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注:院石是标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大石块,用以作为电子学院的标识。</p> <p class="ql-block"> 东大电子学院,已经从四牌楼校区的金陵院历史性的搬迁九龙湖新校区了。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电子学院在金陵院诞生到今天,她在这里经过近四代人的努力奋进,经历了从诞生,成长,发展,壮大到高校电子学学科国内第一梯队的水平,成长出了如刘盛纲,韦钰 ,黄如院士等等一代学术领军人物,为国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电子科学骨干群体,为国家的电子学的科学与工程做出了出色的贡献。如今她光荣地结束了在金陵院的使命,到九龙湖新校区开始了新的征程,前景一定更加辉煌!</p><p class="ql-block"> 此刻,曾经在这里挥洒青春年华的90级校友怀着对母校深深的眷恋和浓浓的师生情,重返母校 ,举行纪念毕业30年聚会 ,并决定<span style="font-size:18px;">用在新校区捐赠院石的方式来表达他们</span>对母校深厚的眷恋和浓浓的师生情,为电子学院的师生情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 故土难离,作为在此工作,生活了一辈子的我们,此刻让我们再回眸一下以金陵院为中心,包括行政小楼,电子管厂,电子所,五五楼在内的四牌楼东大电子学院小区的全貌,我们在这里备课,搞科研,带实验,成长,奉献 ,也在这里和一代又一代的同学建立了浓浓的师生情,春夏秋冬,风风雨雨四十年,现在退休了,想起金陵院 ,有多少难忘的往事…。</p><p class="ql-block">我们把自己最好的年华留在了这里!</p> 上篇 90级校友聚会 <p class="ql-block"> 对90级的校友而言,金陵院的电子学院也是他们魂牵梦萦的家园,在这里他们度过了最美好的学生时代,这里是他们初步掌握电子学知识的摇篮,为他们的事业垫定了必要业务的基础,在这里他们也建立了浓浓的师生情,这里也有他们难以忘怀的青春记忆,人虽然离开了,母校之情却不会离去,他们把自己青涩的青春靓影也留在了这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毕业前,2班的姜桦,孙海斌,杨磊(前排右起)在我们课题组进行毕业设计,这是我们课题组在郊游时的留影。两个小女孩分别是崔老师和钟老师的,如今她们都大学毕业,也当了母亲,而90级同学们的孩子现在也是大学生了!</p> <p class="ql-block">这一组照片是同学们收集的部分老照片,拍照的时间也各不相同,和学生时代相比变化也不大。</p> <p class="ql-block"> 聚会按惯例,当然选择在榴园宾馆,这里展示了部分聚会活动的留影,大家相聚时的幸福之情都留在照片上了,学院江雪华书记和常务付院长张涌代表学院热情欢迎校友们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以大礼堂为中心的美丽校园是所有东大学子心中的圣殿,离别30年了,重返母校,有如孩子回家了,又见到了日思夜念的母亲,怎能不相拥留影!</p> <p class="ql-block"> 校史展览馆也是一个每个东大学子来母校时值得认真看看的地方,多年来由于不断收集新的资料,校史馆的内容已经非常丰富,充分展示了东大从诞生到现在的光辉历程,以及对母校成长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和著名学者的感人事迹,让我们深受教育和鼓舞,也倍感自豪!</p> <p class="ql-block">四牌楼校区的活动到此基本圆满结束,接下来,对新校区的活动也充满了期待!</p> <p class="ql-block">信息科学和工程学院与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四系和六系)有“亲缘”关系,两座大楼以“双子楼”的格局在新校区闪亮登场,电子学院在照片的右侧,楼下的五块标牌代表这里的相关单位。电子科学的顺圭实验室在学院的右后侧,这个视角看不到,照片展示的是实验室外墙上的标识。</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啦!毕业30年重返母校 ,祝贺母校乔迁之喜来啦!</p> <p class="ql-block">照片左上是学院的门厅,侧墙上巨大的显示屏上,展示了这次活动的主题,版面设计华美庄重,热情意深!</p><p class="ql-block">照片下方是一楼和大厅相连的门廊,墙面上展示了学院方方面面信息,包括学院的历史,历届毕业生集体照,目前学科的结构,科研平台,重大成果,教学动态,合作单位,国际交流,杰出校友,捐赠名单等等,校友们在认真阅览。</p> <p class="ql-block">参观电工中心实验室</p> <p class="ql-block">学院党委书记江雪华代表学院,对90级校友返母校探望和支持,表示热情欢迎和衷心的感谢!</p><p class="ql-block">倪振华院长向大家介绍学院发展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90级校友对学院捐赠资助,受益学生代表表示感谢!</p> <p class="ql-block">学院向校友赠送纪念品,校友代表发言。</p> <p class="ql-block">在学院大楼的前院里种下一棵桂花树,表示校友对母校的师生情犹如桂花的幽香,铭心悠远!</p><p class="ql-block">树下还放了一块“金桂漂香,母校情长!”的纪念石。情真意浓!</p> <p class="ql-block">再体验一下在学生集体食堂用餐的感觉,应该是和30年大不一样了!</p> <p class="ql-block">在大草坪上,释放一下在母校新校区感受的激情,也要说再见了,留下难忘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 离校30年,金秋十月,母校再欢聚,母校已经大不一样了,母校从四牌楼到九龙湖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变化,聚会的感受是一言难尽的,同学情,师生情,母校情不是用“难舍难离”一句话可以概括的!</p><p class="ql-block"> 在即将离别之际,朱光,赵暄等几个思维比较活跃的同学们突然感觉新的电子学院好像应该有一个明显的标识,并由此产生了再捐赠一块标志学院名称的纪念石的念头,这个想法迅速得到大家一致的认同和支持,并立刻组成以凌明,肖梅,朱光,赵暄等人为主的筹备组来具体落实此事,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和筹备组的辛勤付出,终于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就完美的完成了此举,实在不易,让我们深受感动!</p><p class="ql-block"> 90级同学的这次聚会,筹划周密,组织有序,环环相扣,重在情感交流和思想层面,显示了这是一个有理想信念,有凝聚力而让人感到温馨的集体,呈现了非常明显的不一般的整体素质,电子学院有这样的校友让我们我们深感自豪和欣慰!他们为电子学院的师生情写下了浓墨重彩的新篇章!</p><p class="ql-block"> 谢谢你们!</p> <p class="ql-block">院石来自广东,如此沉重的一块大石头,走了那么多的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啊!</p> <p class="ql-block">终于落实到位,接近尾声了!</p> 下篇 院石捐赠仪式 <p class="ql-block"> 初冬的暖阳,染亮了中央大道两旁法桐高耸的残叶,颇有诗意,四牌楼校区深厚的人文沉淀让这里的空间产生了一种特有的文化氛围,犹如美酒年代越久,其香醇越浓郁,任何人置身其中都会深受感染,有一种流连忘返的感觉,多么美好的校园!</p><p class="ql-block"> 院石捐赠仪式今天在九龙湖举行,并全程是在校友的赞助下进行的。报名参加今天活动的老师们先后来到南大门的五四楼前,集合等车,对今天愉快的聚会活动也充满了期待!</p> <p class="ql-block"> 校车沿城东干道一路向南,到江宁区后再折向东南,经过40多分钟的车程,到达校区北门,很快就到了电子学院大楼前的小广场,下车后大家就迫不及待的开始在附近取景拍照,发现因为网约车迟误而没有赶上校车的杨正名教授夫妇也直接让网约车赶到了这里,杨老师已是91岁的高龄了 ,居然也和大家一样精神饱满的来参加院石捐赠仪式,充分代表了老一辈老师浓浓的师生情谊,也表明他身体的健朗。</p> <p class="ql-block">学院大楼全景,位于路边的院石已经完美呈现,其大小,位置也和大楼完美匹配。</p> <p class="ql-block">这个角度可以看清顺圭实验室大楼。</p> <p class="ql-block">活动安排的第一个内容就是拍一张集体照,结果我们拍了3张,其他两张是随机组合的。</p> <p class="ql-block">左10为91岁的杨正名教授</p> <p class="ql-block">同时也在学院附近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游览新校园景观。大巴首先来到梅园,这里具有江南园林的味道,还特别修建了一座和四牌楼校区同名而格调完全不同的“梅庵”,前者是民国风格的西式平房,这里是一座乡村茅舍,园林范围有四季花木,池塘垂柳,亭台楼阁和可爱的草坪。</p> <p class="ql-block">91岁高龄的杨正名教授夫妇,精神饱满,风采依旧,和大家同赏梅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另一个景点是取自校训的“至善塔”,</p> <p class="ql-block">南大门合影,上午游览校园风光结束。</p> <p class="ql-block">桃园餐厅午餐</p> <p class="ql-block">左上为我们的取餐窗口,大家排队领取。左下为学生下课后,餐厅开始热闹了。</p> <p class="ql-block">餐厅二楼大屏幕正在播放央视新闻,左下为一楼的打包处,服务升级了。</p> <p class="ql-block">餐厅的面包,点心也十分诱人。</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回学院大楼,门廊里是学院简介的墙贴。</p> <p class="ql-block">左上角是捐赠名册</p> <p class="ql-block">这是接待大厅,现代气派,设有专门的接待柜,显然平时要有专人值岗,我觉得不如原来的系办兼职实在。</p> <p class="ql-block">大家在14楼的会议厅休息,下面是从14楼走廊西侧窗口看校园和周边景色。</p> <p class="ql-block">14楼还有一个间“教工之家”,设有兵乓球桌和价值不菲的多种健身设备,供大家业余健身,可能这里远离操场,只有这个办法了!难得有这样的机会,我们也去体验了一把。</p> <p class="ql-block">捐赠仪式正式开始。</p> <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29日,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组织开展“饮水思源、感恩母校” 90级校友景观石捐赠仪式暨老教师参观新校区活动。电子学院党委书记江雪华,电子电工中心主任、90级校友凌明老师,电子学院副教授、90级校友肖梅老师,显示中心党支部书记仲雪飞老师以及50余位学院退休教师和部分学院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捐赠仪式由电子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张涌主持。”—</p><p class="ql-block">(东大电子)</p> <p class="ql-block"> 这个段落的所有文字都是直引“东大电子”的官宣报道,权威而省事。</p> <p class="ql-block">“电子学院党委书记江雪华致欢迎辞。江书记热烈欢迎老教师和90级校友的到来,衷心感谢90级校友对学院的持续关心和支持,他们对学院的深情为在校师生树立了榜样。江书记代表电子学院全体师生祝愿退休老同志生活多彩、健康愉快;祝福校友们事业有成、生活幸福,诚挚邀请校友们常回母校看看。”—</p><p class="ql-block">(东大电子)</p> <p class="ql-block">“90级校友代表凌明学长发表了感人肺腑的致辞。他感谢电子学院给予的知识与精神的滋养,并表达了希望通过捐赠景观石来传递对电子学院的深情厚谊。这块景观石不仅承载着90级校友们对电子学院的怀念与祝福,更寓意着校友们愿与电子学院同舟共济、共创辉煌的美好愿景。最后,凌学长表达对老教师们的祝福和对学院发展的殷勤期盼。”—(东大电子)</p> <p class="ql-block">“退休教师代表万金玉老师表达了对学院师生们的深厚感情。他讲述了和为学院慷慨捐赠的1956级院友周顺圭学长之间美好回忆。他表示,同学情、师生情、校友情是人生中重要的感情,他以电子学院为豪,以东南大学为傲。最后,万教授表达了对90级校友们的感谢和对学校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东大电子)</p> <p class="ql-block">“捐赠仪式上,江雪华书记代表学院向90级校友代表肖梅老师颁发捐赠证书,以表达对校友们慷慨捐赠的衷心感谢。仪式结束后,参会嘉宾们在新落成的景观石前合影留念。”—(东大电子)</p> <p class="ql-block">仪式结束,全体合影。</p> <p class="ql-block">从时间看,上世纪50年代旅美校友周顺圭先生捐巨资给母校建顺圭实验大楼在先,90级校友集资捐赠院石在后,从空间上看,院石在前,顺圭实验室在后,且虽然两者的价值相比,后者可以忽略不计,但这一前一后代表的电子学院校友对母校的一片深情是一样的。这两件事背后的故事,犹如两段优美感人的乐章,与世长存的向人们诉说着电子学院的校友们对母校的深情厚谊和浓浓的师生情!</p> <p class="ql-block">感谢90级校友提供的宝贵资料!</p><p class="ql-block">感谢陈福朝老师等和学生志愿者提供的照片!</p><p class="ql-block">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2024/12/10 初稿</p><p class="ql-block">2024/12/14 更新</p><p class="ql-block">谢谢大家!</p>