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好书的引领;教师的精神成长,需要阅读的滋养;教师的人文情怀和教育理想,更需要书籍来浇灌。为了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分享阅读经验,提升教育智慧,12月11日下午,三年级数学组开展了读书分享交流活动。</p> <p class="ql-block"> 《我就是数学》是华应龙老师的一本教育随笔,全书共有六个部分,即“课前慎思”、“课中求索”、“课后反思”、“听课随想”、“评课心语”和“生活感悟”,其中记录了华老师的教学中的点滴,也有他听课的感受,让人读后能有思,有悟。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他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也有他对人生的感悟。所以读起来让人倍感亲切,生动,感人,又蕴涵智慧,读后回味无穷。</p> 读后思考 <p class="ql-block"> 在教学中注意教知识、教方法、教思想。创设适当的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感悟数学的力量。在"角的度量"这节课中,华老师经过反复搜寻、思考和讨论,终于找到了滑滑梯这样既有趣又能引发学习需求的情境。 每节课预设了引入新课、在游戏中创造、在讨论中理解、在尝试中规范、在质疑中发展五个教学环节。这种预设思维层次清晰,每一个环节紧紧扣住了教学目标。对课堂预设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需创设情境,给学生充裕的空间,让学生在尝试中、在探索中体验到重要知识的必要性,并且在思考、运算等个人劳动和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中规范这部分知识。使每个学生在40分钟的学与教的对话中,知识、思想、情感等方面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提高。让学生感觉"今天学得特别明白"。</p> <p class="ql-block"> 这一代孩子,可以说是不知感恩的一代。孩子们为什么会这样?这值得我们每一个大人深思,更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扪心自问:"我们自己做得如何?我们尽到教书育人的职责了吗?如果在学生并不期待感谢,或者认为并不值得感谢的时候,我们老师满怀感激地看着学生,轻轻地说一声"谢谢",那么展示的一定不只是老师轻盈的感应力,感动的也一定不会只是那个小男孩﹣-"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整个世界都会感到其乐融融!</p> <p class="ql-block"> 在华应龙老师的课上,我们可以发现整个课堂氛围都是轻松有趣的,以生活情境导入,学生渐入佳境,在华老师幽默风趣的引导下,当遇到孩子们错误的情况也能顺其自然的化解,正如华老师所说的,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踏入教师行业,仍然要秉持教育初心,秉持对教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对世界充满好奇。</p> <p class="ql-block"> 一个教师不读自己专业以外的书,是不会把这个学科教得很好的;但是,如果他不经常阅读自己专业的书,那么更是教不好这个学科的。看到这段话,我不由心虚。为何我们总是抱怨自己没时间读书,把时间都用在思考如何教学上。却不知,我们没有理论作指导,得出的教学东西也必然是肤浅的。想给学生半桶水,老师不再是一桶水,而是要有源源不断的流水。所以我们要不时的饱读诗书来充实自己的大脑。</p> <p class="ql-block">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辉;一本好书,可以净化一个人的美好心灵。书香浸染,能让我们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如沐春风,凝聚智慧;能让我们更好地教育和感染学生,让我们继续与书为伴,温暖成长,拾光而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