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童 年 拾 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老家临湘桃林金盆二屋里。父母的兄弟姊妹都不多,父亲有个哥哥,母亲有个妹妹。父母生育了八个孩子,老大是个女儿,还在襁褓中,日冦一颗炮弹打在屋后,受惊吓夭折,老七幼年因病早逝,长大成年我们兄妹六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母是普通农民,新中国成立前就举家来到了岳阳城里谋生。说来也巧,当时城内有两家石印社都是临湘人开的,一姓杨一姓赵,使父亲立足谋生有了机会,到一家石印社当学徒。初来乍到的父母,举目无亲,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早年只听父亲讲过老闆人比较好,弟弟还听父亲说,当时是老闆借给3块光洋,才让他们租房置物,得以安身立命。共和国诞生4个月后我出生在岳阳城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解放后,父亲所在的石印社参加公私合营,成立地方国营岳阳县印刷厂(后为市彩印厂),父亲成为一名国营企业正式职工,母亲无正式工作,做家属临时工。国家从旧社会走出来还不久,经济很困难。父亲工资比较低,母亲收入更少,而人口多,都是张开的嘴,在印刷厂是有名的困难户,但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帮助。尽管生活艰难,父母却非常满足,他们常说:“搭帮共产党毛主席,解放了,翻身了,喝水不忘挖井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不识字,但教育我们“人穷志不短,饿死不做贼”。管教我们兄妹之严苛也是有名的,不允许有任何不端言行。如果我们在外有了纠纷,不管责任在哪方,从来不责怪人家的孩子,而是把我们拉回家教育,有时还得承受皮肉之苦,总是严于责己宽以待人。母亲就像一个从不停歇的机器,我有时半夜醒来总是见母亲要么在做从厂里拿到家里来的活计,要么是在煤油灯下缝缝补补,无一例外。三年困难时期,母亲把自己的那份口粮给我们吃,得了严重水肿病,政府专门发给这种病人吃的瓶干也分给我们。母亲会扯痧刮痧,谁有个头痛脑胀,中暑伤寒,她都全力去帮,我们家与周边人一直保持着非常亲和友善的关系。父母的勤劳善良,人品美德,撑起了这个家,温暖了我们幼小的心灵,这些品质让我们受用终身,也赢得了工友和邻里的赞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5年全国法院干部业余法律大学创办,我参加首届入学考试,其中作文是自定题写一篇童年的故事。我的题目是《一条毛巾》,讲的是小时候最难过的日子是冬天,那时冬天寒冷,洞庭湖上结冰可行人。再冷我也就是一件薄棉袄,里面最多有一件衬衣,叫做穿空洞棉袄。凌冽的北风夾带着冰雪,从领脖处灌进冷透全身,常常紧缩脖子卷成一团也难以御寒,冻的发抖。这时觉得多么渺小,渺小得都不敢站直腰。看到有的同学身着厚棉衣,头戴帽子,颈围围巾在风雪中自如的玩耍,有点小羡慕。这个情况母亲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也不知道熬了多长时间,一天母亲下决心买了一条洗脸毛巾围在我的脖子上。啊,一股热流暖我全身,站在冰雪中面迎北风:北风你怒吼吧,冰雪你肆虐吧,我已经不怕你,不再渺小,而是站直了腰的巨人。这条毛巾伴随我度过了几个寒冬。考试过后,我院有两位同事分别问我,作文中写的情况是真实的吗?我说,完全真实,事实和情感都是真实的,这个作文题出到我的心坎上了,所以一气呵成。只是至今我不明白,考试试卷是保密的,他们是怎么看到这篇作文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穷人的孩子早懂事,知道尽力为父母分忧。一到星期天不上学,二哥就带着我外出挖野菜、掏茴、捉鱼虾、砍烧柴……。学会了一些求生本能,知道哪些野菜可以充饥,哪里野生鱼虾较多。也是在这个时候染上了血吸虫病,曾经肝肿三指,作过四次治疗,但永远不可根绝。挑着辛劳得来的收获返家,由于年小体弱,肚子又饿,每次走到观音阁我就出现虚脱,全身大汗人要倒,只能马上放下担子就地休息,二哥则在我身边陪伴安慰。休息一阵待这个劲过去后又挑起担子上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天岳山小学读了一年书,1958年暑假,家中困难,父母决定将送我转到老家二屋里伯父家去读书。伯父伯母家4口人,堂哥长我10岁,堂姐大我7岁,我的到来无疑增加了他们的负担,但都对我很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从未在农村生活过,什么都不会,不管他们是上山斫柴、下地种田,还是放牛挑粪、刨土种菜,我都跟去学习,能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为此伯父还为我打了几双小草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伯父忙时也让我放牛,他讲过不要在田塍上放牛,免得牛吃谷。我把牛牵到山上吃草,一次不知何故牛突然受惊挣脱绹绳撒腿狂奔,牛是集体的,这时我忘了一切,跟在牛的后面拼命狂追,距离越拉越大,我想决不能让牛离开我的视线,追了几个小山头牛终于停了下来喘粗气,我不敢上前牵牛,这时叔伯哥哥得知牛跑了也追过来牵住了牛。我身上被树枝柴草划了无数伤痕,一只草鞋也跑丢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就读的新庄小学,距离二屋里不到两里路。那时吃大食堂在学校就餐,我才进校开学不久,学校为解决食堂烧柴布置全体学生统一到断山洞里去斫柴,要求不斫草柴要砍硬柴。断山洞离学校有好几里路,两侧是连绵的高山,中间是条像刀砍的冲水深沟,西侧山有条因开采铅锌矿形成的便道,这里远离村庄,山高路险,柴草较多。我在家拿了一根扦担一把柴刀一把稻草到学校集中前往斫柴地。从西侧便道走到半山腰已是气喘吁吁,这里还无柴可斫,我从未来过这里,便跟随年龄较大有经验的同学下到沟底到达对面东侧山,大家散开各自斫柴。我一边看他人怎么干的一边学着干,过了一段时间其他人都斫了很多,有的都开始打捆准备返回了,而我还没斫几根,心里急了,左手抓着一根小灌木条,右手挥刀用力一砍,木条断了,刀没收住顺势又砍在左小腿直骨上,疼得钻心,但没吱声怕人笑话。一看裤子破了腿在流血,连忙用手捂住伤口,血还是从指间流出,这时想起前几天看到大人割禾时不小心伤了手,抓把田泥捂住伤口一会儿就止血了。这里没有田泥但有山土,应当是一样的,抓了把山土捂住伤口,过了一会松开手,大部分土掉了,伤口上还沾有不少土,但不流血了,心想还真管用。再一看,身边已经没有人了,我连忙又斫了几根,将其他同学因斫得多未捆尽的柴火收到一起用稻草捆好,拿着柴刀挑起扦担赶紧下山。下到沟底,已看不到任何人,无法跟着走,心里发慌,但还是明白,要先上到西侧半山腰的便道,再顺着下坡走才是来的方向。果然在便道下坡走了一段看到了山下的村庄,吊着的心终于放下来。回到学校,饭已吃完,空无一人。食堂侧面堆了很多新鲜的柴火,我也将柴放到一起,一看,哪一个柴捆都比我的大,有的甚至大10倍之多,但我毕竟也为学校添了一把柴,心里笑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大哥在岳阳县一中(现市一中)读书,品学兼优,每天早餐2、3分钱从来不买东西吃,而是攒下来买学习用品。1960年他与最好的朋友彭松建(汨罗人)分别考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是一中当年仅有的两人。这下家里犯了难,不是喜事而是难事,实在无力送读,父母想让他放弃读书参加工作。我记得,当时学校领导、老师到我家做父母的工作,说成绩这么好,千万莫误了他。印刷厂工友邻里得知后也上门你几两粮票他几毛钱给予资助,政府发放助学金,使大哥终于圆了清华梦。在清华,大哥大嫂与胡锦涛是同学,同在一个党支部。大哥在如此艰难环境中的刻苦奋斗精神是我终身的榜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63年9月我进入岳阳县二中(现市二中)72班开始读初中,与同是印刷厂子弟,儿时玩伴、邻居,后来的同事张运雄同班,我们关系很好,时常一同前往上学。没多久,组织关怀,同意招工我到印刷厂做学徒工,只待这个学期结束就上班。1964年1月22日我与胡岳明同时到印刷厂报到上班,成了一名国有企业的正式学徒工。自此家里经济负担略有减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时我还不满14岁,有些伤感不好意思见人,所以对二中领导、老师是未告即别,至今心负歉意。2022年底疫情刚放松我和老伴来到二中校门外,留下了一张照片,这里是我曾经的母校,心底还是记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后来,有关方面在审查呈报的我某一任命时,曾怀疑这段工作简历是否存在造假或者失误,经查证属实后作了正常任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童年的经历,磨砺了我的意志,锻就了我的人生,成为我前行的动力,值得珍惜。有父母的疼爱,兄妹的扶持,发小的相伴,邻里的互助,组织的关怀;有家庭的教育,学校的培养,所以:童年既是艰难的,也是幸福的,更是收获的,成长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零二四年十二月</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