前尧建都临汾,形成了最早的国家格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由此开始,东方文明古国的历史地位由此奠定。半开的主门正是寓意华夏文明之门由帝尧刚刚开启,尧舜之后历经二十多个历史朝代,共同拓展了五千年的文明之路,中华民族始终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民族。历史证明,国门打开就是文明的开始,国门开放才有文明的兴盛。就现实而言,这开启的华门又是开放之门的象征,寓意国门开放,走向世界国运昌盛。因此,站在这高大雄伟的华门前面,你能感悟到五千年前国门开启对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同时也能领略到五千年后国门开放对中华民族的强大推动。</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进入华门,一楼是“中华大厅”。展陈内容有尧天舜日、东方巨龙、连环九鼎、天下巨联、锦绣中华、民族之魂、远古辉煌、百牲图腾。</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华门大厅由八根顶天立地的龙柱支撑,高大挺拔,气势雄壮。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国独有的民族文化,华夏子孙被称为龙的传人。龙是中华民族远古时期人与自然关系的图腾崇拜,数千年中龙的图形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1980年,临汾陶寺出土的陶制龙盘被史学界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龙图之一,也是尧时期华夏民族龙文化最有证据的实物发现,被誉为“中华第一龙”。</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华门龙柱高达14米,为青铜铸造,是中国最高的龙柱,其艺术价值一是首次塑造了中国最古老的立体龙形,无角无爪,简洁质朴,蕴含着一切变化的生机;二是改变了过去的盘龙之状,龙体不是四足支撑盘绕石柱,而是腾悬飘浮,柔如流水,刚若石嶂,观之有神,呼之欲动。八龙对称排列,龙首相望,在彩云石柱和顶部天体的衬映下飘逸腾升,如火如云,如电如风,象征中华民族如东方巨龙横世腾空,在五千年历史演进中生生不息,日益强盛。</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连环九鼎,亦称八卦九鼎、中华九鼎,是华门的镇门之宝。鼎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很早就有“舜铸九鼎”的传说,商周时期达到鼎盛,成为权位的象征,一直被尊为国之重器。正因为如此,鼎在百姓心目中也是至高无尚的,通常对重要的人物誉之为“大名鼎鼎”,说话算数又被称作“一言九鼎”。</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中华大厅两侧的四个殿堂,分别陈列的是中华民族四大信仰铜雕,展现了中华民族千年来古老而丰富的信仰文化 ,反映了中华民族最高层次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华根祖信仰。</span></h1> <h1>  </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华祖坛”自左至右陈列着帝舜、帝尧、伏羲、燧人、女娲、炎帝、黄帝的青铜雕像,这些被尊称为“三皇五帝”的民族先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文化之根,对他们的尊奉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崇祖先的历史传统,也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精神信仰,凝聚着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血脉之情。</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华思想信仰。</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华圣坛”自左至右陈列着韩非子、荀子、墨子、老子,孔子、孟子、孙子等先秦诸子百家杰出代表的大型铜像,这些奠定了中华民族思想根基的圣贤哲人为历代所敬奉,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思想信仰和数千年尊崇圣贤、崇尚科学的优秀传统。</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华宗教信仰。</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华教坛”自左至右陈列着佛教弥勒佛、观音菩萨、释迦牟尼和道教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王母娘娘和等宗教人物的大型铜像,宗教信仰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信仰文化,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在精神上包融外来文化的民族胸怀。</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华神灵信仰。</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华神坛”自左至右陈列着土地山神、关公、、妈祖、玉皇大帝、送子娘娘、龙王、财神等被民间百姓尊为神灵的人物雕像,中国自古是多神信仰的民族,信奉神灵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最原始古朴的思想观念,展现了中华民族丰富灿烂的神话世界。</span></h1> <h1></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岁月千年,脊梁不倒,生生难息强国梦。</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山河万里,龙脉永存,泱泱大国中华魂。</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门与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几乎有门就有联,无门还有联,它所描述、表达和抒发的思想文化深邃无限,而且都是以最简短的文字来表述。由于楹联规制严格,对仗工整,长联就自然成为联中之难。华门是天下第一门,当然应有天下第一联。为了征集这副名联,尧都区在中国楹联学会和《对联》杂志的大力支持下,历时一年进行征选,全国300多位楹联名家参与了编撰,应征作品达200余幅。当时宿青平区长命题为“五百字写五千年”,也就是说,该联由500字组成,要书写五千年历史,其难度可想而知。首次评选时200多幅作品无一上榜,最后由全国联坛十老中的几位名家共同策划,由《对联》杂志主编孙满仓先生执笔,几经修改评审最终选定。</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门两侧悬挂的就是这幅巨联,上联主要写五千年的变革发展,下联主要写五千年的思想文化。这副对联作为文学作品自然不能无暇,但毕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幅以500字书写中华五千年历史的楹联。该联融史学、文学、书法艺术为一体,读一联而知五千年,堪称联中珍品。此联长10米,宽1.8米,紫铜精制,是全国规制最大、字数最多的楹联,与天下第一门相呼应,堪称天下第一联。与这幅长联相对,在大门东侧有一幅华门主题楹联,上联为“中华渊源五十六族水长山高同根九洲地”,下联为“国门盛开二十一朝文韬武略共祖五千年”。此联由“中国华门”起笔,突出“同根共祖”,短短三十四个字囊括了自然、历史、民族、朝代五千年的大时空,与大厅环境浑然一体,使华门的文化主题一目了然 。 </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联:华门峻立接浩浩尧天俯瞰沧桑九万里羡想上古桃源轩辕牧善陶唐禅让曾将民治仁风播斯土叹夏桀商纣起昏愚暴虐之政笑五霸七雄信强弓硬弩之能纵使神州走铁骑同室相争战张文驰武逐中原朝代更迭长城永续留多少铜砖铁瓦捍卫家园看雄关漫漫秦皇铸鼎汉武拓边持帚横扫疆域乱听笳笛悠悠昭君履塞文成赴藏联姻缔结血脉凝敦邻睦友从谏纳贤贞观隆邦令百鸟朝凤轻徭薄赋复台削藩康乾盛世叫社稷昌宁寻基业问苍茫大地帝王耕作几垅田青史在人民造就好河山孰可知泱泱古国几腐几弱频频添屈辱忠臣豪杰不折不挠屡屡挽狂澜待辛亥雷鸣锤镰遍舞扭转乾坤站起来八极九州民作主‌。</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下联:故都煌陈悬晖晖舜日光照恢瀚五千年极目洪荒河洛伏義拈著仓颉创字早让化育慧根植禹甸喜周公孔圣定礼乐典章之制赞诸子百家调琴和瑟鸣之弦由此君臣明礼序人伦有纲常修身治国数赤县岁月远逝黄河不息积无数宏才睿智傲领峰巅闻绝唱声声司马吐珠太白把酒挥毫激扬汉唐风望西路绵绵张骞飞驼郑和举帆丝路瓷船欧亚通挚纸操印燃硝定盘四大巨献引全球共仰内经本草缫茧浣纱匡技神工消黎庶累寒赛风流观动荡环球万邦竞渡谁踏浪蓝图展春风跨跃沿海岸君不见拳拳赤子矢情矢志时时增荣光炎黄儿女海内海外处处挺脊梁期开放潮涌龙马俱腾振兴中华搏出去七洲四洋我争先‌。</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东西两侧墙壁以文字形式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特征,西侧分别是疆域区划和历史朝代,东侧分别是山脉江河和民族构成,每一个华夏子孙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根源,民族的认同和归宿之感油然而生。这种人文与自然相融的空间结构,使华夏文明立体展现,让人直观地感悟豪壮的民族魂,浓浓的中国情。</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石器时代。</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陶器时代。</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玉器时代。</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铜器时代。</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风姓十部。</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百姓图腾。</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华门二层是“乾坤大厅”,展陈内容有中华宝典、文明之光、江山如画。顾名思义,是由于这里陈列着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著名文献、重大发明和重要人物。大厅的八根石柱,叫“八卦柱”,每根石柱代表一卦,体现了中国最古老的文明和最原始的文化形式。位于大厅中央的水晶球直径7.5米,是全国最大的水晶球,透过球体可以俯视中华大厅。</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展厅内对联上联:九州青史在,无数英豪化春雨。</span></h1><h1> </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展厅内对联下联:四海浪潮急,多少人杰唤东风。</span></h1> <h1>  </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厅东西两侧,是华门集中展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经典宝库,四个大型书架分别陈列着中国有史以来哲学、历史、文学、科技各100部经典名著。东侧是哲学和文学书库,西侧是历史和科技书库,包括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在哲学、政治、军事、历史、地理、科学、文化、艺术、宗教等领域的智慧成就。华门书库可使您直观地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和历代先贤对中华文明的贡献。</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百部哲学著作。</span></h1><h1> </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百部科技名著。</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百部史学名著。</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百部文学名著。</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门隙两侧分别陈列着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使用的矛、越王勾践使用的剑以及戟、钺等古代著名兵器,与两侧经典文献相呼应,共同体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气壮山河的文武之道。大厅南北两端分别陈列着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立体铜雕,展示了中国古代举世无双的军事工程和水利工程,大厅中央陈列着秦代战车和郑和航船,展示了中国古代陆地和水上的交通工具。</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万里长城。</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厅南北两端分别陈列着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立体铜雕,展示了中国古代举世无双的军事工程和水利工程。</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题长城上联:入山海出嘉峪仰天横卧峰关叠起绵延万里雄风在。</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下联:始秦皇盛大明世代接续铁骨堆累血火千年浩气存。</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京杭运河。</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题运河上联:起燕京达余杭横跨五水纵连八省南北贯通甲天下。</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下联:始吴王成隋炀开柘六载泽济千年各族相融盛中华。</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长江滚滚自古后浪推前浪。</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黄河滔滔而今东风唤西风。</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厅中央陈列的秦代战车,展示了中国古代陆地的交通工具。</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厅中央陈列的郑和航船,展示了中国古代水上的交通工具。</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地无情舟载舟覆民心如浪。</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日月有恒国兴国衰贤路是钟。</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秦朝疆域。</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秦朝疆域。</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汉朝疆域。</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汉朝疆域。</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唐朝疆域。</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唐朝疆域。</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元朝疆域。</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 元朝的疆域非常辽阔,东起日本海,南抵南海,西至天山,北包贝加尔湖,总面积约为1372万平方公里(1330年)。‌‌元朝的疆域不仅包括中国的绝大部分地区,还涵盖了西域、西藏、台湾、缅甸等地,这些地区在元朝时期首次被纳入中国的统治范围。元朝的疆域面积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之一,甚至超过了汉唐时期的疆域。</span></h1><h1><br></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明朝疆域。</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明朝疆域。</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清朝疆域。</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清朝疆域。</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四大文化英杰。</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自左至右:屈原、司马迁、李白、曹雪琴。</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四大艺术大师。</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左自右:师旷、王羲之、吴道子、关汉卿。</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四大民生巨匠。</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左至右:李冰、宇文恺、黄道婆、李时珍。</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四大外交先驱。</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左至右:张骞、法显、鉴真、郑和。</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四大清官廉吏。</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左自右:孙叔敖、魏征、包拯、于成龙。</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四大盛世名君。</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左至右: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康熙。</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四大科技先圣。</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自左至右:鲁班、蔡伦、张衡、 毕昇。 </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四大民族英雄。</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左至右:岳飞、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以上三十二尊群雕浑然一体,造型逼真,从全新的文化时空,生动地展现了中华民族自远古以来划时代的文明成就和民族精神,突出了华门华夏文明纪念碑的文化主题。</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陶器。</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陶噐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性的发明,中国陶器已有上万年的历史,是旧石器时代后中国上古社会的重要生活器具。主要出土于黄河与长江流域,有灰陶、黑陶、红陶、白陶、紫陶、彩陶等类型。陶器是人类通过化学变化创造新物质的最早成就,从更深层次上改善了人类的生活,加快了文明的进程。</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青铜器。</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青铜器始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是陶器时代之后,铁器时代之前的重要工具与容器,商周时期达到鼎盛。中国青铜器以酒器、食器、礼器、兵器、乐器、工噐等为主,类型俱全,制造精美,代表了中国古代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反映了古代社会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瓷器。</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五大发明,3000多年前中国人在制陶的基础上把高岭土又烧制成名瓷,从宋元到明清达到鼎盛。中国瓷器自古有官窑民窑之分,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生产的青、白、黑、彩等品种举世闻名。由于瓷噐是中国最早传到国外的产品,在世界上享有极高声誉,外国人就以瓷器(china)称谓中国。</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华门三层是巾帼大厅,展陈内容是东方女神、中华女杰和女性字韵。</span></h1> <h1>  </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四大外交使女。</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自左至右:冯嫽、细君公主、王昭君、文成公主。</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四大巾帼奇女。</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自左至右:妇好、花木兰、佘赛花、梁红玉。</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四大掌国权女。</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自左至右:吕后、武则天、萧太后、慈禧太后。</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四大文明祖女。</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自左至右:女娲、嫘祖、女登、女皇。</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四大钟情淑女。</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自左至右:孟姜女、虞姬、卓文君、唐婉。</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四大忠孝贤女。</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自左至右:孟母、缇萦、长孙皇后、岳母。</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四大倾国美女。</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自左至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四大绝代才女。</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自左至右:班昭、卫铄、李清照、蔡文姬。</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春有愿,夏继春愿,秋色染赤愿,冬运转竞飞愿,回榄春夏秋冬愿,循情顺礼皆遂喜愿。</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东来愿,西接东愿,南风拂宿愿,北气盛广飞愿,相聚东西南北愿,倚德持诚如财愿。</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乾生愿,坤载乾愿,天宇纳百愿,地利彰滿飞愿,永寄乾坤天地愿,恒性操行方得福愿。</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日沐愿,月承日愿,星光映苍愿,辰时兴高飞愿,无穷日月星辰愿,尽心倾悟自有寿愿。</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华门顶部的阁楼叫“门祖阁”,陈列着中国的“门祖”和“门神”文化。阁楼南北大门各有一副门文化对联,北侧为“开开闭闭一瞬间,进进出出五千年”。南侧为“进出有道勿忘思门祖,起居无忧安身何不惜门神”。阁楼内位于东侧的铜像是中华民族的“门祖”一有巢氏,相传他在一万多年前发明了构木筑巢,使人类结束了穴居和树居,开创了人类居住建筑的历史,西安半坡遗址所显示的正是这个时期“有巢”的遗迹。“居而生屋,屋必有门”,因而“有巢氏”就成为中华民族的人居始祖,自然也就是“门祖”了。雕像两侧的三组门分别镶嵌着中国甲骨文中最古老的“门”字装饰,展现了中国“门”字历史演变和书法艺术。</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门祖有巢氏铜雕像。</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巢氏,简称“有巢“或”巢”,号“大巢氏” ,华夏族,中国上古时期部落首领 ,建立古巢国,位列五氏之首 ,被誉为华夏“第一人文始祖”。</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人文始祖,是指开拓人文文化,对中华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比较著名的人文始祖有:有巢氏(帝壳) 、燧人氏(帝皋 )、伏羲氏(伏羲) 、神农氏(炎帝) 、轩辕氏(黄帝)等。其中依据中国历史大系表记载:有巢氏位列五氏之首,被誉为华夏“第一人文始祖” 。有巢氏:建造房屋、袭叶为衣、首尝果实、实行土葬、族外通婚等;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氏:创造八卦、文字、渔猎、婚姻;神农氏炎帝:尝百草,制耒耜,种五谷,发明医药制作陶器,开辟集市。轩辕氏黄帝:统一华夏、“鼎、井”的发明人,与岐伯讨论病理,作《黄帝内经》。</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史传有巢氏是人类原始巢居的发明者、巢居文明的开拓者。有巢氏开创巢居文明的伟大功绩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具有积极和深远影响。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的建造理念来自有巢氏巢居文明内涵。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即效仿有巢氏“巢居”的古老智慧修建而成。《鉴略.三皇纪》记载:“构木为巢室 袭叶为衣裳”等,都是从人类文明启蒙的角度来概括的,意味着有巢氏为人类文明的领航者。</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著名历史学家吕振羽在 《中国历史讲稿》中指出:“到了有巢氏,我们的祖先才开始和动物区别开来…从此就开始了人类历史。”。</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门前对联:门有二神在,家无小鬼来。</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西侧展示的是中国古老的“门神”文化。门在中国历史上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带有神秘性,中国古代有“五祀”,其中“门”、“户”就占两项,可见古代社会对门的尊崇和人类对居住出行的平安期求。位于中间的木雕门神是中国古代驱鬼镇邪、捍卫平安的最早化身,名叫神荼和郁垒,这是中国最早的门神造型,旁侧两门对应的门神是中国民间使用最广的白脸秦琼和黑脸尉迟恭。历史上充当过门神的人物无以计数,有武门神,也有文门神,随着门神信仰习俗的演变,其作用也由守门驱邪进而招祥祈福。我国民间仍然流行着春节贴门神的习俗,既是一种心理籍慰,也烘托新年的喜气。</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华门的最高处门顶,置放于平台中央的是一尊举世无双的“多音方钟”,悬挂于高达2米的青铜扁足鼎底部,更显古朴庄重。钟高1米,宽0.6米,青铜铸造,体态方型,四面击之,声音各异,在钟体不同的部位会有不同的声音。钟器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礼器与乐器,但数千年来见诸于世的都是圆形,而且只有一种声音,“多音方钟”的发明是我国历史上钟器制造的创新,堪称华门独有的传声之宝。登高击钟,心悦神驰,同钟异声,八方共鸣,显示了华门高远博大。每逢重大节庆华门都要撞钟庆贺,除夕之夜在华门撞钟鸣炮,已是人们除旧迎新、抒发情怀、表达祝愿的度岁选择。</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华门门顶平台共有两层,这是1000平米的活动平台,由南北两部分组成,阁楼顶部是观景平台,距地面高度为40米,站在这里,举目远眺,四周风物尽收眼底。东边可以迎看日出,西边可以俯瞰汾河,南面是一望无际的田园风光,北边是繁华的临汾市区。俯视大地,似腾空居高临下,仰望天宇,似神仙心旷神怡。登临华门,昼能遥览河山,夜可观测天象,远眺近视,仰望俯瞰,坐思立悟,目移心注,天人合一,使人心境高远,可谓是“登临华门凭栏处,尽享天地之灵气”。</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通过参观,我们欣赏到天下第一门“华门”十八景:华夏一统、源远流长、国门盛开、尧天舜日、连环九鼎、东方巨龙、天下巨联、民族之魂、远古辉煌、百姓图腾、乾坤之光、江山如画、中华宝典、女性字韵、东方女神、中华女杰、门祖神韵、华门天音。</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山西临汾“华门”的情况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再见!</span></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