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高公玉科,伟岸的身材,如炬的眼神,超人的思维,创新的精神;拾天地之精华,集男人之大成;维公元二O二四年,岁次甲辰,冬月十六日,撒手尘寰,溘然长逝,享年八十九耄寿,惜哉痛哉!</p><p class="ql-block"> 洒爱一地,余辉无限;子孙哀伤,泪水难掩;思念绵绵,永驻心间!</p><p class="ql-block"> 忆往昔岁月稠,音容宛在;静默中听见时光的低语,诉说着永恒的怀念……</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六年五月三日,他生于平定县娘子关镇坡底村,一九五二年考入阳泉市一中,在校任班长。一九五五年他考入冶金部太原工业学校,学习炼钢专业,在校任班长、团支部书记、学生会副主席。一九五八年钢校毕业后,他分配到阳泉市钢铁厂工作,在厂任技术员、车间生产调度员等。一九六O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一九六一年他荣获钢厂劳动模范称号。一九六二年,钢铁厂暂时关停,技术骨干调回省冶金厅待命。他由于当时家庭困难,不能继续在外工作,逐辞去原工作,回乡参加农业生产。</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二年至一九七二年,他在坡底村任会计及主持办公室工作十年。七二年普及初中,他调到学校任教师。七七年又回到大队领导机电组工作,经过两年多苦干,机电组配合大队完成了多处引水上山的艰难工程,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并获得一台30马力拖拉机的奖品。</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八年,他加入村党委,并担任副书记。在任期间,他提议利用电厂排出的热水养殖罗非魚,这个提议得到了大队党委成员一致同意,并推举他全权负责筹建养魚场。当时村里没钱,他只能求助各级领导。他的方案得到了省科委、省水产处的高度重视和帮助,经过一年多的奋斗,魚场终于建成投产,同年产出七千多斤热水罗非魚,收入七千余元。这个喜人的成绩,得到了省科委的高度认可,并建议扩大规模,密集养殖。在他的精心领导下,魚场规模很快扩大,产量也大幅度增加,由此,他获得了山西省颁发的“科技进步二等奖”。</p><p class="ql-block"> 由于他多年的摸索,积累了深厚的养殖热水鱼的技术,八四年被省科委调到祁县帮助解决饲养罗非鱼的问题。经过他两年的努力以及改革,使该魚场年产量翻了一番,受到了省科委的嘉奖。</p><p class="ql-block"> 他一生酷爱音乐,精通音律,笙、管、笛、唢呐、二胡、电子琴样样精通,在村里工作的二十多年里,利用业余时间组办晋剧团,指导排练晋剧,丰富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唱响了坡底村的名气声誉。他门徒多,乐友广,组办的鼓乐班子,但凡村里有红白喜事,都是免费为村民服务,赢得了村民们的盛赞好评。他对音乐的爱好,也是他中年与晚年生活的精神食粮与支柱!</p><p class="ql-block"> 生如春花之绚烂,逝如秋叶之静美。叩地忧伤,缅怀逝者;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勤恳努力,业绩昭彰;忆往昔,中流砥柱耀门庭,值今日,星沉月落尽哀音。</p><p class="ql-block"> 大地含悲,天公垂泪;哀思无尽,怀念永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