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只因郭沫若先生的一句话,福建泉州成为我的梦想之城,但久久未能成行。郭沫若先生说: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西安历史之悠久,文化底蕴之深厚,在华厦历史.长河中影响力之巨大世人皆知。郭沫若先生即然将泉州与西安相提并论,那泉州定是有它的非凡之处。</p><p class="ql-block">今天我终于梦想成真,来到泉州!</p> <p class="ql-block">飞机落地时夜色已浓。本来还担心不好打车,走出机场所有担心一扫而光。出租车一辆接一辆,很快我们就到了下榻宾馆。刚下车,迎面就看到这座矗立在道路中央通身明亮,造型漂亮的高塔,塔身的雕塑竞是飞天。这是我到泉州的第一印象。 后来知道这是泉州地标建筑:飞天迎宾城标志。</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们一大早便迫不及待地步行前往泉州古城。一踏进古城,那萦绕在古城街头巷尾的红砖古厝,晨鼓暮钟,半城烟火半城仙的氛围深深地刺激着我的所有感知神经。啊!还有这般独特的城。</p><p class="ql-block">我站在泉州古城的街边,看到所有的建筑都是那种经典的红墙红屋顶,弯檐翹脊,无论是古旧的还是现代的,都保有这样的印迹。风格如此突出的成市我还是第一次见。从中不难看出泉州人对这种红砖古厝建筑风格的钟爱。它已不仅仅是用红砖建造的传统建筑,它承裁了泉州人历史的记意和时代的审美。正如泉州人所说:有一种美,那就是泉州的古大厝,只有泉州人才懂得欣赏这种红砖古厝。</p> <p class="ql-block">泉州古城那种暮鼓晨钟的氛围,我感觉在其它城市也是难得一见的。据说这样的氛围源于泉州古城里寺庙众多,终日里暮鼓晨钟,梵音绕梁。给整座古城都笼罩在那种宁静和略带神密的氛围中。</p> <p class="ql-block">相对红砖古厝与暮鼓晨钟对泉州的描绘,半城烟火半城仙的比喻,对泉州古城独特气质的诠释就更加精准。只有亲身来到泉州,才能真正领略半城烟火半城仙的这种独特氛围。在宋元时代,泉州做为海上古絲绸之路的起点,世界第一贸易大港自然是中外商旅云集,各色人士汇聚,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贸易活动的繁盛,给后人留下:涨海声中万国商,市井十洲人的繁华图景。随着商业气息和市井文化的繁盛,烟火气也在古城漫布开来。泉州数代人始终遵循传统习俗,随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沉淀,泉州的烟火气欲加浓郁。今日的泉州古城没有小桥流水,也没有高楼大厦,更没有地铁。有的是老房旧巷,寺庙教堂,红砖大厝,袅袅青烟,还有犄角旮旯里的美食小吃。</p> <p class="ql-block">首先感受一下泉州古城的半城烟火。</p> <p class="ql-block">这是泉州古城里最有名的西街,一条千年古街,充满闽南味的人间烟火。在这里可以品尝到泉州的各种好吃的,好玩的。不管是节日还是日常,这里都是游人如织,红火热闹。街的尽头是一座白色的钟楼,在繁华中显得安静并且有点矮小,而它确是泉州著名景点,有名的钟楼。到西街必打卡钟楼。</p> <p class="ql-block">这小小的店铺装滿了闵南丰味。</p> <p class="ql-block">老泉卅人制作着他们熟悉的小吃。</p> <p class="ql-block">华灯亮起之时,滿街的电动车往来穿梭。泉州人的夜生活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这样火红的节日用品的批发市场占领了一条衔,点燃了红红火火的人间烟火。这也真是太有特色了。</p> <p class="ql-block">看这一辆辆白色电瓶车被人们昵称小白。它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是我们在泉州主要交通工具。它活跃在各旅游景点之间,招手即停,价格便宜,方便的很。</p> <p class="ql-block">泉州有许多大小街巷,各有特色,各有故事,是泉州低调美食藏身之地,也是泉州市井文化的精点之地。</p><p class="ql-block">这条街巷就是泉州最著名的一条古街巷 :金鱼巷。距今已有千年。街口地面的雕刻,清楚的记录了金鱼巷的由来。这里有红砖古厝,有古老的门楣楹联,有花崗岩石板铺就的道路,充满了古旧气息。经过街巷提升工程改造后,在这条古巷中古与今的掽撞,换发出新的市井繁华。.</p> <p class="ql-block">泉州的烟火气还有那肆意散落在泉州大街小巷中的美食小吃。什么姜母鸭、四果汤、海砺煎、烧肉粽、面线糊等等、等等。加之泉州人会做生意,待人和善,把个泉州的烟火气弄得浓上加浓。</p> <p class="ql-block">这是泉州最赋盛名的美食之一:姜母鸭,也是我吃的泉州美食中的最爱。那烧的干香的鸭子,那甜中带咸,咸中有辣的姜片,那口感那味道真是绝了。不知不觉间我和老伴就干掉一整只。</p> <p class="ql-block">说过了泉州的半城烟再来说说泉州的半城仙。泉州的特殊地理位置及历史地位,形成泉州的多元文化。宗教文化正是这种多元文化的集中体现。一座小小泉州古城的寺庙之多样,信仰之多样,在我的认知里可为罕见。如:佛教寺院,文庙,天主教堂,基督教礼拜寺,伊斯兰教寺院,祭祀妈祖的妈祖庙等等。这些庙宇有的隔墙而建,有的举步之遥,有的毗邻其旁。不同宗教不同信仰相互包容,和谐相处,相容相生。宗教文化的那份神密仙气和协自然地充满泉州古城。有人戏称泉州古城是众神的人间办事处。一天之内就可以拜会各路神仙。如此看来这半城仙的说法一点也不为过吧!于此,又让我连想起刚到泉州的第一印象:飞天迎宾城标志,那飞天不也是一路神仙吗!哈😂</p> <p class="ql-block">在众多寺庙中,我们第一个去的是关帝庙。距离关帝庙还有几十米远,便已是烟雾缭绕,再前行几步便是人头攒动,手提祭品的人们摩肩接踵。来到庙前,只见善男信女烧香念佛,虔诚膜拜,香火之旺让人瞠目。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如此虔诚的信徒和如此的香火盛世。还有关帝庙屋顶房脊的复杂造型和绚丽的色彩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人们称之为:碧瓦飞甍燕尾脊。体现了极其浓郁的闽南建筑特色。</p> <p class="ql-block">从关帝庙出来,走了不足百十米就是一座伊斯兰风格的建筑。与前者相比,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清静闲逸。这就是始建于公元1009年,我国现存最早独具古阿拉伯风格的伊斯兰教寺院:清静寺。伊斯兰文为:艾蘇哈卜大寺(意为聚友寺)。建筑造型精美,结构別致,显得非常壮观。是中国十大名寺之一。</p> <p class="ql-block">清静寺往前不远就能看见高怂的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与清静寺比邻的是承天寺</p> <p class="ql-block">中午,滿街的吃食勾引着我们的食欲。我们也不大懂泉州美食的吃法。大中午的我们就每人来了碗面线糊,这是泉州传统美食。做法多样,可咸可鲜,可荤可素,可繁可简。是泉州人的乡愁。</p> <p class="ql-block">吃跑肚子,直奔位于泉州古城城南的天后宫。我们过闹市穿小巷,感觉这里的烟火气更是浓郁。穿出小巷口,眼前豁然开朗,一座红墙黄瓦飞脊翘檐的华丽寺庙呈现眼前。是始建于南宋年间(建于1196年)的一座宫庙:天后宫(是祭祀妈祖的庙宇)。这座天后宫绝非一般。它是现存海内外妈祖庙中年代最早,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祭祀妈祖的宫庙。其建筑风格独特,艺术价值极高。是宋元时期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古老的传统与信仰,还见证了泉州海洋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自古以来天后宫就是渔民和航海者们心中的圣地,妈祖就是他们在海上平安顺利的保护神。</p><p class="ql-block">这是天后宫的正门。</p> <p class="ql-block">天后宫正殿</p> <p class="ql-block">从天后宫正门出来,隔街相望,一大片疑似城垣遗址的开阔地。好奇心驱使我们快步走到跟前,从矗立的简介牌中得知,这里是南宋时期泉州南门 : 德剂门遗址。2001年经考古发掘,德剂门遗址被完全披露出来。它完整的保存了十一也纪泉州南城拓建发展演变的历史印迹。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p><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我们心怀不舍打道回府,期待新一天的行程。</p> <p class="ql-block">新的一天,新的目的地:福建泉州开元寺。泉州开元寺是福建最大的佛教寺院,是了解泉州宗教文化的最佳去处。也是我们泉州之行最重要的打卡地。</p><p class="ql-block">开源寺就在泉州古城内,著名古街西街旁。我们坐上泉州明星旅游车:“小白”几分钟的功夫就到了开元寺。</p><p class="ql-block">泉州开元寺始建唐(公元686年)。初名为:莲花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更名开元寺。开元寺虽数次遭损毁,但经历朝历代不断的修缮,重建,形成现在的规模。泉州开元寺以其壮观的建筑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在中国佛教文化中有着重要历史地位。漫步开元寺,佛光普照,梵音绕梁。建筑古朴,绿树成阴。呈现出岁月的沉淀与历史的厚重。寺内的东西双塔是开元寺的标志性建筑。落座在开元寺东西两则。东塔为镇国塔,西塔为仁寿塔。东西双塔为中国最高大的一对石塔。双塔始建于南宋。具有鲜明的宋代建筑特点。集建筑、绘画、雕刻艺术,宗教文化于一体。双塔是中国从木塔向砖塔转型的开始和尝试。双塔既承续了木塔的美,又具有石塔的坚固。据史记载:明万厉年间,在泉州曾发生八级,裂度为十级的特大地震,山石海水皆动。震波殃及赣、湘、鄂、晥、浙、沪多地。后又经两次六级以上余震。双塔仅有轻微损坏,整体基本完好。在绿阴掩映下,观看双塔,无论任何角度,无论距离远近,赋予你的美感都是无与伦比的。我觉得不管是什么样的相机,用什么样的摄影技巧,怎么去努力表现,都不能带给你身临其境的那种美感。</p> <p class="ql-block">又是一个晴朗的早晨,我乘坐公交车,半小时就来到了青源山。清源山景区与泉州市山城相依,是泉州十八景之一。有道教圣地之誉。青源山的历史可追溯到秦。山中保留了大量唐、宋、元时期道教、佛教、藏传佛教石雕造象,以及元、明、清时代的佛家石室和摩崖石刻。自古以来清源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由于我们体力不够,许多景点都未能前往。老君岩是清源山重要景点之一。位于清源山南麓,中国现存年代最早,体量最大的道教石雕象。整座石象是用一整块花崗岩雕刻而成。高5.63米,宽8.01米,厚6.85米。左手扶膝,右手凭几,两耳垂肩,双目远望。雕工精细,形态生动。俨然一个“老子天下第一”。</p> <p class="ql-block">清源山牌坊</p> <p class="ql-block">老君岩山门</p> <p class="ql-block">老子雕象</p> <p class="ql-block">巨石上雕刻的“老子天下第一”</p> <p class="ql-block">山上有许许多多类似石刻。</p> <p class="ql-block">清源山上另一重要景区:南台寺。南台寺位于清源山中峰偏南,故称南台岩亦称南台寺。此处景色幽奇,怪岩入云,在这登高远眺,泉州全貌一览无余。南台寺始建于唐,历代均有修善。儒、释、道三教合一。2005年南台寺突遭大火,宗教古迹被毁,后经重建。重建后的南台寺依旧凸显出唐代高大、雄壮、古朴、厚重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泉州市全景</p> <p class="ql-block">这座以山体雕刻的巨大石象是至元年代,有白云蝉师结庵岩下,静修于此。镌“出岫无心”于岩壁。</p> <p class="ql-block">探访泉州洛阳桥是我们来泉州旅游的重之之重。当我们踏上洛阳桥,仿佛一脚跨进了历史长河。桥上的每一块石头都是历史岁月的见证。洛阳桥位于泉州洛阳江入口。是北宋时期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造。工程开始于宋皇祐五年(1053年)。历经六年八个月竣工。洛阳桥耗资巨大。采用和創新了当时最先进的建桥技术,如:垡型桥基,种牡蛎固基等。洛阳桥全长834米,宽7米,有45座桥墩,桥面两侧有望柱,扶栏。桥身上有7亭9塔。是一座整体由花崗岩建造的鿄式石桥。洛阳桥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石雕精美。它是现存的最早的跨海大桥,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素有海内第一桥之称。它的历史价值、建筑技术、文化意义、艺术品位都可味举世无双。</p> <p class="ql-block">我的手机实在不能记录洛阳桥全貌。借用一张洛阳桥图片,来感受洛阳桥。</p> <p class="ql-block">桥上九塔之一</p> <p class="ql-block">桥上七亭中的两座</p> <p class="ql-block">桥两侧扶栏</p> <p class="ql-block">垡型桥基</p> <p class="ql-block">蔡襄石雕象</p> <p class="ql-block">参观洛阳桥后我们急忙赶往泉州崇武古城。它在泉州惠安县崇武半岛东南端,濒临台湾海峽。崇武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崇武古城依山海之势而建,攻守兼备。是一座为抵抗倭寇而建的滨海石城。是中国明初在沿海所建六十座卫城中唯一完好保存下来的城池。它还是中国军事建筑研究的一份珍贵遗产。</p> <p class="ql-block">丁字形石筑古城墙。</p> <p class="ql-block">城墙上的跑马道上的大炮</p> <p class="ql-block">古城四方设门,上建门楼。现在崇武古城居民依然从这些城门出入。</p> <p class="ql-block">崇武古城所临海边非常美,是一座供游人休闲娱乐的海滨公园。</p> <p class="ql-block">在海边有许多人物石雕象。戚继光石雕象</p> <p class="ql-block">惠安女石雕象</p> <p class="ql-block">东海与南海分界线标志</p> <p class="ql-block">临别之前,在崇武古城边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离开泉州之前,我想说点泉州街头见闻。我在泉州时,看见泉州的大街小巷有太多头带簪花围的游客。他们津津乐道,喜不自禁。与泉州的文化氛围还挺搭。经了解,原来泉州街头游客之所以喜欢如此裝扮,是源于泉州一个网红景点蟳埔村。原本蟳埔村只是个历史悠久的小鱼村,老街古树,蚵壳古厝,头戴簪花围的蟳埔女。正是这独有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了八方游客,爱之仿之。如有机会我一定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不同样式,漂亮的簪花围。</p> <p class="ql-block">满街效仿的游人。</p> <p class="ql-block">男儿也风狂。</p> <p class="ql-block">因为郭沬若先生的一句话我来到了泉州。“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一语道破天机。一座小小的泉州拥有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不是世界遗产便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遗产22处,全国重点文物得护单位44处,省市县级和尚为核定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三千多处)。所到之处,不是第一便是唯一。不是最古老就是最高大。太令人震撼。</p><p class="ql-block">又因为一句如诗句般描绘泉州的话,让我爱上泉州。“红砖古厝,暮鼓晨钟。半城烟火,半城仙”。青石板路历千年,叩击着古韵。红砖古厝承载时代,见证着泉州沧桑。半城烟火浓郁了泉州的市井文化。半城仙述说了泉州的包容与大气。</p><p class="ql-block">此行不虚!惊叹!惊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