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五仙观是印证广州别名“羊城”“五羊城”“穗城”的一处古迹。 </p><p class="ql-block"> “五羊衔谷,萃于楚庭”的五羊神话传说,根据岑仲勉考究这是一则史前拓殖神话,反映了广州先民带着牲畜良种南来,开发岭南的史迹。五仙观在惠福西路,是一座祭祀五仙的谷神庙。</p> <p class="ql-block"> 民间传说在周夷王时,广州连年灾荒,稻谷失收,人民难得温饱。一天,天空出现五彩祥云,五位仙人身穿彩衣,骑着口含谷穗的五色仙羊飞临广州。仙人把稻穗赠给广州人,并祝愿此处风调雨顺,永无饥荒。然后驾云腾空而去,羊化为石。从此,广州成了富饶的地方,这动人的传说世代相传,广州因此得名“羊城”、“穗城”。</p> <p class="ql-block">岭南第一楼</p><p class="ql-block"> 岭南第一楼又叫禁钟楼,是广州市现存为数不多的保持着木结构形式的较为完整的明代城楼式建筑。</p><p class="ql-block"> 明洪武七年(1374年)行省参政知事汪广洋建造此楼,它比镇海楼还要早7年建造。其楼基用红砂石砌筑,楼高7米,中通往来,作城门状,上建栋宇巨檐,构成一座轩敞的楼台,显得庄严雄伟、朴素大方。</p><p class="ql-block"> 明代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把它与镇海楼、海山楼和拱北楼合称为"四大崇楼"。</p><p class="ql-block"> 此楼与五层楼堪称为明代建筑的"双璧"。</p> <p class="ql-block"> 五仙观于明洪武十年(1377)建成,建筑坐北朝南,依山而建,门上石有清人书“五仙古观”四字。明、清两代五仙观先后以“穗石洞天”和“五仙霞洞”列为羊城八景之一。五仙观于1989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仙人拇迹</p><p class="ql-block"> 传说周夷王时期(约公元前九世纪),广州连年灾荒,一天,有五位仙人身着五色衣裳,骑着口含稻穗的仙羊,降临广州,将稻穗赠与广州人,并祝愿此地风调雨顺,永无饥荒,随后仙人飞升离开,从此广州风调雨顺,成为富庶之地。广州因此得名“羊城”、“穗城”。</p><p class="ql-block"> 仙人拇迹正是仙人飞升时留下的脚印,至今福佑广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拨破浮尘入紫烟,五羊坛上访神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人间自觉无闲地,城里谁知有洞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竹叶影繁笼药圃,桃花香煖映芝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吟馀池畔聊欹枕,风雨萧萧吹白莲。”</p><p class="ql-block">这便是《古仙旧题》,寥寥几行字,道出了五仙观的无限美好。</p> <p class="ql-block">岭南第一钟</p><p class="ql-block"> 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铸造,直径2.1米,高3.04米,重约5吨,是广东现存最大的古代青铜钟。钟体造型宏伟庄重,上阳铸篆文“大明国洪武十一年岁次戊午孟春十八日平卯广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铸造”31字。该大钟是古人作为遇火警等非常事故时召数所用,无事禁止撞击,因而又称“禁钟”。</p> <p class="ql-block">仙藤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传说曾经悬挂岭南第一钟的是一根细小的葛藤,人称“仙藤”。清朝时候,一个外国商人到五仙观游览,得知悬挫大钟的是仙物,便用铁链换走葛藤,之后跑到珠江边欲坐船离开。看到藤条上布满灰尘,商人将藤条放进珠江水想清洗一下,谁料藤条刚碰到江水,便化作一条龙飞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