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2月10日,在成都参加新时代教育管理专业化发展高级研修之旅持续进行,这一天的学习经历如同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了教育管理前行的道路。上午,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蜀华分校分管教学校长谢宇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且极具深度的专题报告——《九年制学校课程、课堂、教研的新思路与实践探索》。在报告的开篇,谢宇校长首先强调“课程是核心”。她深入阐释了课程对于学校教育的根本性意义,指出课程犹如一座灯塔,指引着教育教学的方向。蜀华分校在课程设置上独具匠心,构建了一套全面且富有层次的课程体系。学校不仅重视传统基础学科的夯实,更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方位提升。通过开设丰富多彩多领域的课程,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扇通向多元知识世界的大门,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使课程成为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独特才能的核心阵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后,谢宇校长将视角聚焦于课堂,提出“课堂是根本——‘活力’课堂”的理念。她详细介绍了蜀华分校为打造“121”导学练‘活力’课堂所做出的一系列创新举措。在这里,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师生互动、共同探索知识的活跃舞台。学生们在课堂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攻克学习难题。项目式学习则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着引导者与促进者的角色,通过巧妙设计问题情境、组织课堂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样的“活力”课堂,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课堂成为学生成长与进步的摇篮。最后,谢宇校长着重强调了教研是保障。她展示了蜀华分校多层次、全方位的教研体系。教师个人的教学反思是教研的基础环节,每位教师在课后都会深入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备课组的集体研讨则是凝聚团队智慧的重要方式,教师们共同探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问题,集思广益,优化教学设计。跨学科的教研交流更是打破了学科界限,促进了学科之间的融合与创新,为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学生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这样系统而深入的教研活动,教师们能够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从而为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提供坚实保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堂好课究竟应该具备哪些基本样态,这是每一位教育者都应深入思考的核心命题。下午,大家以《基于一堂好课基本样态建构》为主题,以如何在个体差异较大的教学环境下实现个性化教学,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如何有效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避免陷入技术的堆砌而忽视教学的本质;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终身学习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重点话题。将研讨交流将学习的氛围推向了高潮。在研讨中,教师们各抒己见,思想的火花在交流碰撞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经过热烈而又充分的讨论后大家形成了基本共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晰明确且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目标是一堂好课的起点。教学目标如同航海中的灯塔,指引着教学的方向。它不仅要涵盖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要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丰富且合理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好课的关键。教学内容不应局限于教材,而应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拓展与延伸。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社会以及学科前沿知识,让教学内容鲜活起来,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多样化且有效的教学方法更是一堂好课的桥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风格以及教学目标的要求,灵活选用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科学精神。而在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中,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与原理,同时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良好的课堂氛围与师生互动是一堂好课的灵魂。在课堂上,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师生之间的互动不应是简单的问答式互动,而应是深度的思想交流与情感共鸣。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课堂表现,用鼓励性的眼神、肯定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积极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课程、课堂和教研研究的道路上,我们需要精准定位课程的核心地位,精心打造充满活力的课堂,精细构建完善的教研保障体系。在课程方面,积极推动学校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创新,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和学生需求,开发更多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上,努力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鼓励他们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营造活跃而高效的课堂氛围;在教研工作中,加强组织与管理,搭建更多的教研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分享,建立健全教研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与创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